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3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一、导学过程
1、问题探讨(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计算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Nn =_______;x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应是=
_________(2)细菌种群数量按此速度繁殖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如果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将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以“问题探讨”中实验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得到的可用来描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1)公式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画在课本66页上。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建立模型: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一年后种群数量N1=_____________,两年后种群数量N2=_____________,t 年后群数量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公式即为数学模型),(3)自然界中“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结合课本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结果理解“S”型增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环境容纳量上分析保护大熊猫和控制鼠害的根本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种群增长率有无K值其它
6、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_______的,这些变化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变化。
二、课堂巩固
1、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下
2、一个新物种进入某地以后,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 增长,后“S”呈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4、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与种群数量的相关性最小()
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积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