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导》周报(1922.9.13--1927.7.1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份机关报。

1922年9月13日,经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

《向导》周报,初由陈独秀、蔡和森任主编。

继之由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

主要撰稿人有:蔡和森、瞿秋白、陈独秀、高君宇、彭述之等人。

毛泽东、周恩来、赵世炎等也在此刊上发表过文章。

《向导》周报主编陈独秀,时任中共中央局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他在出版了201期的《向导》周报上,共发表文章258篇。

《向导》周报,以其当时所处的“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战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

……”之社会形态为基点,以“……现在,本报同人依据以上全国真正的民意及政治经济的事实所要求,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呼号于国民之前!”为其办报宗旨。

(引自--《向导》周报发刊词)
1927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揭露了“国民政府在反动阴谋之下的政局”。

15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反共清党,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

18日,《向导》周报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时局宣言》并停刊。

《向导》周报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第一次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的第一份机关报,刊行历时5年,共出版了201期。

《红旗》(1928.11.20--1930.8.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份机关报。

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

谢觉哉主编。

《红旗》在其创刊号上,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

书中告之全国民众:“目前是旧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将要到来,我们--工人农民兵士和一切穷苦的平民应当不断的起来反对自己的压迫剥削者,反对军阀豪绅地主资本家,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对帝国主义,从斗争中团结自己力量,巩固革命的战线,摇动反动的统治,夺取敌人的武装武装自己,学习暴动的艺术以促进新的革命的高潮更快的到来,一直到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此,可为《红旗》办报之宗旨。

《红旗》前23期为周报,从第103期开始为3日报。

(1--4期)为16开,(5--23期)为32开,(24--126期)为8开。

1930年8月2日,《红旗》停刊,共出版了126期。

1930年8月15日,《红旗》与《上海报》合并为《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1930.8.15—1931.2.1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份机关报。

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

是由《红旗》与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上海报》合并而来。

《红旗日报》从创刊号开始到第161期为止,在其报头的左侧和下侧相继注明《红旗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

1930年9月30日,《红旗日报》在第44期发表了“红旗日报宣言”称:“……我们揭起了中国苏维埃的旗帜,号召了全国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战争的革命运动,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在现在革命中之一切政纲与主张,发布了中国广大群众在目前时局中的斗争要求与战略,更鼓励了全中国之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的阶级斗争。

……”。

此,可视其为《红旗日报》的办报宗旨。

1931年2月14日,《红旗日报》从第162期开始到第182期为止,在其报头下侧注明《红旗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

1931年3月8日,《红旗日报》停刊,共出版了182期。

《红旗日报》,(1—42)期为4开;(43—182)期为8开;其中(65—83)期为16开。

1931年3月9日,《红旗日报》改名为《红旗周报》。

《红旗周报》(1931.3.9—1934.3.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

1931年3月9日,在上海创刊。

《红旗周报》是由《红旗日报》改名而来,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恢复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红旗周报》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击破国民党进攻红军的新计划”和“本报编者给读者的信”。

其“本报编者给读者的信”一文中说:“……亲爱的读者,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推倒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而斗争呵!”。

可视其为《红旗周报》的办报宗旨。

《红旗周报》,1933年8月第59期开始改为半月刊,1934年3月1日终刊。

共出版了64期,另有附刊13期。

《红旗周报》第1--9期,为8开版;第10—64期为32开版。

在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严酷环境下,《红旗周报》不能公开出版发行。

从第10期开始,《红旗周报》改为32开版。

为了掩护其真实面目,封面常以“《实业周报》、《佛学研究》”等假封面出现。

《红色中华》(1931.12.11—1937.1.2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五份机关报。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周以粟、瞿秋白任主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是毛泽东。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瑞金。

1933年 2 月4日,《红色中华》在第49期4版刊登的“特别通知--关于红色中华的通讯员问题”中称:“我们认为健全我们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是极端必要的,我们决定:一、改红色中华为党团政府与工会合办的中央机关报……”。

因此,从1933年2月7日第50期开始,《红色中华》改为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机关报。

(此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仍在刊行。


1933年6月17日,(第86期)《红色中华》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1934年 2 月16日(第150期)《红色中华》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

1934年10月 3日(第240期)因红军开始长征,《红色中华》停刊。

1935年11月25日(第241期)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色中华》复刊。

1937年1月25日《红色中华》(第324期)停刊。

1937年 1 月29日《红色中华》(第325期),改名为《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为8开版。

《红星》(1931.12.11—1935.8.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六份机关报。

1931年12月11日《红星》与《红色中华》同时创刊。

为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

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由于《红色中华》报停刊,《红星》代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的七十余期报纸,由邓小平主编。

1935年8月3日《红星》停刊。

《新中华报》(1937.1.29—1941.5.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七份机关报。

1937年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

西安事变后不久,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情况,党于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其报纸刊号延续《红色中华》为第325期。

1937年9月 9 日(第390期),《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38年12月25日,《新中华报》停刊。

共出版了474期。

1939年2月 7 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创刊。

期号为:“刷新第一号”。

《新中华报》(刷新版)在其创刊号的社论中说:“……从今天--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七日起,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之一。

同时,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

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停刊。

次日,与《今日新闻》合并后,改名为《解放日报》。

《新中华报》(刷新版)共出版了230期。

《解放日报》(1941.5.16—1947.3.2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份机关报。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

它是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刷新版)和新华社电讯小报《今日新闻》合并后改版而来。

1947年3月13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进攻延安,《解放日报》在敌人的炮火中,出版了在延安的最后一期报纸。

1947年3月14日,《解放日报》社撤出延安,迁移到瓦窑堡。

1947年3月15日至27日,《解放日报》在瓦窑堡出版了由“对开”改为“八开”的“小报”,共计13期。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共出版了2130期。

《人民日报》(1948.6.15--1949.8.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九份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

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9年3月15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由河北省平山县迁移到北平市出版。

1949年8月1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转为正式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9年8月1日的《人民日报》期号,延续了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7月31日的期号(第406号),为第407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