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可逆反应:A(s)+2B(g) 2C(g);ΔH<0,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v正(B)=v逆(C) ②n(B)∶n(C)=1∶1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④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②③④⑤B.②③
C.①③④D.全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
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A的起始物质的量为n、容器起始体积为V,发生A(g) B(g)
+C(g)反应。
已知A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用α等符号表示)( ) A.nα2/(1 -α) V B.nα2/(1-α2) V
C.nα2/(1+α2) V D.nα2/(1 +α)2V
(g) N2O4(g) ΔH=-
4.298 K时,在2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
a kJ/mol(a>0)。
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达平衡时,N2O4的浓度为NO2的2倍,若反应在398 K进行,某时刻测得n(NO2)=0.6 mol,n(N2O4)=1.2 mol,则此时,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v (正)>v (逆)
B .v (正)<v (逆)
C .v (正)=v (逆)
D .v (正)、v (逆)大小关系不确定
5.在373 K 时,把0.5 mol N 2O 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反应进行到2 s 时,NO 2的浓度为0.02 mol/L 。
在60 s 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 ,以N 2O 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 -1·s -1
B .在2 s 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C .平衡时,体系内含N 2O 4 0.25 mol
D .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氮气,则可提高N 2O 4的转化率
6.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B .反应2NO 2(g)===N 2O 4(g) ΔH <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 .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 .平衡常数为K =
c c 2c
2
c
2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催化剂
加热
CO +H 2O
7.某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 (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
3Z(g),
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8.硝酸生产中,500 ℃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4NH3 (g)+5O2(g) 4NO(g)+6H2O(g)
ΔH=-9 072 kJ·mol-1K=1.1×1026
②4NH3(g)+4O2(g) 2N2O(g)+6H2O(g)
ΔH=-1104.9 kJ·mol-1K=4.4×1028
③4NH3(g)+3O2(g) 2N2 (g)+6H2O(g)
ΔH=-1 269.02 kJ·mol-1K=7.1×1034
其中,②、③是副反应。
若要减少副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NO的产率,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大O2浓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减小压强
D.降低温度
(g)+O2(g) 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
9.汽车尾气中,产生NO的反应为:N
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c 0-c 12
c 21
B .温度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 .若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 <0 10.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E(g)
F(g)+x G(g);ΔH <0。
若起始时E 浓度为
a mol·L -1,F 、G 浓度均为0,达平衡时E 浓度为0.5a mol·L -1;若E 的起始浓度改为2a mol·L -1,F 、
G 浓度仍为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 =1,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 的体积分数为50% B .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若x =2,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F 的平衡浓度为0.5a mol·L -1
D .若x =2,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新平衡下
E 的物质的量为a mol 1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
2
N 2(g)+CO 2 (g) ΔH =-373.2 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NO 的转化率和该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1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13.在2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3 mol B,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s)+3B(g)2C(g),若经3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
②3 s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③3 s时B的浓度为0.6 mol·L-1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 2Cl2(橙黄色液体)+Cl2(气)2SCl2(鲜红色液体) ΔH=-61.16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将增大
B.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 S2Cl2的同时也生成n mol Cl2
C.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氯气的百分含量减小
D.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15.常温常压下,向2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可逆反应3A(g)+2B(s)2C(g)+D(g) ΔH=-a kJ/mol。
5 min后达平衡,测得容器中n(C)=0.8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该平衡均不会移动
B.3v(A)=2v(C)=0.16 mol/(L·min)
C.升高温度,该平衡正向速率减小,故平衡逆向移动
D.该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a kJ的热能(假设化学能全转化为热能)
16.某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和1.0 mol B,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A)=0.17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A)=0.4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7.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
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且p1<p2
B.反应速率:v逆(状态A)>v逆(状态B)
C.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
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不同18.(1)在一体积为1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 ℃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
(g)+H2(g);ΔH<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2
=____ 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2)t1℃(高于850 ℃)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请回答:
①表中3~4 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0.08 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5 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了水蒸气的量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
19.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
有机物加氢反应中镍是常用的催化剂。
但H2中一般含有微量CO会使催化剂镍中毒,在反应过程中消除CO的理想做法是投入少量SO2,为弄清该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查得资料如下:
则:(1)①不用通入O2氧化的方法除去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O2(g)+2CO(g)===S(s)+2CO2(g) ΔH=________。
O(g) CO2(g)+H2(g),已知420 ℃时,该反应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制取氢气的反应为:CO(g)+H
的化学平衡常数K=9。
如果反应开始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O的物质的量都是0.60 mol,5 min末达到平衡,则此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H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________ mol·L-1·min-1。
(3)为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 x及C x H 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随空/燃比增大,CO和C x H 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空/燃比达到15后,NO x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Ⅰ.为减少碳排放,科学家提出利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其反应原理为CO2(g)+3H2(g)
OH(g)+H2O(g)。
3
(1)上述反应常用CuO和ZnO的混合物作催化剂。
经研究发现,催化剂中CuO的质量分数对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产率有明显影响。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数据表判断,催化剂中CuO的最佳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已知:①CO(g)+H2O(g) 2(g)+H2(g) ΔH1=-41 kJ·mol-1;
②CO(g)+2H2(g)===CH3OH(g)
ΔH2=-91 kJ·mol-1。
写出由CO2和H2制备甲醇蒸气并产生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是清洁能源。
某甲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为稀硫酸,其能量密度为5.93 kW·h·kg-1。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若甲醇的燃烧热为ΔH=-726.5 kJ·mol-1,该电池的能量利用率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数字)。
(已知1 kW·h=3.6×106 J)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3OH(g)。
在体
Ⅱ.利用CO和H
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现有两个体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向甲中加入1 mol CO 和2 mol H2,向乙中加入2 mol CO和4 mol H2,测得不同温度下CO的平衡转化率如图2所示。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后同)0,p1________p2。
(2)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A点________B点。
平衡常数:C点________D点。
(3)在C点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L、M两点容器内压强:p(M)________2p(L)。
21.无色气体N2O4是一种强氧化剂,为重要的火箭推进剂之一。
N2O4与NO2转换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O4(g)2NO2(g) ΔH=+24.4 kJ/mol。
(1)将一定量N2O4投入固定容积的真空容器中,下述现象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
a.v正(N2O4)=2v逆(NO2)
b.体系颜色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气体密度不变
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颜色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判断理由_______。
(2)平衡常数K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分压表示,即K表达式中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例如:p(NO2)=p总×x(NO2)]。
写出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p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p总、各气体物质的量分数x表示);影响K p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正=k正·p(N2O4),逆反应速率v逆=k逆·p2(NO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 p为____(以k正、k逆表示)。
若将一定量N2O4投入真空容器中恒温恒压分解(温度298 K、压强
100 kPa),已知该条件下k正=4.8×104 s-1,当N2O4分解10%时,v正=______________kPa·s-1。
(4)真空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N2O4,维持总压强p0恒定,在温度为T时,平衡时N2O4分解百分率为α。
保持温度不变,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N2O4,维持总压强在2p0条件下分解,则N2O4的平衡分解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生产中可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法探究有关因素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注: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氧化的反应)。
【相关资料】
①氰化物主要是以CN-和[Fe(CN)6]3-两种形式存在。
②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Cu2+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③[Fe(CN)6]3-较CN-难被双氧水氧化,且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验过程】
在常温下,控制含氰废水样品中总氰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Cu2+的浓度相同,调节含氰废水样品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测得含氰废水中的总氰浓度(以CN-表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实验①中20~60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v(CN-)=______mol·L-1·min-1。
(3)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初始pH增大,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即可)。
在偏碱性条件下,含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并验证上述结论,完成下表中内容(已知:废水中的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