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的逻辑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的逻辑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中性粒细胞从游离状态到目标位点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涉及SEL-SLIG的结合,INT-ICAM的结合,以及还包括趋化因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它们共同诱导巨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目标位点,这看起来有点复杂。
如果让我们自己来设计这套系统,我们是否会只设计一对黏附分子(例如SEL-SLIG)来
实现这一事件,这不是更简单吗?
答案是对的,只设计一对黏附分子确实非常简单,但是,我们还要考虑一件事情,我们人体内约有1000亿个内皮细胞,假设有一个内皮细胞突变了,它在其自身表面表达大量的SEL,如果此时仅需要一对黏附分子,例如SEL-SLIG就能诱导
中性粒细胞,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中性粒细胞们会一窝蜂地从血液中出来,进入正常组织,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是三种这样的分子来诱导中性粒细胞,那么这个系统的安全性系数就会提高。
前面我们还提到,内皮细胞SEL的表达大约需要6小时,这个时间似乎有点长。
如果巨噬细胞一旦检测到危险就马上从血液里招募中性粒细胞不更好吗?其实
不一定。
假设你是巨噬细胞,你要招募战友(中性粒细胞)的前提是,病原体的攻击非常强烈,你应付不过来。
如果遇到的只是个别病原体,你自己就马上搞定了,短时间内根本用到中性粒细胞插手。
另外,招募中性粒细胞还会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巨噬细胞会持续战斗数天,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上调SEL的表达,这就确保了在真正需要
时才会招募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并非是唯一一个能开血液并进入组织的免疫细胞,此外还有肥大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激活的B细胞和T细胞也必须被派往感染的部位。
这些细胞的
不断运输就像一个邮政系统,其中有数万亿个包裹(其实就是免疫细胞)必须要精准地投递到正确的位置,其中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就是这个系统的体现,其余的细胞也是按照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迁移策略进行的。
免疫系统的这个“邮政系统”的重要特征就是,诱导细胞滚动和停止的分子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不同位置各异。
因此这些黏附分子就相当于“邮编”,确保了细胞进入各自适当的位置。
事实上,SEL-SLIG及其配体属于不同的家族,只有这两个家族的成员才能配对。
INT-ICAM 也是如此。
由于这两个家族的成员很多,因此可以指导许多不同的免疫细胞进入正确的位置。
因为免疫系统的细胞都装备有特定的黏附分子,每类免疫细胞对应的准备位置有相应的配体分子,所以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会在需要的地方滚动、停止和离开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