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教案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课 桃花心木_人教新课标-学习文档
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道理。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
(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
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
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
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
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
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桃花心木》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桃花心木》【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淡黄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师: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3 "peach blossom heart wood" in Chine se lesson 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2、篇章2:桃花心木文档(通用版)3、篇章3:桃花心木样本通用版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能力目标1、入情入境的读好文章,增强朗读功底,理解感悟能力。
2、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感受其表达效果。
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紧扣课文主题,让学生在分析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注重抓住课文的训练点,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训练机会。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能力目标1、入情入境的读好文章,增强朗读功底,理解感悟能力。
2、多角度,多层次的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感受其表达效果。
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紧扣课文主题,让学生在分析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注重抓住课文的训练点,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训练机会。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四、主要板书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要点:学习生字词,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案充分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考考你的记性。
出示图片你们一边欣赏一边去记图片上的文字,看看谁记得多。
最好是连图片的样子也描述出来。
比比谁记得最多,老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没听出激情。
再来一遍。
桃花心木,多么好听的树名。
2、欣赏激趣:(课件播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这桃花心木啊,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这桃花心木你们喜欢吗?来,读读这段话。
(齐读)这片茂盛的树林是怎么种植而来的?从文中我们又可以获得哪些启迪?这节课继续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桃花心木》。
二、复习回顾、整体感知:(一)、整体回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先写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指名说)(先写了种树的种树方法很怪。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六语下册第三课教案
3.《桃花心木》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学习重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
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
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完美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寒食》▶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2)指名学生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大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大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春日》:描绘春日景色,表现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
2. 《回乡偶书》:反映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回乡的喜悦。
3.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写景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思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背景和相关资料)- 古诗原文及译文打印材料- 学生笔记本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春日景色的图片,营造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实践演练:学生模拟诗人,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诗人及背景简介- 诗意概述- 重点词汇解释- 鉴赏方法总结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选做题: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诗意图的绘制或诗歌手抄报的制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哲理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
通过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1. 知识与技能:a.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登高》、《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古诗中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b.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的知识。
c.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a. 通过朗读、背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b.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色。
c.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简要介绍今天所要学习的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让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及其含义。
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对每首古诗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以巩固所学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含义。
(2)理解《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古诗《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王勃,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
2.学习《泊船瓜洲》(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瓜洲美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3.学习《游园不值》(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游园不值”为主题,进行讨论或写作。
4.学习《江上渔者》(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江上渔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大自然。
6.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创意改编,如绘画、写作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教学教案
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
(板书:日暮蜡烛轻烟五候)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诗歌、欣赏优美的诗歌打下基础。
三、悟诗情,品意境。
【出示课件6】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生字,会用“涉”、“泊”等字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 诗意理解: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深层意义。
4. 诗人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生字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它们的读音、写法和基本词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2. 难点:对古诗中一些深奥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注释资料。
-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课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 诗意理解:教师提供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意的理解。
4. 诗人情感体会: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生字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讲解它们的读音、写法和基本词义,学生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诗歌标题及作者- 诗意概述- 生字及词义- 课后作业提示作业设计1. 朗读练习: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所学古诗,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课《春夜喜雨》-人教部编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朗读练习,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因为紧张而未能充分展示自己。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简单的朗读技巧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细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的喜爱。它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一个经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5.塑造良好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课文中“润物细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词语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
-修辞手法识别与欣赏:识别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文化背景了解:对杜甫及其创作特点的认识,以及《春夜喜雨》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反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快乐。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有限。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我将在后续课程中适当增加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时会分散。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适时变换教学方式,如引入趣味故事、设置互动环节等,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版第三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版第三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讲话致辞、合同模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templates, lesson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语文下册版第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叙事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叙事故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收获。首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积极参与朗读、讨论,表现出对古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尝试采用情境创设、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意境。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难以把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古诗的解析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为此,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以下三首古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山行》,以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朗读与背诵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分析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良好的互动氛围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的主题和目标,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对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语调和情感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新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 桃花心木-(教案+课堂实录+说课稿+相关资料)
3桃花心木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6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文范读录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教师: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绝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
在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
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得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
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
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教师范读,初步理解课文想想桃花心木是怎样的一种树?三、自读课文,加深理解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画出有关句段。
3.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种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种花有什么不一样呢?四、产生质疑1.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
让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2.小结过渡。
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地向种树人倒了来。
第二课时一、读中深究,交流感悟1.当作者向种树人提疑问时,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他的话找出来。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教师:点名某个学生提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出示:句1: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泣 、脉、栖、鸦
上下结构:章、盈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西=栖 月+永=脉
牙+鸟=鸦 立+早=章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脉-月+氵=泳 栖-木+氵=洒
鸦- 牙+又=鸡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章、泣、盈、脉、栖、鸦”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延伸: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识字、理解词语。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
问题活动探究
通过合作掌握字音、字形。
理解诗意,感受情感。
5.理解词语:
迢迢:遥远。
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河汉,指银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6.理解诗意。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自然段: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话,种树人是怎么说的?(抓住“笑”)为什么会笑着说?(对自己种树的经验非常自信)
(出示句子):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于一棵树,它所面对的“不确定”都有哪些呢? (前一个“不确定”是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后一个“不确定”是自然界中的不确定。刮风、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是没有规律的,因此不确定。)
(2)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例如:生病、失去亲人、同学孤立自己、考试没考好、作业忘做了、被老师批评、下岗、失业、地震、海啸等)
(3)师引读这段话:是啊,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林清玄告诉我们——(指课件,生齐读);我们的老师也这样教导我们——;爸爸妈妈依然鼓励我们——;身边的朋友也会这样说——
3、整体感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进行朗读指导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抓关键词画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课题
3、桃花心木
课型
精读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4、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上文指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这里指的是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1)“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
(2)关注关联词语“如果……就……”
(3)想象说话:假如你就是一棵已经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你想说些什么?
对种树人说( );
对已枯萎的同伴说( );
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 );
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
(4)再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过渡:“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
(2)原来种树人有意制造了不确定,是为了让桃花心木适应自然界的不确定。难怪他对他的做法那么自信,让我们一起再来自信从容地读一读这段话。
第13自然段(课件出示):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5、同学们,这个道理读了这么多遍,你的感觉怎么样?是的,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就这么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这不奇怪。林清玄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讲了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不会令我们感到厌烦?他是怎么一步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没有直接讲道理,而是先写了一件事后说道理,用桃花心木的成长来说人的成长,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事喻理)
教学重点
1、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难点
1、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安全教育课前准备
1、认读生字词,读熟课文,划分段落。
2、搜集了解关于桃花心木的相关资料。
3、查找关于作者林清玄的背景资料和文章。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组内检查预习情况。
2、以小组形式汇报预习成果(生字认读及读文情况)
(重点关注: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萎”字上面是草字头,中间的“禾”最后一笔是捺。“锻”是金字旁,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6、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教师小结: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炼,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回忆作者看到种树人的做法后心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品读重点段,感悟育人的道理。
1、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相信同学们和作者一样,产生了很多疑问,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种树人吧!(齐读第11自然段)
2、学习提示: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自读课文12-16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作批注。
4、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读文画句子,作批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 交流资料
3、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