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优秀教案及教
学反思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
1.进一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能较为准确地描述物体中水的多少;
3.掌握简单的量词“升”、“毫升”、“滴”;
4.能对物体中的水按多少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
•比较流畅程度
•多少的描述
•确定量词
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60分钟)
2.1 学生自我感受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感觉一下嘴里的口水、雨水、海水等不同的水的感受。
让学生分组分享感受并集思广益。
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属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观察流畅程度
学生观察流体的流畅程度,并配合画面来描述。
例如:“打开水龙头,水从里面流出来很快,它流动得很快,像一条大河,越来越宽。
”
2.3 科学测量
让学生挑选不同容积的杯子,让他们猜测哪个杯子能装更多的水。
接着,让学生依次用各种水杯往相同大小的容器中倒水,并测量每次倒入的水的容积。
然后,
让学生归纳规律,确定每个杯子所能装下的水的容量。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升、毫升、滴三种常用量词,并介绍量杯、注射器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2.4 比较水的多少
让学生挑选两个装水的容器,比较它们之间水的多少。
引导学生:两杯子之间
水的多少有哪些不同,怎么描述这些差别,需要用到什么量词。
3.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
体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对感性分析、操作测
量和归纳总结的辅助教学。
这些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通过比较当中的操作细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
生消除学习疑惑,提高学习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分反馈。
3.尽管本课内容较为简单,但是的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水的多少进行
更加准确和形象的描述,有利于后期对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还将多加运用类似的探究式教学法,努力让学生在实践
中理解科学的本质,欢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