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创作 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前景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前景的作用:
1、增强画面的空间感(空间透视——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透视规律)
2、与主体、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
3、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4、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景物
5、交代主观观点,拍摄主观镜头
第7讲:框架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以框架的形式存在于前景位置,可以集中观众注意力,并类化画面的景物。
第20讲:远景
远景:从远距离拍摄的,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环境和总体气势的画面景别
远景作用:
1、交代空间环境
2、抒情写意(影视段落的开始和结束)
远景处理:
1、远取其势,大处着眼
2、注意地平线、水平线
3、可以有意识地添加前景,表现画面透视效果
4、在影视摄影中,时长较长
第21讲:全景
全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的画面景别
作用:
1、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完整展现,没有局部的裁切或突出)
2、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3、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在影视摄影中具有“定位”作用(全景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
第22讲:中景
仰拍或俯拍
逆光或侧逆光拍摄
使用长焦距镜头
使用大光圈
追随拍摄
利用天气条件
第9讲:空白——画面留白
空白——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缺乏实体意义的部分。
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
空白作用:
1、突出主体
2、使画面简洁
3、空白写意
空白处理方法:
1、正面或前方留较多空白
(视线前方留较多空白;
运动物体的趋向方留较多空白;
《摄影艺术创作》课程笔记
模块一:构图
第1讲: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1、表达普遍性的主题
2、画面形象表现力强
3、具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
4、画面要简洁
5、具有形式美
第2讲: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1、主体
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
2、陪体
画面种陪衬、渲染主体、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
3、前景
4、对角线构图
主体放在对角线上或接近对角线的位置。
5、对称式构图
5.1中间对称
特点:
—适合表现安静、稳定、严肃、庄重的主题
—容易使被摄对象显得呆板,缺少生气和变化
5.2左右对称
5.3宽泛对称(左右两物外形不同,但内容和主题具有明确的相似性或对比性)
5.4上下对称(如水中倒影)
第4讲: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像面积小的景物
全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的画面景别
中景: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约3/4)
近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近景处理:
1、近取其神
2、近取其质
3、局部放大,要精细处理
第24讲:特写
特写: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拍摄事物的局部。
作用:
1、突出细节
2、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3、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4、在影视摄影和编辑中用来转场
特写的处理:
主体在画面中成像面积小,通过译写摄影手段,依然使其显得很突出。
1、明暗对比
—大面积明衬小面积暗
—大面积暗衬小面积明
2、色彩对比
3、线条指引
4、框架性前景
5、动静对比
6、运动对比(方向相反、匀速/变速)
面积较小的主体在画面中起视觉支点作用。
支点: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拍摄场景中位置突出、形式独特、内涵丰富,能够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作用的事物。
1、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
2、日常拍摄运用最多,最普遍的角度
3、人像摄影中,平角度指与被摄对象的视线相平
4、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中,特别强调使用平角度拍摄,可以带来客观、平等、公正的感觉
平角度拍摄要注意:
1、背景要简化
2、地平线、水平线的处理
第16讲:仰角度的拍摄
仰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第26讲:空间感——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与大气及空气介质有关的透视现象。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想。
空气透视特征:
1、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2、影调:近深远浅
3、色彩:近浓远淡
4、反差:近大远小
方法:
1、利用空气介质
2、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
3、利用前后景物影调、色调对比
4、利用景深控制
作用:
1、表现图案美
2、形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大小悬殊比
3、表现俯视的视觉效果,拍摄主观镜头
4、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
第19讲:景别划分
景别:拍摄距离的变化,带来画面取景范围大小的变化,从而产生景别
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从远距离拍摄的,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环境和总体气势的画面景别
2、镜头焦距
3、影调和色彩的对比
4、宏观或微观视角
5、光线条件(剪影效果)
6、利用形状相似性做文章
第31讲:影调划分
影调: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影调是摄影创作者展现场景特征、表达画面主体、渲染气氛的基本手段。
影调划分:
(按亮度)高调、低调、中间调
(按反差)硬调、柔调
高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作用:
1、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
2、给观众强烈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3、借实写意的效果
4、具有悬念效果
5、注意姿势和轮廓的提炼
第15讲:平角度拍摄
拍摄高度:
平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特点:
光线入射方留较多空白)
2、注意空白与实体部分的比例
空白部分:实体部分<=9:1
3、大面积空白要“破”
模块二:角度
第10讲: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1、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效果不同
2、角度不同,画面的表现力不同
3、角度不同,画面的侧重点不同
4、影视摄影角度体现不同的视点效果
第11讲:正面角度
角度三要素:
特写: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拍摄事物的局部。
改变画面景别的方法:
1、改变物理距离
2、改变镜头焦距
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景别是相对的概念
2、注意(远景和特写)“两极景别”的运用
3、景别运用要“准”
(取景范围要“准”;
特定的时间给恰当的景别)
4、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影响影视语言节奏
—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
透明物体质感表现
—逆光、侧逆光照明
—面向镜头一面给予柔和的辅助光
—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
第29讲:线条
无形线条:关系线、视线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等
垂直线条:高大、挺拔、庄严、刚强等
S形线条:轻快、流动、节奏感等
螺旋形线条:常见于拍楼梯,视觉引导作用,线条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位置的物体会成为视觉重点
柔调画面:明暗反差较弱、对比较弱、较多中间影调层次、画面当中缺少强烈的明暗对比的画面。
第32讲:高调画面
高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中景: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约3/4)
作用:
1、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2、景别适中,影视中运用最多
3、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中景的拍摄要注意:
1、景别要准
2、拍人,画框不要切体位
第23讲:近景
近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作用:
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
4、简化背景
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
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
7、体现仰视视点效果
第17讲: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摄影机(或照相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作用:
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支点的作用:结构画面,统帅全局。
第5讲:陪体——次要拍摄对象的处理方法
陪体:在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
陪体的作用:
1、解释、限定、说明主体
2、点明、深化主题
3、陪体同时做前景
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
间接
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内部,观众可以看到。属于封闭式构图。
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通过观众的联想、想象,补足形象。属于开放式构图。
作用:
1、增强画面的图案美
2、突出后景中的主体
3、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景物
第8讲:背景
背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景物
常见问题: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
背景的处理:
1、背景要有助于表现主题。
2、背景的明暗、色彩要和主体有对比。
3、背景要简化(画面简洁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是否简化)
简化背景的方法:
2、表现纵向延伸线条
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拍摄者、看视者处在心理优越位置)
4、简化背景
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6、压缩前景景物
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
第18讲: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地从摄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这种角度在拍摄中用的较少,画面效果往往比较奇特。
视觉效果:视点新颖,效果强烈
第12讲: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正侧面90°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
侧面角度的作用:
1、表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2、交代动作的方向感
3、展现事物的轮廓特征
4、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5、展现情节交流
第13讲: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正面(或背面)和侧面之间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
放射形线条:辐射、发散、现代等
倾斜线条:富于变化、活泼、失衡、动感等
线条的捕捉于呈现:
1、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技术手段
2、使用线条表情达意
3、捕捉线条的韵律与节奏
4、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突出主体
第30讲:形状
形状的功能:
1、识别和认知
2、审美的趣味
3、相似性→比喻和暗示
呈现形状的方法:
1、拍摄角度
第27讲:立体感
立体感:指平面造型艺术引起的一种近似于现实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的审美感受
方法:wenku.baidu.com
1、选择斜侧角度拍摄
2、使用侧光、斜侧光照明
3、主体与背景影调、色调对比
4、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
第28讲:质感
触觉→视觉
粗糙表面物体质感表现
—侧光、斜侧光照明
(光线受光面、背光面、阴影)
光滑表面物体质感表现
—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注意眼睛、表情、手势
3、注意富有内涵的细节
模块三:造型
第25讲:空间感——线性透视
透视类型:
1、线性透视
2、空气透视
线性透视:
又叫几何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
方法:
1、斜侧面角度拍摄
2、俯仰角度拍摄
3、使用短焦距镜头拍摄
低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中间调画面: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画面当中包含了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层次影调的画面。
硬调画面:明暗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影调层次不够丰富、主要只保留黑白两级影调而舍去中间影调层次的画面。
(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高,达到3:1以上,而一般画面为1:2或1:3)
拍摄高度
拍摄方向
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
正面角度
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
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照相机(或摄影机)在被摄对象正对面进行拍摄的角度
正面角度的作用:
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
2、拍人时,重在表现人的表情神态、人体对称和正面动作
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4、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
5、并列展示、同等评价多个事物
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4、背景
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5、空白
画面中没有实体意义的空间部分(不一定是纯黑或纯白)。
第3讲: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对象
1、黄金分割构图
画面分成三等份,被摄主体在分割线上。
2、九宫式构图
被摄对象在分割线的交叉点上。
3、S形构图
适合本身具有蜿蜒曲折、线型的事物。
包括前斜侧面角度和后斜侧面角度。
作用:
1、是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
在人像摄影中,被摄人物斜侧程度大小,是校正人物面部缺陷的重要方法。
2、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3、表现动势和动感
4、影视摄影中拍人物对话常用角度(内反拍、外反拍机位、顶角机位)
第14讲: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背后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
前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前景的作用:
1、增强画面的空间感(空间透视——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透视规律)
2、与主体、背景形成联系或对比
3、填补画面中过多的空白
4、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景物
5、交代主观观点,拍摄主观镜头
第7讲:框架性前景
框架性前景:以框架的形式存在于前景位置,可以集中观众注意力,并类化画面的景物。
第20讲:远景
远景:从远距离拍摄的,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环境和总体气势的画面景别
远景作用:
1、交代空间环境
2、抒情写意(影视段落的开始和结束)
远景处理:
1、远取其势,大处着眼
2、注意地平线、水平线
3、可以有意识地添加前景,表现画面透视效果
4、在影视摄影中,时长较长
第21讲:全景
全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的画面景别
作用:
1、客观展现被摄体的全貌
(完整展现,没有局部的裁切或突出)
2、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3、交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在影视摄影中具有“定位”作用(全景定轴线、定光线、定基调)
第22讲:中景
仰拍或俯拍
逆光或侧逆光拍摄
使用长焦距镜头
使用大光圈
追随拍摄
利用天气条件
第9讲:空白——画面留白
空白——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缺乏实体意义的部分。
空白不一定是纯白或纯黑。
空白作用:
1、突出主体
2、使画面简洁
3、空白写意
空白处理方法:
1、正面或前方留较多空白
(视线前方留较多空白;
运动物体的趋向方留较多空白;
《摄影艺术创作》课程笔记
模块一:构图
第1讲: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1、表达普遍性的主题
2、画面形象表现力强
3、具有丰富或强烈的情感因素
4、画面要简洁
5、具有形式美
第2讲:摄影画面的构成元素
1、主体
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画面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
2、陪体
画面种陪衬、渲染主体、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
3、前景
4、对角线构图
主体放在对角线上或接近对角线的位置。
5、对称式构图
5.1中间对称
特点:
—适合表现安静、稳定、严肃、庄重的主题
—容易使被摄对象显得呆板,缺少生气和变化
5.2左右对称
5.3宽泛对称(左右两物外形不同,但内容和主题具有明确的相似性或对比性)
5.4上下对称(如水中倒影)
第4讲:间接突出主体——如何突出成像面积小的景物
全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包括成年人人体的全身,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保留事物外部轮廓线完整的画面景别
中景: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约3/4)
近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近景处理:
1、近取其神
2、近取其质
3、局部放大,要精细处理
第24讲:特写
特写: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拍摄事物的局部。
作用:
1、突出细节
2、通过局部透视全部,通过表象揭示本质
3、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有强制观看的意味
4、在影视摄影和编辑中用来转场
特写的处理:
主体在画面中成像面积小,通过译写摄影手段,依然使其显得很突出。
1、明暗对比
—大面积明衬小面积暗
—大面积暗衬小面积明
2、色彩对比
3、线条指引
4、框架性前景
5、动静对比
6、运动对比(方向相反、匀速/变速)
面积较小的主体在画面中起视觉支点作用。
支点:拍摄以表现场面、规模、数量、气势为主的大景别画面时,拍摄场景中位置突出、形式独特、内涵丰富,能够起到统帅全局、结构画面作用的事物。
1、客观、真实、自然,最接近人的正常视觉效果
2、日常拍摄运用最多,最普遍的角度
3、人像摄影中,平角度指与被摄对象的视线相平
4、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中,特别强调使用平角度拍摄,可以带来客观、平等、公正的感觉
平角度拍摄要注意:
1、背景要简化
2、地平线、水平线的处理
第16讲:仰角度的拍摄
仰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第26讲:空间感——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与大气及空气介质有关的透视现象。利用物体在大气中的变化,创造出一种富有空间深度感的幻想。
空气透视特征:
1、清晰度:近清晰,远模糊
2、影调:近深远浅
3、色彩:近浓远淡
4、反差:近大远小
方法:
1、利用空气介质
2、利用逆光、侧逆光拍摄
3、利用前后景物影调、色调对比
4、利用景深控制
作用:
1、表现图案美
2、形成被摄物体上下部分大小悬殊比
3、表现俯视的视觉效果,拍摄主观镜头
4、化立体为平面,简化构图
第19讲:景别划分
景别:拍摄距离的变化,带来画面取景范围大小的变化,从而产生景别
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从远距离拍摄的,包括被摄景物广阔的空间,包括较多的空间景物,易于表现环境和总体气势的画面景别
2、镜头焦距
3、影调和色彩的对比
4、宏观或微观视角
5、光线条件(剪影效果)
6、利用形状相似性做文章
第31讲:影调划分
影调: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影调是摄影创作者展现场景特征、表达画面主体、渲染气氛的基本手段。
影调划分:
(按亮度)高调、低调、中间调
(按反差)硬调、柔调
高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作用:
1、含蓄,想象、联想空间较大
2、给观众强烈的参与感和伴随感
3、借实写意的效果
4、具有悬念效果
5、注意姿势和轮廓的提炼
第15讲:平角度拍摄
拍摄高度:
平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特点:
光线入射方留较多空白)
2、注意空白与实体部分的比例
空白部分:实体部分<=9:1
3、大面积空白要“破”
模块二:角度
第10讲:拍摄角度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1、角度不同,画面的造型效果不同
2、角度不同,画面的表现力不同
3、角度不同,画面的侧重点不同
4、影视摄影角度体现不同的视点效果
第11讲:正面角度
角度三要素:
特写:按成年人的人体为标准,一般指人的肩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只拍摄事物的局部。
改变画面景别的方法:
1、改变物理距离
2、改变镜头焦距
景别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景别是相对的概念
2、注意(远景和特写)“两极景别”的运用
3、景别运用要“准”
(取景范围要“准”;
特定的时间给恰当的景别)
4、不同景别镜头的组接,影响影视语言节奏
—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
透明物体质感表现
—逆光、侧逆光照明
—面向镜头一面给予柔和的辅助光
—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
第29讲:线条
无形线条:关系线、视线
水平线条:安静、稳定、宽广、辽阔等
垂直线条:高大、挺拔、庄严、刚强等
S形线条:轻快、流动、节奏感等
螺旋形线条:常见于拍楼梯,视觉引导作用,线条消失或即将消失的位置的物体会成为视觉重点
柔调画面:明暗反差较弱、对比较弱、较多中间影调层次、画面当中缺少强烈的明暗对比的画面。
第32讲:高调画面
高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深的和暗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中景:以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则是指人的腰腹以上(坐姿)或膝部以上(站姿)。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是指包括其主要部分的大部分(约3/4)
作用:
1、利于展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2、景别适中,影视中运用最多
3、利于展现情节交流
中景的拍摄要注意:
1、景别要准
2、拍人,画框不要切体位
第23讲:近景
近景:按成年人的人体来衡量,一般是指人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如果拍摄其他事物,则只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
作用:
1、近距离拍摄高大物体
2、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3、夸张跳跃动作的高度
4、简化背景
5、夸张前景景物(配景缩小法)
6、建立画面中上下部分的联系
7、体现仰视视点效果
第17讲: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摄影机(或照相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作用:
1、拍摄大场面、全景,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支点的作用:结构画面,统帅全局。
第5讲:陪体——次要拍摄对象的处理方法
陪体:在画面中陪衬、渲染主体,并同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次要对象。
陪体的作用:
1、解释、限定、说明主体
2、点明、深化主题
3、陪体同时做前景
陪体的处理方法:
直接
间接
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内部,观众可以看到。属于封闭式构图。
间接处理陪体:陪体在画面之外,观众看不到,通过观众的联想、想象,补足形象。属于开放式构图。
作用:
1、增强画面的图案美
2、突出后景中的主体
3、遮挡后景中杂乱多余景物
第8讲:背景
背景: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环境景物
常见问题:前后景物的不良重叠。
背景的处理:
1、背景要有助于表现主题。
2、背景的明暗、色彩要和主体有对比。
3、背景要简化(画面简洁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是否简化)
简化背景的方法:
2、表现纵向延伸线条
3、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拍摄者、看视者处在心理优越位置)
4、简化背景
5、压缩跳跃动作的高度
6、压缩前景景物
7、远距离拍摄,简化构图
第18讲: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地从摄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这种角度在拍摄中用的较少,画面效果往往比较奇特。
视觉效果:视点新颖,效果强烈
第12讲: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正侧面90°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
侧面角度的作用:
1、表现动作姿态和手势
2、交代动作的方向感
3、展现事物的轮廓特征
4、交代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5、展现情节交流
第13讲: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正面(或背面)和侧面之间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
放射形线条:辐射、发散、现代等
倾斜线条:富于变化、活泼、失衡、动感等
线条的捕捉于呈现:
1、镜头焦距、曝光控制、快门速度等技术手段
2、使用线条表情达意
3、捕捉线条的韵律与节奏
4、利用线条引导视线,突出主体
第30讲:形状
形状的功能:
1、识别和认知
2、审美的趣味
3、相似性→比喻和暗示
呈现形状的方法:
1、拍摄角度
第27讲:立体感
立体感:指平面造型艺术引起的一种近似于现实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的审美感受
方法:wenku.baidu.com
1、选择斜侧角度拍摄
2、使用侧光、斜侧光照明
3、主体与背景影调、色调对比
4、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
第28讲:质感
触觉→视觉
粗糙表面物体质感表现
—侧光、斜侧光照明
(光线受光面、背光面、阴影)
光滑表面物体质感表现
—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注意眼睛、表情、手势
3、注意富有内涵的细节
模块三:造型
第25讲:空间感——线性透视
透视类型:
1、线性透视
2、空气透视
线性透视:
又叫几何透视,是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手法,是“用几何方法在平面上把立体物象显示出来”。
方法:
1、斜侧面角度拍摄
2、俯仰角度拍摄
3、使用短焦距镜头拍摄
低调画面: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浅的和亮的部分是画面的中心和重点。
中间调画面:明暗反差正常、影调层次丰富、画面当中包含了由白到黑、由明到暗的各种层次影调的画面。
硬调画面:明暗反差很大、对比强烈、影调层次不够丰富、主要只保留黑白两级影调而舍去中间影调层次的画面。
(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高,达到3:1以上,而一般画面为1:2或1:3)
拍摄高度
拍摄方向
拍摄距离
拍摄方向:
正面角度
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
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照相机(或摄影机)在被摄对象正对面进行拍摄的角度
正面角度的作用:
1、展现事物本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
2、拍人时,重在表现人的表情神态、人体对称和正面动作
3、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
4、形成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感
5、并列展示、同等评价多个事物
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距离镜头最近的景物。
4、背景
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后、起陪衬和渲染作用的环境景物。
5、空白
画面中没有实体意义的空间部分(不一定是纯黑或纯白)。
第3讲:主体——怎样突出主要被摄对象
1、黄金分割构图
画面分成三等份,被摄主体在分割线上。
2、九宫式构图
被摄对象在分割线的交叉点上。
3、S形构图
适合本身具有蜿蜒曲折、线型的事物。
包括前斜侧面角度和后斜侧面角度。
作用:
1、是拍摄人像的经典角度
在人像摄影中,被摄人物斜侧程度大小,是校正人物面部缺陷的重要方法。
2、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3、表现动势和动感
4、影视摄影中拍人物对话常用角度(内反拍、外反拍机位、顶角机位)
第14讲: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摄影机(或照相机)在被摄对象背后位置进行拍摄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