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章:《西游记》——奇幻的取经之路
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及其寓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如妖魔鬼怪、神话传说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蕴含的哲理及道德观念。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人物性格及奇幻元素。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红楼梦》——贵族家庭的兴衰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家族纷争、爱情悲剧及其寓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作品中的家族纷争、爱情悲剧,如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人性弱点。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人物性格及家族纷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第三章:《三国演义》——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等英雄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战争、政治斗争及其寓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作品中的战争、政治斗争,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用人之道及忠诚观念。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人物性格及战争政治斗争。

3. 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英雄气概。

第四章:《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抗争之路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宋江、武松、林冲、李逵等英雄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农民起义、官逼民反及其寓意。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
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作品中的农民起义、官逼民反,如梁山泊起义、好汉们的抗争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及正义观念。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人物性格及农民起义。

3. 故事分享,让学生了解好汉们的英勇事迹。

第五章:《儒林外史》——科举制度下的士人悲剧
教学目标:
1.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范进、周进、胡屠户等形象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科举制度、士人生活及其寓意。

4
第六章:《三国志》——历史真实的还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

3. 掌握《三国志》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介绍《三国志》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对比分析《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上的差异。

3. 重点讲解《三国志》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与文学加工的关系。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三国志》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与《三国演义》的对比。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历史真实与文学加工的理解。

第七章:《聊斋志异》——鬼怪世界的现实寓意
教学目标:
1. 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聊斋志异》中各篇短篇小说的主题和寓意。

3. 理解作品中的鬼怪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 培养学生对超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聊斋志异》中几篇典型的短篇小说,如《画皮》、《促织》等。

3. 探讨作品中的超自然现象和鬼怪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聊斋志异》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典型短篇小说的主题和寓意。

3. 故事分享,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奇幻和现实寓意。

第八章:《镜花缘》——奇幻世界的女性视角
教学目标:
1. 了解《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镜花缘》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3. 理解作品中的奇幻世界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映射。

4. 培养学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镜花缘》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镜花缘》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如唐小山、林黑儿等。

3. 探讨作品中的奇幻世界和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如女性地位的展现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性别问题。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镜花缘》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女性角色和奇幻世界的理解。

第九章:《老残游记》——晚清社会的讽刺画卷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老残游记》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形象。

3. 理解作品中的晚清社会现实及其讽刺意义。

4. 培养学生对历史社会的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介绍《老残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老残游记》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老残、师师等。

3. 探讨作品中的晚清社会现实和对官场的讽刺,如腐败现象的揭示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历史背景。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老残游记》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3. 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讽刺意味。

第十章:《封神演义》——神魔世界的英雄传奇
教学目标:
1. 了解《
第十一章:《封神演义》——神魔世界的英雄传奇
教学目标:
1. 了解《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封神演义》中各路神魔和英雄的性格特点及功能。

3. 理解作品中的神魔世界及其对道德和信仰的探讨。

4. 培养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封神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封神演义》中主要神魔和英雄,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

3. 探讨作品中的神魔世界和英雄传奇,如封神榜的故事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道德观念和信仰问题。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封神演义》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神魔和英雄的特点。

3. 故事分享,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奇幻和英雄气概。

第十二章:《镜花缘》——奇幻世界的女性视角
教学目标:
1. 了解《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镜花缘》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3. 理解作品中的奇幻世界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映射。

4. 培养学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镜花缘》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镜花缘》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如唐小山、林黑儿等。

3. 探讨作品中的奇幻世界和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如女性地位的展现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性别问题。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镜花缘》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女性角色和奇幻世界的理解。

第十三章:《老残游记》——晚清社会的讽刺画卷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以及作品背景。

2. 分析《老残游记》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形象。

3. 理解作品中的晚清社会现实及其讽刺意义。

4. 培养学生对历史社会的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介绍《老残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老残游记》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老残、师师等。

3. 探讨作品中的晚清社会现实和对官场的讽刺,如腐败现象的揭示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历史背景。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老残游记》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3. 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讽刺意味。

第十四章:《儒林外史》——科举制度下的士人悲剧
教学目标:
1. 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以及作品背景。

2. 把握主要人物范进、周进、胡屠户等形象的性格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科举制度、士人生活及其寓意。

4. 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作品地位。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探讨作品中的科举制度、士人生活,如范进中举、周进的官场生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人性弱点。

教学活动:
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基本情况。

2. 课堂上,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及人物性格及士人生活。

3. 故事分享,让学生了解士人的悲剧命运。

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阅读古典名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总结学习古典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
1. 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作者背景。

2.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及其寓意。

4. 作品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人性弱点、社会问题等。

难点:
1. 对作品背景及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对作品中复杂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的把握。

3. 对作品深层次寓意和批判性的思考。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也能对历史社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