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
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
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
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
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
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
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现状分析•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改进路径探讨•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我国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对于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范围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
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范围与目的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地方政府、学术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调查问卷与访谈记录。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02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现状分析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情况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包括村委会、村党支部、村民小组等,这些组织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问题尽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等。
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情况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情况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这些制度为农村基层自治提供了保障。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问题尽管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等。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情况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活动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环节,这些活动是农村基层自治的核心。
村民自治活动开展情况尽管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不高等。
村民自治活动开展的问题村民自治活动开展情况03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分析03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基层人才流失严重,优秀人才难以进入村民自治组织,导致组织缺乏活力。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V1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V1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基层治理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村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
本文对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其中的基础。
一、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内涵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指的是村民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实现自治权力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实现主要涉及到村民自治组织的设立、村民自治经费的管理、村委会的选举与管理等方面。
二、调研方法和结果为了了解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查询了100名农村居民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88%的农村居民知道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并且认为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是一个好的制度。
但是,只有5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加入了村委会或其他村民自治组织。
实地走访中,我们访问了10个村庄,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村民自治组织是有效的,并能够为村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其次,少数村子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村务公开不够、选举不公、村委会的权利被某些人所掌握等。
三、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基础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以及实地走访的观察,可以发现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策保障的力度加大。
自治的基础一定是政策的支持,政策才是自治的保障,政策保障相当于为基层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民主制度可以得以实施。
2.民主选举管理的规范化。
“规范选举”是自治独立行使权力最实际的体现,既要在程序上合法、公正,更要取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因此,规范化的民主选举能够避免选举的失范,保证了村委会的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持续。
3.居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自治的基础在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只有让居民主动参与,才能实现村庄自治的良好运作。
自治的实现不应该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过程。
因此,资源的管理和决策必须在该地区的居民真正参与联防联控,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有效地管控这些资源。
(2023)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一)
(2023)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一)(2023)村民自治问题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最近,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主要围绕2023年的情况展开。
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我们采访了包括村干部、村民代表、普通村民在内的各类人群,共计300人。
调查结果1.村民自治意识普遍增强。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推进和宣传的普及,村民自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自治工作中,并积极向村干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村干部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
虽然绝大部分村干部都是志愿者,但仍有一部分干部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缺乏工作责任心,导致村民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3.村民自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虽然村民自治意识普遍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自治过程中,仍有不少村民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对于自治工作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结论本次调研表明,村民自治工作在2023年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
在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同时,需要给予村干部更多的法制培训和工作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方面做出更多的投入和支持,才能让村民自治工作走得更稳健、更有成效。
建议1.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村民自治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同时将其纳入到村级组织机构中。
2.加强村级干部培训。
通过举办法制教育、组织干部学习等方式,提高村级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提升干部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村级自治工作水平。
3.支持村民自治能力提升。
加强对村民自治能力的培训和支持,如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向村民提供更加全面、规范的自治指南和技术支持。
4.注重村民参与。
村民自治需要村民参与,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开展村民议事会、走访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为自治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结语村民自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2023年的村民自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二)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二)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以下是一些相关内容:1. 村民自治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政府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意识得到了提升。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村庄的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村庄的发展。
2. 村民自治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村民自治意识增强,但是村民自治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村民在自治过程中缺乏经验和技能,导致自治效果不佳。
3. 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关系需要协调。
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政府需要为村民自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需要对村民自治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自治过程合法合规。
4. 村民自治需要依法依规进行。
村民自治不等于无序自由。
自治过程需要依法依规进行,村民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自治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5. 村民自治需要注重实效。
村民自治的目的是为了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的福利。
自治过程需要注重实效,确保自治的结果符合村民的利益和需要。
6. 村民自治需要注重民主程序。
村民自治需要通过民主程序进行,确保村民的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
自治过程需要注重村民的参与和民主程序的规范性。
7. 村民自治需要注重公开透明。
自治过程需要公开透明,确保村民对自治过程的了解和监督。
自治过程需要注重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确保自治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8. 村民自治需要注重创新。
村民自治需要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治模式和方式。
自治过程需要注重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治的效果和质量。
农村自治情况汇报
农村自治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自治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积极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村自治组织逐渐发展壮大,村民自治意识得到了有效激发。
其次,农村自治的民主决策机制逐渐健全,村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讨论和决策,使农村事务的处理更加民主、公正,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再次,农村自治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村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农村自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农村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农村自治组织的管理者素质不高,导致农村自治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管理漏洞和失误。
其次,农村自治中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纠纷。
由于农村资源分配不均、利益诉求不同,导致一些农村自治组织内部出现了一些利益矛盾和纠纷,影响了农村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再次,农村自治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农村自治工作相对滞后。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村自治工作的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工作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自治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农村自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自治中的法治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自治中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引导村民依法参与农村自治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对农村自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自治工作成果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农村地区积极参与农村自治工作,推动农村自治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农村自治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农村自治中的法治建设,加强对农村自治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工作的发展,实现农村自治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第一篇: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文章标题: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内容提要】20多年中国的村民自治在经济建设、建章立制和民主意识自觉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巨大的难点和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过于依赖西方的自治理论及模式,而忽略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特殊文化语境;二是权力与自治间充满强烈的矛盾冲突;三是过于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建设。
因此应注重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系统细致的立法建设,并将文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国最大的变化在乡村”[1]。
其中,村民自治发挥着相当重大的作用,这既表现在物质制度又表现在思想精神层面。
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二是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使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有了制度保障;三是村民自治的精神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它们严重地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及其深化。
在笔者看来,当前的中国村民自治面临着亟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第一,过于依赖西方的自治理论及其模式,而忽略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特殊的现实文化语境。
应该承认,几千年的中国政治为我们提供的民主和自治经验是较少的,而西方的民主传统和自治历史却很长,经验丰富。
所以,当前的中国村民自治确实不能忽视甚至无视西方的自治资源,因为不管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西方自治都可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参照坐标和经验教训。
正因为直接取法于西方的自治,中国的村民自治才能建立在自觉、系统和理论化的基础上。
但西方的自治经验只能成为我们的一个参照,决不能成为生搬硬套的摹本,否则,中国的村民自治就难逃“桔在北则为枳”的结局。
以此来观照中国的村民自治,有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独立的村民自治理论话语体系的欠缺。
中国村民自治与西方民主之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自治是在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理论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带来理论发展的滞后。
因此,借鉴西方现成的民主理论和学术规范分析中国问题,对开阔我们的学术视野,创建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体系是必要的。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背景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背景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村民通过自行组织、参与和管理村级事务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福祉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类似的自治形式,如家族自治、村规民约等。
20世纪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地区推行了一系列的村庄自治政策和实践。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村地区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和挑战,如农村公共服务不完善、农民收入不稳定、土地流转困难等。
而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及时反应农民的需求和利益,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村民自治”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赋予村民更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自行组织和管理村级事务。
为了确保村民自治能够顺利进行,政府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村民自治的实施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村民自治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自己村庄事务的掌控感和认同感。
其次,村民自治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得到了改善。
再次,村民自治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村民的创业和发展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村民素质、经验和能力的差异,有些村庄的自治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村民自治在一些地区受到了行政干预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最后,村民自治在一些大型村庄实施起来相对困难,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为了更好地推进村民自治,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因此,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村民自治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哪些地区的调查,我们将收集数据和意见,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调研,提高农民对村民自治的认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推动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村级自治调查报告
村级自治调查报告村级自治调查报告一、引言村级自治是指在中国农村社会组织中,村民通过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一种制度。
村级自治的实施对于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村级自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农村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村级自治的现状1. 村民参与度不高调查发现,许多农村村民对村级自治的了解程度较低,参与度不高。
部分村民对村级自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这导致了村民委员会的决策过程缺乏广泛的民意参与,影响了村级自治的质量和效果。
2. 村干部能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在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导致村级自治的执行效果不佳。
3. 资金使用不透明在一些地方,村级自治中的资金使用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部分村干部未能做到公开透明地使用村级财政资金,导致村民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不足,难以监督。
三、村级自治问题的原因分析1. 教育和宣传不到位村级自治的理念和制度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和普及,导致村民对其认识不足。
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愿。
2. 村干部选拔机制不完善部分地方在村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不公正、不透明的问题,导致能力较弱的人担任村干部职位。
应建立公正、透明的村干部选拔机制,确保能力优秀的人才能够担任村干部职务。
3. 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村级自治中的不规范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村级自治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加强村级自治的对策1. 完善村级自治法规应加强对村级自治的法规制度建设,明确村民委员会的权责和职能,规范村级自治的程序和决策机制,提高村级自治的规范性和效果。
2. 提升村干部素质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村干部,推动村级自治的发展。
关于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建立村民议事 会、推广村务公开等措施,实现村民 自治的成功实践。
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发挥村集体经济组 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 展,实现共同富裕。
案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坚持民主决策
01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让村民参与决策,建立有效的议事机制是实
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关于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 • 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 •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案例 • 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01
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念
村民自治的定义
村民自治是指村民在基层政权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外,基 于法律和村规民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 民主监督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过 程。
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民主,即村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 产生自治组织,制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自主决定涉及村 民利益的事项,并对自治组织进行监督。
村民自治的历史发展
村民自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乡里制度和宗族组织。在封建社会,乡里 制度和宗族组织在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自治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1982年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 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此后,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和实施。
村民自治的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保障了村民的自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村民委员会 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为村民自治 提供了具体的法律指导和保障。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参与决策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探索有效推动农村自治的途径和有效方法,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行村民自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对象和范围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我国某县城的10个村庄,涵盖不同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村庄,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村民自治的情况。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调研小组成员对每个村庄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村民自治组织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具体工作情况。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村民对自治工作的认知和参与程度,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3.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对现行村民自治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村民自治组织设置情况:调研发现,在调研的10个村庄中,都设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
大部分村庄的自治组织是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的,但代表选举的方式和程序存在一定的差异。
2.村民自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在村庄内起着决策、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村民代表通过开展村民议事活动,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和决策。
3.村民自治工作的发展情况:调研显示,村民自治工作在不同的村庄中存在一定的发展差异。
有些村庄的自治组织运行良好,村民参与度高,村庄发展有明显提升;而有些村庄的自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村民参与度不高,决策执行不到位等。
4.村民对自治工作的认知和参与程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村民对村民自治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自己在自治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和参与方式仍存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
同时,大部分村民表示希望能更加参与决策和管理村庄的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查报告
创新治理模式
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创新治理模式,实 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 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 互动,推动农村基层 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 展。
05
参考文献和致谢
参考文献和致谢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查 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调查背景和目的 • 调查方法和过程 •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和致谢
01
调查背景和目的
调查背景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在保障农民权利、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展望和思考
加强基层组织建 设
未来,应着力加强基 层组织建设,提高基 层组织的领导力和执 行力,以更好地推动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的 发展。
提升村民自治意 识和能力
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等 途径,提升村民的自 治意识和能力,促进 村民更广泛、更深入 地参与农村基层治理 。
政策支持和资源 投入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 和资源投入力度,为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提 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以解决资源匮乏等 问题。
03
提高民主决策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民主决策的认知和参与意识。同时,完善村
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制度,确保代表能够真正代表民意。
04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取得显著成效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基层村民自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包括完善民主制度、 提高村民参与度、有效利用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
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按照全局关于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安排,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县民政局通过实地走访10余个镇乡,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村民自治基本情况(一)民主选举更加规范2023年县进行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功率达99%,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成功率达100%。
选举成功率是历届之最。
在整个换届选举中,可以说〃民主〃两字贯穿整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全过程。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选村(居)民选举委员会。
为体现民主的广泛性,各村(居)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居)民代表会议或各村(居)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村(居)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被推选为选举委员会主任。
二是推选产生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
居民代表在选举前通过召开居民小组会议、户代表会议推选的方式产生;村(居)民代表和村(居)民小组长通过召开户代表或者村民小组会议方式产生。
三是正式选举,保障每一个选民的权利。
为了避免个别工作人员因工作疏忽而有被遗忘的〃角落〃和选民,对出公告、发通知等程序和环节,都特别强调要保障每一个选民的参选权利。
有的选民出门在外,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的上门寻找,有的用电话联系,想方设法保障每一个选民的权利,从而使这次选举的参选率高达94.74%o(二)民主决策进一步规范为加强村民主政治建设,改变村干部个人说了算的状况,全县932个村都建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和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项目及经费筹集方案,±地、山林、鱼塘、果园的经营承包方案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交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既体现群众当家作主,又防止决策上的失误,避免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特别是在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各村(居)制定选举办法过程中,村(居)民委员会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居)实际制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办法明确选民登记方式、候选人资格条件、候选人提名、正式候选人确定等重要事项,办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公告实施。
村民自治 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村民自治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村委会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难以民主化等。
因此,对于加强村民自治,探索适应农村新形势的治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共发放50份,有效回收47份,回收率94%。
访谈对象选择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和部分村民代表。
三、调研结果1.村民自治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概念还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只有15%的受访者对村民自治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另外,有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村民自治模式比较陌生,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2.村民代表选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村级代表的选举方式主要为村民大会推选和直接选举两种形式。
其中,村民大会推选占比较大,达到60%;而直接选举只占20%。
另外,有些受访者反映,村民代表选举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存在一些不合规的操作现象。
3.决策透明度情况关于决策透明度,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为村民自治决策过程存在一定的不透明现象,其中主要体现在决策结果没有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信息公开不及时等方面。
然而,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村委会在一些重大决策上会与村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4.村民自治成效评价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村民自治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和利益。
同时,也有部分受访者持保留意见,认为目前的村民自治模式还存在一些操作不规范、效率不高等问题。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1.村民自治理念宣传不到位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村民自治理念在农村地区尚未得到普遍的宣传和推广。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理念的普及,提高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培育其参与自治的意识。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背景
村民自治调研报告背景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通过普遍选举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依法管理和运作自己的公共事务,实现人民在农村公共事务中的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对于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经济社会的转型进程中,农村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和保护、农民权益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
因此,村民自治的推进对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治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薄弱,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干部在履行职责时存在权力过大、决策不民主、权益保障不到位等情况。
因此,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对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村民对自治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以及自治制度实施效果,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知程度,了解村民对村民自治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以及他们对自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其次,了解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满意度、对村级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等情况,以进一步了解村民对自治工作的态度和期望。
最后,调查村民对当前自治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农村自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村村民的自治意愿、参与度和认知程度,为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同时,通过对农村自治制度的实际效果评估,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发展质量提供改进方向和建议。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调查报告村民自治工作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利益,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工作。
村民自治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发展、增强农民参与意识、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立了多个问题组,包括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发展组织负责人、农户代表等,以全面了解村民自治工作的各个方面。
其次,我们深入到多个村庄进行实地访谈,与村民代表和村庄干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村民自治工作进行了以下分析:1.现状分析(1)农村自治意识增强:大部分的村民和村庄干部表示,随着近年来自治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宣传教育的开展,农村自治意识有所增强,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也明显增加。
(2)自治程度有待提高:尽管农村自治意识增强,但实际上村民自治程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决策和管理工作仍然由村庄干部主导,村民代表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得不到充分保障。
2.问题分析(1)决策过程不透明:在一些村庄中,村庄干部的决策往往缺乏透明性,决策过程不够公开、公正和民主,导致村民代表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2)村民代表参与度不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村民代表在村庄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代表和维护村民的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3.建议(1)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自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确保相关法规得以落地生效,为村民自治奠定基础。
(2)推进农民自治能力建设:政府可以加强对村民代表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激发村民积极参与自治的热情。
(3)加强农村自治监督: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村庄自治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工作的开展。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一)
[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调研报告(一)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工作,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保障农村稳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深入调研、把握基层状况真实情况。
本文主要针对我对某县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的一次调研信息,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村民自治概况该县下辖30个乡镇,共有450多个行政村,自治管理已全面覆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加强村民自治的具体实施,村级组织建设仍有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强化培训,优化村务公开,完善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等形式手段提升村民自治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经济发展自治农村村民自治运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
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广“三变改造”等产业转型推动计划,鼓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
但在采取措施、决策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如何协力把握市场,合理制定村级财政预算以及协调村内机构,调节和稳定村内经济发展。
三、民主自治“民主自治”是农村基层自治中最关键的问题,其表面、诚信和实际性对于巩固农村社会合唱、建设和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实践层面看,有些行政村村委会的成员非常强势,主导村级事务,甚至忽视村委会内部及村民群众的意见,这是“民主自治”实行困难的根源所在。
四、治安管理自治目前,该县的治安管理工作是相对稳定的,但还不够完善,存在人员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
某些乡镇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手脚不够灵活,对反映的线索麻木不仁,有时候甚至拖延处理,这对治安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
总之,农村基层自治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培训、鼓励民主自治、改善治安管理等方面努力,为本县的经济稳定和谐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获取村民的意见和看法,实地走访则用于观察基层自治组织的运作情况。
二、调研结果分析1. 村民自治意识较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村民对于自己的自治权利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意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治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社区环境。
2. 基层自治组织运作不够完善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运作不够完善的问题。
例如,一些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成员能力不足,导致决策不够科学和合理;另外,一些自治组织的运作机制比较模糊,居民对于自己的权责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参与和监督机制。
3. 部分村民对自治参与意愿不高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村民对于自治参与意愿不高,他们对于自己的权利意识较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中,一些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参与度较低,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基层自治中。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1. 基层自治组织的能力建设不足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成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成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需要加强对于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素质。
2. 自治机制不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
应加强对于自治组织章程的立法,明确居民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的居民投票和监督制度。
3. 缺乏对于村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部分村民对于基层自治的意识较弱,缺乏对于自治的理解和认同。
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村民自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于自治的意识和参与度。
四、建议1.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能力建设加强对于自治组织成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管理和决策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自治组织的职责和权力。
农民生活社会参与与自治意识调查
农民生活社会参与与自治意识调查近年来,农村地区社会参与与自治意识逐渐增强,农民对自己生活和社区事务具有更高的参与意愿和自治意识。
本文将就农民生活社会参与与自治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及意义。
一、调查结果经过采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民生活社会参与与自治意识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表现出较强的自治意识。
他们参与社区组织和活动的比例较高,如农民合作社、村级委员会等。
此外,农民倾向于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环境保护、儿童教育等。
他们意识到社区事务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参与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
二、原因分析1.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收入增加,农民对社区事务产生了更多的关注。
他们渴望改善生活环境和社会福利,因此愿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2.社会意识觉醒与教育水平提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民的社会观念和意识逐渐觉醒。
他们通过互联网、电视等途径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信息和发展动态。
此外,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为农民增强了社会参与和自治意识提供了条件。
3.基层治理机制的改善政府在改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农民合作社等。
这些改革举措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参与社区事务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治意识。
三、意义分析1.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农民的积极参与和自治意识可以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农民了解自身需求,能够更好地为自己争取利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他们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改善和发展,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2.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参与社区事务和自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其主体意识。
他们不再被动接受社会发展和政策变化,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对自己生活和社区事务主动负责。
这有助于提高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3.推动社会公正与公平农民的社会参与和自治意识的增强,可以推动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农村村民自治现状的调查报告课题名称:有关农村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现状的调查报告所属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名:***班级:0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班学号:************日期:2010年8月15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都是基层民主自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健全可行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程序对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农民对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认识、参与本地区民主政治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民主及民主参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对河北省唐山市新军屯镇黄辛庄村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农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培育和提升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问卷数据汇总(问卷内容详见“调查计划”)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为84.67%,此次问卷调查属于有效调查;2、在对村民民主决策的方面的调查中,有7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意愿,有20%左右的村民表示出对参与政治决策的淡漠,有10%的村民认为参与和不参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3、在民主管理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没有能够得到发挥的机会,反映出村民自治的渠道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而且,很多村民对于这种现状也都是表现出默默地忍受,而没有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4、在村委换届选举的问题上,村民反映在选举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贿选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村民大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谁给的好处多就选谁”成为普遍的共识;5、在村务公开方面,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关注村务的公开,并且对村内的事务比较了解,而其余的约45%的被调查者表示出对村务公开的不重视和不关心;6、在被调查者中,男性村民占63%,女性村民占37%,在调查结果中,女性村民对村民自治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男性村民,表现出对政治的更大的漠视和不关心,甚至放弃了一些自己的合法的权利;7、在对村委书记、会计和计生主任的走访调查中,不难发现村民的民主意识单薄的主要原因在于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不能为村民民主的发挥提供有效的渠道和保障。
二、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黄辛庄村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现状首先,农民的公民意识淡薄,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
农民在对待政治时总表现出参政情绪不高涨,参与程度不够,这尤其表现在村委的换届选举上,农民们大都抱着选谁都一样的思想被动参与本地区的选举。
在农民生活中,政治生活几乎已经被排除在外,大多数农民对政治的关注至多表现为“听听”,而在日常生活中绝不会思考和讨论。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虽然很多农民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上来,但对于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法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形成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主要障碍,严重的阻碍了农民自治的发展。
其次,农民的“公民基本权利”意识淡薄。
公民的基本权利意识是社会民主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
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我国公民特别是农民的义务观念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
农民权利意识淡薄使得其在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同时这也反映出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淡薄。
另外,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不高,还可以从农民对待选举权的态度得到证实: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拥有选举权,当然农民也毫不例外的享有这项基本政治权利,我国的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
在农村,在对待选举权这一问题上,许多农民是选择放弃的。
即使不放弃这项权利,在行使的过程中往往也都是带着随意的心态的,许多农民认为选举与自己没有关系,多自己一票或少自己的一票不会影响整个选举,根本没有意识到参加选举是我国现阶段实行民主和发扬民主的重要途径。
再次,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缺乏法治观念。
“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禁锢着中国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农民还比较习惯于行政越权安排,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的行政人员中仍认为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腿”,使自己的行政下属,而广大村民也是习惯接受“上级”领导,即使侵犯了自己的政治权利,也很少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即使感觉到了也能够容忍。
2、缺乏自主、自立。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要求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只有农民逐步树立起自主、自立意识及主人翁意识,村民自治才能够落到实处。
3、缺乏合作意识。
在实际的村民自治中,很少有村民个人能够与其他同胞联合起来影响或改变政府或村委会的想法或决定,不知道这样的合作方式是增加自己的影响力的有效办法。
4、缺乏权力责任意识和独立人格,在农村中大部分农民缺乏强烈权利责任意识和独立人格,不能正确利用国家赋予自己的选举权利,不善于也不敢于用法律抗拒来自政府或宗族的种种不合理要求,认为自己“人微言轻”,只好默默忍受种种不公。
农民缺乏独立人格,进而缺乏充分的民主权利意识,使得奠基于政治参与基础之上的村民自治的发展失去了内源性动力。
最后,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民主渠道不畅通,村务公开透明程度不高;行政运行机制不完善,很多决策权限没有界定清楚,越权现象十分普遍;决策制度不完善,细化不够充分;决策权则不明确,出现很多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屡见不鲜。
三、黄辛庄村村民民主自治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分析:第一,传统因素的影响。
邓小平曾经指出:“就中国留给我们事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治传统很少。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一直强调要先忠而后孝,封建家长制在中国比较广泛的存在着,因此,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中国人很少参与民主生活的习惯,许多人不敢或不愿过多的参与政治生活,在心里始终有一种畏惧感。
第二,影响农民民主参与现状的还有很多现实的因素:1、农民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制度的规范。
这在选举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农民在参加选举时,表现出很大的盲从性、私立性和狭隘性。
盲从性表现在农民在行使民主参与权时,并不是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手中选举权利的重要性,加之对候选人又缺乏真实的了解和冷静的评判,在行使村民选举中的参与权时,大多时候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容易受周边人的影响,带有很大的盲从性;私立性表现在农民在行使村民选举中的民主参与权利时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包括候选人的选前承诺以及金钱和物质的馈赠,这也反映出在农村,很大程度上存在贿选的现象;狭隘性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参与村民选举时,对候选人的认定不是从他的人品或能力上去考虑,而过多的是考虑血缘、家族和宗族房头的势力。
2、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低与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低有关。
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的提高成正比,一般来讲,法律知识水平越高,相应的民主参与意识就越高。
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是民主参与意识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是民主参与意识构成的一个基本因素。
四、黄辛庄村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意识提高的对策性建议:首先,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尤其是普宪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与公民权利意识。
在农村切实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宪法意识,创造出学习宪法的良好氛围,是提高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层人大、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可以联合成立专门的“农村普宪工作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宪法,提升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乡镇政府要与农民之间建立长期的稳定的紧密关系,为农民提供行使民主权利、发扬民主精神的便利渠道,确保农民的民主及民主参与意识不断的得以提升;村委会更要解放思想,主动为本地农民提供学习宪法和发扬民主的场所以及其他条件。
其次,要建立服务于民主决策的高层次参谋团队,健全决策信息支持系统,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健全行政决策规则,依法、科学、合理界定决策权,建立分级自主决策的决策体制,要实施社会公示和听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完善民主决策程序,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民主决策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健全可行的民主决策程序对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民主管理要求以“以人为本”为管理思想,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能力。
进行民主管理,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使村务在阳光下运行,从而为民主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
总之,农民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过程。
五、本次实际调查所应用的相关理论:人权、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详见“调查计划”)六、调查心得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我感触很深。
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还崔在很大的不足和缺陷,我们的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该从基层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特别是基层的相关领导和部门,应切实加强村民自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完善民主自治的渠道和保障措施,以身作则,做农民的好公仆。
在农民自身方面,应加强学习和掌握实现自己合法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增强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积极的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中来,积极参加政治生活。
其次,我觉得农民的身上确实有着一种朴实的性格特点,他们大多受着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小农意识浓厚,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了农民阶级的固有的、难以消除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使得农民不可能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最后,就本次社会调查而言,我觉得我们以后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尽量的融入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中,增强与被调查者的同质性,从而为调查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可行性,方便调查活动的开展。
七、总结本次社会调查实际实行三天,共计花费为20元,符合调查计划中的安排,并且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和解决方法,完成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