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阴肾经》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经一侧27穴,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后缘,17穴分布
涌泉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阴谷
筑宾
交信
然谷 照海
复溜
太溪 大钟
水泉
俞府
彧中
神藏 灵墟
神封 步廊
幽门 腹通谷 阴都 石关 商曲
肓俞
中注 四满 气穴 大赫
横骨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定1位.】涌泉* Yǒngquán (KI 1) 井穴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 前部凹陷处,约当足 底二、三趾趾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2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下脘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腹直肌。浅 层布有腹壁浅静脉,第 八、九、十胸神经前支 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 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 八、九、十胸神经前支 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主治】腹痛,胃痛, 泄泻,便秘。
(四)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 入足心,并太阴[1]之经,邪 (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 与足太阳之筋合 ,而上结于 内辅骨之下;并太阴之经筋 而上,循阴谷,结于阴器。 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
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足少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五)足少阴肾经腧穴 Points of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KI.
下,小便频数,癃闭。
照海
(2)咽喉干痛,痫证,失
眠。
【操作】 直刺0.5~0.8寸。
7.复溜* Fùliū (KI 7) 经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 跟腱的前方。
交信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跖肌 腱和跟腱前方→拇长屈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
【定位】
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
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
太溪
内侧凹陷处。
水泉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 骨内侧面。浅层布有 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 支和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足底内、外侧神经和 跟内侧支(均是胫神 经的分支)。
【主治】
水泉
(1)月经不调,痛经,
阴挺。
(2)小便不利,腹痛。
《足少阴肾经》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第十节 足少阴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 Shaoyin,KI.
足少阴肾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 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 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 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 膀胱。
【定位】
在下腹部,脐 下3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四满 气穴
曲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 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 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 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 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 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2.然谷* Rángǔ (KI 2) 荥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 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然谷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展肌→ 趾长屈肌腱。浅层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足底内 侧神经皮支和足背静脉网的 属支。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 和足底内侧动、静脉。
【主治】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 遗精,带下,小便不利。 2.消渴,泄泻,小儿脐风。 3.咽喉肿痛,咳血,口噤。
【主治】
阴谷
(1)阳痿,疝气,崩漏,月
经不调。
(2)膝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1.横骨 Hénggǔ (KI 11)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曲骨
大赫 横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锥状肌→腹 直肌。浅层布有骼腹下 神经前皮支,腹壁浅静 脉的属支。深层有腹壁 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支和第十一、十二胸神 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
1.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
太溪
便频数,消渴,泄泻。
2.头痛,目眩,耳聋,耳鸣, 咽喉肿痛,齿痛,失眠。
3.内踝肿痛,足跟痛,腰痛。
【刺法】
直刺0.5~1.0寸。
4.大钟* Dàzhōng (KI 4) 络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 后下方,当跟腱 附着部的内侧前 方凹陷处。
太溪
大钟 水泉
【层次解剖】
涌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 (跖腱膜)→第二趾足底 总神经→第二蚓状肌。浅 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 支。深层有第二趾足底总 神经和第二趾足底总动、 静脉。
【主治】
1.头顶痛,眩晕,昏厥,中 暑,癫狂,小儿惊风。
2.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刺法】 直刺0.5~1.0寸。
蚓状肌 涌泉
趾短曲肌
皮肤→皮下组织→跖肌
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
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
支。深层有胫后动脉的
大钟
内踝支和跟支构成的动
脉网。
【主治】
1.癃闭,遗尿,便秘。
2.咳血,气喘。
3.痴呆,嗜卧。
4.足跟痛,腰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5.水泉 Shuǐquán (KI 5) 郄穴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 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 注胸中。(《灵枢·经脉》)
足少阴经脉、络脉循行示意图
(2)足少阴经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小趾下→足心→下肢内侧后→腹、胸第一侧线。 体内联系
贯脊,属肾,络膀胱;贯肝膈,入肺,循喉咙,挟舌 本,络心,注胸中,与五个内脏及喉舌等联系。联系的 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 心,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
(1)水肿,腹胀,肠鸣,
复溜
泄泻。
(2)盗汗,热病无汗或汗
出不止。
(3)下肢痿痹,腰痛。
【操作】 直刺0.5~1.0寸。
8.交信 Jiāoxìn (KI 8) 阴蹻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 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 后方。
三阴交 交信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 屈肌→胫骨后肌后方→ 拇长屈肌。浅层布有隐 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 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 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 脉。
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
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 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腹直肌
静脉。
肓俞
【主治】 (1)腹痛,腹胀,呕吐, 泄泻,便秘。
腹外斜 肌
(2)疝气,腰脊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7.商曲 Shāngqū (KI 17)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主治】
(1)癫狂,呕吐。
筑宾
(2)疝痛。
(3)小腿内侧疼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0.阴谷 Yīngǔ (KI 10) 合穴
【定位】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 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阴谷
委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膜肌 腱与半腱肌腱之间→腓肠 肌内侧头。浅层布有股后 皮神经和皮下静脉。深层 有膝上内侧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
【操作】 直刺1.0~1.5寸。
商曲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18.石关 Shíguān (KI 18)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3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石关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
静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
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
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腹直肌
【主治】
(1)少腹胀痛,小便不通,
遗尿。 (2)遗精,阳痿,疝气, 阴部痛。
腹外斜 肌
横骨
【操作】 直刺1.0~1.5寸。
12.大赫 Dàhè (KI 12)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 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 0.5寸。
曲骨
气穴 大赫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锥状肌上外
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
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石关
【主治】 (1)呕吐,胃痛,腹痛,便秘。 (2)妇人不孕。
【操作】 直刺1.0~1.5寸。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19.阴都 Yīndū (KI 19)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4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阴都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腹直肌。浅 层布有腹壁浅静脉,第 七、八、九胸神经前支 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 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 七、八 、九胸神经前支 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腹直肌
中注
【主治】
(1)腰腹痛,便秘,泄泻。
腹外斜
(2)月经不调,痛经。
肌
【操作】 直刺1.0~1.5寸。
16.肓俞 Huāngshū (KI 16)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中腹部,脐中旁开0.5 寸。
肓俞
曲骨
四满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
有脐周皮下静脉网,第九、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经闭, 崩漏,小便不通。 (2)泄泻,痢疾。
【操作】 直刺1.0寸~1.5寸。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气穴
14.四满 Sìmǎn (KI 14)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四满 气穴 曲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 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第十、十一、十 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 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 属支,第十、十一、十二 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 的肋间动、静脉。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 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
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 别也。 《灵枢·经脉》
(三)足少阴经别
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 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 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 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 阳。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循行示意图
腹直肌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遗精, 腹外斜
四满
遗尿,疝气。
肌
(2)便秘,腹痛,水肿。
【操作】 直刺1.0~1.5寸。
15.中注 Zhōngzhù (KI 15)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1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曲骨
中注 四满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 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脐 周皮下静脉网和第十、十一、 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 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 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主治】
(1)月经不调,崩漏,
阴挺。
交信
(2)泄泻,便秘,疝气。
【操作】 直刺1.0~1.5寸。
9.筑宾 Zhùbīn (KI 9) 阴维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 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 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筑宾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 头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 小腿内侧皮支和浅静脉。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
2.足少阴肾经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 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 为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 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二)足少阴肾络脉
【操作】 直刺0.3~0.5寸。
6.照海* Zhàohǎi (K1 6) 八脉交会穴 (通阴蹻)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 凹陷处。
太溪 照海 水泉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 后肌腱。浅层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 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 跗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带
侧缘→腹直肌。浅层布
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第十一、十
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
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
动、静脉。深层有腹壁 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腹直肌
支,第十一、十二胸神
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
肋间动、静脉。
腹外斜
肌
大赫
【主治】 遗精,阳痿,
阴挺,带下,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1.0~1.5寸。
13.气穴 Qìxué (KI 1 3)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刺法】 直刺0.5~1.0寸
然谷
3.太溪* Tàixī(KI 3) 原穴,输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 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 凹陷处 。
太溪 照海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 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 跖肌腱之间→拇长屈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
涌泉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阴谷
筑宾
交信
然谷 照海
复溜
太溪 大钟
水泉
俞府
彧中
神藏 灵墟
神封 步廊
幽门 腹通谷 阴都 石关 商曲
肓俞
中注 四满 气穴 大赫
横骨
足少阴肾经腧穴总图
【定1位.】涌泉* Yǒngquán (KI 1) 井穴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 前部凹陷处,约当足 底二、三趾趾缝纹头 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2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下脘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腹直肌。浅 层布有腹壁浅静脉,第 八、九、十胸神经前支 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 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 八、九、十胸神经前支 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主治】腹痛,胃痛, 泄泻,便秘。
(四)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 入足心,并太阴[1]之经,邪 (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 与足太阳之筋合 ,而上结于 内辅骨之下;并太阴之经筋 而上,循阴谷,结于阴器。 循膂内挟脊,上至项,结于
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足少阴经筋分布示意图
(五)足少阴肾经腧穴 Points of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KI.
下,小便频数,癃闭。
照海
(2)咽喉干痛,痫证,失
眠。
【操作】 直刺0.5~0.8寸。
7.复溜* Fùliū (KI 7) 经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 跟腱的前方。
交信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跖肌 腱和跟腱前方→拇长屈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
【定位】
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
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
太溪
内侧凹陷处。
水泉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跟 骨内侧面。浅层布有 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 支和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足底内、外侧神经和 跟内侧支(均是胫神 经的分支)。
【主治】
水泉
(1)月经不调,痛经,
阴挺。
(2)小便不利,腹痛。
《足少阴肾经》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第十节 足少阴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 Shaoyin,KI.
足少阴肾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1.经脉循行
(1)经脉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 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 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 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 膀胱。
【定位】
在下腹部,脐 下3寸,前正中 线旁开0.5寸。
四满 气穴
曲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 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 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 第一腰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 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的 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2.然谷* Rángǔ (KI 2) 荥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 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然谷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展肌→ 趾长屈肌腱。浅层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足底内 侧神经皮支和足背静脉网的 属支。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 和足底内侧动、静脉。
【主治】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 遗精,带下,小便不利。 2.消渴,泄泻,小儿脐风。 3.咽喉肿痛,咳血,口噤。
【主治】
阴谷
(1)阳痿,疝气,崩漏,月
经不调。
(2)膝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1.横骨 Hénggǔ (KI 11)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曲骨
大赫 横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锥状肌→腹 直肌。浅层布有骼腹下 神经前皮支,腹壁浅静 脉的属支。深层有腹壁 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支和第十一、十二胸神 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
1.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
太溪
便频数,消渴,泄泻。
2.头痛,目眩,耳聋,耳鸣, 咽喉肿痛,齿痛,失眠。
3.内踝肿痛,足跟痛,腰痛。
【刺法】
直刺0.5~1.0寸。
4.大钟* Dàzhōng (KI 4) 络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 后下方,当跟腱 附着部的内侧前 方凹陷处。
太溪
大钟 水泉
【层次解剖】
涌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 (跖腱膜)→第二趾足底 总神经→第二蚓状肌。浅 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 支。深层有第二趾足底总 神经和第二趾足底总动、 静脉。
【主治】
1.头顶痛,眩晕,昏厥,中 暑,癫狂,小儿惊风。
2.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刺法】 直刺0.5~1.0寸。
蚓状肌 涌泉
趾短曲肌
皮肤→皮下组织→跖肌
腱和跟腱的前方→跟骨。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
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
支。深层有胫后动脉的
大钟
内踝支和跟支构成的动
脉网。
【主治】
1.癃闭,遗尿,便秘。
2.咳血,气喘。
3.痴呆,嗜卧。
4.足跟痛,腰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5.水泉 Shuǐquán (KI 5) 郄穴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 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 注胸中。(《灵枢·经脉》)
足少阴经脉、络脉循行示意图
(2)足少阴经经脉循行特点 体表路线
小趾下→足心→下肢内侧后→腹、胸第一侧线。 体内联系
贯脊,属肾,络膀胱;贯肝膈,入肺,循喉咙,挟舌 本,络心,注胸中,与五个内脏及喉舌等联系。联系的 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 心,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
(1)水肿,腹胀,肠鸣,
复溜
泄泻。
(2)盗汗,热病无汗或汗
出不止。
(3)下肢痿痹,腰痛。
【操作】 直刺0.5~1.0寸。
8.交信 Jiāoxìn (KI 8) 阴蹻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 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 后方。
三阴交 交信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 屈肌→胫骨后肌后方→ 拇长屈肌。浅层布有隐 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 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 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 脉。
十、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
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
第九、十、十一胸神经前 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腹直肌
静脉。
肓俞
【主治】 (1)腹痛,腹胀,呕吐, 泄泻,便秘。
腹外斜 肌
(2)疝气,腰脊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7.商曲 Shāngqū (KI 17)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主治】
(1)癫狂,呕吐。
筑宾
(2)疝痛。
(3)小腿内侧疼痛。
【操作】 直刺1.0~1.5寸。
10.阴谷 Yīngǔ (KI 10) 合穴
【定位】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 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阴谷
委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膜肌 腱与半腱肌腱之间→腓肠 肌内侧头。浅层布有股后 皮神经和皮下静脉。深层 有膝上内侧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
【操作】 直刺1.0~1.5寸。
商曲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18.石关 Shíguān (KI 18)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3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石关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
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
静脉,第七、八、九胸神经前
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
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腹直肌
【主治】
(1)少腹胀痛,小便不通,
遗尿。 (2)遗精,阳痿,疝气, 阴部痛。
腹外斜 肌
横骨
【操作】 直刺1.0~1.5寸。
12.大赫 Dàhè (KI 12)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 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 0.5寸。
曲骨
气穴 大赫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锥状肌上外
第七、八、九胸神经前支的肌
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石关
【主治】 (1)呕吐,胃痛,腹痛,便秘。 (2)妇人不孕。
【操作】 直刺1.0~1.5寸。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19.阴都 Yīndū (KI 19)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上4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阴都 商曲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 肌鞘前壁→腹直肌。浅 层布有腹壁浅静脉,第 七、八、九胸神经前支 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 静脉。深层有腹壁上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 七、八 、九胸神经前支 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腹直肌
中注
【主治】
(1)腰腹痛,便秘,泄泻。
腹外斜
(2)月经不调,痛经。
肌
【操作】 直刺1.0~1.5寸。
16.肓俞 Huāngshū (KI 16)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中腹部,脐中旁开0.5 寸。
肓俞
曲骨
四满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
有脐周皮下静脉网,第九、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经闭, 崩漏,小便不通。 (2)泄泻,痢疾。
【操作】 直刺1.0寸~1.5寸。
腹直肌
腹外 斜肌
气穴
14.四满 Sìmǎn (KI 14)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2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四满 气穴 曲骨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 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第十、十一、十 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 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 属支,第十、十一、十二 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 的肋间动、静脉。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 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
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 别也。 《灵枢·经脉》
(三)足少阴经别
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 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 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 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 阳。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循行示意图
腹直肌
【主治】
(1)月经不调,带下,遗精, 腹外斜
四满
遗尿,疝气。
肌
(2)便秘,腹痛,水肿。
【操作】 直刺1.0~1.5寸。
15.中注 Zhōngzhù (KI 15) 足少阴、 冲脉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下1寸,前正 中线旁开0.5寸。
曲骨
中注 四满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 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脐 周皮下静脉网和第十、十一、 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 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腹 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 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 静脉。
【主治】
(1)月经不调,崩漏,
阴挺。
交信
(2)泄泻,便秘,疝气。
【操作】 直刺1.0~1.5寸。
9.筑宾 Zhùbīn (KI 9) 阴维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 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 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筑宾 复溜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 头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 小腿内侧皮支和浅静脉。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
2.足少阴肾经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 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 为骨厥
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 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 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二)足少阴肾络脉
【操作】 直刺0.3~0.5寸。
6.照海* Zhàohǎi (K1 6) 八脉交会穴 (通阴蹻)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 凹陷处。
太溪 照海 水泉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 后肌腱。浅层布有隐神 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 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 跗内侧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带
侧缘→腹直肌。浅层布
有腹壁浅动、静脉的分
支或属支,第十一、十
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
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
动、静脉。深层有腹壁 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
腹直肌
支,第十一、十二胸神
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
肋间动、静脉。
腹外斜
肌
大赫
【主治】 遗精,阳痿,
阴挺,带下,月经不调。
【操作】 直刺1.0~1.5寸。
13.气穴 Qìxué (KI 1 3) 足少阴、冲 脉交会穴
【刺法】 直刺0.5~1.0寸
然谷
3.太溪* Tàixī(KI 3) 原穴,输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 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 凹陷处 。
太溪 照海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 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 跖肌腱之间→拇长屈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 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 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