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寒假历史作业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018高一寒假历史作业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

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A.B.C.D.亿千克A.B.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
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此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

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4
(
5
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6、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
A.
C.
7
时(
A.
C.
8
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9
(单
( ) A.
10

A.
B.
C.
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1、明太祖时大臣钱宰曾写有“四鼓(四更之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的诗。

从诗文判断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
A.23点至l点
B.1点至3点
C.3点至5点
D.5点至7点
12、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该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王阳明
C.李贽
D.黄宗羲
13
)
A.
14
A.
C.
15
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的束缚的时期……。

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16、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
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之‘因’;……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

”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差别
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中国文
C.
D.
17
A.
18
()
A.
1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20、“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

”(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
21
A.
C.
22
A.老庄道家“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C.韩非法家“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2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
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24
A.
C.
25
矣;“予贤也
A.
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26、“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也,主威之重,主势之
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27
A.

C.
28
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9、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论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
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C.
D.
30、,
A.
B.
C.
D.
此推论合理的是
A.黄宗羲认为不合理的赋税制度加重农民负担
B.黄宗羲借此反对君主专制,渴求民主与法治
C.黄宗羲力主废除土地私有制,恢复均田制
D.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32、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下列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宇宙自然进行了深层思考
B.使儒学的地位有了重大改变
C.继承
33
书》
A.
C.
34、
鬼神没
A.
C.
3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6、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
37,
A.
C.
38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39、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


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40
A.
C.

41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古代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4分)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
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
(2)分)
(3)
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分)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

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6分)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题答案:
1、B
2、A
3、D材料强调“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亦即“心外无
4、D
5、A
6、B、D根据所学可知朱熹强调理学的修养论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致知而达到修养的境界“仁”,因此格物致知并不是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而是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因此B项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题意。

7、A根据所学可知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他并未开创法家学说,排除B项。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适合社会形势的是法家
思想,各国纷纷变法,儒家思想受冷落,排除C项。

材料并未谈到因为有共同的政治利益而使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结成了利益同盟,排除D项。

通过材料可知荀子主张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并用,因此可以说明
8、D
9、B
代礼乐制度。

根据所学可知,主张遵从“礼”的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克己复礼”。

因此B正确。

10、C材料强调“天下之害”的原因是由于“国之与国之相攻”“不相爱”。

因此可以推断是墨子,符合墨子的观点是C项,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因此C正确。

AD为儒家思想故排除,B项为道家思想,故排除。

11、B从材料“四鼓(四更之鼓)”可知,钱宰起床准备上朝的时间应在1点到3点。

所以答案选B。

一更夜从黄昏始19-21点,二更定昏人不静21-23点,三更23-次日凌晨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

12、D材料所讲的是君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

良知
13、
14、
15、
16、C材料中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把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即封建伦理纲常)视作神,视作造物主,说明其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造物主,故C 项说法符合题意。

17、C从材料“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可知,这位思想家反对暴政,要求统治
者施行仁政,所以答案选C。

18、B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
19、
20、
21、
C无从
22、A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提倡无为,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更是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因此选A。

BCD的主张都带有为政治服务的色彩,与题意不符,排除。

23、D根据所学知识,“宋明理学家”以及“修养论”“成贤成圣的
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宋代理学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

所以答案选D。

24、C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王
;D项25、
26、
27、
选D。

28、B材料中李贽认为“焚书”是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度自由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B项正确;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29、D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为主体,其统治者是在中国形成的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A体现了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结合,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正确;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总要以一次大的思想解放为先导,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的转型,C正确;法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所以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D。

30、
故选
31、
32、
三纲五
D
33、
断为准绳。

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

A项体现不出民主思想;B项错误,心学依然是儒家思想;D项与题意不合“夫学贵得之心”。

所以应选C。

34、D材料中强调“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由此可知他这一观点充分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而不是天地鬼神,B项符合题意。

以自我的内心感受体验认识说明一切,这种观点从哲学流派上来说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想理解是正确的。

否定天地鬼神的,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C项理解是正确的。

近代思想启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反愚昧求科学,因此从这两点上来说王阳明心学还不具备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D项理解不正确。

35、
故A
;《红
D项错误。

36、
想。

C。

37、
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正体现了“民贵君轻”这一思想,符合题意;C为墨家的思想主张;D为法家的思想主张。

所以应选B。

38、D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D。

39、B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天人感应”,材料“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体现了这一观点。

实际上是对君主的行为有所限制,提醒君主要“施行仁政”。

材料体现不出②、④的观点。

所以应选B。

40、
D
41、
(2)
(3)
(4);重
42、(1)特征:与巫相近,重视仪式。

(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分)。

实质:为
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分)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2分)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
根本。

(2分)
(4)“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4分)
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分)
(5)
商品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