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扩展语段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卷扩展语段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含答案)
一、高中扩展语段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陆游晚年居家山阴时作的一首小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柳桥晚眺
陆游(南宋)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答案】我站在小溪旁边,能够听到水中鱼儿的声音,身旁是纵横交错的树林,郁郁葱葱,长得非常茂盛,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白鹤的到来。
天上正好有几片闲云在悠悠地漂浮着,可是却难以汇集成雨,只是在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地飞行,好像在向我招手。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诗人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且写得非常直白,朗朗上口,一读便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抓住“小浦”“鱼跃”“横林”“鹤”等分析,通过对于小溪,以及树木和白鹤的描写,立马使得这首诗生动了起来,充满了意境。
,诗人把乡里的风光,描写的非常传神,读了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抓住“闲云”分析,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注意题干要求“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运用合理的想象,结合意象内容,描绘诗歌画面即可。
故答案为:我站在小溪旁边,能够听到水中鱼儿的声音,身旁是纵横交错的树林,郁郁葱葱,长得非常茂盛,好像在静静地等待白鹤的到来。
天上正好有几片闲云在悠悠地漂浮着,可是却难以汇集成雨,只是在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地飞行,好像在向我招手。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筷子,不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常用的餐具,它还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如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
请根据筷子的外形、功用等特点分别写出筷子“送新婚夫妇”“送合作伙伴”的寓意并说明理由。
①送新婚夫妇
②送合作伙伴
【答案】①送新婚夫妇,寓意“筷子筷子,快生贵子”。
理由:“筷子”谐音“快子”,送新人有早生贵子之意。
或寓意“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理由:筷子外形成双成对。
②送合作伙伴,寓意“互利双赢,不可缺一”。
理由: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
【解析】【分析】本题围绕筷子,来理解其寓意。
举的例子是,筷子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
因为两根筷子一样长,所以送友人可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
如果送
给新婚夫妇,因为“筷子”谐音“快子”,所以送新人可寓意早生贵子之。
又因为筷子外形成双成对,还可以寓意“成双成对,不离不弃”。
送合作伙伴,寓意“互利双赢,不可缺一”。
理由: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
故答案为:①送新婚夫妇,寓意“筷子筷子,快生贵子”。
理由:“筷子”谐音“快子”,送新人有早生贵子之意。
或寓意“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理由:筷子外形成双成对。
②送合作伙伴,寓意“互利双赢,不可缺一”。
理由: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
【点评】根据筷子的外形功用等特点,写出相应的寓意并说明理由,首先要明确和“送新婚夫妇”“送合作伙伴”相关的筷子特点,可以从外形、谐音、用法等方面来考虑;然后用语准确,表达注意逻辑。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你的书斋也许华贵,而我的则简朴,①________。
它因为是在天底下,光线富足;
②________,居高临下,前边的山川、田园、村庄、人物……尽收眼底,眺望绝佳。
③________,使你和外界隔绝;而我的书斋就在空旷伟大的天地中,与自然合为一体。
【答案】但我不爱你的华贵而爱我的简朴;因为在山腰;你的书斋把你局限在斗室中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华贵、简朴”,第②空注意后面的“前边的山川”,第③空注意后文“空旷伟大的天地中”。
故答案为:
(1)但我不爱你的华贵而爱我的简朴
(2)因为在山腰
(3)你的书斋把你局限在斗室中
【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4.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节'其中有以短视频介绍传统文化的活动,假设你的作品入选,请你拟写一段文字放在短视频开头做推介语。
要求:①短视频以“戏曲、中国结、饺子、书法”中任意一个为素材;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90字左右。
【答案】①戏曲:一个台,一场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那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荟萃成一场视听盛宴。
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经过戏曲的诠释,情韵都变得更加浓郁醇厚。
②中国结:一根红绳,从中华文化的深处走来,带来祖先的记忆和祝福,在人们手指间缠绕出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
这精美的中同结挂在廊下窗前,赠与亲朋好友,将
美好的祝福传播到四方。
③饺子:一盆白面、一块鲜肉、一把青葱,经过人们的巧手调制,变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饺子。
这是年节时人们厨房里发生的情景。
一盘饺子,象征的是团圆;一盘饺子,代表的是思念;一盘饺子,蕴含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
④书法:一张白纸、一方砚台、一根毛笔,就能够提供一个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地。
饱蘸浓墨,提笔悬腕,纸上便会诞生一个个艺术精灵。
书法从古传到今,早已不是简单的书写,更承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要给自己创作的短视频作推介语,可以从“戏曲、中国结、饺子、书法”中任意一个为素材进行拟写,注意三方面:一是符合推介语特点;二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三是字数90左右。
示例:中国结:一根红绳,从中华文化的深处走来,带来祖先的记忆和祝福,在人们手指间缠绕出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
这精美的中同结挂在廊下窗前,赠与亲朋好友,将美好的祝福传播到四方。
故答案为:①戏曲:一个台,一场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那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荟萃成一场视听盛宴。
无论是《红楼梦》,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经过戏曲的诠释,情韵都变得更加浓郁醇厚。
②中国结:一根红绳,从中华文化的深处走来,带来祖先的记忆和祝福,在人们手指间缠绕出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
这精美的中同结挂在廊下窗前,赠与亲朋好友,将美好的祝福传播到四方。
③饺子:一盆白面、一块鲜肉、一把青葱,经过人们的巧手调制,变成了让人垂涎欲滴的饺子。
这是年节时人们厨房里发生的情景。
一盘饺子,象征的是团圆;一盘饺子,代表的是思念;一盘饺子,蕴含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
④书法:一张白纸、一方砚台、一根毛笔,就能够提供一个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地。
饱蘸浓墨,提笔悬腕,纸上便会诞生一个个艺术精灵。
书法从古传到今,早已不是简单的书写,更承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
【点评】此题考查语句扩展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根据提供的情景及表达的需要,把语句扩展开,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语句内容更丰富,表意更明确,表达更充分。
即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型。
5.发挥想象,创设情境,扩展以下诗句,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话。
要求寓含一定的人生哲理。
山头斜照却相迎
【答案】寒意初上,偶抬头,却发现,冒着嫩芽、晕着淡淡鹅黄的山头笼着初晴的斜阳,仿佛久别重逢的兄弟,早已迎候在归家路上,暖意油然而生。
人生亦然:寒冷生发温暖,逆境萌发希望,忧患孕育新生命!
【解析】【分析】理解“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和蕴含的哲理需要结合该诗句的上下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许的暖意。
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
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当你对人生的这
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
结合上述分析扩展即可,注意字数和“寓含一定的人生哲理”的要求。
故答案为:寒意初上,偶抬头,却发现,冒着嫩芽、晕着淡淡鹅黄的山头笼着初晴的斜阳,仿佛久别重逢的兄弟,早已迎候在归家路上,暖意油然而生。
人生亦然:寒冷生发温暖,逆境萌发希望,忧患孕育新生命!
【点评】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内涵丰富含蓄、语言简洁凝练的语句,扩展成表达具体明朗,语言疏密相见的语句,是借题发挥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这一考点主要考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答案】她沿着一条小巷,兜兜转转,来到一座房屋跟前。
月色迷蒙,房屋的前面正对着小巷,月下,砖墙、灰瓦,看得清清楚楚。
背面黑乎乎的。
路上没有行人,道旁没有树,没有夜鸦。
房屋没有窗户,大门紧闭,看不到里面的灯光。
她手里拿着一把旧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只好轻轻地敲打着厚厚的墙。
【解析】【分析】这首小诗略带宁静和忧伤,具有浪漫的色彩,在具体表达的时候需要学生重点把握这种趣味特点,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突出“她”内心追寻的一种期待,也可以写出一种精神上追求,也可以从中撷取追寻后失败的感伤与无奈的情怀。
故答案为:她沿着一条小巷,兜兜转转,来到一座房屋跟前。
月色迷蒙,房屋的前面正对着小巷,月下,砖墙、灰瓦,看得清清楚楚。
背面黑乎乎的。
路上没有行人,道旁没有树,没有夜鸦。
房屋没有窗户,大门紧闭,看不到里面的灯光。
她手里拿着一把旧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只好轻轻地敲打着厚厚的墙。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的能力,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
做此题,先要审题,明确做题的方向,然后理解材料给的内容,抓住重点组织答案。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地球气候存在波动性,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远高于现代温度的极热期和远低于现代温度的冰期频繁交替发生,因此过去气候变化的记录是研究现代及未来①________。
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未来全球变暖或将造成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灾难;而古生物研究的结论②________——地质历史中的高温时期通常被称为生物的气候适宜期,海洋和陆地生物都相当繁盛。
研究古代气候环境,③________:化石物种及其组合的特点与变化是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判别气候环境的重大变化。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照系;却与这一观点相左;化石能给我们提供最直观的证据
【解析】【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的“记录”和后文“判别气候环境的重大变化”可知,应该填写“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照系”;第②
空根据前文的“全球变暖或将造成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灾难”和后文的“高温时期通常被称为生物的气候适宜期”可知,应该填写“却与这一观点相左”,第③空根据后文“重要标志之一”“帮助我们判别”可知,应该填写“化石能给我们提供最直观的证据”。
故答案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照系;却与这一观点相左;化石能给我们提供最直观的证据
【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字。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①________。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②________,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________,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答案】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
;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后文的“无论”“第一碳足迹”“第二碳足迹”,可知应该填写“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②空根据前后文的“第一碳足迹”“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比如”,可知填写“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类似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前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可知应该填写“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之类的句子。
故答案为: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点评】填空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认识语言的美,能帮助人更好地走向美的世界。
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就能体会到语言的美,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孩子会热情地收集词汇、成语、优美的句子,背诵经典的诗词,而语言的贫乏,常常使一些孩子用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或与人交流。
甚至一些成年人,在球场上竟然集体用所谓的“国骂”来表达自己
的感情,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①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不一定能体会到语言的美。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发现了语言的美,不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
;用“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解析】【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故答案为:发现了语言的美,不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用“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是语言贫乏惹的祸
【点评】语句填空的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材料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空格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前后分句的连贯分析,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同时也要借助材料中的关联词等标志来判断书写。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①________。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②________。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③_______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答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
;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故答案为: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
【点评】语句补写题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日剧《深夜食堂》是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翻拍成中国版后,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众多,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
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
①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不一定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题材的优秀巨作
;喜欢中国美食,不一定就能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染
【解析】【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而且材料明确说明“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首先应浏览文段,圈出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化的内容,尤其要注意“一定”“必定”“只要……就……”“只有……才……”等字眼。
“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这三句的表达过于绝对,句中“一定”“只有……才能……”“只要……就会……”这些词语表达过于绝对。
再分析例句,“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这一句把原文中“一定”换成了“不一定”,模仿这一例句,可以在“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中的“只有”前面添加“不一定”,把“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中的“只要……就”换成“不一定”。
故答案为:不一定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题材的优秀巨作;喜欢中国美食,不一定就能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染
【点评】语句补写题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还有道德;在病人的坟头之上,还有良知。
一家企业,②________,就不要抱怨被大众进行道德审判,也不要感到委屈。
我们并不主张,③________,但是,在法律失灵的地方,道德审判仍然是一种事实的存在,道德同样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令企业付出惨重的代价。
【答案】在法律之上
;倘若以出卖良知为生
;以道德审判代替法律审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
通读文段,第一处,所要填写的句子是文章总括句中一个小分句,填写的句子句式应与“在病人的坟头之上”句式相同。
再结合下文“在法律失灵的地方,道德审判仍然是一种事实的存在”,此处填写句子“在法律之上”。
第二处,根据横线后“就不要抱怨被大众进行道德审判,也不要感到委屈”,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如果以出卖良知(良心)为生”意思的句子。
第三处,根据横线后“在法律失灵的地方,道德审判仍然是一种事实的存在,道德同样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令企业付出惨重的代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以道德审判代替法律审判”意思的句子。
故答案为:在法律之上;倘若以出卖良知为生;以道德审判代替法律审判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语句的连贯的题目,做提前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
实际上,①_____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答案】昆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语境可知,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②处结合后面原因分析,此处是对为什么惊蛰前后有雷声的解释;③处结合“南北跨度大”分析,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故答案为:昆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语句的连贯的题目,做提前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14.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扩展成100字的文段,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成群的野鸭振翅疾飞,与渐行渐远的落霞,交融成一朵朵流动着绽开的繁花;明静的秋水被霞光映红,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
这是人类无法再续的诗篇,是大自然讲也讲不完的语言。
【解析】【分析】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此题属于句子扩展型,注意写出意境,同时运用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