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三课 宋明理学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新课导入: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新课讲授
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
汉武帝——正统。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
①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朱熹的理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是程朱理学把握理的主要途径。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
是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这里的“良知”是指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检测:
1.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

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解析:C [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除儒家思想外统治者兼用佛教和道教思想来维护统治,“始终”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2.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颢B.程颐
C.朱熹D.陆九渊
解析:C [宋代理学兴起,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也被尊称为“朱子”,故C项正确。

] 3.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B.朱熹
C.王阳明D.黄宗羲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故选B项。

] 4.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 )
A.格物致知 B.正纲常
C.正百官D.正君心
解析:D [朱熹认为儒家具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而其关键在于“正君心”,正确答案为D项。

]
5.“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B.朱熹
C.陆九渊D.二程
C [由材料信息“此心此理”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主张,即“心即理也”。

故选C项。

]
6.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A [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就有,不必外求。

故A项正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