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说课稿
凌源市实验中学杨丽丽
一,2分钟教学设计介绍
咏怀古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

咏怀古迹被沈德潜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

本单元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古诗如浩瀚之洋,实现上述目标,教会学生驭船之法,让他们自己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

掌握方法,才能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

因此,我把学习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观决定教育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

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

让孩子从杜甫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综上所述,本节课就是在平等对话中让学生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

学习方法是重点,汲取精神是难点。

二,精彩片段回顾
我是通过如下教学流程实现我的教学设计的。

(一)、导入
我以昭君和杜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交集点作为导入。

目的是为了带领学生尽快走进诗歌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传授过程:
咏史怀古类诗作本是作者借古抒情,而我们又是在品读古人诗作,其实都是在历史中穿梭,诗人在穿梭中表情,我们在穿梭中悟情。

鉴于此,师生达成如下共识,咏史怀古类诗的鉴赏主要是回味的过程。

回味诗之史实,了解内容;
回味诗之作者,读懂感情;
回味诗之感情,读透诗作。

首先,诵读诗作,回味史实。

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四读诗歌。

首先.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着默读。

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咏怀古迹》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为大家展示我的教学片段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

此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领悟诗歌大意,感悟诗歌情感。

接着学生个别朗读。

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教师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加强对情感的体悟,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为大家展示我的教学片段。

最后.学生齐读诗歌,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进一步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四读诗歌,从而完成在诵读中领悟情感的教学目标中,这一个环节中我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释放了最大程度的精彩。

然后,析读诗作,回味作者。

通过四读诗歌,学生对诗歌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味杜甫,联系写作背景,比较杜甫和其笔下的昭君的相似之处,理解所寄托的感情。

在这个板块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怀古诗的真谛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可见杜甫实是借昭君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这也是咏史怀古类诗作的显著特点。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怀古诗鉴赏方法之一:体悟情感
第三,品读诗作,读透诗情。

诗人的情感态度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表现的呢?带领学生重点鉴赏颔联和颈联,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昭君悲剧的一生,总结诗人情感,归纳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下面为大家展示我的教学片段。

通过师生对颔联对仗的赏析,我们不仅对昭君的命运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也对杜甫的当时的飘沦与孤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总结出鉴赏方法之二:分析手法
那么如此美丽的女子怎么会有如此悲剧的命运呢?然后鉴赏颈联,联系昭君出塞的故事,联想杜甫此时的处境,不难总结出二者的共鸣之处。

从而总结出怀古诗鉴赏方法之三:弄清史实
既而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这样一个合作探究题,屏幕显示问题。

设计目的是
让学生畅所欲言,因为任何一种思考都是可贵的,但是教师在肯定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对其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

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

为大家展示我的教学片段:
三,牛刀小试
学习方法,是为了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用已经归纳的方法,鉴赏夏日绝句和蜀相两首诗。

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迁移能力。

四:最后以作业做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结合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个人生际遇的不同对社会苍生的情感也不尽同,从而深刻体会“杜甫忧国忧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思想境界。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目的是和学生一起通过对昭君和诗人经历的对照,总结怀古诗的真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咏怀古迹
杜甫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教学反思
凌源市实验中学杨丽丽
在学习《咏怀古迹》的过程中,我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共同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在总结过程中体悟诗人情感,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我觉得有几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是可以坚持和借鉴的。

首先,课堂中,我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道就是道德、道义,就是做人的原则,做人的尺度。

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为别人的进步感到高兴,这是最起码的美德。

因此教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思考都是可贵,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我也做到了对其人生观的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在鼓励和被肯定中收获知识,丰厚底蕴。

其次,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让他们在实践中富有个性地学习,当他们稍有羽翼时候就适时的放手,让他们勇敢地飞翔,成为课堂中的领跑者。

第三,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鉴赏诗歌也不例外,有时,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形成文字就会出现很多错误。

而高考要求我们最终要形成文字,所以,在牛刀小试这个版块中,我让学生把自己交流后的结论付诸笔端,锻炼他们书面表达能力。

以上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但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学生分析稍有拖沓、语言表达不够精练、不能很准确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回味《咏怀古迹》的教学过程,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会学生驭船之法,让他们自己乘风破浪,是语文教学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