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乳(bǔ)称.职(chèng)惩.戒(chéng)畏罪潜.逃(qián)B.蜷.伏(quán)废墟.(xū)纯粹.(cuì)惊慌失措.(chuò)C.拼凑.(còu)倜傥.(tǎng)菜畦.(qí)人声鼎.沸(dǐng)D.荫.蔽(yìn) 粗犷.(guǎng) 酝酿.(liàng) 淅淅沥.沥(l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
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
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
D.润湿眨眼黄晕宛转花枝招展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
....的沙漠。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能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
....和勤奋与否。

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

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
....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C919第一次首飞成功,国人欢呼雀跃。

B.能否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主动关心未成年人。

C.《朗读者》栏目精心挑选经典美文,旨在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D.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5、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拟人、反问)
B.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比喻)
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
D.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拟人、夸张)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集众多优势于一身,深圳作为核心引应当仁不让
②在大湾区城市群里,深圳经济总量最大,形成湾区经济战略理念早,制度创新优势明显,开放程度高
③增强核心引功能,深圳有基础
④同时,深圳是科技创新高地,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
7、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中借日月来抒发作者志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中写乡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注]①瞑:同“眠”。

②陂(bēi):堤岸、湖边。

③薮(sǒu):湖泽通称。

④缊:乱麻绳。

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______
(2)须其夜艾.艾:______
(3)阴.布大网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笼: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
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

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2、《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

《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
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

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

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

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

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

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

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C
A
B
D
B
C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我寄愁心与明月(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
2.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

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
1.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二:吴
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

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

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

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意近即可)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