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导学案第1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冶一中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设计人:李俊海审议人:八年级语文教研组审核:王晓总第课时课题:范进中举
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知识链接】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学法指导】
讨论法自学法点评法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合作探究: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如果你认为胡屠户可笑,请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写胡屠户的段落,完成表格。

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范进中举后
行为
来时拿一副大肠、一瓶酒
走时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
称范母老太太
语言称范进
“贤婿”“我小老一双眼睛”,“却
是认得人的”
“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
“才学又高”“品貌友好”“体面
地相貌”
“是你长亲”“我不得不教导你”
3、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展示提升:
1、乡邻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2、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3、张乡绅对待范进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
教师小结: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对无钱无势的人。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地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先自行分析。

下节再看。

【布置作业】
1、自行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板书设计】)
【自主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