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引言

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都是由相应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来共同完成,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而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于上游供应商质量管理则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与策略,如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来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已从原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逐步转变到上下游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外国一流企业的强势加入使得中国国内竞争极度激烈化。第三方物流,外包等等都在速度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在供应商之中选择适合自己而且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就是实现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降低成本,许多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的原料、零件供应基地。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发包给供应商生产。于是就形成了企业、供应商、分承包方的复杂的供应网络,在网络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质量、及时性都将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供应商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急需挖掘的利润增长点,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审、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随企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面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学术界已经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多角度,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企业时刻面对着产品寿命周期短,企业交货期紧,产品需求质量高和不断要求提高售后服务的困境,对于供应商管理企业也需要时刻不断优化和更新。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观期刊网对于供应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大量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这次写作提供比较好的素材资源和值

得借鉴的地方,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本文的研究和写作应被认为是事实可行的。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

(一)国外关于供应商质量评价和选择的研究

对于供应商的研究,国外起步比较最早,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Dickson,G.W.。他1966年在《采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n Analysis of Vendor Selection and Descision”的文章。文章中列出了23项关于供应商绩效的评价指标,这些影响因素按影响力大小分为“极端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稍微重要”4个层次。其中的质量是影响供应商评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列为“极端重要”。而交货、历史绩效等7个影响因素被列为“相当重要”;遵循报价程序、沟通系统等14个因素则被列为“一般重要”;最后一个因素,“往来安排”则列为入“稍微重要”。

Weber(1996)在分析总结Dickson的 23项评价指标之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价格是讨论次数最多的一项指标,接着是交货、质量、生产设施/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地理位置、管理。

(二)国内关于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

洪江涛、黄沛、张亦波在《提高供应商质量的企业激励策略研究》(2010)中指出,供应商激励的研究成为提高供应商质量的关键问题。

何迪在《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2009)中写到,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供应链是21世纪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供应链质量管理也成为了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好坏不但影响到产品最终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到整个供应链质量的稳定性和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能力。

周叶、周建设、紫京富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要求》(2007)质量管理能力的形成过程,即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标准化质量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合格中间产品与服务四个过程,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招标、选择、评估、现场考核、定级、试用、试用评估、正式试用、再评估、定期确认资格等环节。

林成汉在《供应商质量管理研究》(2005)许多企业在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时,没有一

个明确的管理原则和系统方法,往往只是注重对来料进行检验和控制,供我双方互不信任,不仅来料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最终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追求从源头控制质量,强调预防而非检验的理念,不仅要求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更要求在新产品准备、绩效考核、持续改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管理。

李开鹏在《供应链视角下供应商质量供应能力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构成要素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所依存的环境主要有以下变化趋势: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市场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而造成的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等。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由卖方向买方的转变,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至今,质量已经成为构成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林勇,马士华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研究》(2000)中提出,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按照供应商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实力和增值作用,把供应商分为重要供应商和次要供应商两个分类。同时文章还指出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之上,文章把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即质量系统部分、企业业绩部分、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部分以及企业环境部分。

李培敬在《供应链质量绩效测评体系研究》中指出,质量绩效是企业或组织按照先进的质量标准体系运营,以低成本而达到高质量的卓越绩效。目前对供应商及其绩效评价的研究非常多,但对供应商质量绩效的研究则还未见到。供应商质量绩效是指供应商企业按照先进的质量标准体系来进行运营所达到的卓越绩效。以中国国家质量奖为理论框架,建立供应商质量绩效测评体系,在质量绩效测评的基础上选择少数供应商,和它们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十分重要。

王青娥、曾磊在《考虑质量成本的供应商质量水平选择》中写到,运用质量成本理论,分析影响企业最终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质量经济效益的两大因素--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系统质量水平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企业自身生产系统的质量水平的降低,由于供应商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成本增量将越来越小;总采购成本随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的增大而变化,如何变化及最优供应商质量水平取决于单位合格产品的价格与质量水平对质量成本影响系数的大小关系,因此,企业选择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时,应考虑自身的质量水平,避免盲目追求高质量供应商的现象。

三、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