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歌第四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文化情
(编写者:丁瑞华李金玲)
一、教材分析:
本篇内容主要介绍我国民族文化中最突出的文明成果,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不间断的传承和融合,形成了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的文明形态。

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始终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

内容的编写意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的兴趣,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利地读通本篇内容。

2、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结合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说一说,议一议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借助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流利地读通本篇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教学难点:
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资料包、图片、视频,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做资料卡,为学习古典文学打基础。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激趣引入,初步感知祖国文化成果。

2、文本解读,通读课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采用各种形式诵读。

3、利用图片、视频欣赏交流,采用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4、借助网络资源:升华情感,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鼓励学生走出文本,小组合作探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1、课前播放视频《中国传统文化荟萃》,(见PPT 灿烂)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的内容,追寻祖先的足迹,去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海洋中遨游。

(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通读课文,了解民族文化。

1、首先出示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试读。

(课文内容采用三三七长短句形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文化情
方块字源甲骨点横撇捺中华情
诵四书读五经二十四史谱春秋
唐诗盛宋词美元曲小说继相连
琴棋精书画妙戏曲武术国粹俏
古圣贤孔孟子仁义礼智信为本
己不欲勿施人自古追求真善美
儒释道塑德行民族文化有根基
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纷呈竞创造
2.指名诵读,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特别注意强调:“唐诗盛”中的“盛”、“国粹俏”的“粹、俏”,“儒释道”的“儒”,“塑德行”的“塑”、“行”这些字的读音。

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读、拍手读、师生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熟悉文本。

(完成“准确、流利地读通本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

)
读通文本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文本中提到的中华文化有哪些?”
4.利用课前制作的资料卡,说一说你搜集了哪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你最感
兴趣的是什么?介绍给大家。

5.在学生介绍完毕之后,教师小结。

三、熟读内容,练习背诵。

1、练习读文并背诵。

(领读——齐读——指名读——朗读——诵读)
2、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化之旅(欣赏交流,感受民族文化。


一、设境引入
“让我们乘坐知识的飞船,一起探索祖国的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涉及的方面很多,分别从文字、古典文学、艺术、哲学、道德这五个方面开启今天的文化之旅。

第一站:文字之旅
“方块字源甲骨点横撇捺中华情”
1、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起,在以后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形体又经历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演变过程,由繁到简,符号性越来越强。

这一演变过程既复杂又抽象。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见PPT 文字)播放视频《遨游汉子王国》《汉字的演变》。

(单击PPT 汉字演变图片)
2、然后借助图片了解汉字独特的表意性。

(见PPT )一是象形。

二是指事。

三是会意(见PPT )(见PPT 会意)。

并通过欣赏汉字“龙”字的不同写法,体会汉字独特的美。

3、教师小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点撇横捺都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人丰富的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二站:古典文学之旅(见PPT )
“诵四书读五经二十四史谱春秋
唐诗盛宋词美元曲小说继相连”
1、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四书》、《五经》分别包括哪些书籍,二十四史包含了哪些?
2、知识问答环节:(见PPT)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补充,
告诉学生:《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五经》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二十四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也是一部包含朝代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丛书。

它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为中华文明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藏。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唐诗、宋词、元曲?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见PPT )总结唐朝诗最盛行出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宋代词最美出现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元曲代表人物: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明清小说代表人物: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蒲松龄等。

师小结: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

“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第三站:艺术之旅
“琴棋精书画妙戏曲武术国粹俏”
1、欣赏图片、名人字画、视频的形式,了解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艺术。

2、通过观看(见PPT )《琴棋书画》和(见PPT )《戏曲与武术》这两个视频直观感受“琴棋妙书画精戏曲武术国粹俏”。

3、小结:琴棋精书画妙戏曲武术国粹俏
第四站:哲学之旅
“古圣贤孔孟子仁义礼智信为本”
1、古代的圣贤之人中,孔子和孟子是中华文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特别是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2、观看《仁义礼智信》这个小视频。

(见PPT信)看完视频后,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谈一谈自己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

3、小结:“古圣贤孔孟子仁义礼智信为本”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第五站:美德之旅(见PPT )
“己不欲勿施人自古追求真善美
儒释道塑德行民族文化有根基”
1.首先通过“苏武牧羊、涤亲溺器”这两个小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PPT1、2、3 )爱国和孝敬父母。

2.出示名人名言,诵读。

(见PPT )交流名人名言的意思,并说一说在这些名言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名言中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3.设置问题:中华民族还有哪些传统美德?
教师小结:尊重他人、宽以待人、勤学好问、谦虚有礼、诚实守信、律己修身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追求真善美,向往和平与和谐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重修身养性、重德行培养、倡导以和为贵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

4.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为灿烂绚丽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是华夏子孙,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此时引导学生齐读: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纷呈竞创造
二、课后活动:
与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中华民族文化探究小组”,借助网络、书籍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