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和LTE覆盖比较
高铁场景下电信CDMA<E无线网覆盖设计
吴广量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铁CDMA&LTE 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有:1. 全封闭式车体结构穿透损耗大。
车体损耗较普通列车大很多。
2. 多普勒效果明显。
3. 切换成功率降低。
车速快,频繁的小区切换导致终端信号差、掉话率升高4. 小区重叠区域较大。
5. 线状覆盖。
6. 场景复杂多样。
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高铁C&L 移动网络覆盖建设思路。
一、多普勒效果明显当信号进入车厢时,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
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对于以固定速度v 运动的移动台,所接收的载波会多普勒频移。
在入射角为0°时,多普勒频移效应最明显。
当高铁设计时速为350km/h 时,f=850MHz 时,对应的多普勒偏移大约为275Hz, f=2.1GHz 时,对应的多普勒频移为680Hz。
图片:1852.jpg700)this.width=700;” style=“max-width:700px;” title=“点击查看原图”nclick=“if(this.parentNode.tagName!=‘A’)window.open(‘85/82_1567_290c94f5527df8f.jpg’);” />1.1 CDMA2000 系统能抵抗多普勒效应CDMA2000 基站使用的是高通的CSM6700/CSM6800 芯片,允许的最大频移为960Hz,能够容许的最大移动速度为(入射角为0°):1296km/h。
CDMA2000 系统完全有能力抵抗多普勒效应,满足高速移动下的通信需求。
但多普勒频移的存在,导致基站和手机的相干解调性能降低,链路预算时需在原有Eb/Nt 的取值上增加约2dB。
1.2 LTE 多普勒频移补偿算法消除频偏2.1GHz 频段,350km/h 车速,此时多普勒频偏为680Hz,小于子载波间隔15kHz。
CDMA到LTE的覆盖问题及其演进方案浅析
收稿日期:2012-11-13责任编辑:陈雍君********************CDMA到LTE的覆盖问题及其演进方案浅析介绍了LTE 技术的发展体系,并从CDMA 运营商的现状着手,通过LTE 的无线链路预算分析,揭示了CDMA 网络在演进至LTE 后可能存在的覆盖问题,同时根据上述问题背景,重点介绍了CDMA 向LTE 演进过程中的语音、数据互操作方案及系统性演进方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线网络运营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3-0094-05【摘 要】【关键词】CDMA LTE 互操作 演进方案魏坚,江海波1 引言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无线网络数据业务的需求以及其他无线技术的竞争,3GPP于2004年启动了无线接口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研究,LTE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 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20MHz 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s与上行86Mb/s的峰值速率,同时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了小区容量,降低了系统延迟。
在正式标准中,LTE无线接入网络称为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络(E-UTRAN,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和新的空中接口LTE一起称为演进的分组系统EPS(Evolved PacketSystem),目前EPS的E-UTRAN已成为移动运营商迈向下一代无线网络演进的首要选择,这其中包括GSM/UMTS运营商,也包括CDMA2000运营商。
同时由于EPS标准由3GPP制定,因此UMTS向EPS演进在标准和产业链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而CDMA运营商则面临着跨标准体系的演进形势,从而导致C D M A 运营商在演进过程中存在更多的网络融合和技术障碍,对于CDMA运营商,如何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网络定位选择合适的规划发展方向及演进策略,是移动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LTE初级面试问题汇总
LTE初级面试问题汇总LTE初级面试问题汇总1、一般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干扰(模三干扰,上行干扰、系统外干扰等),弱覆盖,天馈问题、驻波告警、设备故障,后台参数设置出错等。
2、切换成功率怎么定义?切换成功率等于切换成功次数比上切换总次数乘以100%(即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总次数*100%)3、造成高掉话的原因一般有哪些,如何解决?干扰、弱覆盖、邻区漏配,对应的解决方法是对于常见的模三干扰的解决方法是更改PCI,弱覆盖的解决方法是调整下倾角、方位角或增大基站发射功率,邻区漏配的解决方法是4、常见的故障告警有哪些?驻波告警、设备故障、基站断链等。
5、TAC是什么?6、什么是PCI?物理小区标识7、单站验证主要看哪几个指标?8、怎样判断天馈接反?根据DT测试LOG文件里的PCI和前台回放数据,若离主服务小区主覆盖方向距离很近,但信号很弱或主服务小区的背面信号很强、且没有及时切换到另一主覆盖方向的小区过去,可以判定为天馈接反。
9、单验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平均下载速率大于等于85Mbps,平均上传速率大于等于30Mbps,PING时延小于等于30ms,电调0°与8°的RSRP和PUCCH 值要相差5db左右。
10、如果站点在立交中间,该怎样对站点进行测试?若在立交桥下可以停车就在车上测试,找好点时尽量避免立交和大树的遮挡;若不能停车,就步行找好点进行测试。
11、单验时中点达标的标准是多少?-80dbm到-90dbm12、拉网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规划好测试路线,设备要准备齐全,了解掌握站点的开通状态与是否有告警等。
13、规划路线有什么原则?尽量规划右转,避免走单行道,避免多走重复路线等。
14、什么是覆盖率?覆盖率是指RSRP取值为1测试点在区域所有测试点钟的百分比;(有区域覆盖率和边缘覆盖率)15、LTE的优势是什么?网络架构更扁平化,建网更加便捷,且减低建网成本,缩小传输时延,多钟关键技术,使得数据业务速率非常快,在20M带宽下,下载速率能达到100Mbps,上传速率能达到50MBps,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感知,支持的业务丰富多彩(如智能交通、平安家居、实时视频监控、即拍即传)等。
全球LTE, WCDMA, CDMA, GSM频段分布
1=21002=19003=18004=17005=8506=8007=7008=900GSM, WCDMA(CDMA), TD-SCDMA, TDD-LTE, FDD-LTELTE TDD Band38/39/40/41,LTE FDD Band1/7/3/17,TD-SCDMA Band34/39,WCDMA Band1/2/5/8,GSM Band2/3/5/8。
GSM频段分布850 南美,美加900/1800 亚洲(包括泰国, 不包括日本),欧洲,大洋洲1900 美加墨,泰国WCDMA (Band 1:2100, 2:1900, 3:1800, 4:1700, 5:850, 6:800, 8/900)1:2100 亚洲(包括泰国,日本,澳,新,美加),欧洲,大洋洲2:1900 美加,南美3:1800 欧洲(未划分)4:1700/2100美加5:850 泰国,美加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6:800 日本, 欧洲(未划分)8:900 泰国(AIS upgrade to 2100)9:1700 日本CDMA (0/2/3/10:800, 1/6:1900 , 4/8: 1800, 5: 450 , 7:700, 9:900)0/2/3/10:800中国,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美加墨,斐济群岛1/6:1900 美加墨,日本4/8:1800 韩国5:450 中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7:700 美国1/7/3/17FDD LTE(1:2100, 2:1900, 3:1800, 4:1700/2100, 5:850, 6: 850, 7:2600, 8:900, 9: 1700, 10:1700/2100, 11:1500, 12/13/14: 700)700 美国(Verizon, A TT), 波多黎各,日本(NTT, KDDI, eAccess)800 瑞典,韩国,德国900/8 日本(Softbank)1500/11 日本(KDDI)1700/9 美国(T-Mobile)1800/3 香港(3 HK), 韩国,巴西,澳洲,日本(eAcces),芬兰1900/2 美国(Sprint)2100/1 日本2600/38 加拿大(Rogers), 香港(3 HK, 中国移动),芬兰,德国TDD LTE(33/34:2000, 35/36/37/39: 1900, 38:2600, 40: 2300, 41:2600, 42/43:3600)2300/40 中国,香港(3 HK), 沙特(STC), 澳洲(NBN Co), 马来西亚(Packet 1), 印度(Bharti Airtel)2600/38中国,美国(Clearwire), 瑞典(3 sweden), 日本(Softbank), 俄国(MTS), 巴西(Sky Brazil), 沙特(Mobily),3500/3600/42 英国(UK broadband)。
LTE与CDMA互操作感知优化方法探讨
270LTE 与CDMA 互操作感知优化方法探讨刘思聪(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传输局,湖北武汉430034)摘要:中国电信已全面建成C+L 无线网络,LTE [1]网络与CDMA 网络间互操作不可避免。
如何保障用户在两者边缘发生互操作时仍然有良好的客户感知是当前重点关注问题。
文章以武汉CDMA 与LTE 网络为样本,重点研究了激活态下LTE 至CDMA 方向的互操作方式,并给出了优选配置参数。
关键词:LTE 互操作;CDMA 参数优化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7-0270-020引言中国电信LTE 网络进入高速发展期,用户迅速增加。
保障LTE 用户的客户感知是中国电信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中国电信现在运营的3G 移动网络制式为CDMA ,其技术规范由3GPP2负责制定;中国电信4G 网络制式为LTE FDD ,其技术规范由3GPP 组织负责制定。
相较其他友商,CDMA 与LTE 之间互通及切换难度更大。
当用户处于LTE 网络内时,不存在3G 、4G 网络的切换问题。
但是当用户来到LTE 网络边缘时,LTE 向CDMA 切换或者CDMA 向LTE 切换(即C/L 互操作)是必然现象。
本文通过对武汉电信LTE 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给出了C/L 互操作优化性能提升的新方法。
1现网分析中国电信在语音方面采取SRLTE/SVLTE [2]策略,不存在互操作的问题;互操作主要存在与3G 、4G 两张网络数据业务之间,分为LTE 至CDMA 和CDMA 至LTE 方向。
目前CDMA 至LTE 方向业界采用的为非优化方案[3],与终端设置相关而与网络无关,这里不做研究。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激活态下LTE 向CDMA 的切换问题。
湖北现网中3G 设备主要采用的是阿朗,需要将原来3G 网络的HRPD 升级为eHRPD ,前期已对HRPD 升级为eHRPD 。
关于LTE-FDD与CDMA室内覆盖混合组网的探讨
2017年第7期信息通信2017(总第175 期)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S um. N o175)关于LTE-FDD与CDM A室内覆盖混合组网的探讨柴俊霞(中国电信呼和浩特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对2.1GHz频段的LmEDD、800MHz频段的CDMA网络就室内场景无线信号传播链路预算、单天线的覆盖能力进行了分 析,以此为基础,给出了 LT&FDD网络如何在已有CDMA室分系统中实现同覆盖解决方案及M M O模式的实现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LTE-FDD;CDMA;室内覆盖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7)07-0192-021概述根据大量网络测试及用户投诉分析,室内无线网络质量的优良直接影响移动终端用户使用体验感知,相对于C D M A 网络采纳的低频800M H z而言,中国电信L T E室内分布系统一般采用更高的2.1G H z频率,根据无线信号传输原理,频 率越高空间传输损耗以及穿透损耗越大,室内出现弱覆盖情况较C D M A网络更为突出。
因此,在L T E与C D M A两套 室分系统混合组网的情况下,需特别对高低频率进行同覆盖能力的全面分析,确保一套分布能够同时满足多张网络的覆盖指标要求。
在4G网络室内信号覆盖建设过程中,由于物 业选点困难,现网部署频点较高,部分区域业务热点吸收间题,更应高度重视室内通信建设。
通过充分使用现网已有C D M A室内分布系统,通过简单合路、改造等方法,能够快 速实现L T E室内信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覆盖效果。
2 CDMA/LTE-F D D同覆盖分析表1800M H z和2.1G H z环境下的穿透损耗比较场眾 2.1G(dB)800M(dB)差值(dB>玻璃门4 2.61.4凼定玻璃窗 4.5 3.70.8推拉玻璃窗 2.5 1.70.8混凝土墙22.918.94室内玻璃Hi断 4.33J12.2覆盖指标要求2.2.1 C D M A室内覆盖指标要求标准层、裙楼: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要求前向接收 功率彡 _ 82dBm,Ec/Io彡 _ 1OdB;地下层、电梯: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要求前向接收 功率彡一87dBm,Ec/Io彡一9dB。
CDMA到LTE的覆盖问题及其演进方案浅析
2 L T E 覆 盖分 析
2 . 1 L T E 传播模型选择
无 线 传 播模 型 在 链路 预 算 中扮 演 着 关键 角色 ,常
见 的空 口传播 模 型包 括 自 由空 间模 型 、C o s t 2 3 1 一 Ha t a
模 型 、标准 传 播模 型 ( S P M )、Ok u mu r a — Ha t a 模 型
收 稿 日期 :2 0 1 2 —1 1 ~1 3
和I Tu室 内模 型 。在实 际 工 程 中 ,使 用 的传 播 模 型 多 为经验 模 型 ,如 co s t 2 3 1 一Ha t a 模 型 。Ha t a 是 广 泛使 用
责任 编 辑 :陈 雍君 c h e n y o n g  ̄ u i 1 @l n b c o n 1 . c n
发 射端和 接收 端 距离 :1  ̄ 2 0 m。
Co s t 2 3 1 一 Ha t a 模 型可 以用 如下 公式 表示 :
To t a l = L— a ) + c - 埘 ( 1)
表1 L T E 覆盖 链路 预算 实例
L T E 链路预算参数
最 大 发射 功率 ( d B m) 分 配 的资 源块 子 载波 功 率 ( d B m)
口的长期 演进 ( L T E ,L o n g T e r m E v o l u t i o n) 研究 ,
L TE 是3 G与 4 G技 术之 1 司的 一个过 渡 ,是 3 . 9 G的全 球标
U MT S 运 营 商 ,也 包括 C D MA 2 0 0 0 运 营 商 。 同时 由于
1 引言
为 了应 对 快 速 增长 的 无 线 网络数 据业 务 的需 求 以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种3G网络比较5页word
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种3G网络比较中国移动TD-SCDMA:(按流量收费)。
属于中国自主研发的3G网络技术,从研发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跟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比较起来,缺陷仍十分明显。
优点: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优势就是政府支持。
自身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缺点:1、技术不成熟,整个产业链都不成熟,导致从机房,基站到手机中端都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2、传输速度慢且不稳定。
理论峰值速度384k/s。
大家要知道,目前edge(EDGE是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EDGE是一种从GSM到3G的过渡技术,它主要是在GSM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即最先进的多时隙操作和8PSK 调制技术。
由于8PSK可将现有GSM网络采用的GMSK调制技术的符号携带信息空间从1扩展到3,从而使每个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是原来的3倍。
同名的还有格斗士Edge。
)的峰值速度都已经达到480k/s了。
实际使用起来,情况确实如此。
将其接入互联网下载的平均速度只有10k左右,很怀疑他凭什么叫3G。
3、网络问题最为致命。
由于其基站设备庞大(单部基站:2m左右,500kg-800kg),辐射严重,必将给其将来布设全覆盖率的网络带来重大障碍。
据我所知,从4月试商用以来,接近一年,在北京主城区还有部分地区网络覆盖的不是很好,只要由于基站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布设。
毕竟谁也不愿意一个大家伙整天在自己头上朝着自己辐射高频电磁信号。
4、正因为TD网络的覆盖不能达到无缝,所以在没有TD网的地方手机用户需要通过GSM网(目前移动和联通用的2G网络均属于GSM网)来进行通信。
所以目前的TD手机均采用了GSM和TD双模结构。
这种结构的一大缺点是耗电,这是双模手机的通病。
另一大致命缺点是目前为止,TD手机还没能很好的解决TD到GSM和GSM到TD之间网络切换死机的问题,包括目前市面上最好的TD手机-----三星i688 。
TD-LTE与WCDMA、GSM的对比与展望_pdf
2
2.1
TD-LTE、WCDMA 和 GSM 的协议分析和对比
GSM 协议 GSM 是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缩写, 中文名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2G 移动通信标准。 GSM 协议主要用于解决公众数字话音通信与低速数据通信,可以在多个不同的频段工 作。 最初的 GSM 标准定义了 900MHz, 1800MHz, 和 1900MHz 频段。 此后又补充了 850MHz 和 450MHz,以适合部分地区的需求。世界大部分地区采用 900M 和 1800M 频段。GSM 使 用四种不同的蜂窝来传输数据,分别是: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和伞蜂窝。 GSM 系统在无线接口上采用时分复用技术(TDMA) ,语音或数据信号采用高斯最小频 移键控 (GMSK) 方式进行调制。 信道编码主要采用卷积码。 每个 GSM 载频的带宽为 200KHz, 在时间上以 60/13ms 为一帧,每一帧又顺序划分为 8 个时隙。 GSM 系统最早的语音编码方案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编码(REP-LTP)技术。它 产生的编码速率为 13Kbps,每 20ms 一个话音帧。话音质量平均意见分值(MOS)可达到 3.6。这一方案被称作全速率编码(Full Rate,FR) 。在 FR 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算法推出了 增强型全速率编码(Enhanced Full Rate,EFR) ;在不改变编码速率的条件下,实现了更好 的话音质量。同时也引入了编码速率为 6.5Kbps 的半速率编码(Half Rate,HR) ,这样在牺 牲话音质量的前提下,系统的容量可以提高一倍。1998 年,GSM 又采用了自适应多速率编 码(Adaptive Multi-Rate,AMR)作为语音编码的增强。AMR 包括 14 种不同速率bps 至 4.75Kbps 之间。系统在通话 过程中根据信道条件和误码率实时地选择最佳的编码速率。在理想情况下,AMR 12.2Kbps 的语音 MOS 可达 4.14。从 GSM 协议起,移动通信引入了一个关键特征:用户身份模块, 即“SIM 卡” 。
宽带无线技术比较 :WiMAX、Wi-Fi、3G(TDSCDMA、CDMA2000、WCDMA)、LTE
3G各主流技术 各主流技术-CDMA2000 各主流技术
CDMA2000是由IS-95A/B标准演进而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由3GPP2 负责具体标准化工作。 目前CDMA2000有由3GPP2制定的Release 0、A、B、C和D五个支持 CDMA2000 1X及其增强型技术的版本,以及由EIA/TIA发布的支持 CDMA2000 1X EV-DO IS-856 IS-856A EV-DO的IS-856和IS-856A标准。 CDMA2000 1x EV-DO定位于Internet的无线延伸,能以较少的网络和频 谱资源(在1.25MHz标准载波中)支持平均速率为: 静止或慢速移动:1.03Mbps(无分集)和 1.4Mbps(分集接收) 中高速移动:700Kbps(无分集)和 1.03Mbps(分集接收) 其峰值速率可达2.4Mbps,而且在IS-856版本A中可支持高达3.1M的 峰值速率。
WIFI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瓶颈 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瓶颈
制约WIFI技术发展的几个方面: 数据传输速率有限。虽然Wi-Fi技术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标称可达11~ 54 Mbit/s,但系统开销会使应用层速率减少50%左右。 无线电波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特别是同频段、同技术设备之间 将存在明显影响。在多运营商环境中,不同AP(Access Point)间的频 率干扰会使数据传输速率明显降低,在有三个运营商同时运营的环 境中不能实现多用户的同时高速数据业务。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根据障碍物不同将发生折射、反射、衍射、信号 无法穿透等情况,其质量和信号的稳定性都不如有线接入方式。
WIFI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
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局域网络。 组网简单 ,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 应用灵活:能灵活胜任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网络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 。 丰富的终端支持,经济节约 ,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WIFI组 网的成本低廉。 提供漫游服务:能提供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漫游特性,方便用户使用。
第一期:LTE与WCDMA、GSM系统路测主要指标差异对比
LTE与WCDMA、GSM系统路测主要指标差异对比
LTE指标名称
意义及用法
WCDMA对应项
GSM对应项
PCI
物理小区标识,类似于WCDMA中的扰码,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小区,判断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是否存在天馈交叉的问题
扰码
BCCH+BSIC
RSRP
接收到的导频(RS)功率, LTE中用来衡量覆盖的强弱,但RSRP只是单个子载波(15k)的平均功率;按照基线,RSRP来自于-110dBm则认为没有覆盖;
无
无
PDCCH Grant Count
PDCCH每秒的调度次数,正常情况下应该为1000次,否则可能存在调度问题或者网络负荷过高。
无
无
MCS RB counter
不同MCS对应的RB数,可以用于判断吞吐率问题,正常值等于调度次数*可用RB数,且SINR越好,对应的MCS阶数应该越高
无
无
BLER
Throughput
吞吐量,在两个系统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
Throughput
PSThroughput
Transmission model
MIMO的工作模式,用于观察MIMO是否工作正常,通常RSRP大于-95dBm都应该工作在TM3
MIMO模式
无
Path loss
上行信号传播损耗,用于衡量上行覆盖,测量小区上行峰值速率时用到,要求小于-95dBm
RSCP
RXLev
RSRQ
接收到的导频(RS)质量,同样也只是单个子载波的,可用来衡量信号质量,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仅供参考
无
无
SINR
信噪比,用来衡量信号质量,与WCDMA中Ec/No的用法类似,但是意义完全不一样,指整个带内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比值;按照基线,SINR小于-3dBm则认为没有覆盖
LTE中的功率控制总结
LTE中的功率控制总结1、LTE框图综述2、LTE功率控制与CDMA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比较下表所示。
3、LTE当中上下行分别采用OFDMA和SC-FDMA的多址方式,所以各子载波之间是正交不相关的,这样就克服了WCDMA当中远近效应的影响。
为了保证上行发送数据质量,减少归属不同eNodeB的UE使用相同频率的子载波产生的干扰,同时也减少UE的能量消耗,并使得上行传输适应不同的无线传输环境,包括路损,阴影,快衰落等。
(质量平衡与信干噪比平衡的原则相结合使用,是现在功率控制技术的主流。
)4、功率控制方面,只是对上行作功率调整(采用慢速功率控制),下行按照参数配置进行固定功率的发送,即只有eNodeB对UE的发送功率作调整。
LTE中,上行功率控制使得对于相同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不同UE到达eNodeB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大致相等。
eNodeB 为不同的UE分配不同的发送带宽和调制编码机制MCS,使得不同条件下的UE获得相应不同的上行发射功率。
5、对于下行信号,基站合理的功率分配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够抑制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同频组网的系统性能。
严格来说,LTE的下行方向是一种功率分配机制,而不是功率控制。
不同的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之间有不同的功率配比。
下行功率分配以开环的方式完成,以控制基站在下行各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
下行RS一般以恒定功率发射。
下行共享控制信道PDSCH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补偿路损和慢衰落,保证下行数据链路的传输质量。
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发射功率是与RS发射功率成一定比例的。
它的功率是根据UE反馈的CQI与目标CQI的对比来调整的,是一个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在基站侧,保存着UE 反馈的上行CQI值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表。
这样,基站收到什么样的CQI,就知道用多大的发射功率,可达到一定的信噪比(SINR)目标。
中国三大运营商的LTE 网络
TD-LTELTE是基于OFDMA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
LTE-TDD,国内亦称TD-LTE,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由3GPP组织涵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LTE标准中的FDD和TDD两个模式实质上是相同的,两个模式间只存在较小的差异,相似度达90%。
[1]TDD即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频分双工相对应。
TD-LTE与TD-SCDMA实际上没有关系,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技术。
TD-SCDMA是CDMA (码分多址)技术,TD-LTE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两者从编解码、帧格式、空口、信令,到网络架构,都不一样。
中文名TD-LTE外文名TD-LTE技术OFDMA技术制定3GPP组织制定模式FDD和TDD两种全称Time Division Long Term目录1发展历程2国内发展1发展历程编辑早在2004年11月份3G PP魁北克的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项目。
世界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2]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LTE需要系统在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小区边缘速率、频谱利用率,并着眼于降低运营和建网成本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为使用户能够获得“Always Online”的体验,需要降低控制和用户平面的TD-LTE时延。
该系统必须能够和现有系统(2G/2.5G/3G)共存。
在无线接入网(RAN)侧,将由CDMA技术改变为能够更有效对抗宽带系统多径干扰的OFDM(正交频分调制)技术。
OFDM技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后不断完善和发展,90年代后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DSL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信CDMA与LTE技术简介
FDD
C U W
T DD
CM CC TD CT 3G
FDD
C U W
1830
1850 1880
1900 1920 1935 2145 2170
1955 1980 2010 2025 2110 2130
其它频谱资源
SARF T F DD CT CDM A
F DD
CT CDM A
8.4Mb/s
HSPA+
>10Mbps
TDD LTE
DL:100Mbps UL:50Mbps
HSUPA
WiMAX宽带无线演进路线 802.16a,c,
802.16e
4-70Mbps
d
802.16m
1Gbps
2001-2005
中通服●湖北设计
2006-2007
2008-2010
2011-2013
IMT-Advanced
支持增强型MBMS(E-MBMS)
取消CS域,CS域业务在PS域实现,如VOIP 系统结构简单化,低成本建网
中通服●湖北设计
22
LTE网络体系架构
Service Layer
IMS PCRF HSS/AAA
IMS对业务负责
EPC
MME SGW/PGW
核心网全IP化 核心网与业务分离
EUTRAN
ENCODING & INTERLEAVING
1.25 MHz PN SOURCE 1.2288 Mbps CARRIER
1.25 MHz PN 1.228 SOURCE Mbps CARRIER
DATA (9.6 Kbps)
= –169 dB/Hz
TD、WCDMA和CDMA2000天线系统覆盖比较
TD、WCDMA和CDMA2000天线系统覆盖比较[ 本文出处:通信世界网| 作者:肖良勇| 时间:2007-7-19 9:54:14 ]TD-SCDMA系统中使用了多端口阵列天线,通过调整不同的权值来实现扇区覆盖与波束扫描,业务波束的扫描实现了用户的跟踪。
图1给出天线在跟踪过程中天线波束扫描的效果。
而WCDMA和CDMA2000使用的天线与2G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用的天线相同,都是固定波束天线,图2给出TD-SCDMA采用扇区天线阵覆盖与WCDMA、CDMA2000采用常规波束宽度65度增益18dBi定向天线以及波束宽度120度增益16dBi定向天线覆盖区域比较。
图1:TD-SCDMA系统天线波束跟踪过程图2:三种系统覆盖比较TD-SCDMA智能天线与WCDMA、CDMA2000传统天线场强覆盖比较有以下结果:1、无论在扇区的中心方向还是扇区的边缘方向,TD-SCDMA系统天线比传统天线信号场强:高5~8dB(在发射功率相等的情况下);或要达到同样信号唱片,基站的发射功率小3~6倍。
2、传输距离:远77%~150%。
3、基站数目:少2/3~5/6。
在多用户情况下,TD-SCDMA上下链路平衡,而WCDMA、CDMA2000上下链路不平衡。
如果考虑到智能天线基站接收灵敏度与信号/噪干正相关,不仅信号增益高,而且噪声、干扰、多径衰落由于工作波束的变窄而大大减小,实际通信情况可能还比图3(A)中显示的更乐观。
图3:三种系统比较TD-SCDMA远程覆盖与室内覆盖技术要点分析[ 本文出处:中国联通网站| 作者:佚名| 时间:2007-5-16 2:17:49 ]摘要TD-SCDMA作为国际电信联盟接受的3G三大标准之一,其运营组网的可能性在中国政府以及TD-SCDMA联盟成员的不断推动下愈加现实可见,根据标准,TD-SCDMA 必须提供良好的室外和室内通信服务。
文章分析了TD-SCDMA采用的特有技术对远程覆盖和室内覆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TD-SCDMA远程覆盖与室内覆盖中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MACDMA-LTE 覆盖比较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目录1 2 3LTE不同频段覆盖比较 CDMA-LTE覆盖比较 LTE室内分布介绍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2LTE链路预算影响因素Frequency Band ICIC Data RateFrequency Reuse Factors Affecting LTE Link BudgetRB NumberCell LoadMCSTX PowerChannel Model MIMO干扰余量接收灵敏度Some other factors such as site height, BPL, TMA, coverage probabil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3链路预算比较前置条件Scenario Morphology Channel Model Sectorization Edge MCS Antenna Configuration Environment Adjacent Cell Load Tx/Rx Max Tx Power (dBm) Antenna Gain (dBi) Noise Figure (dB)Note: BW of 20MHz is not available in low frequency band in actual network.PDSCH Dense Urban ETU3 3 Sector QPSK 0.3 2x2 SFBC Indoor 100% PDSCH 46.01 18 7 4.40 -4.46 -129.70 -125.30 PDSCH 1.5 25 10PUSCH Dense Urban ETU3 3 Sector QPSK 0.16 1x2 Indoor 100% PUSCH 23.00 18 7 2.60 -6.43 -135.07 -150.47 PUSCHDifferent Freq BandDifferent BandwidthInterference Margin (dB) SINR (dB) Receiver Sensitivity (dBm)Different Edge RateMinimum Signal Level (dBm) Cell Coverage UE Antenna Height (m) eNB Antenna Height (m) Cable Length (m)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4下行链路预算条件2600M 2100M 1800M 900M 800MSame DL edge rate 1000kbps(15RB): guarantee user’s MBB experience.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5下行链路预算结果比较+ 252% Cell Radius + 224%Downlink Cell Range+ 92% + 52% + 56% + 24% + 28%reference20MHz 系列 10MHz 系列2600MHz2100MHz1800MHz900MHz800MHzDL Cell Coverage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Ø1800 vs 2600(20M): + 92% Ø 800 vs 2600(10M): + 131.6% Ø10M vs 20M (same freq): about + 23%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6上行链路预算条件2600M 2100M 1800M 900M 800MØ Different UL edge rate for various user requirements. Ø Difference of bandwidth makes no effect on UL cell range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7上行链路预算结果比较Cell Radius + 222% + 194% + 178% + 156%Uplink Cell RangeClose to DL cell range in 20M+ 17%reference+ 72% + 56% + 50% + 33%512kbps 系列 256kbps 系列2600MHz2100MHz1800MHz900MHz800MHzUL Cell Coverage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Ø1800 vs 2600(512k): + 50% Ø256k vs 512k: about + 15%Ø 800 vs 2600(512k): + 178%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8上下行覆盖比较+ 16% -4% -16% -28% Downlink 系列 Uplink 系列referenceCell edge rate (kbps) Input InformationCell RangeLow uplink rate can guarantee user access and basic service.102451225612864Cell Range Comparisonn Frequency Band: 2600MHz n Bandwidth: 20MHz n DL edge rate: 1024kbps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Ø UL 512/256/128kbps: DL coverage is better Ø UL 64kbps: UL coverage is betterPage 9Huawei Confidential比较结论lLower band = Better coverage Low band for wide coverage and high band for hotspot coverage Narrow bandwidth = Good coverage Narrow bandwidth for wide and indoor coverage Lower edge rate = Better coverage Edge rate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actual service model In special scenario (DL rate much higher than UL rate), it’s possible that downlink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system.Frequency BandllBandwidthl3 +1 Main Factors in Coverage AnalysislEdge Data RatelCoverage Bottleneckl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0目录1 2 3LTE不同频段覆盖比较 CDMA-LTE覆盖比较 LTE室内分布介绍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1CDMA800MHz vs.LTE2.1G&2.6G比较• 天馈参数、天线高度 • 功率参数、负载 • 穿透损耗、覆盖率、衰落方差 • 密集城区 • 一般城区 • 郊区/农村比较前提语音/数据覆 盖比较• 室外传播 • 穿透损耗 传播损耗 • 室内传输 比较 • 部分城市现网站距 • 现网站距和链路预算比较CDMA站距 分析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2CDMAvs.LTE比较前提天线增益 800M 2.1G 2.6G DS U 1515 1818 1818 SB 17 18 18 R 17 18 18 800M 2.1G 2.6G DS 20 22 22 DS 95% 95% 95% U 18 20 20 穿透损耗 SB 13 15 15 R 10 12 12 R 90% 90% 90%800M 2.1G 2.6G基站馈线损耗 DS U SB 2 2 3 0.50.50.50.5 0.50.50.50.5 天线高度 U SB 30 35 30 35 30 35R 3800M 2.1G 2.6G覆盖率 U SB 95% 90% 95% 90% 95% 90% 传播模型 U SB Okumura-Hata(Huawei) Cost231-Hata (Huawei) Cost231-Hata (Huawei) DS 10 10 10 阴影衰落标准差 (dB) U SB 8 8 8 8 8 8Page 13DS R 40 40 40 800M 2.1G 2.6GR800M 2.1G 2.6GDS 30 30 30前反向负载均取50%,CDMA载波带宽1.25MHz, LTE 载波带宽10MHz。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800M 2.1G 2.6GR 8 8 8CDMA 1Xvs.LTE语音覆盖比较密集城区 一般城区郊区农村LTE语音取7.95K编码,对应瞬时速率256Kbps,如果取12.2K编码,对应瞬时速率336Kbps,覆盖半径将会有6%左右的降低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4CDMA DORA vs.LTE数据覆盖比较密集城区 一般城区郊区农村数据比较时,前向均取307.2Kbps,反向均取76.8Kbps,CDMA使用DORA技术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5北京CDMA800M和2.1G传播差异测试结果综合室外覆盖(含地物、地貌及车体影响)环境, DT测试服务小区信号强度 800M 2.1G46.13 57.172.6G暂时未有具体的 比较数据CI5.29 10.64Thr(Mbps)0.8 1.13综合环境 相差11dB空旷直射环境定点测试扇区1 800 接收功 率 -43.42 -52.05 8.63 -29.38 -38.68 9.3 -40.8 -48.7 7.9 2.1 差值 800 扇区2 2.1 差值 800 扇区3 2.1 差值空旷环境 相差8.5dB组网场景下DT测试Rx(dBm) C/I(dB) 6.74 7 0.26800M 2.1G与差值-59.11 -67.91 8.8组网综合环境 相差约10dB(考 虑天线损耗和 馈线损耗差别)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6北京CDMA800M和2.1G穿透差异测试结果场景 玻璃门 固定玻璃窗 推拉玻璃窗 混凝土墙穿透损耗(dB) 4 4.5 2.5 22.9穿透损耗(dB) 2.6 3.7 1.7 18.9穿透损耗差值(dB) 1.4 0.8 0.8 4综合相差 1~4dB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7电信CDMA现网站距分析杭州密集城区平均站 距620米,一般 城区900米广州密集城区平均 站距550米,一 般城区800米南京密集城区平均 站间距660米, 一般城区1000 米Page 18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电信CDMA<E比较语音覆盖总结密集城区站间距 550~660米 一般城区站间距 800~1000米 LTE 2.6G2T2R难以满足, 其余基本满足 LTE 2.6G2T2R难以满足, 其余基本满足 一般城区(半径km)密集城区(半径km)0.44 0.360.66 0.53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19电信CDMA<E比较数据覆盖总结密集城区站间距 550~660米 一般城区站间距 800~1000米 LTE2.6G 2T2R难以满足 LTE2.1G和2.6G均满足密集城区(半径km)一般城区(半径km)0.44 0.360.66 0.53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20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21目录2CDMA-LTE 覆盖比较3LTE 室内分布介绍LTE 不同频段覆盖比较1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LTE室内分布介绍规划流程+日本现网统计数据,虽然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却产生了所有覆盖区域的业务量的70%!华为3G 数据业务运营经验表明:90%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室内覆盖的重要价值•LTE 的用户峰值速率取决于AMC 中的MCS 阶数•调制方式越高,对解调门限的要求也越高•高频率利用率和高的峰值速率是LTE 的最大优势•为保证LTE 的竞争优势,需要提高单用户峰值速率,保证用户高速数据业务体验•高速率必然要求高的信号质量,室内分布能够提供良好的信道质量为什么LTE更需要室内覆盖?•LTE 频段一般比现有系统高•频率越高,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越大;2.1G 比800M 平均多约10dB•频段越高,馈线损耗越大•在相同场景和等同参数设置下,LTE 的覆盖半径比CDMA 和WCDMA小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为什么LTE更需要室内覆盖?( 不同制式城区场景的覆盖比较)LTE室内网络规划要点规划流程+室内覆盖规划准备工作规划流程+室内覆盖传播模型l 使用CW 测试模型或者使用ITU-RP.1238-1模型NLOS:LOS:N:距离损耗系数F :频率,单位MHzD :移动台与发射机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 ,Lf(n):楼层穿透损耗系数σX n L d N f L f total +−++=28)(log log 201010σX n L d f L f total +−++=28)(log 20log 201010:慢衰落余量,取值与室内覆盖概率和室内慢衰落标准偏差相有关σX 典型穿透损耗(dB )频率(GHz )混凝土墙砖墙木板厚玻璃墙薄玻璃电梯门1.8~2.515~301053~51~320~30室分链路分析lIndoor link budget includes two parts: loss in radio propagation and loss in feeder cable systemlIn radio propagation, output power of antenna port is decided by cell-edge strength, cell radius and penetrationlosslIn feeder cable system, the loss from signal source to antenna includes cable transmission loss,splitter/coupler distribution loss and dielectric loss (insertion loss)室内覆盖链路计算Step 1: Step 1: Determine 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at Cell-edge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Interference analysisInterference Between UMTSand LTE •Spurious emissions interference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Interference of the same layer•Interference between layers•Interference of indoor signal to outdoor coverage •Interference of outdoor signal to indoor coverageInterference Between Intra-frequency Cells Interferenc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Signal Based on our analysis,ØThe isolation requirement of LTE from UMTS is 38dB;ØThe isolation requirement of UMTS from LTE is 41dB Take 30dB as the typicalindoor feeder cable loss, only 0.12m distance betweenantennas of LTE and UMTS is needed to avoid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 .ØIn most indoor scenarios, there is only one cell in the same layer, so the intra-cell interference is not relevant in that caseØIn the case of inter layers, there is space isolation (e.g. floor separation, walls) and penetration loss which will degrade the interference ØBesides, Huawei ICIC solution can minimize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intra-frequency cellØHuawei ICIC solution can minimize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ell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ØBut, Handover desig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network planning phase, especially for those places near windows, or at the entrance port of the building规划流程+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Huawei ConfidentialPage 32重用和升级现有DASLTE 室外信号覆盖室内场景lEasy deploymentØLow TCO without big scale in-building construction ØMacro BTS or DBS can be placed in the basement ofthe buildingØRRU can be mounted on the tower to minimize cablelossØAntenna is easy to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nearbybuildings, lamp pole beside the house, etc.lEasy expansionØTo adjust outdoor antenna direction to acquire widecoveragelInterference with outdoor cells should be considered (ICIC)Features:lLow buildings with small rooms,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indoor DAS or difficult to upgrade existing DASScenarios:应用场景+分布式RRU适用于DASn Easy Deployment,üCan be setup in both outdoor and indoorscenariosüFacilitate site selectionüDeployment flexibilityn TCO SavingüHigh PA efficiency, Power SavingüSmall space required, rent cost savingüEasy deployment, CAPEX savingn High PerformanceüHigh throughputüExtensive and flexible coverageüLarge capacityBenefitOptical fiber (datatransport)RRU nearantennasto limitfeeder lossBBU can support 3, 6, 9, 12 RRUs(depending on the spectrum BW)Indoor Coverage with Outdoor SignalØBTS3900ØBTS3900A ØDBS3900Micro/Pico Under planningIndoor DAS ØDBS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