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与实践
左长山;陈绵康;崔锐
【摘要】Objective To decrease the fault rate and increas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the defibrillator.Methods The
allocation,training,daily maintenance,quality control,emergency treatment and etc of the defibrillators in some hospital were summarized,and a set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the defibrillators.Results The allo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defibrillators were improved,and the rate for the completion of records reached 100%.The fault rate of the defibrillators was 0,and A requirements for first-aid and life support devices in grade assessment issues were
fulfilled.Conclusion It's proved the management method is feasible for eliminating the deficienci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the defibrillator.%目的:为了降低除颤仪的故障率,提升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总结某院除颤仪配置、培训、日常使用维护、质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提出一套系统的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法.结果:相较于之前的管理,当前医院除颤仪的分布更为合理,各项维护保养工作得到了落实,各项记录完整率达到了100%;除颤仪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为零,达到了等级评审条款中对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A项要求.结论:提出的管理方法切实可行,有效地克服了之前医院对于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大地提升了医院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17(038)002
【总页数】3页(P153-155)
【关键词】除颤仪;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管理
【作者】左长山;陈绵康;崔锐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442000湖北十堰,湖
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442000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R197.39
心脏室颤常可导致心脏骤停。

当心房或心室发生颤动时,目前公认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短时间内(3~ 5 min以内[1])使用除颤仪释放较强的可控电流于胸腔上,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2],因此除颤仪是抢救现场必不可少的急救设备,它
对于挽救急、危、重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3]。

在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管理中,除颤仪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3],且在等级医院评审条款中,把“急救与生命支持
类设备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为核心条款(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医院必须对除颤仪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严格控制与管理。

然而当前医院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较为混乱,具体表现在除颤仪使用操作不规范[4]、培训不到位、未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无或未执行定期质量检测、无或未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等方面。

为了提升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除颤仪的故障率,本文总结我院除颤仪配置、培训、日常使用维护、质控、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法。

通过1 a的实践与应用,发现本文所提出的
管理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除颤仪的故障率,提升了医院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

除颤仪具有用时急、闲时多、风险大和分布广等特性[5],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需要医院相关部门人员协同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1 合理分布除颤仪,定位放置
对现有除颤仪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之后按照各科室突发急救状况的概率大小和医院各区域大小来统一配置除颤仪[6],做到重点科室配置一台或多台除颤仪,一般科室按区域大小来分配除颤仪,并能以配置了除颤仪的科室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一个拓扑网,有效地覆盖全院范围。

为了在抢救时能够及时就近调用除颤仪,设备管理部门需要制作并发布一份全院除颤仪楼层分布表,在表中明确指出哪栋楼内哪些楼层配置有除颤仪,并标明相应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配置有除颤仪的科室应当将除颤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定位放置,防止抢救时到处寻找除颤仪,从而耽误抢救时间。

1.2 强化临床应用培训,有简易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练地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全面多层次地组织除颤仪临床应用培训。

(1)设备验收性培训。

当医院新购置的除颤仪在安装调试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需组织使用科室内所有人员学习该除颤仪的操作方法及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内容。

(2)新入职员工的培训。

当新员工入职后,科室内有经验的老员工需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除颤仪临床应用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除颤仪的使用操作及注意事项、应急调配流程和联系方式、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和各项记录本的填写等。

培训完成后,科室组织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将相关培训考核记录上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备查。

(3)全院统一性再培训。

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除颤仪临床应用培训,培训可以请厂家工程师来主讲或由本单位资深工程师来主讲,同时设备管理部门需及时将再培训考核记录存档备查。

(4)其他方式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使用、操作除颤仪,医护人员还可到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也可通过电话或在线视频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远程指导等方式来接受培训。

设备管理部门还需要帮助临床科室制定除颤仪简明操作规程,并悬挂或粘贴于除颤仪上,用以提示、指导使用人员正确地进行相关操作。

1.3 配置各项记录本,有专人负责
除颤仪是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急救设备,为确保除颤仪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就必须强化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因此临床各科室需指定专人来负责本科室内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同时设备管理部门需制定《除颤仪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本》和《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交接班记录本》,并发放到相应科室内。

当责任人完成除颤仪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后(每天一次)或使用完除颤仪后,需在相应的记录本上进行详细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做好应急调配准备。

当每次进行交接班时,交接班人需再三确认除颤仪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则要及时报修,并提示接班人时刻做好应急调配的准备。

1.4 定期质量检测,巡查到位
除颤仪在使用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其各项性能尤其是放电能量值会出现误差,其准确度也可能达不到使用要求,若将失准的除颤仪应用于抢救过程中,势必会导致医疗安全事故,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甚至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确保除颤仪在抢救过程中准确有效,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对全院所有的除颤仪进行巡查工作和质量检测工作,即基于风险分析的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工作。

(1)巡查工作。

巡查的周期可根据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小来合理安排(通常可以是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巡查)[7]。

巡查的主要内容有:除颤仪开机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正常、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否进行、各项记录本是否完整等。

每次巡查完成后,巡查人员需将相应信息进行记录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上交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存档。

(2)质量检测工作。

在执行除颤仪定期质量检测前,设备管理部门需要配置除颤仪质量检测设备(例如FLUKE ESA620电气安全分析仪和FLUKE Impulse 7000DP除颤分析仪),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质量检测人员来进行该项工作。

我院通过风险评估判定除颤仪的质量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

质量检测的内容包括外观检查、电气安全检测、除颤放电性能检测和心电图性能检测(可选)[8]。

在外观检查中,主要观察设备外观是否干净整洁、设备各部分有无破损、设备附件是否齐全、电池电量是否正常和系统时间是否准确等项目。

在电气安全检测中,主要检测设备机壳漏电流、患者导联漏电流、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等值是否符合电气安全。

在除颤放电性能检测中,主要检测除颤仪预设能量值与实际放电能量值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15%)、除颤同步模式下同步延迟时间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60 ms)和充电到最大能量的时间是否<15 s等。

在心电图检测中,主要检测除颤仪读取的心率是否与实际心率一致(允许误差±5%)和走纸速度是否与预设值一致(允许误差±4%)等项目。

在实际检测中,由于部分除颤仪无心电检测模块,所以心电图性能检测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当完成除颤仪的质量检测工作后需详细记录相应的检测数据,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并再次检测,直到所有项目检测通过后,方可在除颤仪上粘贴“合格证”并上交检测记录进行审核存档。

1.5 悬挂医疗设备状态卡,各项标志需清晰
在等级医院评审条款中要求“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了更加直观明了地反映除颤仪的运行状态,设备管理部门需在除颤仪上悬挂或粘贴设备运行状态卡(“完好备用”和“故障待修”)。

每台除颤仪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标志(计量检定标签、质量检定标签、简明操作规程、使用维护保养注意事项、负责人姓名、资产卡片、设备状态卡等),在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中,必须保持各项标志清晰可见。

为了防止各项标志字迹模糊,可在标志上加贴透明胶保护。

1.6 建立应急储备库,有应急预案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备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应急储备库来储备适量的除颤器,并保证其始终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同时,设备管理部门还需制定《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应急调配制度及预案》来保障科室就近调用除颤仪不成功时,能够及时调用应急储备库内的除颤仪来实施抢救工作。

设备管理部门每年都要组织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解决演练发现的问题并保存演练的相关记录。

应急储备库内的除颤仪维护保养要求与临床科室一样,各项记录必须清晰完整。

最近几年,我们逐步落实所提出的各项除颤仪管理办法,及时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优化各项管理办法。

本文对我院除颤仪2014年度(实施本文管理办法前)和2015年度(实施本文管理办法后)各项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发现,相较于之前的除颤仪临床应用情况,当前医院除颤仪的分布更为
合理;全面多层次的除颤仪临床应用培训,使得医护人员接受除颤仪应用培训的比例由49%提升到了92%;除颤仪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得到了落实,各项记录清晰准确,维护保养记录完整率由之前的60%提升到了100%;每年的质量检测
工作和每月的巡查工作计划执行率达100%,从而使得除颤仪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为零;除颤仪上各项标志清晰有效,各项标志完好率由之前的65%提升到了100%;定期进行除颤仪应急演练,提升了医护人员处理应急状况的能力,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我院对于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及实践结果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达到了等级评审条款中对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的A项要求。

为了减少除颤仪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提升除颤仪的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结合我院多年的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经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并将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医院除颤仪日常使用管理工作中。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管理方法切实可行,有效地克服了之前医院对于除颤仪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大地提升了医院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文献】
[1] 秦克秀,赵勇,张泓.电除颤术在心肺复苏中应用进展[J].中外医疗,2010,29(12):183-184.
[2]曹志宇.早期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66-67.
[3]张红蕾.监护仪、除颤仪临床应用质量保障[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4]余世准,陈绵康,王小溪.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及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126-128.
[5] 张和华,尹军.浅谈医院急抢救设备的合理分布和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
140-141.
[6]张和华,尹军.基于JCI的医院急救设备配置[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5):435-437.
[7]冯黎建.HeartStart XL+除颤器的特点及质控管理[J].医疗装备,2014,27(8):61-62.
[8]常玉锋,袁明泉,王敏.除颤监护仪质量控制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9):98-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