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高中高二(上)期中生
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不会引起的相应变化是( )
A.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B.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
D.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
3.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
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
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
D.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6.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a、b是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的电极;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若d处受到破坏,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在a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在a处给予刺激,骨骼肌不收缩
C.在b处给予刺激,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在b处给予刺激,骨骼肌收缩
7.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B.人体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排尿反射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D.高位截瘫患者能在产生尿意后排尿
8.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
C.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9.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
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1.如图为在等容积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3h定期更换培养液.对应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2.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13.用如图曲线表示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关系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大于a温度该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破坏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后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
14.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 .将酵母菌培养液连续培养七天后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C .无需染色,高倍镜下直接观察酵母菌以判断细胞的死活
D .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偏大
15.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
A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插条的时间应不同
B .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对照组
C .使插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 .吲哚乙酸超过10﹣5
mol/时,能抑制插条生根
17.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果糖,要控制好pH 、温度和溶氧量
B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利用了固定化酶技术
C .将酶进行固定化后,催化活性比固定化前要高
D .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不仅作为反应底物还可提供能量
18.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甲、乙、丙三种不同品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去污力(%)
B.实验中,通过不同品种洗衣粉洗涤不同污渍比较去污力的差异
C.温度对不同品种洗衣粉去污力的影响相似,适宜温度为40﹣50℃
D.不同品种洗衣粉去污力的差异是由于其中添加的固定化酶种类不同
19.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20.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从称量纸上直接倒入烧杯
B.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灼烧、煮沸、紫外线和喷洒化学试剂等
C.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琼脂,其目的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D.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寒冷冬天,人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户外时,身体出现的变化有( )
A.立毛肌收缩B.身体耗氧量减少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
2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3.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4.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糖尿病患者注射一次胰岛素后可长期发挥调节作用
C.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
25.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及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控制豆腐发酵温度减少杂菌污染
B.可通过控制加酒量等方法实现对腐乳成熟时间的控制
C.豆腐含水量过高会直接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和腐乳的“形”
D.腐乳后期成熟过程,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的水解过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小题,共65分)
26.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灭菌过的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将培养装置于A、B、C三种不同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绘制成曲线如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A、B、C三种不同条件是指____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
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曲线__________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3)曲线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基本相等,这是因为__________.(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将
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
1mL样品液中加入4mL无菌水,再向其中加入5mL密度为20个/mL的红细胞悬液,经染色、固定后,随机选取5个视野,统计结果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大约为__________个/mL.
27.树突状细胞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
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图是树突状细胞参与的免疫调节图解,其中G 为树突状细胞,H是携带了抗原的T细胞.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E与F接触后会激活其内溶酶体导致F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称为__________.(3)A、B、D、E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G细胞的数量若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5)淋巴因子和C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其中能与病原体结合的是__________.(6)某人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这说明他并不是第一次接触青霉素,其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病.
28.下图为人体内神经及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物质甲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于X细胞,促进X细胞分泌物质乙,物质乙作用于Y细胞,促进Y细胞分泌物质丙.请分析回答:
(1)图中下丘脑神经细胞所处内是__________.
(2)若在图中的A处给以适当的刺激,则A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3)若图中Y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物质甲是__________,当物质丙含量升高时,物质甲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4)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__激素将增多,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____.
(5)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__________细胞.
29.请回答下列围绕葡萄酒制作及评价的问题:
(1)传统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发酵菌种来源于__________,为防止杂菌污染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请提出一项防止杂菌污染措施__________.
(2)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迅速增殖提供
__________;后密闭,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请在答案纸相应的坐标系中绘制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__________.
(3)检测发现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一直下降,试解释其中原因:__________.
(4)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往往要向新鲜的葡萄汁中加入一定的白糖和白酒,加入白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加白酒的可能目的是__________.
30.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促进作用最适浓度”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分析回答:
(1)实验中,取得的胚芽鞘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的目的是__________;需避光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试验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将A溶解在__________中.
(4)根据实验结果,本实验中__________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
(5)若要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促进作用最大的生长素类似物A的浓度范围,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31.加酶洗衣粉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正确使用加酶洗衣粉,既可以有效去除污渍,又能节约成本.下面某同学设计的一个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实验过程:
①取5只烧杯,编号为1~5,注入等量的自来水,用天平分别称取加酶洗衣粉2g、4g、6g、8g、10g,加入烧杯中,用玻棒搅拌充分溶解.将水温控制在25℃.
②取5块大小相同的同种棉布料,在上面滴2滴牛奶.
③将处理后的棉布分别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目前加酶洗衣粉中所加的酶制剂主要种类有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量为__________.
(4)如果将实验温度从25℃提高到40℃,实验时间将__________.
(5)该实验中如果使用丝绸料将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
(6)在液体洗涤剂中添加蛋白酶和淀粉酶时,需要将蛋白酶包裹在一种微胶囊中,在洗涤过程中让淀粉酶先发挥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
32.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差、但可被微生物利用的酪蛋白,形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当培养基中的酪蛋白被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分解后,菌落(沉淀圈)的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如右图).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筛选产蛋白酶菌株.下面是生物研究小组从土壤中筛选产蛋白酶菌株的方案.请协助完成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备固体平板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调pH→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株:分别梯度稀释制备土壤浸出液,吸取少量的土壤浸出液,注入培养基平板中,涂布均匀.然后置于温度28℃的恒温箱中,培养36h.
第三步:初筛菌种:从上一步培养基平板上挑选单细胞菌落,分别接种于筛选培养基中,在28℃下培养48h.挑选透明圈大而沉淀圈小的菌株,作为初筛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全“制备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操作步骤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灭菌后的培养基应适当冷却到
__________后,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3)“菌落”在生态学上属于__________层次的生命系统,“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种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分散成__________,从而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4)初筛菌株的菌落周围“透明圈大”说明沉淀圈中的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活性__________.(5)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3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研究人员将初筛菌株接种于发酵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发酵液中蛋白酶的活性,最终发现在培养的早期,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迅速升高,这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3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流程图为: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某科研小组对固定化技术在酿酒酵母上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下表是海藻酸钠浓度和氯化钙浓度对固定化酵母的影响实验数据表,下图是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3 次循环发酵的糖度变化比较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细胞活化的方式是__________,活化的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
__________状态.
(2)配制海藻酸钠时,将海藻酸钠调成糊状,直至完全融化,用蒸馏水__________至10mL.实验中将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
(3)Ca2+是决定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固定化酵母的强度__________,最终选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的浓度分别为
__________时固定化效果好.海藻酸钠是一种多孔性载体,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选择较低的海藻酸钠的浓度进行固定化酵母,产生酒精量较高.但是如果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产生酒精量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由比较曲线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发酵速度较快,游离酵母在重复使用2 次后,其活性完全丧失,由此也可见固定酵母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高中高二(上)
期中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
B.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①②③过程中都可能有信息分子释放进入内环境,如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等,A正确;
B、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系统功能,B正确;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不会引起的相应变化是( )
A.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
B.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
D.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2、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能力下降、甚至全部丧失.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A正确;
B、浆细胞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对多种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C正确;
D、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先发生体液免疫、以阻止该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传播,再引发细胞免疫、彻底低消灭该病毒,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抗体,所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内以后,可以在血液中检查出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免疫的种类和作用、明确艾滋病的发病原理和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3.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
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
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①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②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另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甚至丧失,A错误;
B、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迟钝,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B正确;
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C正确;
D、由于重症肌无力患者产生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但不影响神经﹣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所以刺激重症肌无力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重症肌无力为题材,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的知识,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明确免疫失调病的类型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②是组织液,组织液下降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①、②、④内pH 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
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
D.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如果口服将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