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地球与宇宙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同步练习1新版
专题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解析版)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目录 (1) (2) (3) (4) (7)一、地球的形状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有了“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的说法。
(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艰苦的海上航行,第一次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经过精密地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为6357千米左右,仅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三、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位于2900千米以下,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越往地心深处温度和压强越高,地壳和地幔顶部呈固态,组成岩石圈,岩石圈下部物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层。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
1.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得高,看得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呈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观察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自己却不容易看见。
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所以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至今日,大家都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那么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呢?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忆历程一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无多媒体条件的可看课本图)学生看多媒体展示,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很容易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分组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一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一一球体用课件展示船只离岸与远去的过程,回归的船只与匏近的过程提问: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演示实验:课本图3—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学生讨论:1、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小结:从A到B:观察不到铅笔长度变小,从C到D仍观察到铅笔长度不变,由此可知,地球是一个球体。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018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导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探究点三 地球内部的结构
[情景展示]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说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大小
[情景展示]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了解地球的大小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情景展示2]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问题探究] 观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运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4.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如图3-1-1)。把铅笔的 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 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图3-1-1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比较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 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 _篮__球__表_面__的_铅__笔__长_度__在_变__短__,_铅__笔_头__消_失__,__木_板__表_面__的__铅_笔__长_度__不__变_,____ _铅__笔__头_没__有_消__失___。那是因为 _篮__球__是_球__体_,__木_板__表__面_是__平_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 失的原因是_____海__面__是_个__球_面_______。
七年级上册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平线是弧形的登高望远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天涯海角走不到边4、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3.2 地球仪和地图(重、难)一、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指示南北。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为整圆,指示东西。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90°就是南极。
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7.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即20°W和160°E8.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0°纬线,即赤道9.低中高纬度的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二、地图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1)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中国人:a.盖天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b.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②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③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这是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④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初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⑤现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椭球体,蓝色是,白色是。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①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②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后出现;③ (填“走得到”或“走不到”)到天涯海角;④站的高,看的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⑥;(最早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⑦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只能说明地球绕太阳自转。
(3)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探索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对比实验结论:①铅笔在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有或没有)变化。
②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的。
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地球半径: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 ,仅差 %②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3.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从外到内(地表到地心)把地球分为 (蛋壳)、 (蛋白)和 (蛋黄)三个圈层。
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
②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分为 和 。
【精品推荐】2020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新版浙教版
方法总结
地球内部的结构识记
例1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从内到外依次是地幔、地核、地壳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由固体物质构成
[解析]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上地幔顶部是指地幔软流层以上
易错辨析
易错点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读图6-J-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D ) A. 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图6-J-2
【易错点拨】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关系是后者长于前者而非等长。现代科 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例2 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图6-J-1中的横线上填写相
应的名称。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地核 内地核
图6-J-1
【方法透视】将地球内部结构用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可以自己画一 幅简图,注意地壳最薄,地核最厚。
例3 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D ) A.地壳 B.地幔顶部 C.地核 D.上地幔
的部分,即软流层位于地幔中。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全球 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大。从内到外的顺 序是地核、地幔、地壳。
【方法透视】这是一些概念的理解,要注意识记,用一定的模型进行 记忆。一是内部结构,二是各层之间的厚度。三是岩石圈与地壳的区 别,软流层在什么圈。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整理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重点内容)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 ③月食时,日光投影(地球挡住日光)是弧形的 (注意:日食不是) 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长)1、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很小,视觉不能分辨。
2、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三、地球的内部结构:(重点内容)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 (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三、岩石的应用: (1)优质建筑材料;(2)工艺品材料;(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重点内容)一、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三、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注意:能对应图指认)2、火山喷发物:固态喷发物(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液态喷发物(熔岩流);气态喷发物(水蒸气、二氧化硫等)3、火山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火山活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危害):污染环境。
毁坏交通,破坏房子,引起火灾,埋没农田。
甚至危及人类生命5、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地热资源、产生丰富矿产、丰富旅游资源、形成肥沃的土壤。
2013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人类家园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
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下地幔内地核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 经线:也叫 。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2. 纬线和纬度:(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作代号.(3) 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1) 习惯上以(20 °w)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4. 南北半球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错误!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不能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有( )
A.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B.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C.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最后消失的是桅杆D.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半径在任何位置都是6 378千米
B.地球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
C.以自己的学校为起点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D.地球的实际形状并非是一个正球体
3.岩石圈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
A.地壳B.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C.下地幔和外地核D.上、下地幔
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的厚度约为35千米
B.上地幔的深度是地下17千米~地下2 900千米
C.下地幔的深度是地下1 000千米~地下2 900千米
D.外地核的深度是地下5 000千米~地下6 371千米
5.图是地球内部结构圈层的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D.地核、地幔、地壳
6.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方形的②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 378千米④赤道半径与极半径一样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7.地球内部结构中呈现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是( )
A.地壳B.地幔C.内地核D.外地核
8.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9.有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要真正日行八万里,在地球上你应该坐在( )
A.赤道上B.南极点C.北极点D.任何地方
10.徐志摩的诗《想飞》中:“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
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从太空鸟瞰地球的情景,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下列有关地球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形B.天圆地方
C.天如斗笠地如覆盘D.球体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为赤道半径,字母b为极半径,a比b长________千米;字母c是指
________周长。
(2)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因此,可以推算出赤道的周长约为________万千米
(保留一位小数);一架时速1 000千米的战斗机,绕赤道飞行一周,需要________个小时。
(3)此图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
经现代科技测量可以知道,地球是一个
________的球体。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
(2)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于________。
(3)比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人们在制作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时,为什么要做成正球体?
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
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
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________(填字母)。
A.10万8千里B.6 371米C.4万千米D.12 742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
”喜羊羊来了,说:“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8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8万里路”是指地球的________(填字母)。
A.平均半径B.赤道周长C.极半径D.地球表面积
参考答案
1.A 解析:麦哲伦率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海面上远去的船只最后消失的是桅杆、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太阳、月亮等星球呈球形不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D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
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各层的厚度。
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上地幔的深度为地下17千米~地下1 000千米,外地核的深度为地下2 900千米~地下5 000千米。
5.B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圈层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6.B 解析: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 378千米,极半径是6 357千米。
7.D
8.B 解析:本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考查地球的形状,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表明,对于从远处驶来的轮船,我们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的,这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9.A 解析:因为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即8万里,故应坐在赤道上才能日行八万里,选A。
10.D 解析:地球是个球体。
11.(1) 21赤道 (2)4.0 40 (3)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12.(1) 400 (2)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通过分析可知,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只有21千米,在把地球做成地球仪大小时,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很小,故把地球仪做成正球体。
13.(1)D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