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传播的过程: 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进行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声源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些随声源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它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一般比在气体中大。

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当温度不同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相同。

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 m/s ,而在25℃的空气中速度为346 m/s.
3人的听觉器官的构造及感知声音的过程: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A.有声波到达人耳
B.人的听觉器官正常
C.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适度.
双 基 园 地
一.填空题
1.如图4-3所示,图甲为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造成的音响效果。

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
(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
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
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
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
5.如图4-4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会看到
,这是因为 。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回声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甲 乙 图4-3 图4-4
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就是因为_________。

8.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____________产生声音,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____________的振动三个阶段。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2)。

二.选择题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若声音当时1 s内传播330 m,则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A.165 m
B.198 m
C.221 m
D.330 m
3.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金鱼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D.水——金鱼
4.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比较完整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
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能听见()A.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铁管,空气传来
B.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空气,铁管传来
C.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地反射
D.无法判断
6 .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9.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

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A.用左手拿住时
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邮局电话亭是用玻璃制成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很好地吸收声音 B.不能传播声音
C.能很好地反射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

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以上都对
1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实验探究
1.学过本节知识后,有同学提出如下问题:能否通过皮肤、肌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在你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可靠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2.小红为了参加歌唱大赛,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所唱的歌,以便改正某些不足之处,可是在放她自己的录音时,小红总是觉得不太像自己的声音,为此她感到迷惑。

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3.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两个:;。

应用创新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2.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
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3.据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用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贝多芬这样做的道理.
参考答案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振动、介质;
2.液体能传声;
3.反射;
4.固体;
5.被弹开、右边音叉叉股振动,但左边音叉不振动,小球也不被弹开、真空不能传声;
6.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
7.时刻、强弱、双耳效应; 8.声源振动、介质、鼓膜;9.太空中听不到爆炸声、即使有爆炸声,也应该在看到火光之后听到。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A
6.B
7.B
8.D
9.B 10.C 11.C 12.A
实验探究
1.略
2.提示:人们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传到内耳后,经大脑加工形成听觉的;而听自己讲话的录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

颅骨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所以两者听起来有差异。

3. ①比较声源到听者的距离;②声源相同、观测者相同
应用创新
1.1545.5m/s 2.710 m。

3.骨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