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课件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络理论:人体背部主要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贯脊络肾通脑,总督诸 阳而为阳脉之海。人身体任何部分阳气的变化,均与督脉阳气的变化有关,亦即督 脉阳气的条达与充盈,是人类生命延缓的 根本保证,督脉作为阳气的统帅决定着人 生命的全过程。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腧穴 —背俞穴,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一侧线上。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通过背 俞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 筋骨之病证。
? 循经走罐还能分别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
? 体功能的调整。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 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 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 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对于皮肤病,其药罐法 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水罐法以温经散寒 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 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二、理论依据(续)
(4)脊柱整体论: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一个由多椎体通过多关节构成的身体 支柱,与周围的肌群协同发挥作用,维持着身体的平衡。根据生物力学,脊柱作为 一个整体,由于其代偿机制的作用,一个部位的疼痛,势必会影响另一个部位,一 个部位的病理状态,可以是另一个部位疾病的病因。所以,脊柱周围所附着的筋膜、 韧带、肌肉等的病变是多发的、联合的,只是程度不同的联合的整体病变。故此对 脊柱两侧的整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拔罐法的整体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加上温 热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疾病过程都是其整体性的 反应,局部病理改变总是整体性疾病过程的一
? 部分,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范畴,二者是辨证 统一的。祖国医学根据二者的辨证关系,通过局 部治疗,由现象到本质使机体整体得到调整,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即通过局部调整实现 整体控制。
? 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 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 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 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 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 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
? 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 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者相应地组织代谢旺 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 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 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 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 病理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使淋巴循环 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 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 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 能活力,这也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 (1)局部调节作用
? A、负压作用: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 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 体交换。同时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产生 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 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 和机体的抵抗力,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 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 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3)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理论:背部区域与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密切联系,其深 层就是分布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对机体内脏、各系统及众多器官有很强的调 节作用。拔罐效应可以兴奋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多种生物电活动,一方面将冲动 传至中枢的不同水平,经整合后再沿下行纤维传出,调节相关内脏组织的功能;另 一方面,可通过局部反射弧而发挥调节作用。在这一系列的电活动传导过程中,还 伴随着一些化学物质的变化,这种作用往往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来实现的。
? B、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组织有温热刺激作 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 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 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 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起到温经 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 的目的。
? (2)、整体调节作用
第二支:从小腹内直上贯通脐窝,向上贯心,到达咽喉部与任脉和 冲脉相会合,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到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的脉同起于目内眦,上行到前额,交会于巅 顶,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椎两旁,到 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2、督脉的功能与病症
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 贯脊络肾通脑),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 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交会于 风府,哑门。因此,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对全身阳经脉 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其分支与任脉相通,故有可联络一身之阴。又因督脉循行与脊里,入 络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有些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直接 或间接的致脊椎某些部分偏离正常位置的原因,使督脉气机不能条 达,“不通则痛”,造成总督一身之阳的督脉正气不足,气机不 畅,统摄无权,因而相应地使某些脏腑、经脉、气血的正常过程发 生障碍,最后导致各种各样的疾患。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 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 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如: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 大肠俞、胆俞、小肠俞、胃俞、三焦俞、厥阴俞。督脉,一支贯脊 属肾,另一支并膀胱之脉行于背面络肾,即督脉之气与膀胱经气是 相通的。所以,按压太阳经的背俞穴可以治病驱邪,是与中性督脉 经气相交合有关。
(5)脏腑相关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通过生克乘侮关系在生理上是 相互关联,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疾病的发生则是各种原因使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所以,临床治疗应该从整体调理脏腑出发,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脏腑背俞排 罐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注重传统医学的整体观、预防论,结合现代解剖学 及神经生物学理论,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借助火罐这种手段,沿脊柱两侧密 排群拔,使督脉顺畅、脏腑气机调达,机体内脏、各系统及众多器官的功能均得到 调节,进而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脊柱两侧排罐以通其经络,调节 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恢复脏腑、经络本来功能,使其归真返朴,各司其职。 既有对单个脏腑的调整,又兼顾整体结构的调整,是祖国医学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更符合中医的整体性这一大特色。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特点
? 无创伤,无痛苦。对畏惧针刺和注射的病人尤为适宜 ? 安全、稳妥,疗效确切。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脾
胃,无副作用,无个体特异性。 ? 不受任 何条件、设备限制,或坐、或卧、或立、或
疗效果必将大大加强,其应用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背部经络及背俞穴的分布部位及功能
1、督脉的分布部位:
主干: 起于少腹内,出于会阴部,沿脊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进入 脑内,联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 下方,至龈交穴止。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骶骨端与足少 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主干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脉相会合,一 起贯通脊内,出来属于肾脏。
屋内野外,随时随地可以施术。 ? 便于普及、推广,好学易懂,入门容易,方便群众和
缺医少药地区。 ? 仅在采用药罐时需少量药材,且利用率高,有利于保
护药材资源。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作用及原理
拔罐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刺激作用,可使身体局部 充血,使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 整机体的功能,消除病理因素,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负压或加上温热作用在人 体表面的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功能, 促进人体脏腑与气血等的协调,调整人体阴阳平 衡,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防 止疾病的目的。其治疗机理离不开中医的脏腑经 络理论。
? (3)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选用部位的不同,可有不 同的治疗作用;不同的拔罐法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脊柱与神经系统的联系
现代研究认为,背俞穴十分临近脊神经后根,分布规律 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 常是相应穴位所在。通过对背俞穴的良性刺激可以改善局部 组织代谢、同时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梢、交感神经末梢及 神经伴随的血管,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 于脊髓相应阶段的植物神经中枢,调整内脏功能,并经躯体 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传至脑,并借助与脑的 相关下行传导纤维联系实现背俞穴对内脏和全身的良性调节 作用。
脏腑背俞排罐疗法
一、操作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根 据患者的胖瘦、体质 的强弱及部位选用大 到小号玻璃火罐,用 闪火法沿患者脊柱两 侧从颈椎到骶椎密排 群拔,留罐 5-10分钟, 每周治疗 3次。
二、理论依据
(1)拔罐理论:拔罐所产生的 负压可使人体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毛细血 管破裂,产生瘀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使机体在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 体的抵抗力并产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从而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功能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拔罐疗法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历史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 法”、“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 在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用烧火、温热等 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 吸在皮肤上, 通过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 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 的外治疗法。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 “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 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 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 特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 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 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 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为单独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它的支 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 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 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 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 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肥肠肌部,出外 踝后方,沿第五趾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 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所以调节督脉和膀胱经可以 调节脏腑的阴阳气血,引阳入阴,而达到阴平阳秘,为治本之法。 调脏腑之背俞穴,可调脏腑所秉权之功能而统调人体功能,即背俞 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 九窍、皮肉筋骨等病证。如肝俞既能治疗肝病,又能治疗与肝有关 的目疾、筋脉挛急等病;肾俞既能治疗肾病,也可治疗与肾有关的 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头重痛,眼睛要脱出, 后项象被牵引,脊背痛,腰好像折断,膝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像凝 结,肥肠肌象要裂开,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 酸痛等症。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关“筋”方面所发生的 病症:痔, 疟疾,躁狂、癫痫,头颅后项痛,眼睛昏花,流泪,鼻塞、多涕或出 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脚都可发生 病痛。
总之,因拔罐法具祛除寒湿 、通经活络、减压止
痛、振奋神经等功效,故治疗偏瘫,可在患侧背
俞、夹脊及肢体,留罐或走罐,以通经活络。治 疗神经麻痹,可在神经循行部位排灌 、走罐、闪
罐,以振奋神经,宣通气血 ……。同时,虽然拔
? 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如能与别的治法如温和 灸、帖敷、按压等结合起来,那么临床作用和治
? 如留罐主吸拔阴寒痼冷,故治疗风湿痹痛,可在
? 局部留罐,以出现紫痕为宜,可隔二、三日连续 拔罐,至不出现紫痕为止;闪罐主祛风舒筋,故 治疗面瘫,可在面部闪罐,以宣通气血;走罐具 有与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 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 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肌肉的工作 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速静脉血管中 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 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
? 循经走罐还能分别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
? 体功能的调整。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 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 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 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对于皮肤病,其药罐法 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水罐法以温经散寒 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 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二、理论依据(续)
(4)脊柱整体论: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一个由多椎体通过多关节构成的身体 支柱,与周围的肌群协同发挥作用,维持着身体的平衡。根据生物力学,脊柱作为 一个整体,由于其代偿机制的作用,一个部位的疼痛,势必会影响另一个部位,一 个部位的病理状态,可以是另一个部位疾病的病因。所以,脊柱周围所附着的筋膜、 韧带、肌肉等的病变是多发的、联合的,只是程度不同的联合的整体病变。故此对 脊柱两侧的整体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拔罐法的整体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加上温 热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疾病过程都是其整体性的 反应,局部病理改变总是整体性疾病过程的一
? 部分,属于现象与本质的哲学范畴,二者是辨证 统一的。祖国医学根据二者的辨证关系,通过局 部治疗,由现象到本质使机体整体得到调整,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即通过局部调整实现 整体控制。
? 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 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 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 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 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 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
? 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 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者相应地组织代谢旺 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 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 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 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 病理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使淋巴循环 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 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 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 能活力,这也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 (1)局部调节作用
? A、负压作用: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 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 体交换。同时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产生 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 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 和机体的抵抗力,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 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 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3)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理论:背部区域与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密切联系,其深 层就是分布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对机体内脏、各系统及众多器官有很强的调 节作用。拔罐效应可以兴奋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多种生物电活动,一方面将冲动 传至中枢的不同水平,经整合后再沿下行纤维传出,调节相关内脏组织的功能;另 一方面,可通过局部反射弧而发挥调节作用。在这一系列的电活动传导过程中,还 伴随着一些化学物质的变化,这种作用往往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来实现的。
? B、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组织有温热刺激作 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 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 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 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起到温经 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 的目的。
? (2)、整体调节作用
第二支:从小腹内直上贯通脐窝,向上贯心,到达咽喉部与任脉和 冲脉相会合,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到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的脉同起于目内眦,上行到前额,交会于巅 顶,入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椎两旁,到 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2、督脉的功能与病症
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 贯脊络肾通脑),它的脉气多与手足三阳 经相交会,大椎是其集中点,另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交会于 风府,哑门。因此,督脉的脉气与各阳经都有联系,对全身阳经脉 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其分支与任脉相通,故有可联络一身之阴。又因督脉循行与脊里,入 络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有些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直接 或间接的致脊椎某些部分偏离正常位置的原因,使督脉气机不能条 达,“不通则痛”,造成总督一身之阳的督脉正气不足,气机不 畅,统摄无权,因而相应地使某些脏腑、经脉、气血的正常过程发 生障碍,最后导致各种各样的疾患。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 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 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如: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 大肠俞、胆俞、小肠俞、胃俞、三焦俞、厥阴俞。督脉,一支贯脊 属肾,另一支并膀胱之脉行于背面络肾,即督脉之气与膀胱经气是 相通的。所以,按压太阳经的背俞穴可以治病驱邪,是与中性督脉 经气相交合有关。
(5)脏腑相关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通过生克乘侮关系在生理上是 相互关联,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疾病的发生则是各种原因使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所以,临床治疗应该从整体调理脏腑出发,恢复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脏腑背俞排 罐疗法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注重传统医学的整体观、预防论,结合现代解剖学 及神经生物学理论,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借助火罐这种手段,沿脊柱两侧密 排群拔,使督脉顺畅、脏腑气机调达,机体内脏、各系统及众多器官的功能均得到 调节,进而达到解除病痛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脊柱两侧排罐以通其经络,调节 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恢复脏腑、经络本来功能,使其归真返朴,各司其职。 既有对单个脏腑的调整,又兼顾整体结构的调整,是祖国医学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更符合中医的整体性这一大特色。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特点
? 无创伤,无痛苦。对畏惧针刺和注射的病人尤为适宜 ? 安全、稳妥,疗效确切。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脾
胃,无副作用,无个体特异性。 ? 不受任 何条件、设备限制,或坐、或卧、或立、或
疗效果必将大大加强,其应用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背部经络及背俞穴的分布部位及功能
1、督脉的分布部位:
主干: 起于少腹内,出于会阴部,沿脊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进入 脑内,联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 下方,至龈交穴止。
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骶骨端与足少 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主干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脉相会合,一 起贯通脊内,出来属于肾脏。
屋内野外,随时随地可以施术。 ? 便于普及、推广,好学易懂,入门容易,方便群众和
缺医少药地区。 ? 仅在采用药罐时需少量药材,且利用率高,有利于保
护药材资源。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作用及原理
拔罐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刺激作用,可使身体局部 充血,使毛细血管扩张,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 整机体的功能,消除病理因素,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负压或加上温热作用在人 体表面的特定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功能, 促进人体脏腑与气血等的协调,调整人体阴阳平 衡,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防 止疾病的目的。其治疗机理离不开中医的脏腑经 络理论。
? (3)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选用部位的不同,可有不 同的治疗作用;不同的拔罐法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脊柱与神经系统的联系
现代研究认为,背俞穴十分临近脊神经后根,分布规律 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 常是相应穴位所在。通过对背俞穴的良性刺激可以改善局部 组织代谢、同时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梢、交感神经末梢及 神经伴随的血管,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 于脊髓相应阶段的植物神经中枢,调整内脏功能,并经躯体 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传至脑,并借助与脑的 相关下行传导纤维联系实现背俞穴对内脏和全身的良性调节 作用。
脏腑背俞排罐疗法
一、操作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根 据患者的胖瘦、体质 的强弱及部位选用大 到小号玻璃火罐,用 闪火法沿患者脊柱两 侧从颈椎到骶椎密排 群拔,留罐 5-10分钟, 每周治疗 3次。
二、理论依据
(1)拔罐理论:拔罐所产生的 负压可使人体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毛细血 管破裂,产生瘀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使机体在自我调整中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 体的抵抗力并产生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从而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功能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拔罐疗法
目录
1 拔罐疗法的历史 2 拔罐疗法的特点 3 拔罐疗法的作用原理 4 拔罐的操作方法 5 拔罐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历史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 法”、“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 在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用烧火、温热等 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 吸在皮肤上, 通过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 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 的外治疗法。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 “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 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 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 特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 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 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 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为单独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它的支 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复出项 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 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 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 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肥肠肌部,出外 踝后方,沿第五趾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 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所以调节督脉和膀胱经可以 调节脏腑的阴阳气血,引阳入阴,而达到阴平阳秘,为治本之法。 调脏腑之背俞穴,可调脏腑所秉权之功能而统调人体功能,即背俞 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 九窍、皮肉筋骨等病证。如肝俞既能治疗肝病,又能治疗与肝有关 的目疾、筋脉挛急等病;肾俞既能治疗肾病,也可治疗与肾有关的 耳鸣、耳聋、阳痿及骨病等。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头重痛,眼睛要脱出, 后项象被牵引,脊背痛,腰好像折断,膝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像凝 结,肥肠肌象要裂开,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 酸痛等症。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关“筋”方面所发生的 病症:痔, 疟疾,躁狂、癫痫,头颅后项痛,眼睛昏花,流泪,鼻塞、多涕或出 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脚都可发生 病痛。
总之,因拔罐法具祛除寒湿 、通经活络、减压止
痛、振奋神经等功效,故治疗偏瘫,可在患侧背
俞、夹脊及肢体,留罐或走罐,以通经活络。治 疗神经麻痹,可在神经循行部位排灌 、走罐、闪
罐,以振奋神经,宣通气血 ……。同时,虽然拔
? 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如能与别的治法如温和 灸、帖敷、按压等结合起来,那么临床作用和治
? 如留罐主吸拔阴寒痼冷,故治疗风湿痹痛,可在
? 局部留罐,以出现紫痕为宜,可隔二、三日连续 拔罐,至不出现紫痕为止;闪罐主祛风舒筋,故 治疗面瘫,可在面部闪罐,以宣通气血;走罐具 有与按摩疗法、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 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 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肌肉的工作 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速静脉血管中 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 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