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和《简爱》中的逃离主题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离》和《简爱》中的逃离主题比较分析
学生姓名:程美玲指导老师:李晓卫
[摘要] 《逃离》是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品,并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19实际现实主义文学中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
两部作品虽然处于不同的年代,作品所描写主人公、故事情节也有所不同,但隐藏在故事情节之后,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描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逃离。
《逃离》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描述了不同主人公的逃离经历,《简爱》则叙述了女主人公——简爱的逃离历程。
笔者从此处出发,探析两部作品的逃离主题和隐藏在逃离之后的双声话语。
[关键词] 逃离简爱比较双声话语
逃离,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逃,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离,相距,隔开距离。
逃离,是为了追寻或达到不同于目前的状态的一种行为。
逃离主题,从古到今,一直在被记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逃离丈夫奔向广寒宫,民间传说白蛇追求凡间爱情选择逃离妖界,七仙女为与董卓结为夫妇,私自下凡,祝英台因为不能与梁山伯结为连理,选择变身一双彩蝶,也可谓是另一种形式的逃离。
古代如此,现当代亦是如此,五四那场对既往历史实行颠覆的伟大变革,终于催生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继书写出冯沅君式、萧红式、丁玲式等形式各异的逃离。
在作品上,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在心理与现实之间游走,在欲望与理想之间挣扎,被逃离诱惑,在逃离中纠结的女性形象。
杨沫在《青春之歌》里塑造了一位两次逃离的平凡女主人公林道静。
不管是爱情家庭的吸引还是理想生活的指引,逃离一直或者始终存在于我们或这些女主人公的生命中。
逃离这一主题也在世界文学中不断被塑造被记述,而说到外国文学中的逃离,简爱在《简爱》中的不断逃离在当时极大地刺激了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以后的文学创作逃离主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代作家爱丽丝门罗的《逃离》中关于逃离这一主题的细腻刻画再一次对读者、世界文学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或许可以这样说,逃离,是存在女性生命中的,并且,在人生中是必然显现的。
“逃离”这一主题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还是未来,永远存在。
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讲述了八个不同的故事,其中三个故事存在关联。
叙述了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各自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却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发生了共同的人生经历——逃离。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同名主人公,如何从一名孤儿成长为获得幸福的新女性,然而她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逃离。
本文着重通过女性的视角从逃离的对象、逃离心理和女性主义等方面来分析《逃离》和《简爱》中主人公的逃离主题。
一、逃离的对象——爱人、父母、生活现状
《逃离》第一个故事也是整本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女性身上,天真无知的少女卡拉怀着对未来、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憧憬,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与“吉普赛流浪汉”出逃,选择与一个马术学校的男老师结为夫妻。
“她把她看作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悦诚服的。
”①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生活。
留给父母的仅是一张宣告自己离开的纸条。
然而,离开了父母,与丈夫克拉克建立了家庭之后,她发现,婚后的生活并无新意可言,婚后的丈夫并非那般迷人甚至粗暴、自大、蛮横不讲理,终于在无法忍受丈夫对自己的火爆脾气之后,选择第二次出逃,逃离与丈夫的生活,仅仅为了去一个不包括她丈夫的地方。
《机缘》、《匆匆》、《沉寂》三篇相互关联,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年纪轻轻就获得古典文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对拉丁文有所成就的年轻女教师,然而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旅行识得一位乡间的陌生男子,并为了他放弃学术生涯,逃离父母,开始了一段混乱、不被认可却自得其乐的同居生活。
同居之后,朱丽叶又认为她被嘲弄了,她的生活在别人面前就是笑柄,她难以忍受私生活依就混乱的男人。
某天突然消失,仅仅是为了信仰的缺失就逃离了她。
《激情》,一个贫穷的女人,一场偶然的相识,一个潜意识的逃离,一张一千元的支票。
主人公格雷斯在旅店打工的时候与未婚夫莫里相识,在顺理成章的情况下,她与未婚夫一家人保持着良好热情的关系。
然而,她对爱情、对情欲的期望与未婚夫存在差距。
她想象中爱情是这样的:遇见一个英俊热情的男子,一见钟情,紧接着便是肉体上的亲密接触了。
她在孤独与幻想时所渴求的欢乐,在莫里那里得不到满足。
就在此时,未婚夫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了,“他是一个有纯金品质的人”,英俊潇洒,还带点薄荷味的酒精,在她眼里稳重却不失浪漫,比起莫里的不解风情,尼尔简直就是她理想中的男人。
说不清楚是由于什么原因,她与尼尔第一次的见面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出走,她选择逃离未婚夫而追随未婚夫的哥哥出走一整个下午,故事的经过是格雷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灵魂与肉体的相交融,故事的结局是尼尔车祸身亡,莫里选择原谅而格雷斯仅仅收下了支票放弃了莫里。
《拨弄》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身陷家庭的单身女孩,生活始终围绕着家庭、工作,忍受着讲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充满着家庭的责任感。
她唯一的娱乐是每年夏天独自一人坐火车到另一个城市看一出戏。
在一次看戏的旅行中她丢失手包继而偶遇陌生的异域男子,与男子相处了一顿饭、一场散步的时间,与男子的一场约定,使她计划出一场巨大的逃离,一场脱离目前的生活状态,一切重新开始的逃离。
由于命运的播弄,孪生兄弟产生的误会最终使这场逃离终止,而多年之后,真相得以显现,但是逃离早已跟随时间消散。
卡拉选择了两次逃离,逃离的是父母、是她的丈夫、爱人,朱丽叶选择逃离父母,而她的女儿同样选择逃开她。
格雷斯逃离未婚夫,她的爱人,若冰则逃离目前的生活。
女主人公们逃离的不管是爱人,还是父母还是家庭,归根到底都是逃离目前的生活状态。
目前的生活状态不管是让她们感到满意或者不满,她们都选择了逃离。
《简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简爱追求幸福的人生经历,她是一名孤儿,出生于一个穷苦牧师家庭。
幼年时,寄住在舅母家里,在那里,她经历了痛苦、黑暗的童年。
之后她被舅母送出,她到罗沃德孤儿院生活,孤儿院的生活同样令简爱备受摧残。
简爱在孤儿院毕业之后,继续做了两年的教师。
之后,简爱就来到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遇见爱情的阶段。
然而,简爱为了自尊在爱情到来的时候再次逃离,来到表哥家。
最后,简爱再次逃离稳定的生活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也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
简爱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逃离的过程中度过的,简爱的逃离一共发生了四次逃离。
在简爱的童年阶段,简爱寄住在舅母家,舅母和舅母的一家人都对她百般欺负凌辱,她被舅母的女儿、儿子轻视、辱骂进而是殴打,她在舅母家——盖茨黑德府的生活是煎熬是折磨,甚至是低人一等的仆人都有资格指责她、嘲笑她。
面对虐待,简爱选择逃离,她逃不出舅母那冰冷的房间,逃不出舅母儿女们紧追的魔爪,但是她尽最大的可能和最大的努力逃离他们的视线,逃离受虐的生活。
她逃向了书本逃向知识的海洋,把实际生活中遭受的欺侮变成了徜徉在书海的快乐,把物质上的贫乏变成了精神上的满足。
她远离世俗,逃向窗帘后面,在窗帘后面,在暗处观察舅母一家,观察有舅母一家这样的人生活着的世俗世界。
同时暗暗下定决心,“我象任何一个反抗的努力一样,在绝望中下了决心,要反抗到底。
”这是简爱的第一逃离,这也为以后的逃离埋下了精神的种子。
简爱被舅母当成坏孩子从舅母家赶走,被带到罗沃德寄宿学校。
然而,孤儿院院长冷酷无情,是非不分,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伪君子,孤儿院所有的教育也都是对身心的极大摧残。
在罗沃德学校唯一的温存便是坦普尔小姐,坦普尔小姐是那个冷酷至极的地方里唯一的温暖的港湾,坦普尔小姐给简爱带来了难得的爱,让简爱第一次领略了人间的真情。
也是怀着这样的感情简爱在罗沃德学校生活了八年,她不断努力学习,并用自己所学在那里做教师,教授学生。
当生活回到了一个正常的节奏,简爱理当继续以现有的方式生活下去。
然而,在简爱的内心深处,她的目光不仅限于此,她所追求的是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有意义的生命。
“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己祈祷,祈祷变化,祈祷刺激。
”于是,发生了简爱的第二次逃离,她在报纸上登广告,应聘桑菲尔德府的家庭教师。
简爱的桑菲尔德府的生活是简爱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在那里她经
历了人的一生最为珍贵的爱情的发生的阶段。
桑菲尔德府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主人迟迟不露面,阁楼里经常传出恐怖的叫声,桑菲尔德的一切都是简爱感到好奇这也使简爱对桑菲尔德产生了更多的吸引。
主人罗切斯特现身之后,简爱不断被神秘莫测又花样百出的主人吸引,简爱渐渐爱上了罗切斯特。
在罗切斯特和简爱发生了一系列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后,罗切斯特也慢慢被这个不那么美丽优美的家庭教师吸引,进而慢慢爱上她。
当幸福来临,简爱与罗切斯特陷入热恋,彼此尊重珍惜对方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超乎寻常的事情,阁楼上的疯女人居然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
在幸福和与痛苦交替的矛盾心情中,面对罗切斯特诚恳的挽留,简爱放下了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毅然决然地选择再一次的逃离,逃离充满魅力的罗切斯特逃离罗切斯特的疯女人。
这是简爱的第三次逃离。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府之后遇到了圣•约翰牧师,她在牧师的帮助下谋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生活平静也充满温情,不久后,牧师向她求婚,要简爱变成和他一样虔诚的信教徒。
但是简爱面对自己的内心,她确定她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罗切斯特,她所追求的不是平淡的生活而是有爱情的人生,于是简爱放弃了平淡的生活再次逃离,毅然走向桑菲尔德庄园。
这是简爱的第四次逃离,也最终获得她想要的幸福。
在简爱一生的四次逃离中,简爱不断逃离是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甚至是她爱的人,她逃离的是当前的生活,痛苦或是安稳,复杂或是平淡,简爱都选择了逃离,使当前的变成旧的生活。
二、逃离心理的矛盾性
女主人公的逃离充满了矛盾。
卡拉在做出第一次逃离的决定时,心情愉悦轻松,对未来充满信心,她为自己找的理由是她的父母当年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为她指明了方向。
然而,当她第二次出逃时,内心又充满了逃离父母的悔恨,认为在她的丈夫看来,“家庭根本就是一个人血液中德毒素”,认为之前只是性这方面的问题或者仅仅是性的问题。
在决定离开丈夫克拉克时,她的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她一方面无法忍受丈夫的火爆脾气毅然决然,一方面却还担心逃离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显得优柔寡断。
她一面胆怯犹豫不能下定决心,一面又计划在一家汽车旅馆或这一类的地方待下来,上一个马术学校去找份工作,好像早有打算。
她决心逃离,去开始一种没有克拉克的生活,却又怀念与克拉克生活的日子,恐惧独自一人的新生活,最终中断逃离。
卡拉为进行逃离寻找理由,同时又为放弃逃离寻找余地,在整个逃离过程中,内心都充满矛盾。
朱丽叶放弃学术,远离父母时,似乎是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引力诱惑。
她是倾心于古典文学的,看似保守,却又在聚会中期望获得关注;她早已失贞却顶着处女的帽子招摇;她与火车上邂逅的陌生男子喝酒、畅谈,她渴望达到肉欲的刺激却脱口拒绝陌生男子;她表面拒绝男子的“进一步行动”心下却为他们的行动寻
找空间。
她选择逃离父母却又在逃离之后不满男人依旧混乱的生活,懊恼自己对父母的抱歉。
作为一个单身的女子,她选择了逃离,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深知自己的失职,“正如太多的事情——一个人的事务、也许仅仅是为了性满足的恋爱——被看作是悲剧一样。
她太缺乏母亲应有的节制、礼仪、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了”②,对自己当年的错误示范悔恨终生。
朱丽叶充满着矛盾,她从一种状态逃离到另一种状态,看似毅然决然,却总是处在反复的后悔之中。
格雷斯,跟未婚夫的哥哥逃离的过程中内心存在着矛盾,当她坐上未婚夫哥哥尼尔的汽车时,脑子里充斥着“性”应该是怎么一回事的想法与幻觉,内心欲念涌动,尼尔在她手上的一吻更是撼动她,但是她也是矛盾的,当尼尔提出教堂是否安全时,她却犹豫了,只答了一句“教堂也不总是安全的”。
她独自坐在车里的时候一方面脑子里想的是尼尔是否爱她,这次逃离是否能走运成功,另一方面又想到跟未婚夫结婚认为她现在的行为是对未婚夫的背叛。
当她意识到逃离的目的没有达到,幻想破灭的时候,给这次逃离下了终结的定义但是当到最后与尼尔分别的时候她又犹豫自己的放弃是错误的。
若冰的矛盾性表现的比较普通而自然,她为了赴约,为了她制定的逃离计划赶到心爱的男人的城市,为了赴约无心看戏甚至没坚持到戏演完就离开,但是,见到心爱的男人却犹豫不决,不想走进去想让他出来为她开门。
当她遭到孪生兄弟栽不了解情况下的拒绝之后感到莫大的羞辱,但是,多年之后真相大白她又把当年的错误归结于她错穿了那条绿裙子。
简爱在逃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心理的矛盾。
在罗沃德学校,简爱对院长的行为厌恶至极,她的内心叫她勇敢地反抗。
简爱是反抗者,对于不正当不公平的对待她选择的是忍无可忍,认为忍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简爱最终的选择便是反抗,因此当她到了罗沃德学校看到海伦平白受侮辱而无动于衷而生气,更加不理解海伦所阐述的“忍受教条”,甚至想要替海伦争辩几分。
当布罗克赫斯先生指控她是说谎者,简爱在教师的指导下澄清了谣言。
简爱是执着的反抗者,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她并不是一味的忍受,而是勇敢选择反抗,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尽力维护自己坚持的公正,这也为后来简爱在爱情当中的公平心理相对应。
但是,简爱又受他朋友海伦和她的老师坦普尔小姐的理论影响,内心也是充满矛盾,在忍受这个世界和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的矛盾中不断发生冲突。
在简爱的四次逃离中,矛盾心理表现的最为突出,同时也是让读者最为费解的是简爱的第三次逃离,逃离她的爱情、爱人。
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的人,也正是因为她的平等观,才使简爱爱上罗切斯特。
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相遇,并不是在桑菲尔德府双方以家庭教师和雇主的身份见面,而是以平等的地位以路人的身份在荒凉的野外相见。
简爱对罗切斯特的关注由此而起,双方的爱恋也由此而生。
简爱在爱情中看重平等,她追求的爱源于平等的基础之上,她认为自己与罗切斯特先生在人格上是同样的,因此当罗问简爱自己是否漂亮,简爱并没有顾虑身份地位的差异直言他并不漂亮。
当罗切斯特试探简爱是否中意他时,简爱情绪激动言辞激烈认为她自己之所以不能与罗相配只是因为一贫如洗、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又强烈表达她与罗这样地位高贵的人具有同样的感情,有同样的权利追求爱情。
然而,简爱的平等观同时也是简爱的心理矛盾冲突之处,她追求爱情追求平等,当受到欺骗,受到不平等对待时就与内心深处追求平等的理想相冲突,这时,简爱选择逃离。
但是,当简爱逃离之后,她又无法控制自己留恋、想念她的爱人罗切斯特。
怀着内心的信仰,她坚强的生活,可以把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同样得到别人的青睐,怀着对罗切斯特的爱和思念。
简爱又是不安的,在她的生活中罗切斯特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简爱甚至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有罗切斯特的影子在身旁的日子,她每去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极力避开有关桑菲尔德的字眼,这实际上更加表明,简爱的内心从未将桑菲尔德彻底抛弃。
简爱的第四次逃离同时也印证了简爱第三次逃离的矛盾心理。
但是,我们不能说第四次的逃离就是第三次逃离的失败,简爱逃离罗切斯特是因为不与内心的信仰产生冲突,不与她不断地追求平等矛盾,因此,一旦爱情凌驾在平等之上,简爱便选择保卫自己的信仰。
简爱逃离牧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是简爱选择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值得庆幸的是,简爱的这次选择也并没有否定她的信仰,改变她的信仰。
党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德,罗切斯特的疯女人被火烧死了,罗切斯特为了救妻子,眼睛被烧毁还伤了一只手,使简爱感到不公的因素不存在了,简爱依然坚持对平等的追求,也依然可以继续追求爱情,可以继续选择爱她的爱人罗切斯特。
使读者感到遗憾的是简爱对平等的苛求造成了她的爱人罗切斯特身体和内心的痛苦,但是到最后,我们了解到苛求平等带来的不仅仅是最终的欢乐,而且对于简爱,只有平等更能使她深爱,因此,当罗切斯特失明胳膊残疾,她并没有深深地陷入痛苦,而是为了她此时与罗的平等而满足。
“我完全是丈夫的命,他也完全是我的命”这样完全的平等使她不离不弃。
三、逃离主题与女性主义
文学与性别的关系无疑是复杂的。
③持女性立场的理论家常常偏重于考察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和文学史中女性作家的位置,审查父权文化制度如何通过文学塑造来规训女性,审查男性中心的文学史又是如何遮蔽女性作家的成就和压抑女性的声音。
“由于女性形象在文学中仅是一种介质,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一个空洞的所指,所以她们总是被她们的男性创造者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削足适履的扭曲变形。
历史地看,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或者妖魔化女性或者神圣化女性,这是女性形象扭曲变形的两个极端。
④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为了迎合男性文学的表达,是为既有的主题而创造的,不是作为单独独立的思想、主
题贯穿。
法国的西蒙•波伏娃的著名论著《第二性》被人认为是关于女人的一本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甚至被最为西方父女的“圣经”。
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成是形成的。
”这就是说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的。
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女人往往作为男性的陪衬体或者附属物出现,这限定了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忽视。
女性文学的出现是对这一现状的反叛,是女性意识发展的结果,同时丰富了女性文学作品的主题。
在当代文学理论中,关于女性文学的定义可以粗略地概括为四种:第一种是写女人的文学,第二种是以同情、理解和赞美的态度写女人的文学;第三种是女人写的文学;第四种是用女性主义的立场写作的文学⑤。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艾丽丝门罗的《逃离》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无疑是女性文学中高扬的一只旗子,对于女性文学的研究有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作者创作背景上看。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被誉为“加拿大的契科夫”。
1968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此后,《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石城远望》等十多部作品将总督奖、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莱南文学欧亨利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等一一收入囊中。
由于她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
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的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于死亡,结婚与离异。
她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乡村女性,叙述的多是她们的生活和思想,门罗对女性有敏锐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是门罗唯一一部有自传意义的,由相关联的短篇小说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叙述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没有明确价值观的小女孩成长为有独立思想的成熟女人。
作者的母亲和作者生活中遇到的女性对作者的影响是最大的,作者用细腻的心思和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关注她们。
因此,门罗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不同女性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平凡却深刻的思想瞬间。
《逃离》与门罗的另一作品《仇恨、友谊、礼仪、爱、婚姻》都是关注独身女人、老妇人等的生活及思想情感,试图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探索女性思想的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哈沃斯。
她与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并称“勃朗特三姐妹”。
然而,女性作家是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夏洛蒂20岁的时候曾写信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赛,却遭到训斥。
骚赛在回信说:“文学不是女人的事情,你们没有写诗的天赋。
”这不但没有浇熄夏洛蒂的热情,而是更加点燃她创作的火焰。
夏洛蒂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