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V3’切花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V3’切花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规程
徐金凤,岳李心,孙勇,董小艳
(连云港市农商控股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国内蝴蝶兰‘V3’切花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起步较晚。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蝴蝶兰切花的需求,提高生产标准化程度,结合连云港实际生产情况,对蝴蝶兰‘V3’切花的栽培和采收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以期为推动国内蝴蝶兰切花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蝴蝶兰;‘V3’;切花
中图分类号:S6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4)04-0001-03
0引言
蝴蝶兰为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ap谣hsis Blume)植物[1]。

它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普及的洋兰品种之一,被誉为“洋兰皇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2]。

‘V3’(Phalaenopsis Sogo Yukidian‘V3’)是大花型白花蝴蝶兰,也是目前市场上最重要的切花蝴蝶兰品种。

随着国内园艺热潮兴起,蝴蝶兰切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V3’种植规模也随之扩大。

本文从苗期管理、花期调控、复壮栽培、切花采收包装和贮运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蝴蝶兰‘V3’切花栽培和采收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动国内切花生产提供参考。

连云港市农商控股集团自2016年起从事蝴蝶兰‘V3’切花生产,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化蝴蝶兰切花生产商之一。

目前,公司切花流程包括种苗生产、第一次开花及采收、第二次开花及采收、种苗复壮、第三次开花及采收5个阶段。

蝴蝶兰种苗的生产过程较为漫长,根据栽植营养杯规格又细分为1.7寸小苗、3.0寸中苗、3.8寸大苗3个阶段。

3.0寸苗成熟后即可进行开花生产。

两次切花采收结束,花后苗经复壮栽培至成熟,可进行第三次开花生产。

1种苗生产
1.1兰苗种植
1.1.1水苔处理
蝴蝶兰切花苗种植通常选择优质水苔作为栽培介质。

为了确保水苔清洁,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将水苔放入75~85℃的热水中浸泡30min。

浸泡结束后,用清水冲洗降温,最后进行脱水处理,以便后续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种苗移栽的存活率,还能有效灭活草籽,减轻后续养护工作的负担。

换盆用的托盘等工具,使用前可用漂白水杀菌处理。

在欧洲,蝴蝶兰生产商则更倾向于使用树皮作为栽培介质。

1.1.2小苗种植
瓶苗出瓶后,冲洗干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并整理晾干。

将水苔抖松,先垫少量水苔于根系之间,再用水苔将小苗根部及单轴茎包住,不得折断根系,不要包住顶心或将根系基部全部露出。

将小苗竖直植于营养杯正中央,四周压实。

栽植后水苔应低于杯沿约1.0cm的横线处。

种植后将小苗叶片按育苗盘对角线平行摆放。

种植当天喷洒一次1000倍50%代森锰锌预防病害,并适当控制水分。

1.1.3中苗种植
在挑选1.7寸小苗换盆时,应选择叶间距在10~ 15cm,叶宽在4~5cm,总叶片数为4~5片,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的成熟小苗。

小苗换盆前先控干水分,以水草有水汽,但苗株无脱水现象为宜。

取苗时,轻轻使根系与盆边分开,不使小苗受伤。

栽植时先在软盆中放进2~ 3颗约1cm×1.5cm×2cm的泡沫粒,参照1.1.2节种植和摆放,水苔低于盆沿约2cm软盆横线处,每盘10株。

种植当天应喷一次1000倍50%代森锰锌预防病害。

1.1.4大苗种植
在挑选3.0寸中苗换盆时,应选择两间距16~ 25cm,叶宽6~8cm,叶片数5~6片,叶片肥厚,挺立,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的兰苗。

在营养杯中放入3~4颗1cm×1.5cm×2cm泡沫粒,参照1.1.2节种植,水苔应低于盆沿约2.5cm横线处。

换盆后按栽培盘宽边平行摆放,每盘8株,并使叶片受光面向东。

种植当天应喷一次1000倍50%代森锰锌预防病害。

1.2环境控制
1.2.1温度
‘V3’兰苗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6~28℃。

在养护期间温度不低于25℃,不高于30℃。

1.2.2相对湿度
1.7寸小苗种植后,第一周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
园艺
一周后调整至75%~85%。

中大苗生长期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85%。

为确保温室内空气流通,温室应定时通风。

当环境湿度降低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洒地面水或叶面喷雾的方式增加湿度。

1.2.3光照
对于新种植的1.7寸小苗,前4周需将光照强度控制在4000~6000lx。

自第5周开始,可逐步提升至10000~12000lx,直至小苗成熟。

3.0寸中苗阶段,前4周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2000lx以下,第5周开始,逐步提高至15000~20000lx,直至中苗完全成熟。

3.8寸大苗阶段,前四周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00~15000lx。

随后,逐步提高至18000~20000lx,直至兰苗完全成熟。

苗期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内外遮阳网、补光设备调控光照强度,避免出现叶片灼伤或光照不足的现象。

若遇连续阴雨天,待天气转晴后,应逐步提高光照强度。

1.2.4水肥管理
1.7寸小苗换盆后,第一周以清水喷雾为主,一周后可根据兰苗生长情况使用肥水,以3000倍N:P:K=9: 45:15开根肥为主,配合B1、海藻精喷雾使用。

期间控制水量,如需浇水则浇营养杯1/3水量。

换盆后20~ 25d,观察到有新根萌动,并有少量新根达到盆沿,此时可交替使用2000~3000倍N:P:K=20:20:20、N:P:K= 30:10:10肥液浇灌。

为了确保兰苗的健康生长,每月应补充一次钙镁肥和微肥。

一般冬春季及阴雨天气,7~ 10d浇一次半水;夏秋季节及晴朗天气,每5~8d浇一次透水。

换盆后的中大苗在生根期间应适当控制水分,以3000倍N:P:K=9:45:15开根肥为主。

换盆25~ 30d后,新根长出可正常管理。

一般冬春季节及阴雨天气每10~15d用2000倍N:P:K=20:20:20的肥液浇一次半水;夏秋季节及晴朗天气每7~10d用2000倍N: P:K=20:20:20的肥液浇一次透水。

每月施用一次2000倍的N:P:K=15:20:25肥液,防止徒长。

施肥数次后,要用大量清水淋洗兰苗,避免累积较多无机盐类危害根部。

水肥温度保持在室温左右。

水温太高容易造成根系烫伤和叶片灼伤,水温太低容易引起根系和植株生理活性降低[3]。

2花期调控
与盆花生产不同,‘V3’切花苗通常要经历3次开花。

因此,培育苗龄足及生理发育健壮的成熟兰苗是保证高品质开花的前提条件[4]。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选择无病虫害,总叶片数6片以上且根系健康饱满的兰苗进入开花阶段。

2.1催熟期管理
催熟期为低温催花前25~30d。

催熟阶段,环境温度设定为28~30℃,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光照强度以25000~30000lx为宜,保证水分充足,避免叶片灼伤。

期间,施用两次2000倍N:P:K=9:45:15肥液,一次2000倍N:P:K=20:20:20肥液。

两次肥水后,用清水淋洗一次以避免水苔酸化。

2.2花芽分化期管理
本阶段采用低温处理诱导花芽分化。

白天温度控制在25℃,夜间温度降至16℃左右;相对湿度65%~75%;光照强度25000~30000lx。

花芽萌发前喷施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1~2次[5]。

低温处理约20~30d即可实现85%以上兰苗花芽萌发。

2.3花梗生长期管理
可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温度升至18~ 20℃,维持温差7~8℃;相对湿度75%。

期间,可用2000倍的N:P:K=10:30:20肥液浇灌兰苗。

当花梗长至15~20cm 时,用60cm包塑铁线竖直插在花梗旁,并用花夹轻轻固定。

后续根据花梗高度,适时调整花夹位置,使花梗竖直向上生长。

2.4现蕾期管理
现蕾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夜间温度控制在16~18℃;相对湿度75%;光照强度20000~25000lx。

可交替施用2000倍的N:P:K=10:30:20肥液、N:P:K=20:20: 20肥液,每两周施用一次微肥和钙镁肥。

同时,要避免水苔过干、根系受损导致的枯蕾现象发生。

为保证开花质量,降低切花采收损耗,建议在本阶段将‘V3’苗摆放密度降低至23~25株/m2。

2.5开花期管理
开花期适宜的温度为18~25℃,湿度为60%~80%,光照强度为20000~25000lx。

花期可用2000~3000倍的N:P:K=15:20:25肥液浇灌,保持基质湿润。

蝴蝶兰从开第一朵花起应适当降低施肥浓度,让施肥浓度保持在2000倍以下,有利于蝴蝶兰的生长和开花[6]。

当水苔微干时,花朵开放后应定期调整花序,避免花瓣重叠,保持采光通风,减少搬动造成的花瓣损伤。

花朵全部开放后方可采收切花。

2.6二次催花
为确保‘V3’苗二次开花的品质,切花采收后应及时处理花梗切口,并分拣整理兰苗。

淘汰病害苗,挑选总叶片数6片以上,健康根系3~4条的兰苗进行二次催花。

二次催花温度控制在白天25℃,夜间温度(16±1)℃;相对湿度65%~75%;光照强度25000~30000lx。


艺技术
梗前主要用2000~3000倍N :P :K=9:45:15浇灌,见梗后以2000~3000倍的N :P :K=10:3:20、N :P :K=20:20:20、N :P :K=15:20:25为主,轮流使用。

现蕾前,将花梗高度一致的兰苗统一摆放,维持23~25株/m 2的摆放密度。

开花后及时调整花序,梳理花朵形态。

3花后苗复壮栽培切花采收后,将未达催花标准的苗迁移至高温仓进行复壮栽培,促使兰苗进入营养生长。

3.1苗株筛选进入复壮栽培前,应淘汰病害苗和总叶片数少于3片的兰苗,避免潜在病害爆发,提高种植效率。

剩余兰苗根据叶片数和整体状况分类管理。

其中,总叶片数3~4片的兰苗换盆至3.8寸大苗,待成熟后进行三次催花。

总叶片数超过4片且根系发达的兰苗,无须换盆,
在高温环境缓苗1.5~2个月即可进行第三次开花生产。

3.2种植密度前两周,摆放密度仍维持在23~25株/m 2,观察苗株状况,及时淘汰病害苗。

两周后,待苗株情况稳定可提升摆放密度。

3.3环境控制及水肥管理本阶段种植温度控制在26~28℃,不低于25℃,不高于30℃。

前两周,温室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0~15000lx 。

两周后,有少量兰苗萌发新根,可将相对湿度提升至75%~85%,光照强度逐步提升至18000~20000lx 。

水肥管理参照中大苗水肥管理。

根据复壮时间的长短差异,兰苗在复壮结束后可新
生长出1~3片叶片。

4切花采收包装与贮运蝴蝶兰花朵完全开放3~4d 后为切花最佳采收期。

剪切下来的切花应及时插入AVB 预措液,放置在
18℃的包装间内处理0.5~2h 。

经预措处理后,花梗切斜口插入内含18mL 保鲜液的保鲜管内,按花朵数8朵/
枝、7朵/枝、6朵/枝3种规格分类包装,每盒10~12枝。

切花包装箱内放置1-MCP 乙烯受体抑制剂,用于鲜花保鲜。

1-MCP 不但能强烈地阻断内源乙烯的生理效应,而且还能抑制外源乙烯对内源乙烯的诱导作用,是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乙烯受体抑制剂[7]。

1-MCP 乙烯受体抑制剂的剂型和浓度选择根据仓储和运输条件确定。

包装结束后,切花立即推入15℃的冷藏库中贮存,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0d 。

为确保品质,蝴蝶兰切花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全程冷链,根据不同季节和运输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将运输温度控制在15~18℃。

5结语尽管国内规模化、专业化蝴蝶兰切花生产起步较晚,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一领域近年来呈现迅猛发展态势。

与传统蝴蝶兰种植相比较,一方面切花生产对温室设施、设备要求更高,需要更精准
的环境控制技术。

另一方面,种苗重复利用,多条开花产线并行,
温室功能区块调动频繁,导致温室面积需求大,自动化设备占比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

此外,由于蝴蝶兰切花生产,对产品品质、供货周期都有严格要求,使得生产管理流程及品控设置
等环节更加精细,标准化、精细化程度更高,因此对现场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都有较高要求,人员成本相应增加。

目前,参与蝴蝶兰切花生产的厂商大多具有完整产业链,
具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切花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这些厂商资金支持有保障,
能够持续投入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然而,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户来说,进入蝴蝶兰切花生产领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多,
他们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

此外,由于这一领域的技术和人才门槛较高,小型企业或个体
户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因此,
对于想要进入蝴蝶兰切花生产领域的企业或个人,
需要深入调研,充分评估、
精细规划,才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1]贺雅萍,肖文芳,陈和明,等.蝴蝶兰抽梗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报,2023,44(11):2149-2156.[2]刘晓荣,王碧青,朱根发,等.高山低温诱导蝴蝶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J].园艺园林科学,2006(4):310-313.[3]许传怀.蝴蝶兰水肥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2(8):121-122.[4]罗金环,张孟锦,杨志娟,等.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蝴蝶兰营养生长及开花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2(22):31-32,33.[5]唐芸妃,徐旭华,丰锋,等.温度对蝴蝶兰成花诱导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9):47-52.[6]车德影,李霞.不同施肥浓度对蝴蝶兰生长及开花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1):6-8.[7]吕复兵.蝴蝶兰的开花生理与花期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11):52-53.作者简介院徐金凤(1975—),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农艺师,主要从事集团生产经营工作。

园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