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黄跃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领读——接读(此环节可由一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接读,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
领读:“踮起”
接读:“脚尖儿,”
领读:“走进”
接读:“安静的小院,”
……
七、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枝叶(做伴)绿叶(消除)花儿(感谢)花香(香甜)
八、教学反思
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这种文章中的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做到情从心发,言从心声。在朗读指导上教师可进行一定的示范,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在教师范读中要注意全诗第一小节中“踮起脚尖儿“一句中的儿化音,第五小节中“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一句中的“啊”的的变音(应读“nga”),此处不需要向学生讲解,但应该正确范读。
4、第四小节:“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理解“挂牵”一词的意思。回顾生活体验,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5、第五节: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怎样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老师又会梦到什么呢?
6、第一节: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树立尊师之情。
三、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这篇文章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紫丁香的图片、歌曲《每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紫丁香,它是一种树,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生长在我国北方,可供人们观赏。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喜欢它,用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在北方,紫丁香是一种很寻常的花卉,公园、路边很容易见到。可文中的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和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这一点教学时要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识好字,读好诗的基础上,加强积累,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尊师的意识,加深师生情意。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抓重点进行背诵,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附件1:教学设计封面
台山市教学设计参评稿件
课题:《一株紫丁香》
学科:语文
所用教材:二年级第三册
设计者:黄跃萍
单位:台山端芬镇成务小学
2011年9月25日
课 题
5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边读边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促进学生带感情的朗读。
出示小黑板: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为的是(),为的是()。
2、第二节: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3、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想像它在唱什么歌?理解“疲倦”一词的意思,“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老师那么辛苦,很累的。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帮老师消除疲倦?
(四)总结背诵
1、过渡:我们为什么在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是啊,“一株紫丁香”实际上就是小朋友的心愿,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这么美好的心愿,这么美丽的小诗,是不是应该留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完成口头填空——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难点是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
四、教法与学法
课文主要表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本课教学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这一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南方的小朋友不认识紫丁香,以直观的图片出现,加上喜欢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歌曲的感情基调和教师的引读,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从而形成个性化朗读。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