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酿造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酒酿造工艺
酱酒的酿造工艺
酱酒的酿造工艺主要包括制曲、酿酒、陈酿和勾调四个环节。
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它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
制
曲的质量对酒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在酿造酱酒的高温大曲制造工艺,是在继承古代制曲酿造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归纳、总结、发展形成的。
正宗酱酒采用优质小麦制造高温大曲,其制曲过程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生产季节性强,要求在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活跃的季节内进行;二是制曲需用优质小麦,不加任何辅料;三是制曲温度高在60度以上,俗称“高温制曲”。
茅台河谷酱
酒传统的高温制曲工艺,被认为十分科学。
酱香型白酒生产,是用独特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
制大曲的原料是小麦,经粉碎后加水和曲母踩成曲坯,在室内保
温培养,以产生酿酒中所需要的糖化酶和酒化酶,再经风干、储存,即成大曲。
制造这种高温大曲采用独特的工艺,其特点是制曲温度高,最高温度可达62度以上;制曲时间长,曲房培养时间最短为
40天,储曲期在3个月以上;用曲量大,与酿酒原料高粱之
比为1:1.麦曲的质量好坏与酿酒风味优劣有密切关系,麦曲
的香气,是酱香的主要来源之一。
酿酒是酱酒酿造的核心环节,其基本工艺特点为:“”酿造端工艺,即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
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原料粉碎是酿酒的前置工艺,将原材料粉碎成适合发酵的细粉,以便后续的糖化和发酵。
经过蒸馏后的糙沙酒,酒醅在摊凉后不再添加新料,加入尾酒和大曲粉,并拌匀堆集,再入窖进行一个月的发酵,取出蒸酒,即可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回沙酒。
这种酒比糙沙酒更香、更醇和,但略带涩味。
接下来的几轮酿造过程都是使用回沙酒的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为大回酒。
这
种酒质浓郁、香浓、味道醇厚,酒体也更加丰满,没有杂味。
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为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浓郁,味道持久。
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也称为追糟酒,酒质醇和,糊香浓郁,但微苦,糟味较浓。
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为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为一年,包括两次投料、八次发酵和七次流酒。
从第三轮开始,不再添加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较粗,醅内淀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逐渐被消耗,直到八次发酵束,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酱香
型白酒的发酵需要大量的大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1
左右。
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应根据气温变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而调整。
气温低时,适当增加加曲量,气温高时,适当减少加曲量,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1%左右。
其中第三、四、五轮次可适当增加加曲量,而六、七、八轮次可适当减少加曲量。
在生产过程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
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到二次制曲的作用。
堆集品温到达45~50℃时,微生物已繁殖得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绝对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独特特点。
在发酵过程中,糟醅采取原出原入的方式,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方式进行。
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以保证发酵正常、产香良好。
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
每轮酒醅
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
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的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时不再泼尾酒。
回酒发酵是酱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由于回酒较大,入窖时醅子含酒精已达2%(V/V)左右,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产出的酒更加绵柔、醇厚。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需要使用窖,窖是由方块石和粘土砌成的,容积大约在14m³或25m³左右。
在每年投产前,必须使用
木柴烧窖,以杀灭窖内杂菌、去除枯糟味和提高窖温。
每个窖需要使用约50-100kg的木柴。
烧完后,需要等温度稍降,清
除灰烬并在窖底撒上少量丢糟,然后再次清扫。
接着,需要喷洒次品酒约7.5kg和撒上大曲粉约15kg,以使窖底的己酸菌得到营养和活化,然后才能投料使用。
酒醅在窖内的位置不同,酒的质量也不同。
蒸馏出的原酒主要分为醇甜型、酱香型和窖底香型三种类型。
其中,酱香型风味的原酒是决定茅台酒质量的主要成分,大多是由窖中和窖顶部位的酒醅产生的;窖香型原酒则由窖底靠近窖泥的酒醅所产生;而醇甜型的原酒是由窖中酒醅所产生的。
在蒸酒时,这三部分酒醅应分别蒸馏,并将酒液分开贮存。
为了勾兑调味使用,酱香型酒也可生产一定量的“双轮底”酒。
每次取出发酵成熟的双轮底醅时,需要添加一半的新醅、尾酒和曲粉,混合后堆集,回醅再发酵。
而另一半的双轮底醅则可以直接蒸酒,单独存放,供调香使用。
新酿的酱香型白酒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存放陈化,才能勾兑。
因此,酱酒醅烤出来以后必须经过“长期陈酿”这一道工序。
在陈酿过程中,新酒只能存放在陶坛中。
这是因为陶坛的透气性较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使坛内酒液产生呼吸,从而加速酒的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的速度。
正是陶坛这一独特的“微氧”环境和坛内酒液的“呼吸作用”,促使酱酒在贮存过程中不断陈化老熟,越陈越香。
在陈化过程中,甲醇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透过缸壁与酒液接触,缓慢氧化,使酒产生老陈味;同时,酒中的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会以氢键形式进行缔合,从而使酒的口感变得更加柔和、适口,提高了酒的品质。
因此,陶坛是陈化酱香型白酒的最佳选择。
茅台河谷酱酒的陈酿工艺流程非常复杂。
首先,新酒入库后需要经过品尝和鉴定香型的过程,然后装入容量为几百公斤的大酒坛内,并贴上标签,注明该坛酒的生产时间、哪一班、哪一轮次酿制,以及属于哪一类香型。
接下来,存放一年后,将此酒进行“盘勾”,再经过两年的“盘勾”后,共经过三年的陈
酿期,酒已基本老熟,进入了“调勾”和“品勾”的精心勾兑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翼翼地进行,以保证酒的质量和风格。
最后,勾调完成后的酱酒,还需要在酒库里继续陈酿一年。
如果符合或超过指标的质量标准,就可以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包装出厂。
勾调是酱酒生产中比较新的领域,但它已成为酱酒保持质量和风格的重要生产环节。
在白酒中,醇类物质是主要成分,还含有微量成分如酸、酯、醛、酮、酚等。
这些微量成分之间的量比关系决定了产品的风格。
如果微量成分失调,就会明显影响酒的风格。
因为不同轮次和不同甑酒的质量不同,各种香型不同的酒不会一开始就具备所需的微量成分及其比例。
为了让各种香型的酒达到适宜的比例,使其风格完美,就需要用勾调这一生产工艺。
在酱酒勾调过程中,本厂所酿造的不同香型、不同轮次、不同酒度和不同年龄的酱酒相互勾调,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