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杨峰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心肺复苏”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杨峰
教学计划
心肺复苏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
心肺复苏
课次
3
单元
教学
目标
1.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技术原理,明确不同意外伤害现场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
2.学会环境评估和正确求救方法,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动作,能够熟练完成单人或团队配合下的
心肺复苏操作,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技术准确、规范。
3.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弘扬人道、奉献
精神,培养团队合作互助能力和敢于担当
的社会责任感。
单元
教学
重点
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正确的操作流程
多年来致力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应急救护等方面的
研究,开发中学生应急救护校本课程,
2007
年考取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
资证书,被聘为镇海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指导专家。
【教师简介】
杨峰,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40
岁,
2003
年
7
月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现任
教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高级教师,副书记
副校长,教龄
16
年,宁波市名
教师,宁波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曾获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
,
浙江省规划
课题二等奖
,
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
,
论文被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学术委员会收
录论文集并进行大会报告。
联系方式:
137********。
课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策略
1
1.呼吸系
统
、心
血
管
系统
结
构和功能
2.人工呼
吸
、胸
外
心
脏按
压
的方法
3.紧
急
呼
救方法
1.了解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知识,明确体
育锻炼对其影响。
2.掌握紧急呼救的方法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动作,
做到仰头举颏法
操作准确,吹气动作正确,明确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和操作方法,做到直臂按压和控制按压节奏。
3.培养冷静、果断的品质,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开通
气道的仰头
举颏法、按
压部位和按
压手法
难点:吹起
同时眼睛观
察
胸
廓
起
伏、按压力
度控制
1.结合模型和视频讲解呼吸系统、心
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
2.小组探讨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心
血管系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3.结合视频和模拟人分组学练紧急呼救、
人工呼吸技术和胸外心脏按压
技术。
2
心肺复苏
1.学生能够学会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全面了解心肺复苏的作用和
意义。
2.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心
肺复苏的全套操作动作,
做到胸
外按压部位准确,
按压深度和人
工呼吸吹起量适当。
3.弘扬人道、
奉献精神,
培养合
作互助能力和敢于担当的社会
责任感。
重点:
正确
的操作流程
难点:胸外
按压和人工
呼吸协调配
合
1.讲解示范心肺复苏完成操作技术
2.分步讲解示范技术动作
3.各小组采用“学—练—评”任务单式学习技术
4.单人独自完成心肺复苏
5.团队协作完成心肺复苏
3
1.溺
水
现
场
的心
肺
复苏
2.交
通
意
外
伤害
现
场
的心
肺
复苏
3.考核
1.学会不同意外环境下的评估判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掌握模拟环境下的急救流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
动作准
确,学生能够客观评价。
3.培养冷静思考、客观评价的能
力。
重点:冷静
处理突发事
件
难点:现场
急救程序正
确,心肺复
苏及时和正
确。
1.溺水环境下的小组合作急救演练
2.交通意外环境下的小组合作急救
演练
3.校园体育场突发事件的小组合作
急救演练。
4.分组考评心肺复苏操作
心肺复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方针,贯彻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
互帮互助的意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学生对心肺复苏认识不足的现状,本课利用校园突发事件导入、巧用学习任务单开展小组合作下的“学—练—评”
教学模式,运用单人救护+团队合作救护两种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练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乐学、会学、会用”,从而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担当和合作互助的行为品质。
二、教材分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掌握运动健康知识是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要求。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水平四的重点内容就是学会自救互救技能,重点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是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中的重点学习内容。
初中生溺水、交通事故死亡事件频发,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死亡的大敌,这与学生对安全意识不足、应急避险能力差、面对突发事件不会运用心肺复苏的紧急救护方法有直接关系。
心肺复苏简称CPR,是现场急救人员对伤病患者无反应、意识、呼吸等体征出现时,第一时间给与伤病患者的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主要包括识别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通气道和人工呼吸等重要部分,通过规范动作和完成程序的学练,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的操作流程,教学难点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协调配合。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水平四初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模仿能力,好胜性强,易浮躁。
学生对心肺功能和急救知识了解较少,多数学生都对心肺复苏技术有兴趣,少数人对模拟人有一定恐慌心理,个别女生会出现“害羞”心理,不愿意参与心肺复苏实操练习,这给教学心肺复苏带来一定难度。
技术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胸外按压部位不准确、气道未开通、按压频率不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小组合作无序化、低效化等问题。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多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完整到分解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模式下
“学—练—评”
任务单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急救本领,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流程
意外伤害视频导入→心肺复苏完整动作示范→心肺复
苏分步演示讲解→单个学生心肺复苏学练→小组合作“学—练—评”→教学展示→多人合作完成心肺复苏→点评、小结
五、安全防范
课前认真检查上课场地,准备好一次性CPR消毒面膜等安全防护器材,教会学生评估现场环境,提高学生模拟环境下的自我防护意识。
六、课的特点与创新
本节课在教学流程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学—练—评”任务单使用、体育品德的渗透四个方面皆有亮点。
教师利用身边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价值,心肺复苏教学中采用单人救护——团队救护,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以小组合作为基础,通过任务单让学生能够完成“学、练、评”三个内容,在团队救援练习时,每个学生都能轮流体验团队总指挥全面组织救援并做胸外人工按压、拨打急救电话并取AED和人工呼吸操作者角色,演练中组员分工明确,练习密度明显增大,符合实际情况,团队合作急救提高了学生团队互助的能力,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的精神,培养了学生敢于担责的社会责任感,促进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实现体德共育思想。
“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心肺复苏”教案
任课
教师
杨
峰
任教班级
初三
2
班
课的类型
理论课
新授
学生人数
40
人
课
时
2
教学
内容
心肺复苏
教学重点
规范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协
调配合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说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全面了解心肺复苏的作用和意义。
2.85%
左右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的全套操作动作,做到胸外按压部位准确,按压深度和人工
呼吸吹起量适当,
15%
的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同伴帮助下做到流程正确,
找准按压点和掌握人工呼吸方法。
3.弘扬人道、奉献、博爱、救死扶伤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和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
感。
课的
结构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学练与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要求
导入
部分
5
ˊ
1.课堂礼仪
2.安全教育
3.视频导入:
观看运动者突发心脏骤停视频,并小组讨论如何救助。
1.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
3.检查服装
4.提问:遇到突发心脏
骤停该怎么办?
1.向老师问好
2.精神饱满
3.检查服装
4.认真观看视频,小
组讨论回答问题。
1.将
40
名学生分成
6
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负
责全组工作。
2.坐姿端正、
.
安静有序
基本
部分
38
ˊ
一、心肺复苏完整动作示范
二、心肺复苏分步教学
1.观察环境
2.判断意识
3.呼救求援
4.判断呼吸
5.胸外心脏按压
6.开放气道
7.人工呼吸
8.判断恢复情况
三、分组练习心肺复苏
1.教师示范完整技术动
完成
5
个循环操作。
2.明
确
学
生
观
看
的
要
求:呼救、检查、按压深度、仰头举颏法。
1.教师分步讲解、示范
2.强调各步骤要点,明确学习和操作标准、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思考,并模仿练习。
4.每位学生做
1-2
环
1.教师讲解各小组练习方法和要求。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练—指—评”模式,即一人练习一人指导多人评价。
3.教师巡视指导
4.循环播放完整动作视频。
1.根据观察要求认真
观看
8
个步骤。
2.重
点
关
注
按
压
深
频率和保持气道
开通状态。
1.认真听讲,关注要
点,
明确操作流程和
操作手法。
2.关注各步骤的关键点,原地模仿体会动作。
3.明确原理,形成有序的心肺复苏流程。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自主学练。
2.小组长组织并指导学练者完成全套流程。
3.其他组员根据任务单进行评价。
4.组内自评动作。
5.反复练习。
1.安静听课
2.注意力集中。
1.仔细聆听
2.认真观察教师动作
3.关注各步骤要点,明确救护员所讲的每一件话。
1.各组按照次序有序练习
2.救护员声音洪亮,动作准确,有力度。
3.观察者认真观看,结合任务单客观评价。
四、展示与评价
1.各组优生展示
2.小组评价
3.教师评价
五、团队合作完成心肺复苏
1.鼓励优生示范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动
作要点。
1.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各小组练习
1.认真展示,动作规
范,声音响亮,流程
清晰。
1.小组长组织下的合
作演练,团队协作,
动作规范标准。
1.积极鼓励示范者
2.主动参与评价
1.相互提醒,积极配合
2.认真观摩,客观评价
结束
部分
2
ˊ
一、学生小结
二、教师总结
三、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小结
2.教师全面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要点,明确课后作业。
3.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1.学生认真总结
2.认真聆听教师总结要
点,明
确作业
内
容。
3.各组回收各自器材
1.坐姿端正
2.积极思考
3.主动参与回收器材场地
器材
场地:室内场地
器材:心肺复苏模拟人
7
具、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PPT
、人工呼吸防护罩
课后
反思
本次课是心肺复苏单元第三次课,内容是心肺复苏完整技术教学。
前两次课分别学习心血管系统
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内容,科学合理的内容分解教学为本次课的教学
奠定坚实基础。
本课教学分层四大部分:案例导入引发争鸣,教师讲解示范明确流程,
“学—评—练”任务单式单
个学生操练掌握技术,团队协作救护实践体验。
教学步骤清晰,教法选择合理,结合任务单开展小组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组织、管理和开展练习,团队救援汇中每个学生都能担任不
同角色,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领导力和组织
力。
教师对各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和动
作纠错,有利于小组开展“学—评”工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动作。
心肺复苏教学中渗透德
育思想,突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有效落地体育品德核心素养,鼓励学生把正能量带进家庭、
带进社会。
本课不足之处有二点:一是教学器材模拟人略显不足。
还可以再增加两组模拟人,增大学生个体
的练习次数;二是教学场地局限。
本课如果放在体育馆内教学,可以增大模拟场景,使团队救援更逼
真,贴近现实。
综上,单元第四节课教学中要注意场地的选择和利用,同时增加两套模拟人,提高练习次数。
教
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指导教师:朱水敏
宁波市教研员
指导教师点评:无论从《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对学生应急救护能力要求,还是基于初中体育与健
康理论知识对学生溺水等意外伤害事故的防、救能力培
养,亦或从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社会的道德和责任担当角度看,本课都完成了知识、技能、情感多层面的传递和渗透,能够让学生模拟环境下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和实操技能,对学生、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是受益匪浅的。
本课最大亮点是对心肺复苏教学的教法、学法选择和教具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呈现突发现场、心肺复苏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使学生一定就懂、一学就会;学生通过“学—评—练”任务单进行学练,能够实现学中评、评中学,通过单人操作和团队协作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学会和运用心肺复苏技术。
紧急救护技术不仅仅是救人,更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作为社会人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弘扬人道、关爱、奉献的精神,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