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防腐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组建筑安装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文件编号:
名称:保温防腐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第 2 页第二章工程概况⋯⋯⋯⋯⋯⋯⋯⋯⋯⋯⋯⋯⋯⋯⋯⋯⋯⋯⋯⋯⋯⋯⋯⋯⋯⋯第 3 页第三章施工布置⋯⋯⋯⋯⋯⋯⋯⋯⋯⋯⋯⋯⋯⋯⋯⋯⋯⋯⋯⋯⋯⋯⋯⋯⋯⋯第 15页
保温油漆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第五章工程进度劳动力配备⋯⋯⋯⋯⋯⋯⋯⋯⋯⋯⋯⋯⋯⋯⋯⋯⋯⋯⋯⋯⋯⋯第 38页第六章施工管理⋯⋯⋯⋯⋯⋯⋯⋯⋯⋯⋯⋯⋯⋯⋯⋯⋯⋯⋯⋯⋯⋯⋯⋯⋯⋯⋯第 41页附图:
BW-01 管道支撑托架处保温结构⋯⋯⋯⋯⋯⋯⋯⋯⋯⋯⋯⋯⋯⋯⋯⋯⋯⋯⋯⋯第 47页BW-02 固定支架及集束管道保温结构⋯⋯⋯⋯⋯⋯⋯⋯⋯⋯⋯⋯⋯⋯⋯⋯⋯⋯第 48页BW-03 膨胀方向及介质温度不同的管道保温结构⋯⋯⋯⋯⋯⋯⋯⋯⋯⋯⋯⋯⋯第 49页BW-04 高温﹑高压管道保温层的膨胀间隙⋯⋯⋯⋯⋯⋯⋯⋯⋯⋯⋯⋯⋯⋯⋯⋯第 50页BW-05 高温蒸汽管道蠕胀测点处保温⋯⋯⋯⋯⋯⋯⋯⋯⋯⋯⋯⋯⋯⋯⋯⋯⋯⋯第 51页BW-06 管道弯头的保温及金属护壳⋯⋯⋯⋯⋯⋯⋯⋯⋯⋯⋯⋯⋯⋯⋯⋯⋯⋯⋯第 52页BW-07 弯头﹑水平及垂直管段处的金属外壳⋯⋯⋯⋯⋯⋯⋯⋯⋯⋯⋯⋯⋯⋯⋯第 53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
8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
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5210.2-2009 ;
1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26;
11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保温油漆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12 《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DL/T776-2001 ;
13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DL/T777-2001 ;
14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编审制度、公司质量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程序文件15
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 年版)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电厂铁路专用线。
电厂一期工程 4×300MW燃煤机组, 1996 年开工, 2001 年 4 月 4 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
本期工程系扩建性质。
本期建设规模为( 2× 660MW级)超临界海勒空冷燃煤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
计划开工时间 2008 年 6 月 1 日浇筑第一罐砼, #5 机组计划于 2010 年 11 月投产。
厂址位于自然坡率 14.3 ‰,地质为Ⅲ - 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锅炉构架采用钢结构,每炉设 1 部 1.6t 客货两用电梯,在锅炉本体钢架主要平台层设停
靠层。
锅炉设炉前低封,与除氧器层连通用以改善维护、检修条件,两炉中心线距离83. 5
米。
锅炉房零米层布置有锅炉配电间、除渣设备,疏水泵和锅炉疏水扩容器等设备。
炉后沿烟气流向依次布置两台SCR装置、两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两台吸风机和空冷塔。
两台送风机及两台一次风机对称布置在锅炉后 SCR装置下方,送风机支架与烟道支架合并设置,以满足风机进口风道及风机检修设施的布置要求,送风机和一次风机采用露天布置。
本工程按炉外脱
硝方式 (SCR)设计,与机组同步安装和投运,烟气由锅炉省煤器出口进入 SCR装置经催化还原后,返回至预热器入口, SCR装置布置于送风机支架上方。
本工程我项目部承担 #5 机组的安装工作,其中锅炉专业承担的主要施工工作为:锅炉设
备安装、除灰除渣系统设备安装、锅炉房燃油管道安装、附属系统及设备安装、输煤系统设备安装、汽轮机本体安装、热机部分加热器、四大管道及中低压管道安装等,本标段范围内设备和管道的保温油漆等。
2设备概况
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配等离子点火装置、半露天布置(锅炉运转层以下封闭,运转层以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独立式全钢结构的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
锅炉型号为: SG-2066/25.4-M977
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 NJK660-24.2/566/566 型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
排汽、海勒式海勒空冷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为QFSN-660-2型汽轮发电机。
3保温、油漆设计界限及范围
3.1限公司设计范围
1)锅炉本体炉墙
2)锅炉范围内汽水管道
3)烟道、风道及空气预热器
4)钢结构油漆
3.2上厂设计范围
汽轮机本体及管道的保温油漆
3.3 设计范围
3.3.1 热力专业设计范围的汽水系统保温油漆
3.3.2 烟、风、煤、粉系统保温油漆
3.3.3 燃油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公用设施的管道保温油漆
3.3.4 机炉附属设备、平台扶梯及支吊架的油漆
3.3.5 设备检修起吊设施油漆
3.3.6 输煤系统保温油漆
3.3.7 化学水系统保温油漆
3.4 设计范围
电气除尘器的保温油漆
3.5 公司设计范围
干除渣机区域及除灰系统的保温油漆
4主要工程量 ( 表 2-1)
表 2-1 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保温部位保温材料 (m3) 浇注材料 (m3 ) 抹面 (m3) 外护板 (m2) 油漆 (kg) 锅炉范围4048 663 44.8 23828 / 热力设备及管道3249 / / 42070 / 电气除尘器1224 / / 11876 / 合计8521 663 44.8 77774 40000 5主要材料及供货情况
5.1主保温材料、耐火材料
主保温材料,复合高硅铝模块、长丝超细纤维毯、复合氧化铝板、碳素反射毯、硅酸铝纤维针刺毯 (硅酸铝纤维棉 )、复合碳素反射管壳、无石棉微孔硅酸钙管壳、粘结岩棉纤维状保温
材料、轻质耐热保温浇注料、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高强度耐火浇注料、高温抹面涂料、超
细无碱玻璃布 ( 用于穿墙管的保护层 )、硅酸铝管壳、硅酸铝耐火纤维绳索 (用于管道直径≤
38mm 的管道保温 )、超细玻璃棉板、岩棉管壳、岩棉板。
以上材料均为甲供材料。
5.2保温外护板
5.2.1 炉墙、烟道、风道和预热器保温层外表面均用δ=10mm.的波形板、挡雨板作为保护层;锅炉供货范围内所有管径大于φ38mm 的汽水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均用δ=0.8mm的铝合金板作为保护层;
5.2.2电除尘的保温外护板为δ=1.0mm的中国建筑色卡,乳白色梯形瓦楞板;
以上外护板材料均由设备的制造厂家提供。
5.2.3 设计院部分设备及管道保温层外表面用δ=0.7mm的铝合金压型板及δ =0.5mm、δ=0.7mm 的铝合金平板,为甲供材料
5.3 主要设备的制造厂家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浙江信雅达环保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分别提供其各自保温工程的金属附件。
6主要性能及使用部位
6.1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复合高硅铝模块(梳形、平板)
厚度( mm)50
重量( kg/ ㎡) 6 ±0.5
导热系数( W/m﹒ k)0.042 ~0.048 (常温)
安全使用温度(℃)1000
2)长丝超细纤维毯
厚度( mm)10
重量( kg/ ㎡) 1.4 ±0.1
导热系数( W/m ﹒k)0.035 ~ 0.040 (常温)
安全使用温度(℃)800
渣球含量( %)<1
抗拉强度( Mpa)0.06
氯离子含量符合 GB/T17393
3)复合氧化铝板
密度 (kg/m3 ) 50±5
使用温度(℃)≤800
导热系数( W/m ﹒k)0.033 ~ 0.040 弹性恢复率( %)≥90
憎水率( %)≥98
4)碳素反射毯
密度 (kg/m3
)
±
5 70
使用温度(℃)≤ 800
导热系数( W/m ﹒k)0.032 ~ 0.039
弹性恢复率( %)≥90
憎水率( %)≥98
反射率( %)≥45
5)硅酸铝纤维针刺毯 (硅酸铝纤维棉 )
密度 (kg/m3 ) 128
使用温度(℃)≤1100
导热系数( W/m ﹒k)0.09 ( 400℃)
0.176 (800℃)
0.22 ( 1000℃)
抗拉强度( Mpa)≥0.04
纤维平均直径(μm) 3 ~5
6)复合碳素反射管壳
密度 (kg/m3 ) ≤ 220
最高使用温度(℃)≤650
导热系数( W/m ﹒k)≤0.060
线收缩率( %)≤2.0
抗折强度( Mpa)>0.04
抗压强度( Mpa)>0.04
含水率( %)≤ 7.5
7)无石棉微孔硅酸钙管壳
密度 (kg/m3 ) 200± 10
最高使用温度(℃)600
导热系数( W/m ﹒k)0.040 ~0.048 (常温)防水率( %)≥98
8)粘结岩棉纤维状保温材料
密度 (kg/m3
)
±120 10
最高使用温度(℃)≤600
导热系数( W/m ﹒k)≤ 0.048 (常温)9)轻质耐热保温浇注料
密度 (kg/m 3) 550
最高使用温度(℃)1090
长期工作温度(℃)700
导热系数( W/m﹒ k)0.13 (400℃)
0.19 (800℃)
抗压强度( Mpa)
110℃ 1.37
500 ℃0.59
916℃0.69
10)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
体积密度 (kg/m 3) 2200
最高使用温度(℃)1650
可塑指数( %)40 ~ 60
线变化率( %) 2 ~3.5
抗压强度( Mpa)
110℃16
1300℃18
抗折强度( Mpa)
110℃10
1300℃ 5.5
11)高强度耐火浇注料
体积密度 (kg/m 3) 2100 ±100
使用温度(℃)1400
稳定性(次)≥18( 800℃.24hr )
混水量( %)9 ~11
抗压强度( Mpa)
110℃≥25
1100℃≥20
抗压强度( Mpa)
110℃≥7
1100℃≥5
12)高温抹面涂料
体积密度 (kg/m 3) 800 ~900
最高使用温度(℃)≤800
导热系数( W/m﹒k)0.3
混水量( %)55 ~ 66
13)硅酸铝 ( 管壳、纤维毡 )
最高使用温度:800 ℃
容重:128 ㎏/m3
导热系数方程:tm ≤400℃时,λ=0.056+0.0002 (tm- 70) W/m﹒k
tm>400℃时,λ=0.122 +0.00036 (tm-400) W/m﹒k 14) 超细玻璃棉毡
最高使用温度:300 ℃
容重:48 ㎏/m3
导热系数方程:λ =0.043 +0.00017 ( tm-70)W/m﹒k
15) 岩棉管壳
最高使用温度:350℃
容重:128 ㎏/m3
导热系数方程:λ =0.004 +0.00018 ( tm-70)W/m﹒k
16)岩棉毡
最高使用温度:350℃
容重:100 ㎏/m3
导热系数方程:λ =0.004 +0.00018 ( tm-70)W/m﹒k
17) 岩棉板
最高使用温度:350℃
容重:100 ㎏/m3
18) 硅酸铝纤维绳
最高使用温度:80 0℃
容重:450 ㎏/m3
导热系数方程:tm ≤400℃时,λ=0.056+0.0002 (tm- 70) W/m﹒k
tm>400℃时,λ=0.122 +0.00036 (tm-400) W/m﹒k 6.2 主要材料的使用部位 ( 表 2-2)
表 2-2 材料使用部位
序号材料名称使用部位
硅酸铝针刺纤维毯汽轮机本体及其系统管道保温1
保温油漆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硅酸铝纤维毡T≥450℃,管径>φ426mm的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
2 硅酸铝管壳T≥450℃,φ38mm<管径≤φ426mm的汽水管道保温
硅酸铝耐火纤维绳管径≤φ38mm的需保温汽水管道
200℃≤ T<450℃,管径>φ38mm;
3 岩棉管壳T>450℃,φ38mm<管径≤φ426mm的热机专
业汽水管道和热力设备保温
4 复合氧化铝模块膜式壁炉墙、护板式炉墙
复合碳素反射管壳
管径>φ38mm的锅炉范围内的管道5
无石棉微孔硅酸钙管壳
高温微胀性耐火可塑料炉顶棚炉墙密封
高强度耐火浇注料门孔壁箱内衬密封、渣井
6
轻质耐热保温浇注料炉包覆顶密封、刚性梁区间
7 超细玻璃棉毡T<200℃的烟道保温
8 岩棉毡T<200℃,管径>φ426mm汽水管道保温
9 岩棉板电气除尘器保温
7工程特点
本工程具有材料品种多、施工工艺要求高,工期短且相对较为集中,施工任务繁重。
因此,我们要认真领会设计意图,精心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艺美观。
7.1 设计特点
7.1.1 炉墙设计特点
7.1.1.1锅炉采用“ П”形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
锅炉本体部分为全焊膜式壁结构, 烟风道为护板结构。
因此,炉墙主体的基本结构采用轻型保温材料结构,即为膜式壁或烟风道外敷设耐热保温材料,由保温钉、自锁压板和铁丝网固定在管子或烟风道上,外表面再敷设波形护板。
与火焰或高温烟气直接接触的部分如门孔壁箱和顶棚穿墙管处等,向火面用高强度耐火浇注料或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打底。
7.1.1.2炉墙热力计算参数如下:
1)环境温度: 27℃
2)炉墙外表面温度:不超过50℃( 与环境温度温加25℃)
7.1.2保温设计特点
7.1.2.1本工程所有保温的管道及设备按“经济厚度法”计算主保温层厚度。
7.1.2.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按不同要求予以保温:
1)外表面温度高于 50℃且需要减少散热损失者;
2)需要减少介质温降或延迟介质凝结的部位;
3)要求防冻、防凝露者;
4)工艺生产中不需保温的,其外表面温度超过60℃,而又无法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烫伤
人员的部位;
5)管道距地面或平台的高度小于 2.1m;
6)靠操作平台水平距离小于0.75m。
7.1.2.3环境温度(指距保温结构外表面1m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不高于 27℃时,设备和管道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
高 25℃。
7.1.3油漆设计特点
下列情况必须按不同要求进行外部油漆:
7.1.3.1不需保温设备、管道(不包括不锈钢管道)及其附件;
7.1.3.2介质温度低于120℃需保温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保温前进行防腐处理);
7.1.3.3支吊架、平台扶梯等(现场制作部分);
7.1.3.4检修起吊设施的钢轨。
为了便于标识,在管道外表面 ( 对不保温的 ) 或保温结构外表面 ( 对保温的 ) 应涂刷介质名称和介质流向箭头;对于烟道及设备外表面只涂刷介质名称。
7.2选材特点
7.2.1主保温材料的选择
7.2.1.1介质温度﹥450℃且管径﹥φ38mm的汽水管道,保温材料均用硅酸铝制品( 管壳及毡 ) ;
7.2.1.2 介质温度 200℃≤ t ﹤450℃且管径﹥φ38mm及介质温度﹥ 450℃且φ 38mm﹤管径
≤φ426mm的汽水管道、设备采用岩棉制品 ( 管壳及毡 ) ;
7.2.1.3介质温度﹤200℃烟道,保温材料用超细玻璃毡保温;
7.2.1.4设计院范围内的风道、送粉管道采用岩棉毡保温,烟道采用超细玻璃棉毡;
7.2.1.5热力系统范围内管径小于等于φ38mm的所有管道均采用硅酸铝纤维绳保温;
7.2.1.6锅炉炉墙保温材料选用复合高硅铝模块、长丝超细纤维毯、复合氧化铝板及碳素反射毯保温;
7.2.1.7锅炉范围汽水管道采用复合碳素反射管壳、无石棉微孔硅酸钙管壳及硅酸铝纤维绳保温;
7.2.1.8汽轮机本体采用硅酸铝针刺纤维毯保温;
7.2.1.9电气除尘器采用岩棉板保温。
7.2.2 保温层外护材料的选择
7.2.2.1电气除尘器箱体采用为厚度 1.0mm的中国建筑色卡乳白色梯形瓦楞板;
7.2.2.2油罐、大截面巨型烟、风道保护层采用δ=0.7mm铝合金压型板;
7.2.2.3 设备、保温外径≥φ800mm的管道保护层采用δ=0.7mm铝合金平板,其余管道保护层采用δ=0.5mm铝合金平板;
7.2.2.4锅炉供货范围内的所有管径大于φ38mm的汽水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均用铝合金板作为保护层;
7.2.2.5锅炉供货范围内的炉墙、烟道、风道和预热器保温层外表面均用δ=1.0mm的铝合金
波形板、挡雨板作为保护层;
7.3材料及工艺特点
7.3.1由于炉墙及热力设备、管道使用的均为弹性较大的可压缩性软质材料( 压缩回弹率较大 ) ,若材料厚度为设计厚度订货的话,在施工中因诸多因素 ( 主要是压缩 ) 的影响,施工后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即施工厚度 ( 订货厚度 ) 与施工后厚度 ( 设计厚度 ) 不尽相同。
考虑到以上客观因素的影响,炉墙及热力设备、管道保温材料在订货时规格尺寸应相应增加,此问题方可解决;
7.3.2根据以往工程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炉墙及热力设备、管道保温外表面超温情况经常存在,因此,施工所使用材料质量的优劣将成为能否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因而要求采购部门对各保温材料供货厂商提出严格要求,确保其供应的材料与设计材料的性能相一致。
7.3.3保温保护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
考虑到以往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材料损耗及余量作出调整,按下表执行(表2-3) 。
表 2-3保温保护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
序号保温、保护材料材料损耗附加量及施工余量
2 硅酸铝制品6%
3 超细玻璃棉制品6%
4 复合氧化铝制品6%
5 岩棉制品6%
6 微孔硅酸钙制品10%
7 硅酸铝纤维绳10%
8 压型铝板25%
9 铝合金板25%
7.4施工特点
7.4.1软质保温材料在敷设时要保证设计厚度,注意掌握材料的压缩率;
7.4.2 由于本工程整体工期较为紧促,因而使得保温工程合理工期的安排不尽完善,因此要计划周密,合理安排施工。
7.5施工要求
7.5.1 水压试验前,应将膜式壁管排上的保温针及外护板支撑铁件焊接完毕。
待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此部位及锅炉汽水管道保温。
保温施工前,热机和热控的工作都应完毕且检验合格;
7.5.2烟、风道及设备容器保温前,应将外装板支撑件焊接完毕;烟、风道保温在机务安装工作完成后,通过焊缝渗油试验,检查合格后即可移交保温;
7.5.3管道保温原则上应在各部件( 包括仪表、测试管 ) 安装完毕,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
对主汽、再热热段、再热冷段、主给水等管道,因焊口100%透视,可在机务安装工作完成后,即可办理交接。
7.5.4设备保温应在各部件(仪表测试管等)安装完毕后进行。
设备上的短管、法兰和人孔要露出保温结构之外。
施工时设备上的铭牌需留出,并在其周围作好导水处理;
7.5.5油漆施工前必须清除管道表面上的油污、铁锈和泥土等污物。
对特殊要求需喷砂除锈的管道、设备,要认真按除锈工艺要求等级标准执行;
7.5.6雨季施工
7.5.6.1雨季施工应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室外保温施工与外护壳施工应同步进行,提前做好防
第13页共56页
保温油漆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7.5.6.2室外露天保温、防腐、焊接作业雨天禁止施工;保温浇注料和耐火浇注料在未凝固前,雨天要注意防护 ( 不同于潮湿养护 ) :
7.5.6.3室外露天保温施工时,保温材料的堆放在雨天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转移堆放到室内或用塑料布、彩条布覆盖等) ;
7.5.6.4已保温好的设备、管道在未安装外护板前要做好防雨、防水、防锈蚀措施;
7.5.6.5电动机械、电源盘、电焊机等露天布置时应有防雨设施,并应做好防触电措施。
保温油漆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布置
1材料布置
在保温施工高峰期,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不堵塞安全通道的地方,选择一些场地堆放保温材料,材料要堆放整齐(搭设围栏并挂牌)。
2水源布置
把施工水源引到锅炉零米炉右 D 排柱下,以满足保温浇注料的施工。
3施工消防设施布置
为了锅炉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有消防管理部门在锅炉各层主要平台布置数量足够的消防器材,同时在锅炉各层主要平台上布置消防水桶,存放一定消防水,作为锅炉上防火用。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
1炉墙结构及施工
本锅炉主体采用轻型保温材料结构,主要由炉膛炉墙(垂直段和螺旋段)、水平烟道炉墙、后烟井炉墙、顶棚大包、省煤器出口灰斗、空气预热器入口烟道、空气预热器、预热器出口烟
道、大风箱、 SOFA风道、本体范围内的汽水管道及外护板组成。
炉墙的基本结构为敷设耐热保温材料层,由保温钉、支撑铁件、保温材料敷设、自锁压板、
镀锌活络铁丝网固定及外表面敷设金属护壳组成。
炉墙 ( 含本体范围内管道
3 3 3 909m) 工程量约为 4048m,其中:炉墙耐火浇注料工程量约为89m,
微膨胀耐火可塑料工程量为
3 3 3
13m,保温浇注料工程量为560m,抹面料工程量为44m,锅炉本体
范围内的外护板及管道外护板
2 23828m。
1.1 保温结构
1.1.1铁件焊接及布设(图号977-1-7242)(表4-1):
炉膛水冷壁、包墙、包墙延伸墙等膜式壁结构处的保温钉及外护板支撑铁件焊接,需在水
压试验前完成。
保温钉分别采用φ 3.5、L=280 ㎜( 15CrMo),原则上按@ 300×300 ㎜的间距以8~11 个 / m2梅花状错位布置。
铁件布设时需焊在膜式壁的鳍片上,严禁焊接在承压管排上。
1.1.2炉本体炉墙
1.1.
2.1膜式壁炉墙(水冷壁炉膛垂直段、螺旋段及过渡段连接管、水平烟道侧墙、后烟井前后
墙及侧墙 ) 的保温结构由五层保温材料组成。
在膜式壁面经清理合格后( 即清理壁面上的油污、
泥土等 ) ,紧贴管壁面安装δ=50㎜(由管中心线起)厚的复合高硅铝模块(梳形)。
第二层,铺设δ=10 ㎜厚长丝超细纤维毯。
第三层和第四层,各铺设一层δ =60㎜厚复合氧化铝板,第五层,铺设δ=60 ㎜厚的碳素反射毯(反射面朝锅炉内侧),总厚度为δ=240㎜;
1.1.
2.2在保温最外层用φ 1.0×20×20的镀锌活络铁丝网包裹,保温层和铁丝网用保温钉和
自锁压板紧压固定,保温钉伸出部分折弯成90°;
1.1.
2.3保温层之间的拼接缝要严密,以防形成直通缝隙散热。
保温材料层与层之间的拼接缝
需错开至少 100mm,形成单层错缝,双层压缝的保温结构;
1.1.
2.4复合氧化铝板的施工应先从角部开始,逐渐向中央展开,在中央做适当调整,并有10% 左右的压缩量。
各层之间应错缝压缝,炉墙外表面设有波形予以保护;
表 4-1炉本体保温抓钉布置节距
水冷壁垂直面342×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水冷壁下表面342×30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壁再热上表面342×30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壁再热侧表面342×35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壁再热下表面342×30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水冷壁侧墙206×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水冷壁延伸侧墙垂直面342×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包覆延伸侧墙306×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后烟井侧墙342×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后烟井前墙304×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后烟井后墙上部424×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后烟井后墙下部290×40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炉顶垂直围墙框架及折烟角400×33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炉顶垂直围墙框架内侧及支撑密集处300×300 (以实际情况适当加密 )
大风箱箱壳上表面450×45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大风箱箱壳垂直面300×450 (水平节距×垂直节距 )
大风箱箱壳下表面300×300 (横向节距×纵向节距 )
1.1.3护板式炉墙:
1.1.3.1 顶棚大包垂直四侧墙保温钉采用φ3.5 、L=250 ㎜(15CrMo)、后烟井底部连接板保温钉采用φ 3.5 、L=360㎜(15CrMo), 锅炉出口至空气预热器进口烟道、大风箱、 SOFA风箱保温钉采用φ 3.5 、L=210mm(Q235-A);空气预热器保温钉采用φ3.5 、L=180mm(Q235-A);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保温钉采用φ3.5 、L=150mm(Q235-A),原则上按@300×300mm的间距以8~11 个/m2梅花状错位布置为宜。
1.1.3.2护板式炉墙结构(顶棚大包垂直四侧墙)由五层保温材料组成。
护板壁面经清理干净
后,在波高 19 ㎜波形板外铺设一层δ=50mm厚的复合高硅铝模块(平板),第二层,铺设δ=10 ㎜厚长丝超细纤维毯。
第三层和第四层,各铺设一层δ=50 ㎜厚复合氧化铝板,第五层,铺设
δ =60 ㎜厚的碳素反射毯(反射面朝锅炉内侧),压缩至总厚度为δ=210㎜;
1.1.3.3后烟井底部连接板保温结构同上,总厚度为δ =220㎜;
1.1.3.4锅炉出口至空气预热器进口烟道、大风箱、SOFA风箱由四层保温材料组成。
第一层,
铺设一层δ=50mm厚的复合高硅铝模块(平板),第二层,铺设δ=10 ㎜厚长丝超细纤维毯。
第三层,铺设一层δ=60 ㎜厚复合氧化铝板,第四层,铺设δ=60 ㎜厚的碳素反射毯(反射面朝锅炉内侧),总厚度为δ=180 ㎜;
1.1.3.5空气预热器铺设三层δ =50㎜厚复合氧化铝板,总厚度为δ =150㎜;
1.1.3.6空气预热器出口烟道铺设二层δ=60㎜厚复合氧化铝板,总厚度为δ=120㎜;
1.1.3.7保温层在加固肋处的结构:
当加固肋高于保温厚度时,其顶部和侧部的保温厚度不得小于40mm,用最外一层用复合氧化铝板直接将加固肋包过即可。
1.1.3.8保温材料层与层之间的拼接要严密,接缝需错开至少150mm,以防形成直通缝隙散热。
1.1.3.9保温层外用φ1.0×20×20的镀锌活络铁丝网包裹,保温层和铁丝网用保温钉和自锁压
板紧压固定,保温钉伸出部分折弯成90°。
1.1.4膨胀节处炉墙:
膨胀节处内置钢板网,钢板网与两侧搭接至少200 ㎜,保温与护板保温结构相同,但不需
抹面层,总厚度与主体厚度相同。
1.1.5顶棚大包顶部和底部炉墙:
1.1.5.1顶棚大包水平顶部采用保温浇注料,厚度248 ㎜;顶棚大包水平底部采用保温浇注料,
厚度 210 ㎜。
膨胀缝用δ=50 ㎜厚的粘结岩棉纤维状保温材料组成,高出保温层25 ㎜,其节距为 3000 ㎜× 3000 ㎜,保温浇注料上铺设规格为φ1.6×20×20的镀锌活络铁丝网,其上抹30 ㎜厚的高温抹面涂料。
1.1.5.2保温浇注料的配制和施工工艺与 1.1.6.3相同。
1.1.6刚性梁、角部罩壳处炉墙、其它部位及门孔处的炉墙结构
1.1.6.1刚性梁与炉膛膜式壁之间的空隙部位采用轻质保温浇注料浇注,在其局部(蹬形夹内)难施工的部位可用硅酸铝散棉填塞。
上部高出刚性梁部分浇注成三角形,不使其形成直通缝隙。
1.1.6.2刚性梁角部用松散硅酸铝纤维棉填充密实,其总厚度与炉墙相同。
1.1.6.3轻质保温浇注料为已级配好的干状粉装材料,施工时加入清洁用水混合搅拌均匀,材料搅拌后的稠度以“手捏成团”( 手内球体测试法 ) 为适宜,水的加入量绝不能太多。
1.1.6.4此部位施工时需用模板在其底部支模,以防轻质保温浇注料在未凝固前脱落。
1.1.6.5门孔炉墙
1)炉顶密封盒、各门孔密封盒均需耐火浇注料衬层;
2)现场所有壁箱内的耐火衬层须待受热面承压部件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壁箱安装时需将其上方的一块钢板预留以便浇注物料,待浇注完毕后再将其焊封;
3)面积较大部位的耐火衬层中的φ6耐热钢筋(1Cr13)布置成150×150mm的网格。
穿墙管、门孔、壁盒凡有耐火衬层中的管束及金属件和耐热钢筋均应涂刷沥青漆;
1.1.7炉顶棚耐火衬层密封及高温区穿顶棚管排联箱的保温结构
1.1.7.1 衬层密封结构:在顶棚管表面上先铺设一层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耐火可塑料的厚
度与管子顶面相平齐。
顶棚所有密封盒内均敷设耐火可塑料。
顶棚周侧与水冷壁上侧墙接触处
敷设耐火可塑料厚同上。
1.1.7.2 在炉前顶棚管、侧墙管排与顶棚管交叉部位浇注高强耐火浇注料,在耐火可塑料衬层中用0.5mm的马口铁皮以纵横方向放置每隔 610mm放置一块,把耐火可塑料分隔成 610mm的方块。
在耐火可塑料衬层中间布置以φ6 耐热钢筋 (1Cr13) 绑扎成 125×150mm的网格 ( 横向 150mm、纵向 125mm);
1.1.7.3 在分隔屏过穿棚管处、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穿棚管膨胀节处、后墙悬吊管、低温过热器穿顶棚管处敷设厚度为65mm的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在膨胀节盒内,待高温微膨胀耐火可塑料自然硬化后,再在其上面用硅酸铝纤维棉填充密实;
1.1.7.4炉顶大罩内:高温过热器及高温再热器等介质温度大于500℃的集箱、管束和管排的保温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 ( 也可在其上布设扁钢和保温钉 ) ,亦可直接采用保温层绑扎法固定,在集箱管束上铺设规格为 1.2 ×18×50×
2.1mm 的不锈钢板网,#20 不锈钢丝绑扎固定,保温钉焊在不锈钢板网上。
然后用两层 25mm厚的硅酸铝纤维针刺毯保温,保温层表面用 1″眼孔#20 镀锌
六角网包裹,用自锁压片固定;
1.1.7.5 所有高温区域穿顶棚管排密封盒间隙用硅酸铝耐火纤维散棉填充,然后用高温微膨胀可塑
料捣实之要求厚度;
1.1.7.6 在耐火浇注料及可塑料中的管件、管束周围表面必须涂刷一层沥青漆,然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 浇注耐火砼 ) ;
1.1.8水平烟道部位(折烟角的顶部)浇注高强耐火浇注料。
1.1.9管道及异型件保温结构:
1.1.9.1锅炉范围的汽水管道、下降管采用复合氧化铝管及硅酸铝纤维针刺毯,外用镀锌铁丝捆扎。
1.1.9.2锅炉范围的汽水管道保温使用锅炉厂提供的各种规格支撑托架,保温层外部用铝合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