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点合一”建设美丽乡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三点合一”建设美丽乡村
严祖斌;程咏梅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严祖斌;程咏梅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委农村工作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委农村工作

【正文语种】中文
近几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大福村多措并举,创新实干,全力打造农民集中居住点、村级创业点和高效农业示范点,并使“三点”集中连片,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大福村先后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等称号。

大福村位于棉花庄镇北侧,靠近236省道,共有2324口人,685户,2850亩耕地。

2009年初,时任村副主任的李松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李松时年32岁,大专学历,是淮安市威邦建材公司的老板,有一定经济实力、社会阅历和工作魄力。

上任之初,适逢区委提出“富民壮村强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

他团结和带领村支两委转变传统思维,转移工作重心,集中精力抓发展。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分析利弊,大福村最终明确的发展思路是:抓发展必须抓载体、上项目,全力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村级创业点和高效农业示范点“三点合一”。

实践证明,思路决定
出路,一着棋走活了全村发展一盘棋。

一是坚持“三集中”,重点解决合理布局问题。

“三集中”,即村民集中居住、项目集中建设、土地集中流转。

村民集中居住,就是将原有近百个自然村落的农户集中到居住点上盖房子。

拆掉老庄台,以宅易宅,每户再上交村里1.5万元,作为居住点配套设施费用,用于改善居住环境。

环境好了,村民们纷纷来此建房,四年时间全村已有三分之二农民到居住点入住。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改善了居住条件,便于管理与服务,还能有效地治理“脏、乱、差”,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

项目集中建设,就是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划定一块350亩建设用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招引
项目落户。

这样做既可以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方便村民就近就业,还能节约建设成本,实现生产生活功能分区。

土地集中流转,大福村累计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均是由村里根据需要先从村民手中将其承包地集中流转过来,再由村里统一对外发包,统一供地,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二是坚持“三统一”,重点解决建设秩序问题。

“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统一规划,该村从南京请来专家,按照“三点合一”的总体框架和功能配套的生产生活要求,结合大福村实际,因地制宜,对村部、广场、居住点、创业点、高效农业示范点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统一规划。

再由该村根据实际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推进。

统一设计,由规划专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村部办公楼、农民别墅、大福广场、路灯及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风格造型进行统一设计定位,保证单体美观实用,内涵丰富,整体和谐统一,主题突出。

统一建设,村里专门成立上百人的施工队,对居住点的房屋及各种基础设施统一承建、统一购料、统一质量标准,这样做既可节约很多成本,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又便于监管,保证质量。

三是坚持“三渠道”,重点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出。

2009年,大福村靠填整120亩废沟渠,建农民集中居住点挖到了第一桶金,当年就实现收入
90万元。

后来又拆掉老庄台110多户,腾出了230亩建设用地,以地生财,挣到了第二桶金。

村里有了一定的实力,他们没有满足,更没有挥霍浪费,而是勒紧裤带,将这些资金大部分用在“三点合一”建设上,滚动发展,为村集体经济不断创造效益。

二是经营户或投资商掏。

“三点合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村集体单打独斗显然无济于事,于是该村就采取“借鸡生蛋”办法。

如正在建设中的150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分为采摘区、垂钓区、科普区等十大板块,总投资700多万元,村里只出少量的配套设施款,其余按照功能区划,统一对外招商,
分别由十多个投资者承担并组织实施。

村里只负责按协议规定验收监管,收益分成。

三是争取上级帮。

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多方争取。

几年来,大福村通过不同渠道,争取到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乡村道路升级改造资金、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补贴等惠民资金近百万元,为大福村的快速发展给力加油。

四是坚持“三到位”,重点解决项目招引问题。

新农村建设再美,没有项目,留不住人,终究不能持久。

因此,大福村一直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

至目前,该村已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米,招引企业14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5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50人。

其成功之处在于“三到位”。

一是干部思想解放到位。

他们“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富民壮村,就想方设法留住客商。

三年前,多乐热能项目想在大福投资,但老板因嫌地价太高一直没有落户,大福村委通过调研,认为项目好,带动力强,便从集体收益中划出15万元让利于该企业。

结果该项目每年除了税收、用工,还为村集体创收4万多元。

芥子园涂料想入驻村集体投资的4000平米标准化厂房,但一时又拿不出租金,村里当场研究拍板,先生产,见效以后再付租金,目前该企业产销两旺,及时补交了租金。

二是客商服务到位。

凡是来的客商,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建设、办证以及生产等各方面由村里为其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恒洁丝厂因资金短缺面临停产,村支书亲自为其跑银行、办手续,担保贷款60万
元帮其渡过难关。

三是群众工作到位。

为了营造良好的亲商环境,让投资者安心生产、开心生活、放心赚钱,该村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亲商安商。

几年来,尽管创业点与居住点靠在一起,却没有出现一起让投资商不愉快的事。

五是坚持“三结合”,重点解决长效发展问题。

一是建管结合。

村里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村组干部周例会、党群议事会、村企联席会,使各项工作依法、民主、公开、公正。

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村里修建了116个垃
圾池,配备150只垃圾桶、15辆垃圾清运车,聘用15名专兼职保洁员,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保证了“三点合一”全天候保洁。

二是学用结合。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针对性地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与就业技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需要。

仅2013年,该村就组织了400名从事
高效农业生产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以适应高效农业示范点发展需要。

三是形神结合。

大福村按照“三点合一”的思路,已经打造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三点有机融合,互利互补,为壮村、富民、安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该村还注重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培养村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使该村成为名符其实的省级文明村。

“三点合一”给大福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村强民富了。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007年的5000多元猛增到2013年的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2013年的13000多元,增幅和绝对值均位居全区前列。

现在大福村农民富裕了,小轿车保有量达到110辆。

村庄环境变美了。

1万
平米的大福农民休闲健身广场,2万平米的村庄绿化,5、6公里宽阔的水泥路面,以及一盏盏整齐明亮的路灯,一排排崭新的农家三层别墅式小楼,一幢幢新起的标准厂房,无不显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每天晚上安居乐业的农民会自发地来到大福广场休闲娱乐,或跳起欢快的现代舞,或
观看定期组织的文娱演出。

老年人更是老有所乐,村里专门建了一所居家养老中心,图书室、娱乐室、精神关爱室、健身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三点合一”让他们感到生活丰富多彩,日子越过越美好。

村干部在百姓心中的位置提高了:村里有了钱,便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包括每年为村民垫交一事一议筹款、代缴合作医疗保险、免费发放洗澡票,村干部与困难户结对帮扶,定期上门送温暖,村民家遇事主动上门送慰问金。

这些,村民们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间,对村干部工作十分支持。

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居,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大福村凭借“三点合一”让村民走上了幸福路。

大福村的巨变,吸引了省内外各方面的关注,很多人到这里来考察学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