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总结,探索与创获——读《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总结、探索与创获
——读《汉语语法变换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张谊生
8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日益重视方法论的探索——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格和配价分析、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分析等各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分析。

毫无疑问,上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各适所用。

就揭示狭义同构的内部差异、考察同义格式的相互联系、分化因语义关系不同而形成的歧义格式而言,变换分析法无疑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汉语变换分析是在借鉴了哈里斯(Z.S.H arris)的变换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30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学者们运用变换分析法,对汉语语法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①然而,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年来,有关变换分析的一些重要而基本的问题,譬如如何在结合汉语实际的情况下,深入地探讨变换分析的理论背景及其性质、类型和作用;如何在汲取各种现代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符合汉语特点的变换理论体系;如何对以往的汉语变换分析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进行全面而又允当的总结……,一直没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决。

现在,方经民先生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为我们奉献了他的新作——《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理论原则方法—》(日本东京,白帝社,1998)。

这部专著对有关这一领域的所有问题都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总结和探讨。

我认为,该书对汉语变换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以下三个方面尤为值得称道。

1.认真而客观公允的总结
首先,作者对英语的“tran sfo rm ati on”一词进行了考证,发现该词在西方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中各有不同的含义:纳斯菲尔德(J.C.N esfield)将它作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方法,哈里斯将它作为语法分析的一种操作手段,乔姆斯基(N. Chom sky)则将它作为句子生成的一套规则,而这种多义性常常引起误解。

作者认为,为了便于区分,汉语可以分别用“改换”“变换”和“转换”来与之对应。

其次,作者对汉语变换分析所依据的西方语言理论基础,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解释。

不但对变换分析的创始人哈里斯的变换理论的来源和发展——包括早期的变换分析思想、中期的变换分析理论和后期的变换语法理论作了鞭辟入里的辨析,而且还对与此相关的纳斯菲尔德的句子改换十七种范例,叶斯柏森(O.Jesp ersen)的有关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变换思想,乔姆斯基的各个时期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都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801
再次,作者对以往的汉语变换分析进行了回顾与评介。

追溯了汉语变换分析的理论背景,比较了汉语变换分析中所使用过的分析法、派生法和生成法的异同优劣。

对前人的研究,作者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既客观地指明了吕叔湘、王力的变换研究的成绩,也明确地指出早期变换研究的局限;既高度地评价了朱德熙、陆俭明、李临定等人对汉语变换理论的贡献,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最后,作者对汉语变换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结构基础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不但探讨了变换关系的性质和定义,而且还对一系列相关的现象——从变换关系的数学基础的集合、映射到分布理论的同现、替换,从语法研究中的句例和句式的变换到变换分析同符号系统理论中的元素和集合的关系,从变换分析对汉语句型的要求到变换过程中主元成分的选择和次元成分的隐现,都作了恰当而中肯的剖析。

该书的总结和评析,尽管尚有少数可商之处,但总体上说,作者的介绍是公允而符合实际的,分析是确切而颇有见地的。

2.全面而深入细致的探索
在详尽介绍和客观总结的基础上,作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汉语变换分析的方法和原则上,集中而深入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多项富有新意的探索。

众所周知,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找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者对变换分析方法的探讨正是体现了这一追求。

作者认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变换作为一种语法形式,相对于由层次、功能、词序构成的具体关系而言,是动态的语法形式,是一种着眼于外部联系的动态关系。

就变换分析法的类型而言,可以依次分为变换操作分析、变换分解分析、变换关系分析三种,它们互相依存,各有所用。

上述这些对汉语语法变换的本质特征和方法论的剖析,说明作者对汉语变换分析具有相当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作者还提出了变换分析四项基本原则——同一性原则、约束性原则、平行性原则和类推性原则。

虽然这四项原则并非都是作者首创,但总的说来,本书对这些原则的归纳和阐述,既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体现了宽广的研究视角和深层的理论思考。

作者认为:所谓同一性,是指变换前后同现成分的同一,包括语义的同一和语法的同一,它是建立可逆变换关系的根本要求;所谓约束性,是指变换关系的建立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包括语法的、语义的、语音的、语境的等多个方面,它是维持变换同一关系的可靠保证,为解释变换例外提供了补充手段;所谓平行性原则,就是指在相应的变换矩阵中,同一竖行的句子是同构关系,其语法形式和句法关系性质一致,同一横行的句子是变换关系,其语法形式和句法关系的差异一致,它是一条检验变换关系是否成立的重要的附加原则;所谓类推性原则,是指根据同一性和约束性建立起来的变换关系,可以通过推导和演绎的方式,不经过变换程序直接从原式类推出变式,或从变式类推出原式,它是一条可以提高变换分析的可操作性和方便度的附加原则。

这些原则不但很好地借鉴和吸收了国外和国内、前辈和时贤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多方面地融入了作者本人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变换分析四原则的提出,不但对今后的汉语变换分析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而且也是对普通语言学变换理论及其原则的一份宝贵的贡献。

3.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创获
本书最为精彩之处就是散见于全书各章节的有关汉语变换分析的独特看法和有关变
901
换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独到见解。

这里只能就其荦荦大端略陈一二。

本书对汉语变换分析的理解,无疑是对经典意义上的语法形式观念的一个突破。

传统语法认为,一个语法形式是牢固地与一种语法意义直接对应的,形式的变动必然导致意义的改变。

而作者认为,通过变换分析的同一性和约束性的确立,语言的深层与表层、形式与意义,句子的组合与聚合、原式与变式可以组成一个个多向立体网络系统。

而变换分析的作用就在于尽可能地在平行的句法结构系列中探寻相关的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设法寻找各种同义句式的区别性标志和约束性限制。

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就是它必须而且可以落实到具体的汉语语法研究中去。

陆俭明先生曾经指出:“我们看重变换分析,更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语法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②而本书对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的探求,正体现了作者对此清醒的认识。

作者认为,变换分析在语法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句式、词类的再分类;分化歧义句式;建立同义联系;分析特殊结构;分析特殊结构成分。

其局限则在于:变换分析具有非自足性、操作的无限性和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

作者还认为,变换分析要想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必须借鉴确定音位的二元偶分和确定词类的分布总和等方法并加以改进。

应该讲这些认识都是深谙个中三昧和具有建设性的,对汉语变换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变换分析要求变换前后相对应的同现成分在语义上语法上都保持一致,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为此,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他的变换分析约束性原则。

他认为,变换分析的约束是多方面的:在语法方面有宏观与微观、N的微观与V的微观等;在语义方面有基本结构与补充条件、语义关系和语义特征等;在语音方面有音节与重音等;在语境方面有交际语境与指称事实等;总之,约束性原则是变换分析的充分条件,它同同一性原则一样,都是变换分析的基本原则。

约束性原则的创立,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变换分析研究的深广的理论素养和不懈的执着追求。

以往的汉语变换分析实践已经证明,本书有关约束性原则的揭示和阐述,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切合汉语实际的,这一原则对保证变换分析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作者对汉语变换理论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毋庸讳言,本书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

譬如对当代西方其他一些语言理论和流派(比如配价语法、认知语言学等)同汉语变换理论的关系,变换分析在古汉语及方言语法的对比分析中和汉语篇章的动态分析中的运用等,都没有或较少涉及。

部分章节偏重于理论的探讨和说明,很少结合汉语具体的语言实际,举出解决汉语实例的操作示范,从而显得比较抽象,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总之,尽管方经民先生的这本新著可能还有一些不足和缺憾,但总的说来,该书立论严谨、体例清晰,分析透彻、论述精到,具有理论深度,不乏真知灼见,确实是一本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集大成之作。

附注
①参看《汉语语法变换研究》第二章。

②参看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3期。

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