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苦苣-生菜-辣椒高效栽培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光温室苦苣-生菜-辣椒高效栽培模式
曹瑞金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0(000)005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曹瑞金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063508
【正文语种】中文
曹瑞金,农艺师,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063508,E-mail:*****************
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位于滦南县城东南部,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全镇农民收入的80%来自于蔬菜收入。
近几年来,姚王庄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蔬菜周年三种三收(即苦苣—生菜—辣椒)高效种植模式,生产的苦苣、生菜和辣椒主要销往东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地,需求量大,销路非常畅通。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模式生产的苦苣11月底~12月初上市,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产值5000~6000元;第2茬生菜在春节前后上市,每667m2产量2000~2500kg,产值6000~7000元;辣椒上市期在3月底前后,每667m2产量在6000kg左右,产值8000~10000元。
一般年份三茬产值19000元以上,2009年初,仅一茬生菜每667m2产值就达到18000元,三茬产值高达33000元,经济效益较好。
苦苣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分苗,10月上中旬定植,
定植后40~50d(天)、11月中下旬采收上市。
苦苣定植后、10月中下旬立即
播种生菜,11月中旬分苗,生菜苗龄50d(天)左右,12月中旬整地施肥定植,定植后50d(天)左右、翌年1月底2月初采收上市,生菜分苗后、约11月中旬播种辣椒,12月中旬分苗,苗龄80d(天)左右,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3月下
旬开始陆续采收,直至下一个生产周期开始前(8月上旬)拉秧。
1.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病、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如菊花苦苣和碎叶苦苣,每667m2用种量15~20g。
1.2 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灭菌5~6 h(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
3~4 h(小时),捞出控干水分,用种子干质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后即可播种。
1.3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选用园田土与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按3∶1比例混匀;按每立方米加入三元复合肥1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g充分拌匀过筛,备用。
1.4 播种及播后管理于8月下旬~9月上旬在棚内播种育苗,因此期间外界温度高、光照强,棚膜的主要作用是防雨水和遮阴降温,棚膜最好用旧棚膜。
播后3~5d (天)即可出齐苗。
待苦苣3片叶时即可浇水、分苗。
遮阴材料选择遮阳网、苇帘、玉米秸秆等均可,而且在没有阴雨天气时昼夜都要通底风,以防高温烤苗和幼苗徒长。
1.5 分苗及管理 9月中下旬,幼苗生长至二叶一心时分苗。
分苗床按每平方米施入有机肥5kg、三元复合肥0.05kg,与床土充分混合后整细耙平备用。
此时水分管
理应保持土壤见湿见干,不旱不浇,以防幼苗徒长,待幼苗长到6~7片叶即可浇水、起苗定植,苗龄30~40d(天)。
1.6 定植 10月上中旬定植。
定植前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三
元复合肥40kg,然后做成宽1.2m的畦,按株距20cm,行距30cm定植,每
667m2栽10000株左右。
1.7 定植后的管理苦苣定植后立即浇缓苗水,缓苗期棚内温度超过20℃时开始通风,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25℃,夜间10~15℃。
缓苗后中耕一次,同时摘除下
部干叶、病叶。
在立冬前后准备好草帘,以备夜间保温,整个生育期白天不超过25℃,夜间保持10~15℃即可。
保持土壤湿润,生长至莲座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次,每667m2用量20kg。
1.8 采收 11月中下旬苦苣外层叶片长到30~50cm,单株质量达到0.25kg左右
即可采收上市。
1.9 病虫害防治苦苣病虫害发生较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虫害主要是
蚜虫、小菜蛾、地老虎等。
霜霉病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
软腐病防治使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3%克菌康(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可用BT乳剂2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15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
防治地下害虫用麦麸或稻糠炒香后
拌入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用50~100g于傍晚撒入
田间。
2.1 品种选择选用美国大速生、绿菊等品种。
2.2 播种及播后管理 10月中下旬,上茬苦苣定植后播种生菜。
播前种子日晒4~5 h(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3~4 h(小时),捞出控干水分,用种子干质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后即可播种。
苗床浇足底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撒
播于床面,覆土0.5~0.8cm。
2.3 苗期管理播种初期外界温度较高,白天管理应采取棚膜通底风及遮阴等措施,夜间在没有阴雨天气时必须通底风降温,特别是分苗至缓苗阶段,更应注意白天必
须遮阴。
后期应根据天气变化在立冬前后准备好草帘,以备夜间保温,白天注意通风降温。
2.4 分苗 11月中旬、幼苗二叶一心分苗,分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4℃以下,当苗长到6~7片真叶时即可起苗定植,苗龄约40d(天)。
2.5 定植上茬苦苣采收后,及时清除残叶残根,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施入尿素15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0kg。
然后按宽70cm 起垄,准备定植。
12月中旬,按株距20cm、行距35cm定植,每667m2定植8000~9000株,定植培土后立即浇水,注意水要浇足浇透,以利缓苗。
2.6 定植后管理生菜生长适宜的温度为8~24℃,因此温度管理白天温度不超过24℃即可,夜间应注意保温,必要时加盖一层旧棚膜或草帘。
该茬生菜一般在莲座期蹲苗后追肥1次;在浇好定植水的基础上,定植后7~10d (天)浇1次缓苗水,进入莲座期应注意中耕蹲苗,控制水分。
2.7 病虫害防治该茬生菜病虫害发生较轻,主要注意防治霜霉病;因栽培季节气温较低,基本没有虫害发生。
防治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使用2~3次。
2.8 采收定植后40~50d(天)(1月底2月初),单株质量达到0.4kg左右即可采收上市。
3.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牛角型辣椒品种,如日本品种天宝、天禄或国产品种海丰68、勇士2000等。
3.2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分),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min(分),或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分),然后洗净催芽。
3.3 催芽把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当8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4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选用3 a(年)以上没有种过茄科蔬菜的园田土与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按3∶1比例混匀;且每立方米加入三元复合肥1.5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g充分拌匀过筛,一部分用作播种覆土,一部分装营养钵以备分苗用。
3.5 播种在11月中旬播种。
苗龄80~90d(天)。
浇足底墒水,水渗后覆1层营养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床,然后覆营养土0.8~1.0cm厚。
3.6 分苗 12月中旬,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分苗,直接分苗至10cm×10cm营养钵内,当幼苗现大蕾时即可起苗定植,苗龄80~90d(天)。
3.7 苗期管理播种至齐苗,白天适宜温度为25~30℃,夜间15~18℃;齐苗至分苗,白天23~28℃,夜间15~18℃;分苗至缓苗期,白天25~30℃,夜间18~20℃;缓苗至定植前7d(天),白天23~28℃,夜间15~17℃;定植前7d(天)降温炼苗,白天20~25℃,夜间10~12℃。
此期的夜间温度管理主要采取增加保温材料(即双塑双苫),在不影响夜间温度的前提下草苫应早揭晚盖,增加光照。
幼苗在分苗前一般不浇水,如特别干旱叶面喷水即可;分苗的同时浇透水,以后主要看土壤墒情及幼苗长势灵活掌握,不旱不浇,如需浇水要浇小水,以防止浇大水降低地温影响幼苗生长。
定植前7~10d(天),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腐殖酸类叶面肥喷施1次,以起到防病壮苗的作用。
3.8 定植 2月上中旬上茬生菜采收后清除残根残叶,整地施肥。
一般结合耙地施入有机肥5000kg、尿素20kg、硫酸钾25kg、磷酸二铵20kg,然后按120cm宽起垄栽培,每垄栽2行。
按株距35cm、行距60cm定植,每667m2定植3000株左右。
3.9 定植后管理
3.9.1 水肥管理定植后浇1次水,定植水不宜过大,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缓苗,7~
10d(天)后再浇1次透水,然后中耕蹲苗。
当门椒坐稳后,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7.5kg、硫酸钾4~6kg。
果实第1次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15~20kg,进入盛果期后每7~10d(天)浇1小水,隔一水追一次肥,每667m2每次用尿素5~10kg、硫酸钾8~10kg,肥料可穴施,也可随水冲施。
3.9.2 温、湿度管理缓苗期白天28~32℃,夜间15~18℃;生长前期白天25~28℃,夜间13~18℃;结果期白天25~30℃,夜间18~20℃。
生长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75%。
草苫在缓苗期应早揭早盖,以后在不影响夜间温度的前提下草苫应早揭晚盖,增加光照。
夜间温度过低时再加盖1层旧塑料。
5月中旬完全撤掉草苫。
3.10 病虫害防治
3.10.1 虫害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茶黄螨。
蚜虫及白粉虱采用黄板诱杀,防
治效果较好,药剂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应在幼虫尚未蛀入果实内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BT乳剂2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茶黄螨应注意早期防治,可选用40%尼索朗(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
3.10.2 病害防治本地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褐斑病。
防治疫病在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按本地多年的经验,结合浇水在初花期每667m2用硫酸铜3.0~3.5kg沟施,防病效果在95%以上;防治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5%植病灵(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硫酸铜混和而成)乳剂1000倍液,每隔7~10d(天)喷1次,连续3次,根据本地实践经验,在使用以上药
剂的同时,每喷雾器水(约15kg)加入人用病毒唑针剂3支和1500倍液的腐殖酸类叶面肥,防治效果更好;防治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福美双500倍液,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