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煤的综合利用 苯—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苯主要是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 化工原料 B.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 水的液体 C.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 应 D.苯分子中虽然不含有碳碳双键,但能 发生加成反应
3.下列现象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产生的是
( D)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 色 C.苯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浓烟 D.苯与浓硝酸作用生成无色密度比水大 的不溶于水的液体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①溴 代反应:
液溴
溴苯
溴苯:无色液体,比水重,不溶于水。
②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硝基苯:无色油状物,比水重,难溶。
③与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 (3)苯的加成反应:
1.下列关于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B )
A.各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原子彼 此连接成为一个平面正六边形的结构 B.苯环中含有3个碳碳单键,3个碳碳双键 C.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 碳双键之间 D.苯分子中各个键角都为120°
4.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丙烯具有相同的
(B)
①碳原子数 ②氢原子数 ③分子数
④完全燃烧的耗氧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5.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
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D )
A.CH2=CCl2 B.CHCH C.CH2=CH-Cl D.CH2=CH-CH3
【思考】苯分子中有无碳碳单键与碳碳
双键?苯分子中的键是一种什么样的
化学键?
1.苯分子的结构:
【思考】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苯分子是
否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呢?
课本P66
1mL 苯 1mL 苯
0.5mLKMnO4(H+)溶液 (
振荡 0.5mL碘水 (
紫红色不褪
上液层体紫( )分红层色
振荡
(下层几乎无色)
键角:120º比例模型28
2.物理性质及用途: (1)无色、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 (2)比水轻(ρ=0.87g/cm3),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四氯化碳; (3)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
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和萃取剂。
【思维拓展】如何用简单方法区别某无色液 体是水还是苯?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浓烟。 (同C2H2相似)
【结论】苯分子中不存在双键或三键。
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
凯库勒一直在想苯的结构 这一难题,然而百思不得其解, 只好停笔,偎炉休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 自己的面前跳起舞来,它们排成蛇的形状, 一会儿在火焰中翻滚,一会儿卷曲起来,突 然,原子“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 成一个环状,不停地旋转起来。凯库勒猛然 惊醒,根据梦中受到的启示,他迅速画起苯 的封闭式结构式来。经过若干次的修正,他 决定用六角环状结构来表示苯的分子结构。
(2)苯的邻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
(3)苯分子中的碳碳键长: 1.40×10-10 m
C-C键长:1.54×10-10 m C=C键长:1.33×10-10 m
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 碳碳键。
结构式
球棍模型
凯 结构简式







平 面 正 六 边 形
化工原料 料的过程。 气的过程。

焦炭、煤 焦油、焦 炉气


H2、CO、 CH4
液态烃、 甲醇等含 氧有机物
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 笨,
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 生产逞英雄。
苯——C6H6
二、苯 1.苯分子的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 (2)结构简式; (3)苯分子的空间结构; (4)各个键之间的夹角。
干馏→ 煤焦油
苯、甲苯、 二甲苯
焦炉煤气
少量粗氨水
→ 煤 气化 可燃气体 (H2、CO、CH4)
H2
燃料油
高温、催化剂
液化 -
H2O(g) 水煤气
液态烃、 甲醇等含
高温
氧有机物
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综 合利用
原理
原料 产品
干馏
气化
液化
将煤隔绝 空气加强 热使其分 解的过程。
把煤转化 为气体,作 把煤转化 为燃料或 为液体燃
苯蛇 环形 图
凯库勒对苯的结构描述如下:
(1)六个碳原子形成环状,即平面六边形;
(2)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
(3)环内各碳原子间存在着单、双键交替
形式。 结 构 式
简写为
结 构

凯库勒式

【思考】苯的凯库勒式结构 是否还有缺陷 呢? 能用实验事实证明你 的观点吗?
(1)实验证明苯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或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课时3 煤的组成元素及化学成分: 组成元素:主要C;次要H、O; 少量S、 P、N等。 化学成分:有机物、无机物组成混和物。 2.煤的综合利用:气化、液化、干馏
【思考】(1)煤的综合利用有哪些 方法?目的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变化?
焦炭 O2、H2O(g) 水煤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