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防灾减灾意识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
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
目录
一、调查背景 (3)
二、调查概况 (3)
1、调查目的 (3)
2、调查时间 (3)
3、调查对象 (3)
4、调查内容 (3)
5、调查方式 (4)
6、问卷回收情况 (4)
三、调查结果分析 (5)
1、对灾害关心程度 (5)
2、对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 (6)
2.1、了解途径 (6)
2.2、对灾害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6)
3、个人的灾害经历及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9)
3.1、个人经历过的灾害 (9)
3.2、个人认为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10)
4、个人的灾害防范意识 (10)
5、个人最想了解的灾害方面的知识 (11)
四、总结与启示 (12)
五、结束语 (13)
附录: (1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发生的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生命被灾害夺走。

尤其是我国,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每一次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都难以估量。

自然灾害带给我们伤痛,更带给我们反思,在灾情调查中多数专家无不痛心的表示,如果人们的防灾意识更强一些,掌握更多一点的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知识,伤亡就不会如此惨重。

如何降低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减轻在灾害中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最迫切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二、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
掌握我院不同系别、年级的学生了解灾害的途径和对灾害关注程度的差异,分析我院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强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来加强个人的灾害意识。

2、调查时间
2015年5月8日-2015年5月20日
3、调查对象
我院在校的学生,共192人。

4、调查内容
1、对灾害的关心程度
2、对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
3、个人经历过的灾害
4、个人或家庭应对灾害能力的强弱
5、被调查者最想了解的和灾害相关的知识
5、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在线调查。

6、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最终共获得192份有效的调查问卷。

按年级划分,其中大一年级50份、大二年级106份、大三年级27份、大四年级9份,所占比例如图2-1。

图2-1 各年级调查人数比例图
按系别划分,地科系28份、工程系20份、仪器系8份、灾害信息工程系10份、经济管理系105份、人文社科系14份、外语系7份,所占比例如图2-2。

图2-2 各系调查人数比例图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对灾害关心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灾害的关心程度还有待提高,只有少部分人对灾害关注程度很强,具体数据如下表3-1。

表3-1 个人对灾害的关心程度
选项小计比例
很强39 20.31%
较强82 42.71%
一般71 36.98%
从表中不难看出,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对灾害的关注程度很高,而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员对灾害的关心程度还不是太强烈,甚至还有部分人不太关注灾害。

就这一问题而言,作为以防灾减灾为核心的高校,在校学生对灾害的关注程度都并不是很强,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感到失望。

就学校而言,这是教育的失败;就学生而言,对灾害的不关注,也就是对学校防灾减灾特色的漠视连最基本的对灾害关注都做不到,那何谈做一名合格的防灾人。

2、对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
2.1、了解途径
个人了解灾害的途径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灾害的关注意识有多强,灾害风险意识较高的人会付出相对较多时间甚至是金钱从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灾害方面的知识,而灾害风险意识较低的人则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当然,经济条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这只是次要因素。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个人了解灾害的途径多种多样,具体如下表3-2。

表3-2 个人了解灾害的途径调查
选项小计比例
报纸,杂志101 52.6%
电视,广播139 72.4%
网络148 77.08%
电话咨询7 3.65%
从发放张贴的防范自然灾害宣传资料中了解69 35.94%
课堂79 41.15% 从表中可以看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是调查对象了解灾害的主要途径。

从表中也不难看出,从灾害宣传资料中了解灾害知识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还属于一个薄弱的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2、对灾害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1)、对我国防灾减灾日的熟知程度
国务院明文规定每年的5月12日作为我们国家的防灾减灾日,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当中还有部分人不知道这个特殊的日子,总体上了解程度还是不够高,具体情况如下图3-1。

图3-1 我国防灾减灾日调查柱状图
从客观上讲,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记住5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它是我们民族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数万人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

但调查对象中依然有19.23%的人不知道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6.77%人的以为是4月4日,9.38%的人以为是7月14日,还有2.08%的人认为是12月10日。

(2)、对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认识情况
调查对象对于常见的地质灾害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见解,根据调查显示的结果看来,大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总体看来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大体上还是知道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但还是有一些人把台风、水灾、冰灾归结于地质灾害,结果如表3-3。

表3-3 我国常见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表
选项小计比例
地震178 92.71%
水灾110 57.29%
泥石流160 +83.33%
滑坡149 77.6%
崩塌114 59.38%
沙尘暴109 56.77%
冰灾30 15.63%
火山爆发47 24.48%
台风90 46.88%
地质灾害,顾名思义就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条件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等造成破坏、损失的地质作用。

而台风灾害、水灾、冰灾显然是属于气象灾害,但从表中不难看出,有57.29%的人把水灾归类为地质灾害,46.88%的人认为台风是地质灾害,还有15.63%的人认为冰灾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

对于我院学生来说,这样的认识程度显然是不合格的,最基本的灾害知识都没搞清楚,何谈防灾减灾?
(3)、对生命三角区的熟悉情况
地震灾害发生时,生命三角区对于个人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正确判断并找到生命三角区躲在里面,那么个人的生命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生存下来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但根据调查来看,情况令人堪忧,详见表3-4。

表3-4 对生命三角区的了解情况
选项小计比例
了解78 40.63%
不了解114 59.38%
由表可知,被调查者仅40.63%的人了解生命三角区,剩下的大部分人则不
清楚这个知识,我校尚且如此,那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3、个人的灾害经历及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3.1、个人经历过的灾害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几种灾害,有的人可能经历的是小灾难,过后就慢慢忘记了,而有的人经历的可能就是终生难忘的大灾难。

比如说地震,尤其像汶川地震那样的毁灭性灾难,留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记,也留下了永久的触目惊心的伤疤。

此次调查的对象也不例外,所统计的数据如下表3-5。

表3-5 个人经历的灾害统计情况
选项小计比例
地震89 46.35%
水灾69 35.94%
泥石流15 7.81%
滑坡15 7.81%
崩塌10 5.21%
沙尘暴91 47.4%
冰灾20 10.42%
火山爆发 2 1.04%
台风33 17.19%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个人经历过的灾害最多的是沙尘暴、水灾和地震,最少的则是火山爆发。

虽然滑坡、泥石流发生频次很高,但所占比重却很小,这并不是说调查不准确,相反说明了现在的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从而泥石流等造成的损失相对减小了。

3.2、个人认为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灾害发生后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伤亡、损失情况,政府重视程度高,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相对来说会比较少,与此相反,灾情则会比较严重。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调查对象所在地的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还需提高,具体如表3-6。

表3-6 政府对灾害的重视程度
选项小计比例
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损失10152.6%
一般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7539.06%
不重视,没采取什么措施168.33%由表可知,在所有调查对象所在地的政府中,52.6%的政府对灾害高度重视,39.06%的政府只是一般重视,而8.33%的政府对灾害不重视。

这个结果是远远不能够达标的,只有各个层次的所有政府对灾害都高度重视才能达到个人以及国家的基本要求。

4、个人的灾害防范意识
良好的个人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提前准备了各种应急物品以及平时的培训和训练可以让个人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

本次调查的对象之中,有的人或家庭准备了防灾救急用品,而有的则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以及个人接受过培训的情况分别如表3-7和图3-2。

表3-7 个人或家庭具有应急物品情况
选项小计比例
有30 15.63%
有一点90 46.88%
没有63 32.81%
不知道9 4.69%
由表可知,准备有应急物品的家庭或个人只占到总体的15.63%,剩下的84.37%的人员或家庭并没有完善的应急物品,46.88%的人有一点,32.81%的人没有,甚至还有4.69%的人从没听说过应急物品这类东西。

图3-2 个人接受培训情况
由图可知,被调查人员接受的和灾害有关的培训及训练频次普遍偏低,被调查者当中有3.13%的人员从来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大多数人都只是偶尔接触到这类的训练,只有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接受的训练多一点。

从图看来,学校在这方面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训练和培训。

5、个人最想了解的灾害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中大多数人都想了解灾害中个人自救互救的知识,具体情况如下表3-8。

表3-8 个人最想了解的灾害知识
选项小计比例
人类与灾害的关系20 10.42%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27 14.06%
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20 10.42%
政府对自然灾害的检测和防御11 5.73%
个人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114 59.38% 从表中可以知道,接近60%的人想了解个人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这也是当下我们最应该普及的知识,当人们掌握了基本的自救技巧,灾害带来的危害也就相对减少许多。

四、总结与启示
通过开展此次我院学生防灾减灾意识调查报告,我们小组的成员感触颇深,作为一所针对灾害成立的高校,调查结果显然有些让我们吃惊。

吃惊的背后我们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大部分学生对灾害不关注;
第二:大部分学生对简单的灾害知识并不了解;
第三:大部分学生想要了解个人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却连基本的生命三角区都不知道;
第四:学校以防灾减灾为核心,却在校宣传力度不够,我院学生防灾减灾意识薄弱。

作为防灾科技学院的学生,对灾害都表现出不关注、不了解,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实在令人寒心。

学校开展了许多关于灾害的课程,大部分人也顺利通过了考试,却在简单的问卷调查中暴露了自己的无知,防灾减灾日不知道、把水灾、台风等归到地质灾害一类,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更多的是无奈。

从我们自身出发,问题可能在于对于自己学校的不了解,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不了解;从学校出发,教书育人可能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考试而已,并没有真正去关心自
己所教授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并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深入每一名师生内心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一股动力。

我们认为,既然开展了各种主题的调查问卷,就不要流于形式,应该真真切切、至上而下的去重视调查报告呈现出的问题。

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都关系到我们每一名学子发展,也关系到我们这所院校的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对于防灾减灾事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在灾害中能够最大限度的生存下来。

如若不然,哪怕一个人知道的再多,能力再强,那也是失败的。

为此,应多开展和灾害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学校可以每学期都举办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比赛,鼓励学生暑期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多一份保障。

二、加强自救互救能力培训。

灾害中自救互救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个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首先,学校要做的就是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培训时,不要只留意形式而不去注重内涵,既然都已经付出了代价,那就得让它物尽所值,不应只是为了培训而进行培训,那样还不如不培训;其次,学校应该让各个年级的学生每年都参与演练或培训,温故而知新,才可以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知识,与其过一遍忘了,还不如反复多次学扎实。

最后,学校应适当增加培训的种类,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自救互救的技能。

三、加快相关专业的建设。

大力建设和发展与灾害相关的特色专业,加大这些专业的研究深度。

只停留在低的层次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这样永远也不可能在灾害这个方面有所进展或是取得重大的突破。

要把相关专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特色专业真正打造成特色,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该专业的学生真正的学到应对灾害的各种知识,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本调查历时12日,在此期间,本组成员前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中
期进行了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后期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总的来说在此次活动中本组成员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地攻破了各个问题,完成了此次调查和报告。

最后,十分感谢田艳天老师在整个调查活动中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非常的感谢您。

附录:
我院师生“防灾减灾意识”调查研究表【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打”√”】填表日期:2015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