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优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
教材分析
1、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2、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情分析
学生已明确商不变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并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探索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
合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探究规律。
观察发现:初步概括分数基本性质。
括归纳分数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复习题口答卡片,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
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
提出问题: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观察这组相等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伴听。
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
1、课本P43的“试一试”。
2、数学游戏:说出相等的分数。
3、课本P44的“练一练”第1~2、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口答
小组讨论
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做练习,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说,读分数基本性质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将例1改编成故事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直观评价,为后续探究营造良好氛围。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初步感知有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但分数的大小却相等。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逐步总结出存在的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知识。
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
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概括。
让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的更深刻,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的回顾,及所学知识点的总结。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分数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小学阶段是数运算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与扩展,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多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的说说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分数大小不变。
体现了理解与掌握数与数之间联系、变化的观点。
在本节课中,由于我对学困生关注度不高,,使得他们在分数基本性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困难。
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小组学习亦要不断地完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第【2】篇〗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性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形成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统一认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这块地的3/9。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他对三兄弟说了那些话?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2÷4)
同学们现在已经能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1、下面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到三块同样大小面积的正方形地里去种树,哪个班种植的面积大一些呢?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方法看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
2.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1)通过拼图得到1/2=2/4=4/8
(2)引导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
(3)引导思考探索变化规律:
从左往右看:1/2=1×2/2×2=2/4=2×2/4×2=4/8
反过来看:4/8=4÷2/8÷2=2/4=2÷2/4÷2=1/2
3.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怎么做能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2)变化时同时乘或除以小数可以吗?
(3)0可以吗?3/4=3×0/4×0=?(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
)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感觉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性质是什么呢?(商不变的性质)
(1)练习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1×4)
(2)你能把1÷2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老爷爷分地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汇报)
5.组织练习
(1)判断:
1/5=1/5×3=1/5()
5/6=5×2/6×3=10/18()
8/12=8×4/12÷4=32/3()
2/5=2+2/5+2=4/7()
3/4=3÷0.5/4÷0.5()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画一画、填一填
(3)填空
1/2=1×()/2×()=6/()
10/24=10○()/24○()=()/12
15/60=()/203/()=9/12
6/18=()/()=()/()(有多少种填法)
6.通过练习在此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
7.巩固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做)
(1)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感想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同时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1×2/2×2=2/4=2×2/4×2=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8=4÷2/8÷2=2/4=2÷2/4÷2=1/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综上所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第【3】篇〗
设计说明
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孩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
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若干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1.教师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分饼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三毛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特别爱吃饼。
一天,妈妈买回3张同样大小的饼,准备分给他们三兄弟吃,妈妈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给了大毛;二毛看见了,说:“太少了,我要吃两份。
”妈妈点点头,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四份,取出其中的两份给了二毛;三毛连
忙说:“我最小,我要比他们多吃一些,我要吃四份。
”妈妈又点点头,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八份,取出其中的四份给了三毛。
大毛、二毛、三毛都满意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设计意图:借助故事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学习情境,自然导入新课,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验证。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兄弟之间到底谁分得的饼多吗?
生:同样多。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次小数学家,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2)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模拟一下妈妈给三兄弟分饼的情境。
①折一折:把每张圆形纸片都看作单位“1”,分别把它们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②涂一涂:在折好的圆形纸片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③剪一剪:把圆形纸片中的涂色部分剪下来。
④比一比:把剪下的涂色部分重叠,比一比。
师:通过比较,结果是怎样的?
生:同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猜想、自主验证、自主发现,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3.揭示课题。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师: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呢?(相等)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三兄弟分得的饼和剩下的`饼同样多,都是一张饼的一半。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分子、分母变了,大小没变)
师: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大小却相等,这其中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呢?
(课件出示:比较它们的分子和分母)
①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②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从左往右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我们从右往左看,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能把这两个发现合并成一句话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为什么不能是0?同桌之间讨论。
(因为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并且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不能是0)
(3)教师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