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腐乳和红腐乳的风味成分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伦兴1,吴义华1,杨家楷2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2.湄潭县野谷草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遵义563006)
摘要:采用HPLC 法结合GC -MS 联用技术分析了“茶香腐乳”和“红腐乳”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结果表明:两种腐乳共鉴定出104种挥发性成分,除乙醇、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及油酸乙酯等几种主要成分外,
两种腐乳其余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茶香腐乳;红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图分类号:O658.2;TS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07.019
腐乳(sufu)又称豆腐乳、酱腐乳或霉豆腐,它是用豆浆的
凝乳状物,经微生物发酵所制成的一种干酪型产品,有效地提高了大豆的消化率和生物价,又与干酪相似被欧美地区的
人们称之为中国干酪[1]。
腐乳的风味从广义上讲,
是指食物摄入前后刺激人的所有感官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包括味、嗅、触、视、听等感官反应所引起的化学、
物理和心理感觉的综合效应[2]。
腐乳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质
地和风味[3]。
腐乳中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肽、氨基酸、
脂肪酸、糖等复杂的风味前提物[4]
,再经过一系列的发酵代谢及生化变化形成了复杂的风味成分[5]。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MS )法,对同一品牌两种不同原料生产的“红腐乳”
和“茶香腐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比较,
为找出产品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新型产品茶香腐乳风味,
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材料:红腐乳和茶香腐乳均来源于同一家食品公司,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腐乳的风味的影响,红腐乳和茶香腐乳都来
自于同时制坯、同时发酵、同时拌料、
同时后发酵、同时装瓶、同时检测。
仪器:HP6890/5975C GC/MS 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手动固相微萃取装置(美国Supelco 公司),色谱柱为ZB-5MSI5%Phenyl-95%DiMethylpolysiloxane (30m×0.25mm ×0.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萃取纤维为:2cm-50/30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 。
1.2实验方法
1.2.1腐乳的生产工艺大豆→精选→浸泡→磨豆→滤浆→煮浆→冷却→点浆→蹲脑→压榨→划坯→白坯(豆腐坯)→接种(自然接种)→培养(前酵)→凉花→搓毛→腌坯→拌料后酵→腐乳。
1.2.2腐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取样品0.8g ,水0.5ml ,置于10ml 固相微萃取采样瓶中,在60℃水浴中顶空萃取30min ,快速移出萃取头,并立即插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温度250℃)中,热解析5min 进样,GC -MS 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红腐乳与茶香腐乳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经GC -MS 检测,得到的GC -MS 总离子流谱图
(见图1),图谱解析结果见表1。
图1为红腐乳和茶香腐乳GC-MS 总离子流谱图。
图谱
解析结果表2可以看出:红腐乳解析鉴定出45种物质,
茶香腐乳鉴定出51种物质。
图1红腐乳和茶香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GC-MS 总离子流谱图
3结论
茶香腐乳和红腐乳的风味成分比较
shi yan yan
jiu
shi yan yan jiu
表1红腐乳和茶香腐乳挥发性风味成分GC-MS分析结果
两种腐乳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红腐乳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45种,茶香腐乳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
原料的差异是造成产品风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实验结果可知,茶香腐乳所检出的风味成分数量要多于红腐乳,这可能是由于茶香腐乳添加茶叶引起,除此之外,微生物发酵是腐乳风味产生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HanB-Z,Rombouts,FM,NoutM JR.AChinesefermented soybeanfood[J].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2001(65):1-10.
[2]Liu C,Wang X S,Ma H et al.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oteinisolates from soybeans stor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J]. FoodChemistry,2008(111):29-37.
[3]蒋丽婷,李理.不同品牌白腐乳风味成分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08):99-120.
[4]窦珺.腐乳基本滋味及其呈味物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5]黄明泉,陈海涛,刘玉平等.北京地区不同品牌腐乳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1,36(06):80
-85.
作者简介:王伦兴,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发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