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师必备素材:等级的象征——古代帝王服装与官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专业. 教师必备:等级的象征——古代帝王服装与官服
我国封建社会帝王服装和官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礼服,分成祭服、朝服等小类,祭服专用于祭祀,朝服则用于大典礼;一类是常服(公服),用于一般性的正式场合。

为了显示尊卑等级,这两类服装都依身份、官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从西周初年开始,帝王和官员都以冕服作礼服,即头戴垂旒的冕,身穿绘绣十二章花纹的衣裳,腰束革带,下穿舄,依身份和用途的不同,垂旒、花纹的多少,带、舄的质料和色彩都有所不同。

周以后,冕服一直是各代祭服的主要形式。

汉代的朝服是冠服,头戴冠,身穿深衣,下穿履。

从冠形、冠梁的多少和佩绶可区分出官员的等级。

汉代的冠服制度,以后为历代沿用,作为朝服的主要形式,直至明代末年。

周代的公服,主要是牟服。

汉以后公服的变化较多。

到了唐代,帝王和官员的公服是穿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其等级的区分在于:1、品色衣,即以服装色彩区别等级。

2、革带,官员所带革带上饰有不同的饰片,品阶不同,饰片的材料不同。

3、章服,唐代官员皆有随身鱼符以袋盛装,作为身份的证明。

规定三品以上衣紫者袋饰以金,五品以上衣绯者袋饰以银。

唐代的常服制度基本为宋、明两代所沿用,明代还增加了以补服区分官品的方法。

所谓补服,就是在胸背缀以象征不同官阶纹饰的补子。

清代基本上以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作为官服,即头戴凉帽和暖帽,身穿圆领袍,挂以朝珠,使用补子。

清代官服的等级区别,还有:1、冠帽上所饰顶珠的色彩、质料不同;2、朝珠的质料不同;3、腰带的不同;4、袍上蟒纹的不同,三品以上九蟒,四至六品八蟒,七至九品五蟒。

袍外用石青玄青缎子、宁绸、纱等作外褂、前后开衩,如出于特赐,还可服用黄马褂。

清代官帽上的花翎也很有讲究,一般只限于有爵位和皇帝匠侍、王府护卫、禁卫京城内外的武职营官有之,从一翎到三翎不等,其他则须有军功和出于特赐才可戴用。

总之,历代的帝王服装和官服与封建职官制度紧密相联,渗透着等级尊卑的观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集中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