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语文试题卷(2021.2)
本试题卷共8页,四部分,23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流水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题。
材料一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
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
....”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词语中的“第”与“阖第光临”的“第”,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品而第之
B.次第花开
C.状元及第
D.书香门第
2.下列句子,不能
..体现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一项是(3分)
A.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再远还是亲。
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西洋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呈现出的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
B.作者以捆柴为喻,旨在形象生动地告知读者社会的团体是界限分明的。
C.西洋社会中“家庭”所指范围通常明确,与我国传统社会的情况不同。
D.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异于中国社会结构,并无以“己”为中心的特点。
4.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洋社会,家庭是团体性社群,所以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关系是相同的。
B.在乡土社会,人们以自已为中心,会与所推及的人群发生或厚或薄的关系。
C.无论西洋社会还是乡土社会,一个人难免要和别人联系形成某种社会关系。
D.作者对西洋社会格局和乡土中国格局的论证,体现了他治学严谨思维缜密。
材料二
红包凝聚的是中国人自古有之的习俗。
在传统社区内部,红包及礼物的使用包括婚丧嫁娶、搬迁盖房、生育做寿、节日等仪式性场合,也包括探病、来往等日常场合。
而用途则分两种:维系关系与换取利益。
微信红包或多或少延续了这种习俗。
由于亲人间表达感情和互动的方式很多,所以在给亲人的微信红包中,人们未必一定是用最大数额,但传达的感情色彩会更浓厚。
除了红包大小外,一对一的发红包的对象常常也与关系远近有关。
一位受访者的经历从反面说明了关系亲疏与红包的关系。
他提到,过年时给别人发红包拜年,但对方不是自己的近亲属,于是拒收了红包,自己和对方都有点尴尬。
不少受访者都谈到了红包发错对象或抢错了定向红包的尴尬。
这种尴尬是源于错误的关系“闯入”。
5.红包是乡土社会的习俗,它是否也呈现差序格局的特征?请结合材料说明。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6~9 题。
哦,香雪(节选)
铁凝
①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
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
②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
③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
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
(1)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④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
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
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
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
不知怎么的她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
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
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车,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⑤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
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
这时,车身忽然颤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
香雪扑在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
⑥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
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⑦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
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⑧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
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
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
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⑨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一夜再回台儿沟。
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
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⑩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
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
香雪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⑪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⑫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
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盖子。
(2)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
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香雪想把“闪闪发光的”铅笔盒摆在同学们面前,是虚荣的表现,意味着质朴传统乡
村文化的日渐式微。
B.女学生得知香雪要用鸡蛋换铅笔盒时“红了脸”,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体现了
她内心的纯真善良。
C.在火车上,香雪无意中得知热情的“北京话”已有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委屈”
的背后意蕴深刻。
D.标题“哦,香雪”,表现作者对香雪坚持用鸡蛋换铅笔盒的肯定以及对她自尊自爱、
纯美心灵的歌颂。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车窗“紧闭”和结尾的“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情节上前后照应,
运用拟人手法,呼唤现代文明向落后山村敞开怀抱。
B.经过作家精心点染,小说中的铅笔盒成为了文化知识的象征,表达了香雪要求摆脱小
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企盼,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渴求。
C.香雪在火车上用鸡蛋交换铅笔盒的情节采用补叙手法,女学生想要赠送和香雪拒绝的
情节冲突,充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困境。
D.选文尾段用月夜美景衬托香雪在经历了黑暗的恐惧之后兴奋的心情,她对前面的道路
和自己的家乡充满了自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8.简要赏析选文中三处画横线句子的心理描写。
(6分)
9.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
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
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托遗响
..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C.越长城之限.限:限制。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失:模糊或缺失。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而雪与.人膝齐
B.挟飞仙以.遨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惟江上之.清风泰山之.阳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消失。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夜游黄州赤壁,借“赤壁”之游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B.姚鼐记述与友人登泰山的经过,抓住典型细节描写泰山之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赤壁赋》作为文赋,有清真雅正之妙;《登泰山记》作为游记,有整饬典雅之美。
D.苏轼和姚鼐将自我精神投射于自然山水之中,在“乐水”“乐山”中找寻精神慰藉。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D.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5.姚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师刘大櫆在《朱子颖诗集序》中对此事做了评价:
乙未之春,姬传(姚鼐)以壮年自刑部高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颖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
根据选文,概括姚鼐“隐君子之高风”的另两个具体表现。
(4分)
(1)登山时间:除夕佳节寄情山水,脱俗超凡。
(2)登山路线:▲。
(3)登山所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8题。
短歌行(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①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②,回车挂扶桑③。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④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注】①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②六龙:指太阳。
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③扶桑:神话中的树,
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④“北斗”句: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1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日”句“短短”两字,强调时光稍纵即逝,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自然流
露出感伤失落。
B.“苍穹”句,上句从“时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空间”角度感叹光
阴的永恒漫长。
C.“麻姑”“天公”句巧妙融入神话故事,创设奇伟神仙世界,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
茫茫”的情境。
D.“吾欲”四句,诗人欲揽“神龙”,挂日“扶桑”,用“北斗”劝饮六龙,表达渴望
时光停歇之愿。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此诗为乐府旧题,以人生易老对比时光永恒,流露诗人及时行乐、纵情豪饮之意。
B.诗歌多处用典,从思想到艺术都富有创造性,在借鉴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突破。
C.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将写实熔入其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D.诗歌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作品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
18.简要分析下列诗句抒情手法的异同。
(6分)
①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李白《短歌行》)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10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若在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2)古人常常对月把酒吟诗,如苏轼在黄州赤壁“举酒属客,▲,▲”。
(3)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4)《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
其中颈联“▲,▲”两句深受诗家好评。
(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对权贵蔑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甲】该校教授陈秀雄、王兵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
悬而未决
....的核心猜想。
“板凳甘坐十年冷”,这恐怕是基础研究给人的第一印象。
着眼现实,“甘坐”的精
神殊为可贵,而那让“冷板凳”得以安放的环境则凤毛麟角
....。
尽管选择走上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之路的学者,对严谨治学、“坐冷板凳”都有相当的心理建设和预期。
但当“SCI、专利、引用”等功利化评价机制横亘在前,“头衔、项目、职称”等量化晋升之路崎岖漫长,特别是在“产出比”“转化率”的催促下,维持初心并不容易。
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一个能够安放“冷板凳”的环境,弥足珍贵。
这两位教授之所以能够埋头钻研11年,与中科大微尺度研究中心的包容支持密不可分。
【乙】这里深信“优秀的人不需要考核,他
们会自我鞭策,相互促进,”每3年只进行一次信用考核,列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就可以过
关。
正是如此灵活的机制,让人才能够有计划地制定远大目标并踏实完成。
搞基础研究少有“电光火石的瞬间”,更多是成千上万次的无功而返
....,足够宽松的科研环境必不可少。
【丙】一支青蒿素,诺奖得主屠呦呦试过380多种提取方法,又做了191次试验才发现有效成分;破解MD5密码,密码学家王小云手写400多页算法,推导几百个方程才得到确切结果。
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各国对于创新的不断重视,“问题越基础,破解越漫长”的现象愈发普遍。
宽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不再是
可有可无
....的管理方式,而是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20.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
..的一项是(3分)
A.悬而未决 B.凤毛麟角C.无功而返D.可有可无
2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8分)
①珠峰测量登山队的8名攻顶队员在5月27日凌晨2点10分从海拔大约8300米以上的突击营地出发,②在上午11点完成登顶。
③今年是人类从北坡首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④也是中国人首登珠峰60周年和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⑤由中国登山队和国测一大队共同组成了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今年再次登顶珠峰,⑥综合运用GNSS卫星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光电测距、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卫星遥感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⑦精确测定珠峰高程。
⑧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⑨期待勇士们平安凯旋归来!
(1)语句:修改为:▲
(2)语句:修改为:▲
(3)语句:修改为:▲
(4)语句:修改为:▲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扎西丁真,藏族,20岁,生活在刚刚摘除贫困县帽子的四川甘孜州理塘县,文化水平不高,平日在家放牛。
2020年11月,摄影师偶遇丁真,拍了视频上传网络。
丁真因帅气纯真的笑容迅速走红,成为“新晋顶流”,被称为“甜野男孩”。
他的家乡也因此受到了更多关注。
走红后的丁真入职了当地一家国企,成为了理塘县的旅游大使。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外面的世界很大,但还是最爱家乡,很高兴可以做很多关于家乡的宣传工作。
作为学生,你想对丁真说些什么?请联系现实,给丁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丽水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1.2)
选择题(44分,共15题。
其中第21题2分,其余每题3分)
1.D(阖第:全家;第:住宅,代指家。
A.品而第之: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第:等第,等级。
B.次第花开:花朵一个接着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开放。
第:次序。
C.状元及第: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选且高踞榜首。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D.书香门第:世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
第:封建社会官僚的住宅)
2.B(此句体现“团体格局”)
3.B(西洋社会的团体才是界限分明的)
4.A(有事先规定的组别和等级的分别)
5.是。
理由:①红包是以自己为中心和他人发生联系的媒介;
②一般来说会根据亲疏关系来决定红包的大小;
③红包派发对象会随着圈子的变化而扩大缩小。
(6分,答出2点即可)
6.A(“意味着传统乡村文化的日渐式微”不妥)
7.C(表现的是女学生的善良和香雪的自尊)
8.(6分,每点2分)
(1)通过动作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和直接心理描写,表达香雪内心对铅笔盒的渴望。
(2)直接心理刻画,“觉得”“想到”“盼望”等词,写出香雪得到笔盒后希望获得认可的心理。
(3)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用对柔风、明月、群山、树叶的描绘,衬托出香雪夜色下独行不再害怕的心理。
9.①从人物刻画角度看,小说主人公香雪纯净善良,是山民们纯净心灵的缩影。
(若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形象的“纯净”,亦可)
②从景物描写角度看,香雪夜行三十里所见的美好景色,自然纯净,宁静柔和。
③从小说语言表达角度看,小说笔调清纯流畅,淡雅别致,语言和内容和谐一致。
(6分,答出2点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10.C(限:界限)
11.C(助词,的。
A.连词,和;介词,跟。
B.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在。
D.代词,……的地方;助词,表判断)
12.D(A.(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B.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C.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13.C(《赤壁赋》有整饬典雅之美;《登泰山记》有清真雅正之妙)
14.D
15.登山路线: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艰险。
登山所见:雪霁观日景致奇绝,洒脱坦荡。
(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D(A项,此句感慨意在表达对光阴的珍惜;B项上句从“空间”角度,下句则从“时间”角度;C项,此句渲染的是“万劫太极长”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