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已知:菱形ABCD,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DE,点F 在线段AB 上,连接CF、DF, CF 与DE 交于点G,将菱形ABCD 沿DF 翻折,点A 恰好落在点G 上.
(1)求证:CD=CF;
(2)设∠CED= x,∠DCF= y,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x=45°时,以CD 为底边作等腰△CDK,顶角顶点K 在菱形ABCD 的内部,连接GK,若GK∥CD,CD=4 时,求线段KG 的长.
2.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和PN,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M,N.点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
OA=2,OC=1.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2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23,23),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AB∥CD,定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平行线AB,CD之间有一动点P.(1)如图1,当P点在EF的左侧时,∠AEP,∠EPF,∠PFC满足数量关系为,如图2,当P点在EF的右侧时,∠AEP,∠EPF,∠PFC满足数量关系为.
(2)如图3,当∠EPF=90°,F P平分∠EFC时,求证:EP平分∠AEF;
(3)如图4,QE,QF分别平分∠PEB和∠PFD,且点P在EF左侧.
①若∠EPF=60°,则∠EQF=.
②猜想∠EPF与∠EQ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重庆十一中学校以‘大阅读’特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和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从书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其中有一个“和平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描述如下:一个四位数,记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x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y ,如果x y =,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和平数”. 例如:1423,14x =+,23y =+,因为x y =,所以1423是“和平数”.
(1)直接写出:最小的“和平数”是________,最大的“和平数”是__________; (2)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和平数”:
①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的两倍;
②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
(3)将一个“和平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百位上与千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这两个“和平数”为“相关和平数”.
例如:1423于4132为“相关和平数”
求证: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
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一半,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半等分根方程”.
(1)①方程2280x x --= 半等分根方程(填“是”或“不是”);
②若(1)()0x mx n -+=是半等分根方程,则代数式2252
m mn n ++= ; (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
x y =
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吗?并说明理由; (3)如果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且相异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2y ax bx c =++上,试说明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53
.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a ,60ABC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
(1)连接EF ,用等式表示线段EF 与E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接BF ,过点A 作AK BF ⊥,垂足为K ,求BK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3)延长线段CB 到G ,延长线段DC 到H ,且BG CH =,连接AG ,GH ,AH . ①判断A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12,(33)2
ADH a S ==+,求sin GAB ∠的值.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A 和图形M ,若图形M 上存在两点P ,Q ,使得3AP AQ =,则称点A 是图形M 的“倍增点”.
(1)若图形M 为线段BC ,其中点()2,0B -,点()2,0C ,则下列三个点()1,2D -,()1,1E -,()0,2F 是线段BC 的倍增点的是_____________;
(2)若
O 的半径为4,直线l :2y x =-+,求直线l 上O 倍增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
围;
(3)设直线1y x =-+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G ,H ,OT 的半径为4,圆心T 是x 轴上的动点,若线段GH 上存在T 的倍增点,直接写出圆心T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8.∠MON=90°,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
(1)如图①,AE 、BE 分别是∠BAO 和∠ABO 的平分线,随着点A 、点B 的运动,∠AEB= °
(2)如图②,若BC 是∠ABN 的平分线,BC 的反向延长线与∠OA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①若∠BAO=60°,则∠D= °.
②随着点A ,B 的运动,∠D 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D 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延长MO 至Q ,延长BA 至G ,已知∠BAO ,∠OAG 的平分线与∠BOQ 的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在△AEF 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求∠ABO 的度数.
9.如图一,矩形ABCD 中,AB=m ,BC=n ,将此矩形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得到矩形A 1BC 1D 1,点A 1在边CD 上.
(1)若m=2,n=1,求在旋转过程中,点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2)将矩形A 1BC 1D 1继续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A 2BC 2D 2,点D 2在BC 的延长线上,设边A 2B 与CD 交于点E ,若161A E EC =-,求n m 的值. (3)如图二,在(2)的条件下,直线AB 上有一点P ,BP=2,点E 是直线DC 上一动点,在BE 左侧作矩形BEFG 且始终保持
BE n BG m =,设AB=33,试探究点E 移动过程中,P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90460ACB AC A ∠︒=∠︒=,,=,O 为BC 中点,将ABC ∆绕O 点旋转180︒得到DCB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的速度沿
A B D →→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 作直线PM ,使PM AC ⊥.
(1)当点P 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 也从A 出发沿A B D →→的路线运动,且在AB 上以每秒1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D 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速运动,过Q 作直线QN 使//QN PM ,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10)直线PM 与QN 截四边形ABDC 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2)当点P 开始运动的同时,另一动点R 从B 处出发沿B C D →→的路线运动,且在
BC 上以每秒3的速度匀速运动,在CD 上以每秒2的速度匀度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P R 、,使BP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运动的时间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问题背景:如图(1),ABC 内接于O ,过点A 作O 的切线l ,在l 上任取一个不同于点A 的点P ,连接PB PC 、,比较BPC ∠与BAC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如图(2),A (0,2)、B (0,4),在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os APB ∠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应用: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D ⊥于D ,E 是AB 上一点,AE AD =,P 是DE 右侧四边形ABCD 内一点,若8AB =,11CD =,tan 2C =,9DEP S =,求sin APB ∠的最大值.
1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m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0B n 在x 轴上,且m=2n -+2n -+4,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1)求点A 的坐标;
(2)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PQ OC ,交CB 延长线于Q ,探究OAP ∠、ABQ ∠、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作AD 平行CB 交CO 延长线于D ,BE 平分CBx ∠,BE 反向延长线交CO 延长线于,若设ADO α∠=,F β∠=,试求2αβ+的值.
13.如图,矩形ABCD 中,AD >AB ,连接AC ,将线段A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平移线段AE 得到线段DF (点A 与点D 对应,点E 与点F 对应),连接BF ,分别交直线AD ,AC 于点G ,M ,连接EF .
(1) 依题意补全图形;
(2) 求证:EG ⊥AD ;
(3) 连接EC ,交BF 于点N ,若AB =2,BC =4,设MB =a ,NF =b ,试比较()()11a b ++与9+62
14.在菱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点,点M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
PC PM =, 连接PA .
()1如图①,求证:PA PM =;
()2如图②,连接,AM PM 与AB 交于点,120O ADC ︒∠=求证 =PC AM ;
()3连接AM ,当 90ADC ︒∠=时,PC 与AM 的数量关系是
15.如图,抛物线2(40) y ax bx a =++≠与x 轴交于()() 3,0, 4,0A C -两点,与y 轴
交于点B .
()1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已知AD AB =(点D 在线段AC 上),有一动点P 从点A 沿线段A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点Q 以某一速度从点B 沿线段BC 移动,经过()t s 的移动,线段PQ 被BD 垂直平分,求t 的值;
()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MQ MC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B ∠=︒,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60ECF ∠=︒.
(1)如图1,若AB BC =,求证:AE AF BC +=;
(2)如图2,若4AB BC ==,且点E 为AB 的中点,连接BF 交CE 于点M ,求FM ;
(3)如图3,若AB kBC =,探究线段BE 、DF 、BC 三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17.已知抛物线y=﹣x 2﹣2x+3交x 轴于点A 、C (点A 在点C 左侧),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C 三点坐标;
(2)如图1,点D 为AC 中点,点E 在线段BD 上,且BE=2DE ,连接CE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M ,求点M 坐标;
(3)如图2,将直线AB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后交y 轴于点G ,连接CG ,点P 为△ACG 内一点,连接PA 、PC 、PG ,分别以AP 、AG 为边,在它们的左侧作等边△APR 和等边△AGQ ,求PA+PC+PG 的最小值,并求当PA+PC+PG 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18.已知:矩形ABCD 内接于⊙O ,连接 BD ,点E 在⊙O 上,连接 BE 交 AD 于点F ,∠BDC+45°=∠BFD ,连接ED .
(1)如图 1,求证:∠EBD=∠EDB ;
(2)如图2,点G 是 AB 上一点,过点G 作 AB 的垂线分别交BE 和 BD 于点H 和点K ,若HK=BG+AF ,求证:AB=KG ;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O 上有一点N ,连接 CN 分别交BD 和 AD 于10点 M 和点 P ,连接 OP ,∠APO=∠CPO ,若 MD=8,MC= 3,求线段 GB 的长.
19.已知:AB 为⊙O 的直径,点C 为弧AB 的中点,点D 为⊙O 上一点,连接CD ,交AB 于点M ,AE 为∠DAM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
(1)如图1,连接BE ,若∠ACD=22°,求∠MBE 的度数;
(2) 如图2,连接DO 并延长,交⊙O 于点F ,连接AF ,交CD 于点N .
①求证:DM 2+CN 2=CM 2;
②如图3,当AD=1,AB=10时,请直接写出....
线段ME 的长. 20.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交x 轴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交y 轴于点
C ,且OB OC =,()2,0A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 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 于点D ,设P 点横坐标为t ,线段PD 的长度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F 为BP 延长线上一点,且45PFC ∠=︒,连接OF 、CP 、PB ,FOB ∆的面积为3600169
,求PBC ∆的面积. 21.如图,已知AB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F ∠=︒,D 、C 为直线AF 上两点,且满足DF AC =,连接BD 、BC ,过点A 作AE BD ⊥于点E ,交BF 于点H ,连接CH .
(1)若30BAE ∠=︒,1BE =,求DE 的长;
(2)若点M 是线段BF 上的动点,连AM 并延长交BD 于N ,当M 在线段BF 的什么位置上时,AH BN =?请说明理由;
(3)在(2)的结论下,判断线段CH 、AH 、BD 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2.如图1,以AB 为直径作⊙O ,点C 是直径AB 上方半圆上的一点,连结AC ,BC ,过点C 作∠AC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
(1)如图1,连结AD ,求证:∠ADC =∠DEC .
(2)若⊙O 的半径为5,求CA •CE 的最大值.
(3)如图2,连结AE ,设tan ∠ABC =x ,tan ∠AEC =y ,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②若CB BE =45
,求y 的值. 23.发现来源于探究.小亮进行数学探究活动,作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和边长为b 的正方形AEFG (a>b ),开始时,点E 在AB 上,如图1.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2,小亮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连接BE 、DG ,当点G 恰好落在线段BE 上时,小亮发现DG ⊥BE ,请你帮他说明理由.当a=3,b=2时,请你帮他求此时DG 的长.
(2)如图3,小亮旋转正方形AEFG ,点E 在DA 的延长线上,连接BF 、DF .当FG 平分∠BFD 时,请你帮他求a :b 及∠FBG 的度数.
(3)如图4,BE 的延长线与直线DG 相交于点P ,a=2b .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从图1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时,请你帮小亮求点P 运动的路线长(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
24.如图,二次函数2
3y x x m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4,0)B ,另一个交点为A ,且与y 轴相交于C 点
(1)则m =_________;C 点坐标为___________;
(2)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它与B ,C 两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此时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3)P 为抛物线上一点,它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Q
①当四边形PBQC 为菱形时,求点P 的坐标;
②点P 的横坐标为(04)t t <<,当t =________时,四边形PBQC 的面积最大.
25.附加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1y ax a =-
与y 轴交于点A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点B ,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求点B 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
(3)已知点11,P a ⎛⎫ ⎪⎝⎭
,(3,0)Q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a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D
解析:(1)见解析;(2)y=
1603x +;(2)2 【解析】
【分析】
(1)根据翻折的性质得△DFG ≌△DFA ,从而推导得出∠FDC=∠DFG ,进而得到CF=DC ; (2)在等腰△DGC 和等腰△CFD 中,可用y 表示出∠GDC 、∠FDC 的值,从而求出∠ADF ,根据∠ADE=∠DEC ,得出y 与x 的关系式;
(3)先证△K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CD 的长得到KC 的值,然后再△KGC 中求得KG 的值.
【详解】
(1)∵将菱形ABCD 沿DF 翻折,点A 恰好落在点G 上
∴△DFG ≌△DFA ,∠AFD=∠FDC
∴∠AFD=∠DFG
∴∠FDC=∠DFG
∴CF=DC ;
(2)∵AD=DG=DC=FC ,∠DCF=y
∴在△DGC 中,∠DGC=y ,∠GDC=180-2y
在△CFD 中,∠CFD=∠CDF=902y -
∴∠FDG=∠FDC -∠GDC=
3902y - ∴∠ADF=∠FDG=
3902y -,∴∠ADE=3y -180 ∵AD ∥BC
∴∠ADE=∠DEC ,即3y -180=x
化简得:y=1603
x +; (3)如下图,过点K 作CD 的垂线,交CD 于点I ,延长KG 交BC 于点L ,过点C 作GL 的垂线,交GL 于点Q ,过点C 作GD 的垂线,交GD 于点N ,
∵x=45°,
∴y=75°,∠ADE=x=45°
∴∠DGC=∠DCG=75°,
∴∠NDC=30°,
∴∠ADC=45°+30°=75°,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75°,
∵KG∥DC,
∴KG∥AB,∠KGD=∠NDC=30°,
∴∠GLC=∠B=75°,∠KGC=30°+75°=105°,
∴∠LGC=75°,
∴∠CGL=∠CGN,
∴GC是∠LGN的角平分线,
∴CQ=CN,
∵CD=4,∠CDE=30°,
∴在Rt△CND中,CN=2,
∴CQ=2,
∵KG∥CD,
∴∠QKI=∠KIC=90°
∵CQ⊥KL
∴四边形CQKI是矩形,
∵CK=KD,KI⊥CD,
∴CI=ID=2,
∴CI=CQ=2,
∴矩形CQKI是正方形
∴IK=CQ=2,
∴在Rt△KIC中,CK=22,
如下图,过点G作CK的垂线,交CK于点M,
∴△KG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MC是直角三角形,且∠C=30°,
设GM=x,
则在Rt△GKM中,KM=GM=x,
在Rt△GMC中,CG=2x,3x,
∴322
解得:62
∴2=232
x.
【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需要注意,翻折后的图形和翻折前的图形时完全相等的,这个条件不可忽略.
2.B
解析:(1)①(2,0),(12),(﹣12y2x;③y=﹣
2
2
x2;
(2)①半径为2,M(
33
33
);②2<r<4
【解析】
【分析】
(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求出OE、OF、CF、OD、BE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③如图3−3中,作QM∥OA交OD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求出FN=NE=1时,⊙M的半径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
由题意OC =CD =1,OA =BC =2,
∴BD =OE =1,OD =CF =BE
=2, ∴A(2,0),
B(1,2),C(﹣1,2),
故答案为:A(2,0),B(1,2),C(﹣1,2).
②如图2﹣2中,作BE ∥OD 交OA 于E ,作PM ∥OD 交OA 于M .
∵OD ∥BE ,OD ∥PM ,
∴BE ∥PM ,
∴BE OE PM OM
=, ∴21y x
=, ∴y =2x .
故答案为:y =2x .
③如图2﹣3中,作QM ∥OA 交OD 于M .
222
MQ DM OA DO
x y ∴=-∴= ∴222
y x =-+
故答案为:y=﹣
2
2
x+2.
(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
∵ω=120°,OM⊥y轴,
∴∠MOA=30°,
∵MF⊥OA,OA=23,
∴OF=FA=3,
∴FM=1,OM=2FM=2,
∴圆M的半径为2
∵MN∥y轴,
∴MN⊥OM,
∴MN=2
3
3
,ON=2MN=
4
3
3

∴M
4323
,
33
⎛⎫
⎪ ⎪⎝⎭

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
∵MK∥x轴,ω=120°,
∴∠MKO=60°,
∵MK=OK=3
∴△MKO是等边三角形,
∴MN=3,
当FN=1时,MF=3﹣1=2,
当EN=1时,ME=3+1=4,
观察图象可知当⊙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2<r<4.
故答案为:2<r<4.
【点睛】
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面斜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3.E
解析:(1)∠EPF=∠AEP+∠PFC,∠AEP+∠EPF+∠PFC=360°;(2)见解析;(3)
①150°,∠EQF=180°-1
2
∠EPF
【解析】
【分析】
(1)如下图,过点P作AB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导出角度关系;
(2)如下图,根据(1)的结论,可得∠AEP+∠PFC=∠EPF=90°,利用△EPF内角和为180°可推导得出∠PEF+∠PFE=90°,从而得出∠PEF=∠AEP;
(3)①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6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PEQ+∠PFQ=150°,最后在四边形EPFQ中得出结论;
②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PEQ+∠PFQ=180°-1
EPF
2
,最后在四边形EPFQ中得出结论.
【详解】
(1)如下图,过点P作PQ∥AB
∵PQ∥AB,AB∥CD,∴PQ∥CD ∴∠AEP=∠EPQ,∠QPF=∠PFC 又∵∠EPF=∠EPQ+∠QPF
∴∠EPF=∠AEP+∠PFC
如下图,过点P作PQ∥AB
同理,AB ∥QP ∥CD
∴∠AEP+∠QPE=180°,∠QPF+∠PFC=180°
∴∠AEP+∠EPF+∠PFC=∠AEP+∠EPQ+∠QPF+∠PFC=360°
(2)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90°
∵PF 是∠CFE 的角平分线,∴∠PFC=∠PFE
在△PEF 中,∵∠EPF=90°,∴∠PEF+∠PFE=90°
∴∠PEF+∠PFE=∠AEP+∠PFC
∴∠PEF=∠AEP ,∴PE 是∠AEF 的角平分线
(3)①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60°
∴∠BEP+∠PFD=180°-∠AEP+180°-∠PFC=300°
∵EQ 、QF 分别是∠PEB 和∠PFD 的角平分线
∴∠PEQ=QEB ,∠PFQ=∠QFD
∴∠PEQ+∠PFQ=150°
在四边形PEQF 中,∠EQF=360°-∠EPF -(∠PEQ+∠PFQ)=360°-60°-150°=150° ②根据(1)的结论知:∠AEP+∠PFC=∠EPF
∴∠BEP+∠PFD=180°-∠AEP+180°-∠PFC=360°-∠EPF
∵EQ 、QF 分别是∠PEB 和∠PFD 的角平分线
∴∠PEQ=∠QEB ,∠PFQ=∠QFD
∴∠PEQ+∠PFQ=()1360EPF 2∠︒-=180°-1EPF 2
∠ ∴在四边形PEQF 中: ∠EQF=360°-∠EPF -(∠PEQ+∠PFQ)=360°-EPF ∠-(180°-
1EPF 2∠)=180°-1EPF 2∠ 【点睛】
本题考查“M ”型模型,解题关键在过两条平行线中间的点作已知平行线的平行线,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角度转化可推导结论.
4.(1)1001;9999;(2)2754和4848;(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直接得出最小的“和平数”是1001,最大的“和平数”是9999;
(2)设这个“和平数”的千位数字是a ,百位数字是m ,十位数字是n ,其中a ,m ,n 均是正整数且19a ≤≤,09m ≤≤,09n ≤≤,则个位数字是2a ,又由029a ≤≤得到a 的可能取值为1,2,3,4;根据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可知m +n =12,得到122
a m +=
,由a 的可能取值可得m 的取值,即可求得符合条件的“和平数”;
(3)设任意一个“和平数”千位数字为a ,百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为c ,个位数字为d ,则它的“相关和平数”千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d ,个位数字为c ,计算
它们的和,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知a+b=c+d ,因式分解可得原式= 1111(a+b ),即可证明.
【详解】
解:(1)根据“和平数”的定义可得:
最小的“和平数”1001,最大的“和平数”9999,
故答案为1001;9999;
(2)设这个“和平数”的千位数字是a ,百位数字是m ,十位数字是n ,其中a ,m ,n 均是正整数且19a ≤≤,09m ≤≤,09n ≤≤,
则个位数字是2a ,
又∵029a ≤≤,
∴a 的可能取值为1,2,3,4;
∵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
∴m+n =0或m+n =12,
∵“和平数”中a+m =n+2a ,
当m+n =0时,即m=n =0,则此时a =0,不符合题意,
∴m+n =12,
∴a+m =12−m +2a ,解得:122
a m +=, ∵a 的可能取值为1,2,3,4;且m 为正整数,
∴m 的可能取值为7,8;
当a =2时,m =7,这个“和平数”是2754;
当a =4时,m =8,这个“和平数”是4848;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和平数”是2754和4848;
(3)设任意一个“和平数”千位数字为a ,百位数字为b ,十位数字为c ,个位数字为d ,则它的“相关和平数”千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d ,个位数字为c , ∴(100010010)(100010010)a b c d b a d c +++++++
110011001111a b c d =+++
1100()11()a b c d =+++
由“和平数”的定义可知:a+b =c+d ,
∴原式1100()11()a b a b =+++
1111()a b =+,
∵a ,b 为正整数,则1111()a b +能被1111整除,
即(100010010)(100010010)a b c d b a d c +++++++能被1111整除,
∴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
【点睛】
本题考查新定义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能够读懂题意,根据数的特点,确定数的取值范围,进行正确的因式分解是解题关键.
5.(1)①不是;②0;(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 =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
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理由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①解方程2280x x --=,根据“半等分根方程”定义作出判断即可;②解方程(1)()0x mx n -+=得11x =,2n x m =-,所以12n m -=或2n m -=,即:n =-2m 或m =-2n ,分别代入代数式2252
m mn n ++=结果均为0 (2)根据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 =的图象上,得到8q p =,代入260px x q -+=,得到关于x 的方程2860px x p
-+=,解方程,用含p 的式子表示x ,根据“半等分根方程”定义判断即可;
(3)根据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上,且纵坐标相等,可以求出对称轴为52
x =,根据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得到两根关系,根据抛物线对称轴为 12522
x x +=,即可求出两个根,问题得证. 【详解】
解:(1)①解方程2280x x --=得124,2x x ==-,不符合“半等分根方程”定义, 故答案为:不是;
②解方程(1)()0x mx n -+=得11x =,2n x m =-,所以12n m -=或2n m -=,即:n =-2m 或m =-2n ,
当n =-2m 时,()()22225522022m mn n m m n m +
+=+-+-=; 当m =-2n 时,()()22225522022m mn n n n n n +
+=-+-+=; 故答案为:0;
(2)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 =
的图象上,则关于x 的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
理由:∵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8y x =
的图象上 ∴8q p
=代入方程260px x q -+=得: 2860px x p -+
=
解得:12x p =,24x p = ∵1212
x x = ∴方程260px x q -+=是半等分根方程
(3)∵相异两点(1,)M t s +,(4,)N t s -都在抛物线2y ax bx c =++上,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4)522
t t x ++-== 又∵方程20ax bx c ++=是半等分根方程
∴设20ax bx c ++=的两个根分别为1x 和2x 令1212x x =则有:12522
x x += 所以153
x =,2103x = 所以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
53得证. 【点睛】
本题为“新定义问题”,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此题关键是理解新定义概念,并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6.E
解析:(1)EF =
,见解析;(2)BK =;(3)①AGH 是等边三角
形,见解析;②
14 【解析】
【分析】
(1)连接EF ,AC ,由菱形的性质,可证Rt AEB Rt AFD ∆≅∆,然后得到AEF ∆为等边
三角形,由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E =,即可得到答案;
(2)由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F 的长度,然后得到BF 的长度,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 BK FB BA
=,即可求出答案; (3)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ABG ACH ≅,然后得到AG AH =,然后得到60BAH GAB GAH ︒∠+∠=∠=,即可得到答案;
②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1DH =,然后得到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1)EF =;
理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
,60,//AB AD BC ABC ADC AD BC ︒∴==∠=∠=,
120BAD ︒∴∠=,
∵AE BC ⊥,垂足为E ,AF CD ⊥,垂足为F ,
90AEB AFD ︒∴∠=∠=
Rt AEB Rt AFD ∴∆≅∆,
,30AE AF BAE DAF ∴=∠=∠=︒,
60EAF ∴∠=︒,
AEF ∴∆为等边三角形,
EF AE ∴=.
连接AC ,1602BAC BAD ︒∴∠=∠= 30EAC ︒∴∠= 在Rt AEC ∆中,tan EC EAC AE ∠=
3AE EC ∴=,
3EF EC ∴=
(2)如图:
∵四边形ABCD 是菱形,60,ABC AB a ︒∠==, ACD ∴是等边三角形,//,,60AB CD AD CD a ADC ︒==∠=.
AF CD ⊥,垂足为F ,
1,902CF DF a BAF AFD ︒∴==
∠=∠= 在Rt ADF 中,sin AF ADF AD ∠=
, 3AF ∴=
在Rt ABF 中,22BF AB AF =+,
72
BF a ∴= AK BF ⊥,垂足为K ,
90AKB FAB ︒∴∠=∠=
ABK FBA ∠=∠
~Rt AKB Rt FAB ∴∆∆,
AB BK FB BA
∴=, 27BK a ∴=, (3)如图:
①AGH 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连接AC .
,60AB BC AB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60AB AC ABC ACB ︒∴=∠=∠=,
120ABG ︒∴∠=. //AB CD ,
60BCH ABC ︒∴∠=∠=,
120ACH ︒∴∠=
ABG ACH ∴∠=∠,
又BG CH =,
ABG ACH ∴≅,
,AG AH GAB HAC ∴=∠=∠.
60BAH HAC BAC ︒∠+∠=∠=,
60BAH GAB GAH ︒∴∠+∠=∠=,
AGH ∴为等边三角形;
②ADC 为等边三角形,
2,1AD DC AC CF DF ∴=====,
AF ∴=.
1
(32
ADH S =, 11
(322
DH ∴⨯=,
1DH ∴=
1CH DH CD ∴=-=,HF DH DF =-=
AF HF ∴=,
A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HF ︒∴∠=.
过点C 作CM AH ⊥,垂足为M .
在Rt CMH 中,sin CM CHM CH
∠=, 1
2
CM ∴=, 在Rt AMC 中,
sin CM MAC AC ∠=, 1
sin 4
MAC ∴∠=
. 又GAB HAC ∠=∠, 1
sin sin 4GAB HAC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定理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进行解题.
7.A
解析:(1)()1,1E -;(2)12m -≤≤-或01m ≤≤3)9t ≤≤.
【解析】
【分析】
(1)首先要理解点A 是图形M 的“倍增点”的定义,将三个点逐一代入验证即可; (2)分两种情况:①点"倍增点”在O 的外部,分别求得“倍增点”横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点"倍增点"在O 的内部,依次求得“倍增点"横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确
定“倍增点”横坐标的范围;
(3)分别求得线段GH 两端点为T "倍增点”时横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
【详解】
(1)()1,2D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2,
22(12)(20)1332DC =--+-=<⨯
∴()1,2D -不是线段BC 的倍增点;
()1,1E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1,
22(12)(10)103EC =--+-=>,
∴在线段BC 上必存在一点P 使EP=3,∴()1,1E -是线段BC 的倍增点;
()0,2F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2,
22(02)(20)2232FC =-+-=<⨯
∴()0,2F 不是线段BC 的倍增点;
综上,()1,1E -是线段BC 的倍增点;
(2)设直线l 上“倍增点”的横坐标为m ,
当点在O 外时,222(2)8,m m +-+≤
解方程222(2)8m m +-+=,
得1131m =+,2131m =-
当点在O 内部时,22224(2)3(44(2))m m m m ++-+≥--+-+
解得:m≥0或m≤-2
∴直线l 上“倍增点”的橫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1312m -≤≤-或0131m ≤≤+;
(3)如图所示,
当点G(1,0)为T "倍增点"时,
T(9,0),此时T 的横坐标为最大值,
当点H(0,1)为T “倍增点”时,
则T(63,此时T 的横坐标为最小值;
∴圆心T(t, 0)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639t -≤≤.
【点睛】
在正确理解点A 是图形M 的“倍增点”定义的基础上,利用(1)判断是否是倍增点的不
等关系式,即可列不等式组求解范围.
8.A
解析:(1)135°;(2)①45°,②不发生变化,45°;(3)60°或45°
【解析】
【分析】
(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互余、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
(2)①利用对顶角相等、两角互余、两角互补、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
②证明和推理过程同①的求解过程;
(3)由(2)的证明求解思路,不难得出EAF ∠=90°,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所以不确定是哪个角是哪个角的三倍,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值得注意的是,
∠MON=90°,所以求解出的∠ABO 一定要小于90°,注意解得取舍.
【详解】
(1)(
)11801802
118090180451352AEB EBA BAE OBA BAO ∠=︒-∠-∠=︒-
∠+∠=︒-⨯︒=︒-︒=︒
(2)①如图所示
AD 与BO 交于点E ,
()9060301180307521909030602
180180756045OBA DBO NBC DEB OEA OAB D DBE DEB ∠=︒-︒=︒
∠=∠=︒-︒=︒∠=∠=︒-∠=︒-︒=︒∠=︒-∠-∠=︒-︒-︒=︒
②∠D 的度数不随A 、B 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设BAD α∠=,因为AD 平分∠BAO ,所以2BAO α∠=,因为∠AOB=90°,所以
180902ABN ABO AOB BAO α∠=︒-∠=∠+∠=+。

因为BC 平分ABN ∠,所以45ABC α∠=︒+。

又因为180ABC ABD D BAD ∠=︒-∠=∠+∠。

所以
4545D ABC BAD αα∠=∠-∠=︒+-=︒
(3)因为∠BAO 与∠BOQ 的平分线交于点E ,
所以135AOE ∠=︒,
所以
()11118045454518090222
E EAO AOE EAO BAO ABO ABO ∠=︒-∠-∠=︒-∠=︒-∠=︒-︒-︒-∠=∠
因为AE 、AF 分别是∠BAO 和∠OAG 的平分线, 所以11118090222EAF BAO GAO ∠=
∠+∠=⨯︒=︒在△AEF 中,若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
则①当3EAF E ∠=∠时,得30E ∠=︒,此时60ABO ∠=︒
②当3EAF F ∠=∠时,得60E ∠=︒,此时12090ABO ∠=︒>︒,舍去。

③当3F E ∠=∠时,得19022.54E ∠=
⨯︒=︒,此时45ABO ∠=︒ ④当3E F ∠=∠时,得39067.54
E ∠=⨯︒=︒,此时13590ABO ∠=︒>︒,舍去。

综上可知,∠ABO 的度数为60°或45°。

【点睛】
前两问熟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互余、两角互补、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性质等角的关系即可求解;第三问需先证明EAF ∠=90°,再分情况进行讨论.
9.A
解析:(1
;(2
3
)存在,6 【解析】
【分析】
(1)作A 1H ⊥AB 于H ,连接BD ,BD 1,则四边形ADA 1H 是矩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A 1,得到旋转角即可解决问题;
(2)由△BCE ∽△BA 2D 2,推出222A D CE n CB A B m ==,可得CE=2n m
,由11A E EC =
推出1A C EC =A 1
2n m ,推出BH=A 1
2
n m
,然后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先证明△FDG ∽△FME
,得到3
FG F FM FE D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M 和FM 的长度,即可得到PF 的最小值.
【详解】
解:(1)作A 1H ⊥AB 于H ,连接BD ,BD 1,则四边形ADA 1H 是矩形.
∴AD=HA 1=n=1,
在Rt △A 1HB 中,∵BA 1=BA=m=2,
∴BA 1=2HA 1,
∴∠ABA 1=30°,
∴旋转角为30°,
∵22125+=
∴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3055π⋅⋅=; (2)∵△BCE ∽△BA 2D 2, ∴222A D CE n CB A B m
==, ∴2
n CE m
=, ∵161EA EC
=, ∴16A C EC
= ∴A 12
6n m
, ∴BH=A 12
22
6n m n m -=, ∴4
22
26n m n m
-=⋅, ∴m 4﹣m 2n 2=6n 4, ∴24
2416n n m m
-=•, ∴3n m = (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
由(2)可知,33
BE n BG m ==, ∵四边形BEFG 是矩形, ∴3FG FE = ∵∠DFG+∠GFM=∠GFM+∠MFE=90°, ∴∠DFG=∠MFE ,
∵DF ⊥PF ,即∠DFM=90°,
∴∠FDM+∠GDM=∠FDM+∠DFM=∠FDM+90°, ∴∠FDG=∠FME ,
∴△FDG ∽△FME , ∴3FG F FM FE D ==, ∵∠DFM=90°,tan 33FD FMD FM ∠=
=, ∴∠FDM=60°,∠FMD=30°, ∴3FM DM =; 在矩形ABCD 中,有
33AD AB = 3333
=,则3AD =, ∵MN ⊥AB ,
∴四边形ANMD 是矩形,
∴MN=AD=3,
∵∠NPM=∠DMF=30°,
∴PM=2MN=6,
∴NP=33AB =,
∴DM=AN=BP=2,

33
23
22
FM DM
==⨯=,
∴63
PF PM MF
=+=+;
【点睛】
本题考查点的运动轨迹,旋转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弧长公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中考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正确确定动点的位置,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
10.C
解析:(1)2
2
33
(06)
53
103343(68)
33
3031503(810)
2
t t
S t t t
t t t

+


⎪⎪
=-+-<



-+<

⎪⎩
,S的最大值为63;(2)存在,m的值为
16
5
或32163
-或
16
3
或1423
-.
【解析】
【分析】
(1)分06
t、68
t和810
t三种情况分别表示出有关线段求得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
(2)分两种情形:①如图31
-中,由题意点P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与点R在BC上运动的时间相等,即8
m=.当RP BR
=时,当PB BR
=时,当PR PB
=时,分别构建方程求解即可.②如图32
-中,作RH BC
⊥于H.首先证明90
BPR
∠=︒,根据BP PR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如图21
-中,当06
t时,点P与点Q都在AB上运动,
PM AC
⊥,//
NQ PM,
90
ANQ AMP
∴∠=∠=︒,
AQ t=,2
AP t
=+,60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