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基础巩固与拓展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
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最新8篇七年级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其实曹操当时说这句话是情理之中的。
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
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
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
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他才回了这一句这位三国霸主,除了霸气侧漏,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说中的“奸雄”,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硝烟四起的历史吧!二、教师范读,把握字词和背景1、字词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写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2024年《古代诗歌四首》标准教案范文精选1
2024年《古代诗歌四首》标准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诗歌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理解和鉴赏;2. 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内容、韵律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诗歌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作者、背景及基本内容;3.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登鹳雀楼》,讲解韵律、意境和诗人情感;(2)对比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泊牛渚怀古》,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诗人风格和表达方式;(3)小组讨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分享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歌写作风格,创作一首以“秋夜”为主题诗歌;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诗歌鉴赏相关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3. 韵律、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意境和情感表达,并写出自己感悟;2.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表达诗人王之涣对国家兴亡、人生百态感慨,意境高远,令人感慨万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体验诗歌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诗歌意境理解和鉴赏,这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地方。
是诗歌情感表达,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是教学中重点。
是作业设计,需要确保作业能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并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兴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了《登鹳雀楼》、《春晓》、《宿建德江》和《竹里馆》四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四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字和语法知识,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学生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图片等内容的课件。
2.音响设备:准备音乐和朗读音频文件。
3.纸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四首古诗的原文,引导学生跟读和朗读。
同时,对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翻译。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巩固练习 含答案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填空。
(1)按原文填空。
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③《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④《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
(2)文学常识填空。
①《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末年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人。
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作者是唐代的。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
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作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2)山岛竦峙(3)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3.朗读下列诗句并用“/”划分节奏。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6.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唐朝诗人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8.解释加点词语。
(1)次.北固山下次:________________(2)客路..青山外客路:______________(3)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_________9.如果依次把每五个字看成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10.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11.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12.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13.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预习03:《古代诗歌四首》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统编版2024)
专题四预习新课预习03 《古代诗歌四首》内容概览:重点积累知识。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内容概览《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介绍1.古代诗歌基础知识①《观沧海》的体裁是四言乐府诗,所有诗句由四字组成,能够配乐歌唱。
《观沧海》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乐府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押韵自由,音韵和谐。
其中,文体多以五言、七言和杂言为主。
②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律诗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
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次北固山下》是律诗的代表。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言绝句。
④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散曲和杂剧。
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
《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作者介绍《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等。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不详。
洛阳(现河南洛阳)人。
王湾“词翰早著”,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古代诗歌四首》检测练习
《古代诗歌四首》检测练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词中划线的字注音。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 )灿烂( ) 子规( ) 枯藤( ) 悬崖(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jié;dàn;zhì;sè;làn;guī;téng;xuán。
解析:略。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句。
东临碣石:山岛竦峙: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考查目的:扎实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知识。
答案: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山岛竦峙:耸立。
星汉灿烂: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枯藤老树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解析:略。
3.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考查目的: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古诗词的背诵和记忆。
答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我寄愁心与明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夕阳西下。
解析:略。
4.小练笔。
在《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在《春》中,朱自清也写了许多在春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请尝试将《春》改写成类似《天净沙·秋思》的古文。
1.部编版语文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全覆盖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复习知识点汇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上新的困境:科目增多,单科学习时间大幅压缩;知识难度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小学阶段以考查课内固定知识为主转变为中学以考查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如果缺乏必要的点拨,一些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很难进入初中的学习状态,影响了成绩和自信心。
期中考试快要来了,请跟随仙女老师来复习七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我们一起来复习备考!(一)《观沧海》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观”,诗中描绘实景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虚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写出了岛上景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3. 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一句是配乐时加的,其中“歌以咏志”提示了诗歌抒情的特点。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赏析。
(借景抒情)运用夸张的修辞、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若”,好像、仿佛的意思。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6.叙事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总写景物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具体章节为:《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每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意境、韵律特点以及关键词语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意境和韵律特点。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四首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教学重点: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以及作者的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歌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静夜思》,解释关键词语,分析诗歌意境和韵律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四首诗歌的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1)作者背景(2)诗歌意境(3)韵律特点(4)关键词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四首诗歌。
(2)翻译《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3)分析《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见课本附录。
(3)示例: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关键词语的解释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通用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代诗歌四首》,包含《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四首诗歌。
具体内容涉及海洋、山水、江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四首诗歌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然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背诵和默写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观沧海》为例,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观沧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四首》2. 板书内容:《观沧海》:描绘大海壮丽景象,抒发诗人豪情壮志。
《次北固山下》:借山水抒发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钱塘湖春行》:描绘钱塘湖美景,表达诗人喜悦心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夜行黄沙道中的景象,抒发诗人孤寂愁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四首诗歌。
模仿《观沧海》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知识巩固训练题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大家期待已久的“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即将开始。请你为主持人拟写出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jiésǒngsèténgcàncán
2.B
3.B
4.A
5.C
6.C
7.D
8.D
9.C
10.(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3)断肠人在天涯(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A.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B.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C.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其困难。
5.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12.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_______)
13.学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遨游诗词海洋,领略诗词魅力”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4《古代诗歌四首》-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美拓展教学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5.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代诗歌四首》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代诗歌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诗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1)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系统。
(2)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用于查找资料和展示成果。
2.课程平台:
(1)学校内部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2)诗歌鉴赏电子书,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
3.信息化资源:
(1)相关诗歌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古代诗歌的小故事,可以是对《古代诗歌四首》中诗歌的演绎,也可以是关于古代诗歌的传说或历史故事。
注意事项:
1.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时间约为45分钟。
2.检测内容要与课堂所学内容相符,不得涉及教材以外的内容。
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做到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4.教师在批改检测时,要注意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电子课本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很多知识点,包括作者、创作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等等。
在七年级的古代诗歌中,以下四首诗歌是我们必须了解的重要作品。
第一首:《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创作背景:唐朝时期,王之涣游览南京时登上鹳雀楼,远眺秀美的江南景色,感慨万千,不由得吟咏而成此诗。
意境简析:表达了作者壮志凌云,登高远眺,欣赏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豪情与深情。
通过对景物描绘的深刻,表现了作者的豪情与深情。
修辞手法:运用了夸张手法,将“九州”、“天下”、“名山”等词语用来描述江南的自然风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首:《将进酒》作者:李白创作背景:唐朝时期,李白和好友们过新年,他在饮酒的过程中灵感突发,借酒过度的情境写下了这首壮志凌云的诗篇。
意境简析:表达了作者豪情万丈,咏史爱国之情和对人生美好酒足饭饱之情的融合。
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修辞多样、变化丰富,形象鲜明、生动感人。
第三首:《临江仙》作者:杜甫创作背景:唐朝时期,杜甫在长安城的岷山阁中听说了江左有仙人可以度过巨变,于是感到舟楫飘摇、时势艰危下的人们需要一个救世的道士,于是创作了此诗。
意境简析:表达了作者的时代感悟和自身的政治追求,并将这两种情感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对于理想的坚持和对于人民的深切关怀。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反问、对比等相应体现,凸显出作者的思想感受,让读者随着篇章的深入而感受到其意味和学术性。
第四首:《相思》作者:王维创作背景:唐朝时期,王维在陇西平泉县游历期间,遇到了一位名叫李涉的女子,引发了他的爱情情感和对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意境简析:将爱情的纯真与思乡的伤感巧妙地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无法相见的惋惜之情,使人们在感性和理性的交汇中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托物投足、象征、对仗等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其情感含义更加深刻,艺术价值更为显著。
以上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具有不同意义和风格的珍贵文化遗产。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美文欣赏,助力学生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水平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美文欣赏,助力学生语言表达,提升写作水平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那种深刻的情感和文化的厚重。
古代的诗歌更是充满了古典美,是我们今天汲取文化精华的重要来源。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古代诗歌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文化视野的有效途径。
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
一、教案简介及适用人群《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是一份适合初中中段学生学习的教材,主要收集了《关雎》、《静夜思》、《登高》和《望庐山瀑布》四篇优秀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整体结构、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日常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分析及教学方法1. 学习分析学习四首古代诗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诗歌的作者及其生平背景和文化背景。
(2)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以及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诗歌蕴含的哲理和思想,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4) 诗歌与时代和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
2. 教学方法《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的教学方法应该学生为中心,在听、说、读、写等技能上实现全面提高。
具体包括:(1) 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听课,再分组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借此巩固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自己产生感悟和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带领学生从字面意思转到深层次的语言和思想交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展开创造性思考,结合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运用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在班里或校内展示。
三、教学效果及意义《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旨在提供一个文化性的学习平台,可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理解文化精髓和扩大视野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它的教学效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增强语感,提高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
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讲义第9课时 主题阅读《古代诗歌四首》(一)-作业评价单
10.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பைடு நூலக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达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 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3.整首诗是由哪一个字来统领全篇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2.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 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 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 请结全诗内容,说说“风吹柳花满店香”中“香”字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竦峙) jié(碣)石澹.澹(dàn)
萧瑟
..(xiāo)(sè)枯téng(藤) 天yá(涯)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东临.碣石(登上、到达)
(2)潮平两岸阔.(开阔)
(3)海日生.残夜(升起)
(4)乡书.何处达(信)
(5)断肠
..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4.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
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解析:“天净沙”是曲牌名。
)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示例:诗歌朗诵、手抄报、作文比赛、知识问答比赛等。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③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田园诗……
④按朝代分:唐诗、宋词、元曲……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示例:①让报名的同学们上台朗诵。
②让老师和同学评评谁最好。
③总结诗歌朗诵技巧。
④颁奖。
⑤结束。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本诗的诗眼是“观”。
“观”是全诗的线索,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
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示例: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0.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
完成下面的题目。
13.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03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释】王昌龄此时正被贬龙标。
15.“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是什么意思?
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
1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
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18.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