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
2期
安徽文学
A N H U I W E N X U E
关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净化
向妮娅
数百年来,净化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以什么为净化的对象,有很多关于这些的研究和讨论,至今研究者们都未能达成一致。本文主要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解为基础,探讨《诗学》中有关净化的解释。一、《诗学》中提到悲剧和净化的地方
在第一章中说诗作是模仿,在第二章中说诗作中悲剧把韵律、歌曲、语言作为媒介使用。悲剧的对象是优秀的好人。悲剧起源于狄苏朗勃斯歌队领队的即兴口诵,此种活动至今仍流传于许多城市(第4章),以格律文的形式模仿严肃的人物,尽量把它的跨度限制在“太阳的一周”内,这是悲剧和史诗的不同(第5章)。悲剧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宣泄。
继这处之
后,情节起因于行动者的性格和思想,这个性格在第
15章、思想在第19章中被提出来考察。情节的长度以能容纳足够表现人物命运变化的篇幅为宜(第7章),情节应该模仿一个完整的行动(第8章),既能使
人惊异又能表现因果关系的事件最能引发怜悯和恐惧(第9章)。复杂的情节里伴随突转、发现和苦难(第
10、11章),悲剧由开场白、场、退场及合唱等组成(第12章)。
但是,第13章中关于优秀的情节应该表现有缺点或犯了某种后果严重的错误的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的论述,给了一个有用的启示。可以认为说明了与净化有关的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宣泄。关于“怜悯和恐惧”在第14、15章中有进一步研究。
二、关于净化的解释
如上所述,书中提及净化的地方较少,特别是几乎没什么进一步的说明。净化这个词在原文中写作卡塔西斯,而它的意义也是历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卡塔西斯这个词在希腊语中大致有三个意思:(1)医学用语,是“宣泄”的意思;(2)宗教用语,是“涤罪”的意思;(3)道德用语,则是“净化”的意义。一直以来,西方文艺史上对于卡塔西斯在悲剧中的作用有两种解释,首先是净化说,第二种是“宣泄说”。回想一下自身的情感经验,在面对可怕或有威胁的景象、事物时,我
们是否意识到自我的安全对崇高感或美感产生的至关重要性。当我们站在屋内隔着玻璃看到电闪雷鸣中远处的一棵大树被闪电劈断时,与当我们身处暴风骤雨中看到身边的一棵大树刚被闪电劈断时的感受是否一样呢?显然不同。一般来说,前者的感受会是感叹自然之伟大,而后者则是赶快逃离以保安全,至于审美或是感叹的情绪,则并不重要。当然,并不能说此时就没有惊讶或崇敬,只是它们的存在几乎被危险完全掩盖,只有在找到了容身之所后再来抒发了。也就是说悲剧是引发怜悯和恐惧之情使之高涨,把这样郁积的感情发泄出来。
三、净化在悲剧观里的运用
悲剧的作用在于根据出色的梗概,引发恰当的怜悯和恐惧之情的净化。所谓恰当可以解释为“有节度”、“把过度的感情中庸化”。
在被《诗学》称赞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因如神所预言杀父娶母,便自残双眼,流浪国外。知道这个传说的观众,神谕和自己杀人都不考虑一边诅咒先王杀人犯一边诅咒自己,激烈地谴责说事实的预言者忒瑞西阿斯,看到这个感到恐惧和怜悯。俄狄浦斯王的行为不是恶劣的行为,不过也不能说他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亚里士多德认为“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因此,他认为悲剧主人公第一不应该是极好的人,因为好人遭厄运令人反感;第二不应是极恶的人,因为极恶的人遭厄运是应该的,既不令人怜悯也不令人恐惧;第三也不应与一般人太相似,因为这样的人无足轻重。而最好的悲剧主人公应该是比极好的人坏而又比一般人好,这样的人因自身的某些过失或弱点而遭受厄运。悲剧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感来净化人的情感。注释
①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9:63.
②朱立元,袁晓琳.亚里士多德悲剧净化说的现代解
读[J].天津社会科学,2008(2).
③亚里士多德,著.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38.(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