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
1.有关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密度也不会改变
D.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密度可能会改变
2.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4.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水,过一会儿,瓶子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8.2018年11月26日,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

地震常常伴有人听不到的次声波的产生。

下列关于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可达3×108m/s
D.次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
9.对于以下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B.图书馆中要求保持安静说明要求声音的响度小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可以传声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辨别来人
10.以下关于热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锅里的水烧开后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C.在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D.冬季天气寒冷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二、填空题
11.已知ρ冰=0.9×103kg/m3,质量为90kg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_______m3。

1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 )。

13.小明一天收看“新北方”节目时,看到记者报道这样一则消息:一行人被楼顶檐上的冰溜子砸成重伤。

小明分析了冰溜子形成的原因。

原来是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
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而会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楼顶檐流下时又遇冷会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冰,这时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久之形成大冰溜子埋下安全隐患。

14.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_处减弱噪声。

15.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像,这两个像是否全是虚像?_____(选填“是”或“不是”).你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鱼,是由于光射到鱼身上时,发生了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1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7.一只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300g,投入一块小石块溢出部分水后总质量为315g,取出石块,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290g,求:
(1)小石块的是体积多少?
(2)小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3)小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18.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两位小数)
(2)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
四、实验题
19.小明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端移动。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置于天平的______盘,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再称出烧杯和其中剩余盐水的质量。

此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

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g。

(4)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是______cm3;
(5)算出盐水的密度是______g/cm3。

20.某小组使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
(2)点燃蜡烛后,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需要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需将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实验后,某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交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小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跳棋子C和D,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选择蜡烛而不用棋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在小虎观察蜡烛A的像时,小宁同学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前面,那么小虎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3)如果在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lcm,则蜡烛的像移动______(填字母)
A.0cm
B.0.5cm
C.1cm
D.2cm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实验所提供的温度计有两种,分別是:“﹣2℃~102℃”和“﹣20℃~102℃”的温度计。

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应选择量程为“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敫据记录如下表:
(3)你认为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

A.冰 B.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

23.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
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②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

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24.(1)如图甲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宽度是_____cm;
(2)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1
12.凸虚
13.吸热熔化凝固放热
14.空气声源
15.折射反射是漫反射
16.4
三、计算题
17.(1)10cm3 (2) 25g (3) 2.5g/cm3
18.(1)184.29km/h;(2)南京段运行的较快
四、实验题
19.右左 62 60 1.1
20.0cm 同一高度左下远视
21.刻度尺便于观察物和像的大小关系不能 A
22.﹣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B 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23.频率长低强振幅
24.50 3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