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罗。
B.我有年轻舵(duò)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C.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suí)洞里蜗行摸索。
D.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wān)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疲惫装饰搏大绯红B.干瘪寂莫海鸥簇新
C.淤滩谎言隽永喷薄D.烽烟飞窜悲哀笑蜗
3.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困难面前,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B.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C.“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D.当利比亚遭受军事打击时,人们不妨将目光向伊拉克的城镇乡村转移一下,伊拉克8年来的血雨腥风和广大民众苦不堪言的生活,既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警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②③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B.《断章》的作者卞之琳,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C.《统一》一诗的作者是智利诗人聂鲁达。
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D.《海燕》是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其作者是俄国作家高
尔基。
高尔基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7.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
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同,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
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我策划]
(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
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海燕》节选,完成9-12题。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9.请你概括选文所描绘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选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选文第5段中,“大海”最终战胜了“闪电”,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土
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
13.诗中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中“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尾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
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成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
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
“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
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
悟。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
..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渎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
..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
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
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
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6 CCABAD
7.答案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白天以阴天为主,夜间为小雨或阵雨;风向多为北风,昼夜风力大多3~4级:白天最高气温在22℃至25℃之间,夜间最低气温在11℃至1 3℃之间,昼夜温差在11℃左右。
(“时间地点”“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气温”,四个方面要答全,意思对即可)
8.(1)(示例1)名家示范入耳经典作品润心(示例2)学名家诵读赏经典魅力(示例3)跟随名家读经典启迪智慧悟人生
(2)(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
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们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3)(示例)课文诵读大比拼诵读技巧分享会诵读好处大家谈古典诗词朗诵会(写两个即可)
9.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呼唤暴风雨。
10.“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作用:象征愈来愈激烈的革命风暴,为刻画海燕的形象创设典型环境。
11.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12.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
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
13.浅薄空洞的“爱国感情”。
鄙弃的、否定的态度。
14.对“祖国土”太习以为常了,以至毫无感觉。
15.说明“祖国土”如此平凡甚至微贱,所以遭受儿女们的冷漠和鄙弃,同时也为“祖国土”受到儿女们的“践踏蹂躏”而感到酸楚。
16.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对祖闻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
17.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
18.(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缠绕”本义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
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炊烟怎么能不湿呢。
19.通过诗句中炊烟的美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之情,引用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雨余渔舍炊烟湿”引出作者的疑问,为下文揭示自己思念故乡、思念母亲埋下了伏笔。
20.文中“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
“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代表了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
(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
21.
[例文]
东平历险记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
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恍惚间,我的眼前开启了一扇门,门里好像传来一个声音,“想进来看看吗”。
我循声推开门一看,一道紫烟腾起,在紫烟消失之后,我眼前的景象已变,路的两边早已不是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而是一排排、一幢幢的古代茅屋和瓦房,人们的穿着大多是轻而薄的衣衫和青裙,而且石榴花的颜色格外惹人注目,我心里一惊:这是哪里呢?难道我穿越了?
这是哪里?
正在我疑惑之间,忽然远处传来了嘈杂声,我循声走去,眼前出现一个大牌坊,上书四个鎏金大字——“东平港村”。
我在哪里知道了,那我在什么时代呢,眼前这些人没有留辫子,肯定不是清朝了。
再往前走,一座特别的院子出现在我的面前,门前招牌上写着“瓦子”,瓦子不是宋朝的娱乐场所吗,先去体验一下宋代的娱乐生活吧,跟现在的明星演唱会一样吗?
走进瓦子,里面真是热闹极了,勾栏里面卖艺的、演出的、说书的。
仔细一听,那唱曲的正在唱古时唐玄宗开元盛世时的繁盛景象呢。
我正想细细听个够……突然门外响起了鞭炮锣鼓声,有什么大事吗?
店小二吆喝起来,大家快去看啊,咱们这里最大的海船——“东平号”要出海了“东平号”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听过还是见过,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管他的呢,先去看看热闹,也好回去跟同学们显摆显摆,自己见过宋代海船出海。
随着人流,我来到港口码头,只见一艘大海船停靠在码头边,哟,好家伙,居然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船上旌旗招展,宋代的大海船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我得
去看看。
看着我穿着奇装异服,船长还是很热情地允许我上船参观。
船长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由于今天要出海远航,船长特意系上了象征船长身份的金腰带。
我对这船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
目送“东平号”远去,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管它呢,我还是到瓦子去听听书吧,看看跟现在的单田芳先生比怎么样,正听着,院子外传来急促的敲锣声……
“你怎么还在这里呢?赶紧走了。
”耳边响起了妈妈的催促声。
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点评]作者展开想象,将古沉船跟宋代历史状况合理嫁接。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古沉船的原貌,并在结尾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选材方面用大家熟悉的事物点出了穿越的年代为宋代,交代了穿越的地方为东平港,东平港是古沉船的出土地。
作者通过地点的转换,很好地表达了行文思路,文末的对大海船似曾相识的感觉、那阵急促的敲锣声,是怎么回事呢?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大家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