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第一册_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汇总
一、背诵部分
1、《郑伯克段于鄢》
(1)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2、《祁奚荐贤》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

称其仇,不为谄。

立其子,不为比。

举其偏,不为党。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

3、《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为政》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
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述而》
(1)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
7、《秦伯》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卫灵公》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雍也》
(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
女画。


翻译及其综合部分
1、《郑步克段于鄢》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译文: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2、《齐桓公伐楚》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译文: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虞:想到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9)。

与不谷同好,如何?”
译文: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
3、《宫之奇谏假道》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译文: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5、《晋灵公不君》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译文:我都已经在这里做官这么多年了,母亲还活着没有都不知道
6、《江乙对荆宣王》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7、《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之色少解
译文: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译文: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译文: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8、《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0、《公治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和子路陪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趣?”子路说:“我愿意拿上车马衣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和朋友共同使用,旧了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居功,不显示自己的成绩。

”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追求。

”孔子说:“我希望让老年人都保护和支持我,让朋友们都信任我,让年轻人都归附和拥护我。


11、《诚意》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这样才能说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要谨慎对对待离群独居的生活。

12、《颜渊》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椁,犹犬羊之鞟。


译文:子贡解释说:遗憾呀,大人这样认识君子,其言论如驷马不奔跑,不能显示马的能力哟。

文采就是品质显像,品质就是文采内含。

怎样查字典辞书
(1)按音序排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诗词曲语辞汇释》
作者:张相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单音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特点:多义性能产性灵活性
复音词: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复音词。

这类词包括:
联绵词:没有叠韵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
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
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

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形声字的种类
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
判断句
重点篇目《冯谖客孟尝君》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
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译文:先生不以为羞耻,还愿为我到薛地收债吗?
3、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译文: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4、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译文:惠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一听这话喜出望外,立即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

译文:齐国有一人叫冯谖。

因为太穷而不能养活自己。

他便托人告诉孟尝君,表示意愿在
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

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

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

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

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

”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

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

”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

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

”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

于是从那之后。

冯谖不再唱歌。

后来孟尝君贴出一张布告,向门下所有门客征询:谁是学财务(就是会计)的,能为我(田文)在薛地收债?冯谖署名说:能.孟尝君很奇怪,说:这是谁啊?侍从们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能耐,我从未接见过,真对不起他.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道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先生不以为羞耻,还愿为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我愿意。

于是就准备行李,备好车马,将债券都装车运走。

向孟尝君告辞说: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孟尝君说:家里少什么就带点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
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

”“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

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孟尝君道:“买仁义是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做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的相位。

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

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谖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并且说愿意“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便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去游说魏国。

冯谖西入大梁,对魏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

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的,先生若能接他来梁国,在他的辅佐下,定能国富而兵强。

惠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一听这话喜出望外,立即空出相位,让原来的相国做上将军,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

冯谖先于魏国使臣赶回薛地,告诫孟尝君说:“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

冯谖诱使魏惠王珍重、竞争孟尝君,从而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抬升了孟尝君的价值。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震恐,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立宗庙于薛”。

等齐国的宗庙在薛地落成后,冯谖向孟尝君报告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战国策·齐策》)自从齐泯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后,门下食客多离他而去。

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策马前去迎接,其他门客都未到。

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自己一生好客,对待客人从来不敢有所闪失,而他们见我被罢官,却都离我而去了。

今仰赖冯谖先生得以恢复相位,门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我如果再见到他们,“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谖听了忙下马向孟尝君叩头,孟尝君急下马制止,问他是否是替其他的门客谢罪。

冯谖说,不是。

而是为“君之言失”。

他说,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象有生命的东西一定会死亡一样,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也是一种规律。

赶集上市的人,清晨时都急急地赶往集市;但到日落时,人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

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而是因为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在那儿已经没有了。

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应该因此埋怨士人,希望孟尝君能够“遇客如故”。

孟尝君非常感激冯谖的提醒,于是再次拜谢并接受了冯谖的建议,“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史记·孟尝君列传》)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

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

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大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重点词句:
1、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译文: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2、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与:参加),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为家:成为私家的)。

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

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

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土地户籍制度,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

当时盗贼并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按照礼义把为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

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

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

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

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当作祸害。

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康:小安。

和…大同‟相对而言。

康:安康,安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