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 PPT课件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指导 PPT课件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 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 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 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 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咏物诗鉴赏指导
咏物诗概念及写作格式:
概念:指以客观的“物”为描摹对 象,或者是细致地刻画物的外形、 神态、色彩等特征,或者是借对 “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怀的诗作。
咏物基本格式:先抓住特点写物,再通 过抒情议论(由物本身发出或站在作者 角度进行)揭示寓意。
咏物诗的评价:
咏物诗评价:咏物诗难在状物逼真,贵在 寄意高远。好的咏物诗不仅追求形似、神 似,还力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 景。(但也有仅状物之佳作)。
(2)颔联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 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与万重对比,构成极 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把胸臆,凝聚了诗 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孤 雁、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

高考复习咏物诗鉴赏ppt
•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什么特点?
高洁、淡雅、朴素。
•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 贞、纯洁的操守。
咏物诗特点归纳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 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 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
王 病牛 李纲 马 李贺
(形象)
名 句 (言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 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归纳:
• 1、“读清”全诗 • 2、分析物象的外形、环境和内在
品性(物的特点)。 •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
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 志(由物及人)。 •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形象 作者 石灰 于谦 菊 黄巢 梅 王冕 鼠 曹邺 蝉 骆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 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实例
教 学 目 标:
•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 点和写作技巧
•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 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诗歌鉴赏咏物诗课件

比喻与象征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使读者更 深刻地理解该事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者的联 想和共鸣。
拟人化描写
•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立体,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
细节刻画
06 咏物诗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01
02
03
塑造人物形象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特 点,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 世界。
表达情感
咏物诗通过描绘物品的形 态、色彩、质地等特点, 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 心境。
深化主题
在文学作品中,咏物诗可 以作为主题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描绘物品来表达更深 刻的思想和意义。
现代咏物诗
现代咏物诗在继承古代咏物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表达手法,使诗 歌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咏物诗在描绘物象时更加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意义,通过象征、隐喻等手 法表达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咏物诗在形式上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脚,语言更加贴近现代人 的表达习惯。
当代咏物 诗
THANKS
在日常生活中引用
表达情感和心境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引 用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 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
装饰和美化环境
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人们可 以将咏物诗作为装饰和美化的元素, 提升环境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
启发思考和感悟
咏物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可以启 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深 入思考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 问题。
当代咏物诗在继承现代咏物诗的基础 上,更加注重诗歌的创新和实验,呈 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课件
再现形象
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所 描绘的物象,形成清晰、具体
的视觉形象。
02
填补空白
发挥想象力,填补诗歌中未明 确描绘的部分,使诗歌形象更
加完整、丰满。
03
创造意境
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 诗歌主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
人的情感表达。
感悟法
体会情感
01
通过感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寄托

领悟意旨
02
深入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旨,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精
神内涵。
品味语言
03
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艺术,欣赏诗人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精妙之
处。
03
高考咏物言志诗考点分析
意象与意境
01
02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象征意义。在 咏物言志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松、竹、梅、菊等,它们往往代表着坚 韧、高洁、清雅等品质。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 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家国的思念。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 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 烛照红妆。”通过对海棠花的细 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和清雅之趣。
02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诗人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态度。同时,运用烘托手法可 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孤独感。
炼字与音韵
诗人注重炼字,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运用音韵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59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59张PPT

言志:
通过描绘 表达自己 的心情。 ,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元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
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 护培育,表达自己 仕途困顿,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谜语:猜一物 Nhomakorabea气球
状如西瓜 轻似鹅毛,不生翅膀, 飞得老高。
谜语:猜一物
烟花
不用播种不用栽,节日一到花儿开, 雷声一响低空炸,五光十色放光彩 。
谜语:猜一物
蒲公英
• 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 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不放松
谜语:猜一物
对联
姐妹俩,一般长,同打扮,各 梳妆,每逢喜庆来赛歌,一人 一句对面唱。
咏物诗
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
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 品格,追求“神似”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想像等。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 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 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 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 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度,或寄寓美好 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 PPT课件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 PPT课件
咏物诗的鉴赏
制作者:黄少群
江西丰城二中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临江仙 .咏絮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 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 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 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 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高贵、美丽 ,有憧憬
3、咏柳送别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 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古人常折柳送别。
鸟之哀啼 人之哀情 羁旅乡思
特征:鹧鸪之声“行不得也哥哥 ”, 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 本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这首诗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类比,将鹧鸪与山鸡比较,鹧鸪的高雅风 致和美丽的山鸡同列; 烘托,以人的感受(征袖湿”、“翠眉 低” )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比兴,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在江边踽踽独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 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 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 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 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 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 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 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莫辞”表现 了作者被贬后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精选课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精选课件
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 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 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步骤1)诗人以 “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 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 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 (步骤2)实际 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步骤3)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 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全词以飘飞的柳絮自比,写出黛玉悲苦 又寄人篱下的伤怀。抒发红颜(年华)易逝 、 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仿 佛预见到自己薄命的结局。
• 欣赏:薛宝钗《临江仙 ·柳絮》: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 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 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 1、分析诗中诗人描绘的“物”的特征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泾 溪①(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①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 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画眉鸟 (王安石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咏物诗鉴赏PPT课件

咏物诗鉴赏PPT课件
4、特别提醒: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㈣、咏物诗常常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2、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㈤、咏物诗鉴赏步骤和方法
3、是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典型的有欧阳修的《画眉鸟》,曾巩的《咏 柳》 再如: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答案: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如刘羽的《白鹭图》。
㈡、咏物诗常常描写什么内容(托物)?
答案:常常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些特征(形状、色彩、环境、心理、动作等)着意描摹。 如,写柳的“乱条”“飞花”,这是形态描写;写白鹭“雪花公子”“ 白头”,这是色泽描写;写“芳草垂杨荫碧流”“ 山花红紫树高低”“ 锁向金笼”,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谢 谢 !
第四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据《唐溪诗话》记载,此诗的前两句为黄檗禅师所出,后两句为唐宣宗李忱所对。
1、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形象。
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身。
四、巩固训练
第一题: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高三语文复习《咏物诗的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复习《咏物诗的鉴赏》课件
咏物诗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
天下清景无不为诗人设,然而要 使自然之景成为诗中之境,还需依赖 诗人的艺术匠心再创造。
——【清】王国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咏物诗的赏析方法 并会运用该方法。
知识链接: “咏物诗”就是 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 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 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 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 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
• 答题策略手法 ︳
• 所咏之物的特点 ︳
• 思想感情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整体把握 2、知人论世
3、把握特征 4、把握表现手法
目标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蝉
虞世南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此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法。一二句极写杨柳生机横溢,柔嫩 多姿,秀色夺目的美好;三四句写杨 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前后形成鲜明的 对比。诗人以柳自况,表达了对包括 自己在内的广大有才之士空有才情抱 负,却被埋没,不受重用的悲叹。
[注]① :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②此诗作于作者上 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③西陆:秋天 ④南冠:囚 徒⑤玄鬓:蝉。
(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 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写 法。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 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 自”一“非”形成,相互照应 ;骆诗以“露重”“风多”喻 意在言外。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课件

6
鉴赏思路
1.所咏之物: 小松
2.特点:小时比草矮小,而今高 出蓬蒿,后又高耸入云。
3.所言之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 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 情;讽刺时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4.艺术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讽喻
7
咏物诗
• 咏物诗是借描写客观 的“物”(山川河岳、 草木虫鱼)的特点 (外在形、态、声、 色、环境;内在品格、 精神) 表达诗人理想、 志向、情怀、 爱憎 的一类诗歌。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 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所用手法: 托物言志
3

[唐]李商隐
鉴赏思路
曾逐东风拂舞筵,
1.所咏之物:柳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2.特点:春之柳:繁盛 秋之柳:稀疏衰落
已带斜阳又带蝉!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常见手法
• 描写方法:正面描
写(绘形绘色)、侧 面烘托
•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
• 表现手法:象征、
对比、衬托
• 抒情方法: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
常见情感
• 寄寓作者的志向操守, 理想抱负:不慕名利、 不羡富贵、坚贞不屈, 高洁脱俗等,如于谦 之《石灰吟》。
• 寄寓作者身世遭遇的 感慨。如李商隐之 《柳》。
诗人当时处于“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境遇,诗人年轻时怀有 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但之后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 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5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

(07安徽卷) •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 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 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常用手法 寄托的感情 鉴赏的思路
直击高考
• • • • • • • • 2012年(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 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ppt

高考复习咏物诗的鉴赏ppt
制作者:黄少群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反问句的深意——同情冤魂,揭露社会 的黑暗不公。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声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全诗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 却句句写柳,而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 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咏柳实际是咏人,对 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2、咏柳自伤
柳枝在一年中先后经历从明 媚春天到萧条衰败秋天的过 程,这极容易触动那些先得 志后失意的人的情怀,诗人 便借咏柳抒写自己的或他人 的心志。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 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007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 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 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 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 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 立业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 依恋难舍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 徒③玄鬓,指蝉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 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 池边或池中小洲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 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 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 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 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 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 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 发他们的情感的?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一、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和写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 不慕荣利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 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 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 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 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 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 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 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洁 身自好的襟怀。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托物言志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对比 拟人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托物言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对比 比喻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托物言志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象征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 “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 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 悲壮感情。 (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 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 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 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 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 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 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 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思乡 战 同情百姓 乱 图 渴望休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 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 不同?
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 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 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 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 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 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 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 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 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 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 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 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 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戳穿了剥削者残 酷无情、贪得无 厌的本性
2007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Fra bibliotek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常用手法 寄托的感情 鉴赏的思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 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 中鸟与笼中鸟不同 境遇的对比手法表 达了对自由的热情 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 灵的憎恶和否定。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