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通用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总结
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

这是因为()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D.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水中铅笔反射的光经过水和空气折射入人的眼睛,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而人的眼睛逆着光看去,铅笔在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因此铅笔看起来发生了弯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
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80℃
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2.5V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5A
答案:A
解析: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A符合题意;
B.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40℃,B不符合题意;
C.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C不符合题意;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0.5A,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A。

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沿直线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 t1时刻相遇
C.在0~t1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南运动
D.在0~t1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A.由图得,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C.甲、乙在t1时刻速度相等,在0~t1过程中,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因此甲相对于乙向南运动,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沿直线出发,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所以一定不会相遇,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在0~t1过程中,乙的速度始终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由v-t图像可知甲、乙的运动状态,图像的交点表示两车速度相同;据此逐项分析判断。

4、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B.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或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产生的C.起点裁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答案:D
解析:A. 挡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帮助终点计时裁判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烟,A不符合题意;
B. 发令枪响的同时产生白烟,起点的运动员听到枪响立刻开始奔跑,但声速远小于光速,终点裁判先看到“白烟”,但需要过一会儿才听到枪响,所以终点计时裁判靠听枪声计时要比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更短,B 不符合题意;
C. 起点裁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 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t
声=s
v

=100m
340m/s
≈0.29s
运动员真实的成绩为t
总=t+t

=12s+0.29s=12.29s
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光速和声音不同,利用光为赛跑的计时标准,更准确。

5、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2mB.眨一次眼晴的时间约为5s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D.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7℃
答案:C
解析:A.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即0.8m,A不符合题意;B.眨一次眼睛的时间为0.1s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时间、质量和温度,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6、有关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C.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D.树林中的雾、树枝上的雾凇都是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冰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B符合题意;
C.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凝华形成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7、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不同物体密度也不同
B.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而改变
答案:C
解析: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是也可能相同,例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故错误;
BC.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性质,即质量不变情况下,物体的体积会随温度变化,所以物质的密度会随温度而改变,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种类、状态、温度等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

8、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片描述的情景中,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A.甲图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乙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白气
C.丙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霜
D.丁图中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壁出现的水珠
答案:D
解析:A.甲图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白气,是军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霜,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变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壁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液化形成的,D 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D。

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