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 认识环境管理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记一记
填一填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
2.解决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
3.环境管理
(1)概念: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必要性:单靠技术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主要是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2)具体工作: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2.对公民的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
(2)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研一研
1.阅读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过去,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
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2)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答案:(1)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执行主体: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其中法律和行政手段是主要手段。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财政部对乘用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七档税率,排量越大税率越高,体现出对消费者使用小排量汽车的鼓励政策。
(1)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目的是什么?
(2)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在环境管理方面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段。
答案:(1)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石油紧张的状况、减轻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
(2)经济
感悟体会
练一练
1.我国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 )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D.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解析:我国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环境保护的原则,“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环境保护的途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环境保护的目的。
答案:C
2.关于环境管理基本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
B.根据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资源管理
C.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
D.区域环境管理主要包括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等
解析: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按照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主要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
答案:C
3.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个人和团体 B.国家和政府
C.环发大会 D.企业和事业单位
解析: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因为是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答案:B
4.日本人均GDP达到4 000美元、美国人均GDP达到11 000美元时,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
目前中国人均GDP不足4 000美元,借鉴美、日经验教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B.优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C.发展经济要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D.我国环境问题不严重,不必大力治理环境
解析:美、日是经济发达国家,原来只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保护环境,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它们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了环境状况。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如果步美、日后尘,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在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答案:C
知识点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
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 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解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管理的目的。
答案:B
2.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 )
A.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B.自然原因引起的
C.环境的客观属性产生的
D.人类的合理活动导致的
解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产生源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答案:A
知识点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3.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
因此,环境管理
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②企业③政府④地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答案:C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
据此完成4~5题。
4.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5.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解析:第4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
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
第5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
答案:4.A 5.D
6.在一所学校的卫生环境管理当中,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
A.学生宿舍和食堂 B.教室和办公室
C.道路和操场 D.学生和教职工
解析: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次,在学校卫生环境管理中,环境
管理的对象应为学生个人和每一名工作人员。
答案:D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制度及管理手段。
据此完成7~8题。
7.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8.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的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的自备井,以保证地下水的储量。
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贯彻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8题,环保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对环境的管理,其运用的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答案:7.C 8.A
9.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读“我国树轮指数曲线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
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寒冷,温暖)期;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右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管理就是对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解析:第(1)题,从图和材料可知,树轮指数小于l时,说明该年生长慢,气候偏冷。
反之,气候偏暖。
第(2)题,图中显示极地冰川融化,反映的是气候变暖现象。
第(3)题,对农业的影响从旱涝加剧、土地退化、耕地被淹角度去分析。
第(4)题,实施手段包括行政、立法、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
答案:(1)寒冷寒暖波动(冷暖交替)
(2)全球气候变暖
(3)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4)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B.对企业具体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
解析: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和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因此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答案:C
2.下列两幅图体现或反映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
A.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B.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原则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答案:C
3.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A.经济手段B.技术手段
C.法律和行政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是为了宣传保护环境这一思想。
答案:D
4.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能否立项实施论证制度,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是我国环境管理政策贯彻措施中的哪一项( )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解析:工程建设对环境肯定会造成一些影响,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进行论证,可以对人类活动事先做出预测和评估,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是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答案:B
我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都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据此完成5~7题。
5.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种手段属于环境管理的( )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 )
A.刺激人们的消费 B.减少“白色污染”
C.方便人们的生活 D.增加商品零售额
7.下列行为可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的是( )
①使用布袋子②重提菜篮子
③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第5题,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国政府”“禁止免费”可判断所属的环境管理手段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
第6题,塑料购物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第7题,要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就必须认清塑料购物袋带来的危害,通过改变自身的日常生活行为来实现,如使用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等。
答案:5.A 6.B 7.D
低碳经济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继上海和保定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城市”试点后,杭州、厦门、无锡等城市相继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中国的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措施与“低碳”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牧
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9.杭州、厦门、无锡等城市相继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第8题,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第9题,这些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是由各地政府提出的,属于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
答案:8.C 9.B
2016年2月1日,国家环保部公布“关于调整公布第十七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据此回答10~12题。
10.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A.是执行主体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11.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12.政府处理在环境问题上违规的企业,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解析:第10题,在环境管理上,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和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第11题,通过采购节能产品,引导市场导向,扩大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是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的重要体现。
第12题,处理违规企业,是国家依法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表现。
答案:10.C 11.C 12.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完成问题。
(20分)
国家环保局分析了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情况,分析指出,“十一五”的减排实践证明,污染减排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硬抓手,环保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得到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确保实现减排目标,我们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继续推进三大减排措施,污染减排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核查是污染减排考核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保护部将结合核查情况,各地自查报告以及日常督察情况,形成全国减排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
(1)材料中的国家环保总局是环境管理的________,它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2)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环保总局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一制度的严格实施符合我国的什么环境保护政策?
(3)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国家应采取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1)执行主体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
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2)预防为主;强化环境管理。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答出其中4个即可)
14.读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广东汕头贵屿镇是中国的电子垃圾产业中心。
当地农民工使用最原始方法处理电子垃圾,数以百计的河流因含有重金属物质而呈现漆黑色;镇区外,那些被抛弃的田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堆放点,经常冒出遮天蔽日的滚滚黑烟;当地70.8%的儿童的血铅水平处于铅中毒的程度。
(1)根据材料说明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手段、________手段等。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看出电子垃圾使河流受到污染而成黑色,电子垃圾还污染了农田和大气,使当地儿童血铅中毒。
第(2)题,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
答案:(1)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2)行政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