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生:于无声处听惊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桂生: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纺织》 2015年第6期
文本刊记者易芳梁莉萍
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经济开发区,距离沪宁高速横山桥出口仅2 公里。

同和是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现有员工1000 人。

同和专注于纺织机械、专件、器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棉纺系列粗纱机、棉纺系列细纱机、毛纺系列细纱机、粗细联、细络联、粗细络联、棉纺细纱机自动落纱改造、各系列棉、毛、麻、粗、细、精梳机、并条机、捻线机无机械波罗拉、高性能摇架和新型集聚纺装置,是罗拉、摇架、集聚纺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棉纺粗纱机、细纱机行业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之一。

2012 年,当2008 年的“四万亿”效应刚刚开始出现副作用,市场初现第一波衰退迹象的时候,同和纺机就曾经以千万订单逆风飞扬惊艳行业。

三年的时间过去,中国经济环境真正步入了中低速调整区间的新常态,纺织产业面临整体转型升级,而纺机行业也在一轮轮的洗牌中不断呈现着变局。

如今的同和纺机怎么样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期待,记者再次走访了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

“放心的日子靠管理”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2015 年做到中国前三,2020 年达到世界前三水平。


一上来,崔桂生就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开门见山。

崔桂生给同和纺机制定的战略很清晰:传承战略、人才战略、产品战略、基地战略、营销战略。

对于面临困境充满迷雾的2015 年,崔桂生用几句话概括了对于同和来说这将是怎样的一年:
2015 年,是同和宪法强化之年,内容达一百万字的《同和宪法》,起草时间长达两年半,企业文化价值达到一个亿,是指导同和企业发展和制度完善的理念核心。

2015 年,是同和的新产品推广之年。

2015 年,是同和外贸拓展之年。

包括孟加拉、印尼、越南、印度、上海、米兰几大全球展会,崔桂生亲自带队参展。

同时成立营销总公司,下设外贸、内贸和市场部,加强市场布局。

2015 年,是同和自制提升之年。

计划总投资1 个亿购买世界顶级设备,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2015 年,也是同和团队急聚之年。

同和将转型升级成为世界整机企业,“转型不转行”,同时投入更多力量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因此同和也必须要引进一流人才、顶级人才。

15 年来,同和纺机从未出现过亏损,同时也没有一分钱的贷款和借款。

而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崔桂生底气十足的形容显得更为贴切:“我可以跟你说一句话:同和三年零销售也还养得起所有员工。


在这样“硬底子”的实力和信心之下,使用同和产品用户的反馈也就显得再自然不过,他们说:“买同和的产品就是买质量,买服务,买放心,买安全,买未来。


在崔桂生看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根本是要做到收支平衡,而“放心的日子靠的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中国企业目前缺少的更多是软实力,比如管理。

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最关键的是拥有足够的控制力。

对于同和的未来,崔桂生有自己的风格和方法。

他说,要看清,想清,算清,准备好再开始做事。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现在的同和,想要保持低调,不在意外界的嘈杂声音,安静下来做事,把事情做到最好。

也因为如此,2015 年的同和纺机正在散发出一种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强烈气场。

也许用一句话来形容是最为贴切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从未停下的同和脚步
在崔桂生步步为营的领军下,同和的步伐显得有调不紊。

一直以来,同和积极践行五个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创新,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要务,唯有技术创新才能改变世界,唯有技术创新才能创造未来,实现同和制造向同和创造转变。

同和认为:只有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的行业。

公司设立员工创新奖励基金,每年拿出销售总额的3%,实行月月评奖、发奖,激发每位员工的创新潜能。

每年在预算中列支销售收入的5% 作为新产品研发经费,“成功是个人的,失败是公司的”,允许失败,允许反复试验,同和支持一切形式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

同和高度重视“产学研”和信息化建设,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运行流畅的ERP 信息系统与PDM数据集成管理技术帮助公司在纺织机械和纺机专件领域取得了引领市场的发展。

“同和是有梦想,有未来的。

” 崔桂生如是说。

同和大事记
2001 年,同和公司向国内外推出“高精度无害机械波罗拉”。

2002 年,开发研制成功“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

2003 年,同和公司推出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并在中国纺织报连载《同和罗拉挑战洋货》,宣布向全国168 家用户免费提供一台前列新一代超级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

与进口罗拉对比,承诺若达不到世界知名品牌罗拉的质量水平,同和公司负责包换、包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至今同和各系列罗拉已在全球形成销售5000 万节,年产500 余万节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高达70%。

2004 年,公司开发研制成功高性能螺旋弹簧加压细纱和粗纱摇架、杠杆式气动加压摇架。

形成了年产300 万套摇架的生产能力。

2005 年,公司开发研制成功粗纱、细纱板簧摇架,产品主导国内外市场,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结束了板簧摇架依赖进口的局面。

至今同和各系列摇架已在全球形成销售1800 万套,
市场占有率达40%。

2006 年,集聚纺装置全面投产,在2000年授权4 项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四罗
拉负压式一代、二代、新二代集聚纺系列产品,产品已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5项,分别出口到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印尼等国家,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和青睐。

2007 年,公司开发研制成功了同和第三代网孔罗拉负压式集聚纺装置,并形成批量销售,是国内唯一制造商。

截至目前,同和各系列集聚纺装置已在全球形成销售700 万锭,年生产能
力300 万锭,市场占有率达到50%。

2008 年开始,同和公司着手组织研制、开发棉纺系列粗纱机、棉纺系列细纱机、毛纺系列细纱机、粗细联、细络联、粗细络联、棉纺自动落纱细纱机改造,棉、毛集聚纺细纱机改造。

2013 年2 月21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在江苏常州召开了“同和TH578J 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科技成果鉴定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江苏省纺织
工业协会会长谢明等领导参加了鉴定会。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任主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会长朱北娜任副主任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同和TH578J 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细纱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性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取代进口。

2015 年——同和正在创造着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