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品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品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选定、复制、移动、删除等概念;知道回收站的功能;了解剪贴板的功能;比较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的异同。

2、技能目标:尝试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操作;熟练对文件与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3、情感目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规范、严谨、有序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文件与文件夹的选定。

2、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

(二)难点
1、文件与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概念及操作的异同点。

2、剪贴板的概念。

三、知识点
1、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2、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单个选定、多个连续选定、多个不连续选定)。

3、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单个复制、多个复制)。

4、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单个移动、多个移动)。

5、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删除、还原、清空回收站)。

6、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7、剪贴板的功能。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

2.了解表格中的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行高、列宽这些基本概念。

3.掌握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的操作步骤。

1.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演示的过程,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的步骤,提升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过程,能熟练掌握编辑表格的方法,提升学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后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态度。

3.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在Word中建立表格,选中单元格、合并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

选中单元格、合并单元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文《制作表格》主要是在Word中制作表格,内容简单,但是流程较多,因此为了课堂整体性,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导入。

为后面教学的语言具体,课程整体性强做好铺垫。

同学们,植物园正在栽培一些植物,为了植物健康的成长,园方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要进行记录。

大家看这就是工作人员的记录。

你们看到了什么?
植物的名称和生长情况;记录员的姓名;还有记录的日期……
同学们说的`非常对,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负责,但是我们看这些记录写在Word中显得特别的杂乱无章,那么应该如何整理这些记录才能既方便工作人员的记录也方便我们的观看呢?
可以把这些信息整理成整齐的一列一列的。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整齐的列或行,其实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那么怎
么在Word中制作表格呢?又应该怎么把相关的信息和格式调整的美观,方便记
录方便管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帮助他们制作一个表格吧!
(二)新课讲授
1.观察探索在表格菜单中插入表格方式
请学生观察教材中已有的表格有几行几列?
观察结果:7行5列,但是第一行只有1列。

那么如何在在Word中建立一个这样的表格?同学们看菜单,猜想可能在哪
个菜单下?
菜单中找:表格→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2.根据教材探究合并单元格方式、选定单元格的方式
教材中表格第一行只有一列,是由多个小格子合成了一个大格子,引出单
元格、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概念、输入文字的操作方法。

请结合教材探究,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选中需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右键→合并单元格。

老师演示选定一个或多个单元格的方式,请学生总结步骤。

把鼠标移到要合并的第一个单元格→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到第五个单元格
时放开鼠标。

3.调整行高、列宽的方法及鼠标指针的变化
老师演示调整行高和列宽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观察,鼠标指针有什么变化?
方法一,调整列宽:指针移到第1列与第2列之间的纵向表格,向左或向
右拖动鼠标可以调整列宽。

指针变成带有左右箭头的两条竖线:←||→。

方法二,调整行高、列宽:选中表格→单击右键→表格属性→分别选中
行、列选项卡调整。

选中表格时,鼠标指针变成十字箭头。

(三)巩固提高
让同学们将已经插入的表格,调整为教材上样式的表格,并输入文字,调整表格行高为1厘米,列宽为适当大小(能显示全部文字)。

并巡视学生操作,对于有问题的学员及时给予指导。

挑出学生易错的难点问题:合并单元格不成功,分析错误所在:选择单元格时没能正确选中。

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生信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哪些,重点在于建立表格,难点在于编辑不规则表格。

2.作业: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表格→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3
本课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本节课是由我自己执教,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本节课是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

一、信息技术的作业特别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

学生提出:“学校正在申请绿色学校,而且举行了很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

”又有学生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申请色学校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校被评上的机会。

”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一份校园的环保小报纸。

”……
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数据。

二、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

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学校举行的“保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有少先队大队部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有沙门的水资源调查情况,有社会实践“访千年古树”,有学校举办的大地作画比赛,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

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机……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美妙,没有人去逃避,没有人说累。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当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大部分同学纷纷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来到电脑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课堂老
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

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起来,大家激烈的讨论着。

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

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较,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生命
时下,任务驱动法是很多像上技术教师采用的,让学生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

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

在这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那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

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养了很多的能力,如:写作能力、版面设计能力、摄影能力……
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能胜任而又喜欢的那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是多么有趣而高兴的事物,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

学生经历了各项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他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自己平时怎样的行为才是环保的,怎样维护学校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爱的表现: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
让信息技术课与具体的实际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有趣味,更受学生的欢迎,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拉长了!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图片和剪贴画的方法,能独立调整图片的格式。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任务驱动等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通过插入图片来丰富幻灯片的版面效果,激发对办公软件的兴趣,养成图文并茂的制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插入图片和剪贴画的方法。

调整图片格式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两个介绍内蒙著名景点“草原盛会——那达慕”的演示文稿,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作为内蒙当地的旅游介绍员,你会选择哪一幅演示文稿用于介绍,为什么?
教师总结:如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呢?今天一起走进我们课堂《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二)新课讲授
1.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教师讲解: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在Word中插入图片,提出问题:
(1)在Word中插入图片是通过哪一个选项卡实现的?
(2)具体操作步骤是?
教师总结:不管是在Word还是在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图片的步骤是一样的。

之后请学生自主操作,在“草原盛会——那达慕”演示文稿的第4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幅“赛马”图片。

提出问题:
(1)PowerPoint软件中有剪贴画素材么?
(2)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
(3)和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一样么?
教师总结:办公软件中,很多操作步骤都是一致的,大家要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知识迁移。

之后请学生自行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在“草原盛会——那达慕”演示文稿的第2张幻灯片中插入剪切画。

2.调整图片
教师讲解:图片已经插入进来了,接下来是调整图片的格式,使演示文稿更加地美观。

演示为“赛马”图片设置样式,提出问题:
(1)要为图片设置样式,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2)在哪一个选项卡下设置样式?
(3)在哪一个选项卡下设置样式?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为单位,限时5分钟完成图片的调整。

教师总结:通过“图片工具-格式”选项卡可以调整图片的样式以及图片的大小和位置,让插入的图片看起来更加的美观。

除了利用选项卡调整大小,还可以直接利用图片的尺寸控制点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之前学习的在Word软件中调整图片方法一样。

(三)巩固提高
开展“你说我做”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说出操作内容,小组成员代表实际操作,看哪组代表又快又正确,如插入桌面上的我的家乡图片。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灵活等。

评价要点:反应敏捷、描述准确、操作熟练。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等操作步骤,学生说出相应的操作步骤。

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尝试用演示文稿加以介绍。

四、板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5
活动时间:
20某某年9月10日
活动主题:
《画图》教学过程及反思
活动过程:
一、研讨: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学生分组的技巧;依据教学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上组织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活动过程:
1、教材分析:
《画图》是西安交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资料。

学生经过学习,熟练使用"画图"的各种工具,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工具应当是较容易掌握的。

教材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工具画楼房和气球,这些学生应当比较容易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使用先画出图形,再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来画楼房,就完全能够的,教师应加以肯定。

综上分析,我发现本课知识点较易,学生掌握应当不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安排足够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2、学情分析:
尽管"矩形"和"圆"是本课新介绍的两种工具,可是由于已经熟练掌握了工具,本课的教学,能够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师只需作少许概括总结即可。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可能根据课堂实际情景,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掌握得比较慢的同学。

3、教学目标:
学习"矩形"、"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经过画楼房,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

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矩形"、"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设计思路:
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先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楼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指名生汇报:是由圆、椭圆、长方形、等组成的。

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日我们就来一齐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设计意图:
书本教材对学生来讲是枯燥的。

就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传统的指导方式更是最枯燥的学习方式。

那么我们对教材的开发,首先重点就是要经过各种新奇的方式将学习资料趣味化。

我结合多媒体将整个直观的图形展示与学生面前。

使学生增加了好奇感,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

仔细观察所出此刻大屏幕上图形结构组成。

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会画长方形和圆角的同学举手。

此刻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
个圆,并涂上自我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

师:是不是只要会画这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楼房呢答案是……
出示图片:我们的教学楼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画图的过程中,熟练运用鼠标,进一步熟悉windows窗口程序的各种常规操作。

但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就足够了吗这样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技巧的教学,更为重要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交流。

师:好,此刻我们自我来画出自我想象中的教学楼房。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能够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忙。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评价。

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好了,楼房画好了。

那么这么大的楼房能放什么呢
生答:桌子、椅子、黑板、垃圾箱。

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团体汇报。

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我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教材后安排的实践园。

也是大部分课后都有的实践题。

很多学生在技巧掌握后,对于巩固提高并不是很感兴趣。

在前一阶段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已经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这时,"教学
楼放"的再次出现,猜猜用来做什么,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当有的东西。

学生先说说自我准备添加的物品。

学生1:我准备在垃圾桶下头添加画四个轮子。

学生2:我准备在黑板上添加气球。

学生3:我准备在书桌添加画一个闹钟。

……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教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师生共同评选出今日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间的互相比较、品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的长处和弱点。

给予鼓励和赞扬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而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四)回顾总结感悟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享: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
“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
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

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

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

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画图”软件的作用及其窗口的组成;
2、学会启动、退出“画图”软件,并能保存画图文件;
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能使用“铅笔”工具绘画。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画图”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使用“画图”软件绘画的全过程;
2、难点:保存文件。

三、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任务驱动和协助。

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优秀的画图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讲授法介绍“画图”的启动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对窗口的认识来了解画图软件,设计用“铅笔”工具“写名字”和“自画像”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最后分享收获及作品欣赏。

整个过程中运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赏识法等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团结协助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4课《认识“画图”新朋友》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画图”软件,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退出保存等操作,了解“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及使用“铅笔”工具。

五、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新的课程和计算机这个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和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以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画画为基础,学好用计算机画图的第一节课,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